太阳照在香江上 第33节

沈弼走之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提汇丰跟联合证券换股的事情。

沙雅本来的计划是要等到自己快退休前,也就是大概五六年以后再来安排这件事,算是为沈弼铺路。但联合证券实在是发展太快,让他担心后期换股的成本会飞涨。

前期入股时的对价6600万是根据当时联合证券的盈利能力评估出来的。但自从开展融资交易和创业板后,股市交易量剧烈放大。不仅给汇丰带来了大笔利息收入,联合证券的收益也翻番的增加。特别是自营业务,前期积累下一千多万,汇丰入股的资金做保荐之外富余的部分也投了进去。上个月的业绩报出来,全公司利润超过了一千万。

沙雅觉得入股联合证券的决定,绝对是自己这一生最拿得出手的业绩之一,甚至没有之一。但也因此跟沈弼商议,准备劝说桑达士尽快实施换股,将联合证券收编为汇丰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

沈弼当然乐见其成,并认为这十有八九也是孙强跟他身后的集团安排好了的,就是当初在马会孙强所说的“额外的收获”,所以他没必要说任何多余的话。

不仅沙雅在发愁联合证券割韭菜太犀利,孙强其实也在为同样的事情发愁。

联合证券自营业务的收益惊人,而孙强交给另外一个系统小弟张恒的华泰投资咨询公司打理的那二千万,收益率就更加离谱。

入股TVB的时候,正好手上还有出售心灵鸡汤岛国版权的四百万,只从华泰抽了三百多万。到融资交易推出前就已经累计到三千一百多万。加上杠杆后华泰用三个多亿的盘子冲在最前面,然后联合证券的自营资金和月月红基金做托,第一个月就弄了四千万的利润。

原时空里,1969年全年港股的成交量才不到三十个亿。虽然孙强一番猛折腾,接连搞出了创业板,融资交易,股票电视节目,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和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估计今年能轻松超过一百亿。

但总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摆在那里。多几把镰刀也改变不了,能割的韭菜就这么多的状况。

孙强现在很担心,割韭菜太勤快,会让大股灾提前到来。73年还叠加了石油危机,两者还是要凑成前后脚才能充分发挥威力。太早捅破股市泡沫,中间间隙一长,说不定就被这些英资华资缓过了气。

除非降低杠杆,或者改做长线投资,否则这个游戏在如今的香江小池塘里已经玩不下去了。

孙强稍微估计了一下每个月的整体新增入市资金,自己维持四千万加五倍杠杆应该算是适度。那就多余了三千多万,而且以后每个月可能还有这么多。

另外,《心灵鸡汤》北美发行第一阶段也结算了,加上欧罗巴后期结算出来的部分,成功学大师卡斯帕手上又攒出了两千万。孙强干脆就没让他上缴。

还有马上就要启动发行的《成功是一种态度》和报社出版社的经营利润。。。

突然冒出这么多资金,孙强只得绞尽脑汁琢磨去哪开辟一块新战场?

满香江的人都在为有钱而忙乎,孙强却是一有钱就被逼的瞎折腾。

PS: 当时香江股市确实疯狂,参见香植球经历,71年用不到一千万炒股起家,72年公司上市市值超过一亿元,估算年化资本收益率大概接近了100%。本书中经过主角操作,股市环境可以对比的时间点应该是原时空的70年下半年。在各种优势加成和放杠杆的情况下,联合证券作为目前唯一庄家,每年总利润超过一个亿并非不可能,而主角的老鼠仓同样如此。需要考虑的是股市总成交量的限制,但如果操作周期拉长到一个月以上,同时部分资金作为底仓的话,其实也不算离谱。

第九十章

五月中旬,满剌加大选的结果并没有因为执政联盟多名领导层的遇难而产生根本性变化。或许是某种同情情绪起作用,比起原时空来,统一机构的局面甚至变得更好了一些。

而获利依然很大的行动党也没发动什么庆祝游行,全国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向各大报社发声明,宣布对此前事件负责的“基地国际”上。

这个宣称为全世界和平教而采取行动的组织,在声明中痛斥了一番执政联盟与米国和前殖民者英伦的关系,要求立即退出日不落联邦,并实施完全的教法等等。

反正孙强挑着最极端主张全给堆到了一起,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最后学着灰太狼丢下一句: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而实际上,三名暴露了的小弟现今已经潜逃到了爪哇。两边人种仿佛语言相通,帕特里克在那还有个分公司,最适合潜藏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三名小弟就会换个身份,跑到旧港宣慰司去招募个合适的宗教学者,一起来搞少年夏令营。

孙强不敢跟这个组织有任何生意来往,所以经济援助就只能是用位面仓库装上旧美元现金,然后隔上一段时间去爪哇旅游一趟。这种方法只能暂时用用,长远来看还得引进血统纯正的瓦哈比。

正好如今有钱,孙强又拿起纸笔写写画画了几天。终于决定在李家坡投资设立一个石油公司,先从贸易做起,然后建立仓储和炼油基地。手脚麻利点,石油危机的时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全怪系统选的这个悲催的穿越时间点,纽交所是最早开展石油期货的,也还有十多年呢。孙强73年搞石油投机还得是玩现货,但好在主要是坑日本人的钱,麻烦一点也是要干的。

其他人需要考虑的人脉资源行业人才什么的,对于孙强来说完全不是事。回头让帕特里克去壳牌转一圈,抓个合用的小弟回来负责公司运营,再去狗大户那边挑几个王子当小弟,货源就有保证了。

狗大户王子多到不值什么钱,杂鱼必然是有的,而且牵个线什么的应该能做到。而等到基地组织需要援助的时候,也可以继续通过这些王子们去张罗。

孙强算了算,这么大的产业,花上四五个系统名额就解决了,完全物有所值。

老李如今大力发展石油炼化行业,招商引资正搞得热烈,孙强这个时候去正是好时候。顺带着还可以借着运输跟香江两代船王董家和包家建立起一点合作关系。

临近毕业季,孙强又跑了一趟警校当观礼祭祀,然后在诸人宣誓后奉送了四个系统小弟名额。

于此同时,李明建则鼓动了大批杂鱼大学毕业生去报考OA。与需要保持组织凝聚力的“同心会”不同,孙强并没有即时在其中发展小弟,而是准备放养。直到某条杂鱼混出了头,并在必要时再进行招募。这也是那个“屌丝逆袭”计划的核心要点:处于可招募状态。

但事情总有例外,卓良,李明建极为看重的一个港大应届毕业生,却死活不肯去报考港英政府的OA,而是要跑去米国留学。

你一个学经济的,留学有啥用?从系统认证为杂鱼这一点来看,日后多半混成了某个证券公司的分析员什么的,估计连个终身教授都没拿到。

李明建极力推荐,加上孙强想起来自己还有一门经济学绝技需要寻找传人,于是决定招募成小弟,强行挽留。

“卓良同学,你为什么非要去米国呢?”孙强和颜悦色的问到。

“米国经济学发展的很好,我觉得去那里能学到最先进的经济研究方法。”跟李明建一起来到他办公室的卓良的回答中规中矩。

“其实不是米国的经济学发展的好,而是米国的经济发展的好。”孙强先评论了一句。

“如果你有机会开创一项独特的经济政策,并被很多国家所采纳实施,你愿意不愿意为此服从一些安排?”

“有哪个经济学家不期待自己的学说被政府所接受和实施呢?”卓良点头说道:“我要是有这样的机会,什么安排都会接受。”

“很好!”孙强随手完成了招募,然后说道:“让我们花点时间,讨论一下什么叫做‘休克疗法’。”

孙强把自己所了解的那一点休克疗法的皮毛,灌输给了卓良,然后就让他以供需完全失衡的假设前提,去做些专业推演并加以完善。

日后,凭着最早提出了彻底搞垮毛熊和一堆小伙伴的先进理论。米帝和欧罗巴论功行赏下来,混个炸药奖应该不算难吧?

就算是为了激励内地那些经济学家们,米国也应该给上一份丰厚的狗粮啊。

第九十一章

“先生!按您的吩咐,我以自己是影迷做借口,昨天请梁宇生带我去拜访了夏蒙。系统提示,她不能被感染。”李明建专门跑来汇报结果。

“哦。。。可惜了!”孙强略带失望的揣测,这应该是因为她后来开电影公司出品的那三部新浪潮作品,毕竟那一部政治影射意味太浓,影响确实很大,系统通不过也正常。

前两天,他偶尔听说这位“绝世佳人”从大加麻回来了,就吩咐李明建去见面认证一下。比她息影还晚一年的张仲雯都能被招募,孙强当然要尝试一下。

邵老板推动组建了一个演艺员工会,这让孙强很有些警惕。若是能招募夏蒙,他就会想办法扶持这位人气明星去竞争那个工会的主席,但现在这个打算显然落了空。

既然篡夺领导权走不通,那就只能挑动群众斗群众了。孙强准备回头搞一堆的导演制片联谊会、编剧协会、幕后员工工会之类的。资本家总是要控制成本的,实在不行就抛点骨头出来,让这些人互相争夺,省的把矛盾集中到老板身上。

安分的做生意弄制衣厂不好吗?居然又去开电影公司搞政治影射,弄成了一个左派的反省和自我救赎。内地刚弄了个经济特区,电影里就给交趾编造了个经济新区。分明是一个出身东南小岛的编剧自己窝家里瞎编出来的故事,居然就切合了某种情怀。。。

孙强对这位临阵脱逃左派也是无语的很。

有机会还是要见一见,看看到底是如何风华绝代。必须说明,纯属好奇而已,对方可是年近四十且成家生子了。孙强自认风流而不下流,不不不,想了想自己新收的那位准小妾,孙强觉得自己还是可以被称为有点下流来着,但这也要看跟谁比。

某人先以“姑姑”来表示自己的敬爱,又特意塑造了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性子,来强行解释梦中情人对自己这个离异男人的冷淡,随后又恶毒安排了被混水摸鱼“强暴”来排解一下新郎不是自己的愤懑,最后又让男女主角时隔多年后戴着原谅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不仅心里想,而且这样写,最后又公开发表了换成了钱。比较起来,孙强觉得自己还差了好几个境界。

再加上更有钱,更有影响力,孙强觉得自己日后混个基本法副主委完全是应该的。至于英资走狗的问题?洋爸爸对我都这么好,亲爸爸来了完全有理由要求更加优待啦!原时空里的汇丰一手扶植起来的李老板,还不是一样在内地囤地吃得脑肥肠满。

唯一可虑的是,自己还没骂过正在搞运动的内地,这可是硬伤啊!孙强想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等内地先来骂自己吧。。。反正过几年自己就会混成人神共愤。

“平仔!”李瀚喊住刚进门的儿子:“我为什么没在雏鹰计划的奖学金名单上见到你的名字?”

儿子李原平学习成绩并不是最拔尖,李瀚就让他选一年预科然后考中大,所以中六马上毕业的李原平眼下就面临着升学的问题。

“老豆!雏鹰计划的奖学金只发给家里交不起大学学费的学生的,所以我就没申请啊!”

“你是不是傻的?!”李瀚还没说话,他老婆先嚷了起来:“你以为你老豆很有钱吗?前年他还在失业到处找工作呢!现在又要攒钱买个大点的房子,你就不知道替家里省点钱?”

“可是。。。”李原平摸了摸自己脑袋:“同学都知道我老豆是华联日报的副社长啊,说交不起大学学费谁会信?”

李瀚老婆愈发生气:“那还不是因为你天天炫耀?!”

“你接到通知开始申请了,也该先跟我说一下的嘛!”眼看老婆跟儿子要吵起来,李瀚无奈的赶紧插嘴:“家里有困难也是可以申请的。”

因为担心很多人家里承担不了大学学费,干脆就不申请大学和参加考试,所以“中文运动”的奖学金提前接受申请,等到实际考上了再去领。

既然花了钱,肯定要顺便扬一下名。雏鹰奖学金的名单是要公开登报的。李瀚今天收到了“中文运动”转到报社的名单,才知道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奖学金已经申请完了。

“中文运动那边说,要尽量把机会让给更困难的人啊!”李原平觉得很委屈:“我们现在天天喊六荣六耻的,我要是去申请了肯定会被人笑话的很惨。”

李瀚没办法反驳儿子的话,反而觉得是自己太市侩。虽说他也就这一年多混得好一点,家里根本就没什么积蓄,但如今确实拿着高薪,大学学费就算贵,也是能出得起的。

看着儿子那年轻的面孔,还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捶打啊!李瀚叹了口气:“你说的对!没申请就没申请吧。。。”

“你们父子俩都痴线了!”李瀚老婆犹有一点不甘,毕竟大学学费不是个小数目:“你上了大学最好找不到女朋友!不要到时候找我说着急结婚买房子。。。”

第九十二章

按照凯申公的安排,尼古拉马上就要接手行政院副院长,所以这段时间尼古拉的主要精力已经放在了熟悉行政院各项事务上。

今天刚刚参加完严院长主持的会议,回到七海时就看到周中峰在等候着。

“查清楚那笔款子来源了?”尼古拉直接询问起自己的心腹国安局长。

前些天,罗安平的请款报告又送到了他的桌子上,这回附着的是一笔四百九十万的高卢法郎汇款单,相当于新台币两千四百万。

“部长!已经查清楚了,那位卡斯帕是个作家,他写了一本《心灵鸡汤》,整个欧罗巴和北美都在热卖。”周中峰说着,奉上了一本香江华联出版社出的中文版。他做事周全,特意让人从香江给送了一本过来。

“名字很奇怪。。。”尼古拉接过书,第一眼就看到了封面上写着翻译者:李明建。“看来又是李明建帮着化的缘了。”

“部长明见!”周中峰赶紧轻拍了一下马屁,然后补充说到:“这位卡斯帕在北美和欧罗巴炙手可热。上个月还在米国白宫受到了大统领接见,并被授予大统领自由勋章。”

“哦?!”尼古拉眼睛亮了一下,如今东南小岛形势不妙,隐约有要被米国爸爸抛弃的传闻。外交部正在极力拉拢各种名流施加影响,试图挽回局面。

尼古拉准备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没有什么违禁之处,不妨让找家出版社在岛内发行,把作者请过来,让外交部出面结交一番。

“罗安平真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尼古拉念头转回了这一切的肇始者:“罗安平自己实心做事本就难得,还有李明建这样的香江风云人物倾力相助。唉!可惜不是岛内人,项目结束后估计就留不住了。”

尼古拉如此欣赏有加并非无因,实在是罗安平做事确实尽心尽责。在他的努力操持下,不过大半年功夫,整个项目进度已经完成了一半多。

罗安平自己不通建筑事务,便硬生生的现学,十天里八天泡在各个小岛的工地上。没受过军事训练,但有空就跟着那些大头兵们一起操练。经手管着大笔款项,自然少不了那些材料商建筑商会去巴结,送钱送女人从来都被严词拒绝赶了出来。

惹得太平岛上出现传言,说罗安平是共党。气得听到这话的尼古拉大骂:混账东西!然后下令南海警备区开展严训,好好收拾了一通这帮子兵痞。

周中峰眼看尼古拉惋惜神色,当即献策:“部长既然爱惜人才,卑职倒有个主意。这位罗中校还未成家,不如寻机替他牵线做个媒,让他把家安在岛内,从此安心为党国效力。”

姬达走进了罗乐民的办公室,将一份南华早报递给后者。

“那位年青‘朋友’,又在给我们找事情做了。”姬达着重强调了一下朋友这个词。

罗乐民刚刚在三月份接任祁济时,担任辅政司,他此前并没有在香江任过职,不通华语,所以姬达给他拿的是英文报纸。

扫了一眼标题:《华界热议国语教育——香江教育的下一场变革?》

“我看过了,杰克。”罗乐民点头说到:“你有什么看法?”

“这很糟糕!非常糟糕!李明建正在有节奏的一个又一个的抛出议题,香江教育界的声音正在他的协调下成为一场大合唱。”姬达声音有些控制不住的放大。

“年前是官方语言,我们让步了。上半年他又推出了普及九年教育,我们正在让步的过程中。现在又来了一个在学校统一使用‘国语’教学。。。这个年轻人的野心膨胀的跟他的声望增长一样的快!”

“这么说,你其实并不反对这个事情本身,而是反对这个叫李明建的人。”罗乐明露出了微笑。

“我就算反对这件事又有什么用呢?”姬达苦笑:“连普及教育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总督阁下都在罗弼时的劝说下,倾向于接受了。我看不出用粤语还是用国语进行教学有什么好争的。我所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李明建迟早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首节上一节33/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