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香江上 第13节

当然这场会议上,是绝对只字不提任何违禁词的,就算被窃听了,也不会留下任何把柄。只是那些邀请来的人都心里清楚怎么回事。

按约定,会议前各位客户就会提前交一笔不高于自己“存款”25%的“灰色收入”到公司账上,然后才能收到安居置业转给他的,一笔同等数额的干净合法的投资收益,他们就可以以此去合法纳税了。

整个过程,安居置业非常良心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只负责做平账目。

孙强看不上那点洗白手续费,他琢磨的是这些人的本金!

在这项“投行业务”里,客户的“存款”事实上是不计息的。而香江现在的银行贷款利息高达17%,而且需要提供抵押,抵押品还要被估值打折。

利用这些无息“存款”,安居置业可以快速扩张,购置的物业还可以拿去银行抵押,再换出70-80%的现金出来。然后再购置再抵押。。。。等过两年房价起来了,还可以把抵押给银行的物业重新估价一下,贷出更多的钱来。

孙强想要做的是,在1973年大股灾前疯狂的扩张规模,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目前“存款”业务只有这么区区一百多万,连目标的零头都算不上,需要各种方式吸引那些目标客户进行“投资”。

不仅仅是那些鬼佬警官,什么四大探长啊,有活力组织啊,都是该项业务的潜在客户。所以这次会议除了葛柏总警司被请来观礼外,还特意邀请了雷洛探长出席。

“会议一定要准备好,安排好!这是安居置业吸纳存款的关键一战。除了用业绩说话,还要打好感情牌!你是警队出身,现在依然跟他们是同伙,要最大限度赢得客户信赖!”孙强给刘在明提点着纲要。

为增加这些鬼佬们的信任度,白伍德将会在会议上宣布辞去警队职务,不要那份养老金了,加盟安居置业当董事长,刘在明降职为总经理。

临走,孙强又想起一件事:“安奇升任警校副校长的事已经定下来了,你给他准备十万块钱。这些鬼佬,连自己人都不放过,居然要求就任前付清,概不拖欠!”

孙强对小弟盘剥太狠,导致堂堂安奇警司现在手头上连十万块现金都凑不出来,只得来找老大报销。

到两个公司转转,孙强就算把积压下来的工作做完了。

海岛研究会也已经注册完成了,发起人兼法人代表直接就是罗安平。还借着关系,在港中大校园内优惠价租了两间办公室临时安顿下来,方便更好的与相关学科的学者专家们进行交流沟通。

但孙强没有去那里指导工作的兴趣,未来也不准备在这个组织里露面,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给钱,但现在偏偏是暂时没钱。

除去被锁定在黄金交易上的,现今安居置业和出版社就剩下一点周转金了,就算结算了这一期的双龙传,出版社这边能多出三十来万的盈利,也需要投入到“心灵鸡汤”的发行中去。

所以,目前罗安平只能是自掏腰包支撑一段时间的办公开支。他本来是奔着高薪来的,却因为回答错误了一道人生选择题,光荣的加入了自干五的行列。

第三十二章

手头上没活钱?没关系的,就算捐不了款,也不妨碍买写字楼。

现在企业的典型特征就是负债经营,而马上就要成为香江最赚钱出版社之一的华联,居然从成立之初起就没有向银行借过一分钱,这实在是太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华联出版社目前的固定资产只有那点办公家具,连门脸房都是租来的,要是想抵押给银行,只会收到一张物资回收公司的名片。但还没买到手的写字楼也是可以用来抵押的嘛。

刘在明动作很快,没两天就按孙强的要求挑了几栋大小合适的写字楼出来。安居置业一直在摸查港九区域内的待出售物业,虽然最终买的都是住宅,但相关写字楼的资料也是不少的。

本着人懒工作就得离家近的原则,孙强最终挑了栋在森麻实道上的写字楼,靠近后世的九龙塘地铁站,距离根德道十分钟路程不到。楼有点旧,但占地面积比较大,方便以后拆了重建。如今香江楼市正处在低谷,写字楼更加便宜,六层六千四百多平只要570万,据业主说价钱还可以再商量。

也甭商量了,孙强不在价钱上计较,只要求了个签阴阳合同的条件。然后就把一份八百万的购房合同送到了沈弼那,再附上华联出版社开业以来每月利润五十万的财报,以及跟李明建签的出版合同。

看在如今黄金价格持续上涨的份上,顾重情义的沈弼心情愉悦的安排了一下,出了份谁都不会信的八百六十万的评估报告,在月底前顺利批下了688万贷款。数字非常的吉利!

交契税办过户和抵押,整套手续弄完,剩下110万除了搞装修,居然还能腾出20万接济罗安平,让他先把海岛研究会的项目选题做起来。。。

这一切都是干净而且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作为一个注定要徘徊在作大死边缘的系统宿主,孙强对自己发家史的清白一向很上心,时刻警惕着被翻旧账,被找出什么原罪来。

过些年把这旧楼拆了盖栋新的,谁知道原先那栋楼价值几何?有证据吗?账目?不知道财务资料是有保存年限的吗?而且财务室这么敏感的地方,偶尔走个水什么的完全很正常嘛!

前后脚的,四月初的安居置业季度业绩汇报会也大获成功,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几乎所有的前期客户都把收到的“利润”又追加存入变成了“存款”,而其他受邀人员也纷纷打听具体“存款”业务的操作细节。

总警司葛柏还即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恭贺香江出现了一家杰出的企业。而且还是由前警队成员所创办的,这是警队的荣耀。

他还宣布了个消息:他将领头成立香江警官协会,并已经获得了警队高层的支持。协会将是个非盈利组织,依靠会员会费和社会捐赠维持运作,而政府也将提供一定的资助。希望在坐的各位警官积极参与,共同维护警队整体利益。

都是NGO,警官协会可以光明正大的花纳税人的钱,而孙强不仅得绞尽脑汁赚钱,供养自己弄出来的已经成立或者是将要成立的一堆组织,还得琢磨怎么才能安全可靠的送钱。

这些NGO成立的目的都不单纯,初期还好说,但后期弄出大动静来了,不免会有人追查资金来源。如果追查到全部或者是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一家公司,那孙强岂不就暴露了?

想来想去,他觉得可以问问左派那边有没有什么法子。反正他们背锅背习惯了。。。

林志强已经入职安居置业一个多月了,他的职位是一位“楼长”,负责打理两条街的区域内,安居置业所购置和租赁的七八栋唐楼的“物业管理”事务,包括定期收房租和水电费,房屋设施维修、以及帮租户换灯泡这类琐事。

为便于贴身服务,他和另外一位同事,也是他的“副楼长”,就被安置在其中一栋唐楼的一层,吃住工作全在其中。

工作一个多月,他几乎跟所有的租户都打过了一圈交道,如今走在街面上,不时有人会跟他打招呼。只要再过一段时间,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租户,结交朋友,发展组织都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林志强觉得那个孙强说的借此发展组织实在是个非常好的主意,工委不肯答应合作实在是有些可惜。

工作不算劳累,而且待遇福利不错,让林志强伤脑筋的是自己身上背负的任务。自己如今连公司都很少有机会去,孙强的面更是没见过,怎么完成近距离观察孙强的任务?至少要找到机会调到公司总部去任职才行。

林志强如今就怕孙强一心认为他是肩负着发展组织的使命,所以特别给他安排这样一个岗位,那估计就真的是会陷在这动弹不了了。

这一天,他得到通知让他去公司一趟。猜到应该是孙强要找他,林志强决心这次一定要说清楚,他真的不是来发展组织的。而且,他可是中六毕业生,当个白领的要求不算高吧?

第三十三章

林志强并没有在安居置业见到孙强,而是从刘在明手中拿到了出版社的新地址,然后找过来的。

华联出版社新买的楼此时还在装修,但在招了几个人手之后,原来的门脸房实在是没法挤了。所以干脆在一层隔出一块区域暂时不动,就沿用以前的旧装修,暂时过渡一下。

林志强找上门的时候,发现这里工人们正进进出出的忙碌着,楼里还不时传来一阵阵装修噪音,问了几个人才找到孙强的办公室。

“孙先生,你找我?”林志强内心猜度着孙强的目的。

“来的还挺快嘛!坐吧,在安居置业那边还习惯吧?”孙强看到林志强进来,随意招呼着先问问情况。

“还好!还好!刘经理挺照顾,安排的工作也不累。”林志强边回答,边抽眼打量这间超大号办公室。

反正地方大,空间富余,孙强就把以前的一个大会议室弄成自己的办公室,先适应一下当大老板的感觉。而在楼上顶层,还在装修的正式办公室比这个还要大不少,足有一百多个平方,配套卫生间休息室,装修也是土豪风格的。

“呵呵!现在条件简陋,先凑合着。”孙强不免要嘚瑟一下:“再过个把月,等到整栋楼装修完了,我再叫你过来看看我的新办公室。”

“这栋楼都是您的?”林志强有点惊讶,他前期得到的情报里,并没有华联出版社的资料。今天让他到出版社来,他还有些纳闷。

“上个月底刚买下来的,乘现在楼价便宜,买大点以后方便。”孙强笑的挺谦虚。

“那公司也会搬过来喽?”林志强也觉得现在安居置业办公室跟生意规模比起来有些太小了。

孙强知道他说的公司是指安居置业,笑着解释:“安居置业不会搬到这,刘在明正在谈把现在的那栋楼整体买下来。这里就是我的华联出版社,以后可能还会再开几家公司,但跟安居置业没关系。”

听完这话,林志强感觉有点不妙:“安居置业不是您的公司吗?怎么会没关系?”

“那是刘在明的,马上还有新股东进来。我以前只是给表哥帮忙,出点主意,我自己的公司就这一家华联出版社。”孙强解释了一下,把自己从安居置业摘了出来。

白伍德还在办辞职手续,暂时还没正式到安居置业上班,所以林志强他们这些底层员工尚不知道自己已经换老板了。

林志强觉得自己是上错花轿了,当初也查过安居置业的情况,但一直以为刘在明只是代孙强出面当老板,没想到居然是这个样子。

见林志强有些沮丧,孙强还以为是他担心自己原先的承诺不算数了:“放心!虽然我不是安居置业的老板,但刘在明也知道咱们合作的事情,我以前承诺过的东西他会执行的。”

“孙先生!我这次一定得跟您说清楚,罗先生那边真的没有借安居置业发展组织的打算。他们的态度很坚决,组织工作不可假借人手!”

林志强灵机一动,找到了合适的说辞:“我到安居置业只是想投奔您。您当初说的那番话,非常有道理,我是希望能跟您一起做点事情。”

“你不是香江工委的人?”孙强听他这么一说,觉得可能还真是有所误会。

“我以前是在罗先生手下做事,但现在跟香江工委没任何工作关系。”林志强巧妙的含混着其中之间的关系。

孙强见林志强说的诚恳,又弄不清楚香江工委和罗祥之间的条块关系,也就没多做怀疑。当然,也仅仅是把林志强从香江工委直接管理的人员,降格为跟香江工委有联系的左派成员。

但如此一来,借左派的渠道向几个NGO组织输血的事情就有点难办了,毕竟按林志强的说法,对方跟自己现在根本就不存在合作关系。

孙强看着林志强,确认的问:“你真的愿意跟着我干?”

从一开始,孙强对林志强就有些看重,如果真的不是香江工委的人,倒是个他目前紧缺的组织人才。

林志强连忙表态到:“愿意!孙先生,我觉得您是有想法,准备干大事的人,我想跟着您。”

既然如此,那就招募吧!

孙强召唤出了系统,然后看到林志强那副英勇就义般坚定的表情,又犹豫了起来。

有理想的人总归是让人敬佩的,特别是,这种理想还是孙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来源。

算了。。。孙强最终放弃了招募,决定先往前走走看再说。不是万不得已,还是应该对这些可敬的人保持足够的尊重。

“那好吧!以后你就负责替我打理一个互助会性质的组织,具体的章程我回头会准备好。你暂时先回安居置业上班,过些日子我再做安排。”

孙强边交代着,心里边盘算着,得为这个组织出多少银子。。。

本来,这套基层组织他是准备甩给左派们去弄的,他只要在需要的时候跟左派合作,借用一下力量就可以了。现今却等于是需要他从无到有的搭起这个架子来。

钱是一方面,人手也是个问题。但最关键的是,比起左派来做,自己弄的这个互助会将会更松散,因为少了信仰和理想!

第三十四章

这是要逼我在香江弄出一个社会党吗?孙强琢磨着,还是算了吧,修正主义这东西一提出来,那就得跟正在搞运动的内地彻底决裂了,异端永远比敌人更可恨。

孙强无奈的接受了现实,凝聚力差点就差点吧,果党在东南小岛上不是也苟延残喘到下个世纪了嘛。。。

普通民众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和智商,往往是容易盲从和被误导的,特别是当影响他们的人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缘好的,有威信的。。。

后世的东南小岛,对此类人有专门的称呼:桩脚。桩脚对民众的控制谈不上严密,但关键时刻的影响非常重要。

港英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肯定是尽量在香江实现社会原子化的,只在新界由于城市化程度太低,于是他们跟封建势力合作,弄出了个乡议局出来。

而孙强未来规划的重头戏“港人治港”,肯定不是仅仅指望一个刚成立的政治性组织就能发动足够的力量,逼迫港英政府让步。那就需要先一步在香江提高一下社会组织度,形成一个个由桩脚串联起来的小团体。

借助这种小团体,就可以有倾向性的让各种NGO所提出来的政治议题接地气,成为民众日常关心讨论的对象,再配合有计划的组织和动员,爆发出足够的政治力量。

至于报纸和电视电台这些媒体,看起来声势比较大,但效率上却很难跟这种基层组织相比。普通人可以关掉电视,不看报纸,或者只挑自己想看的内容看,但很难做到,完全忽视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周边人群的观点。从众心理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名词。

如果这些桩脚们还能被有某种政治理念武装起来,那就妥妥是个强力政(敏感?)党的根基了。

不敢搞什么思想武装,孙强就只好用利益收买了。只是这种后遗症很大,等到那些桩脚们成长起来,产生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再跟某些有活力组织结合一下。孙强仿佛能看到未来香江政治局面陷入东南小岛那种黑金政治泥潭的前景。

孙强摊了摊手,表示自己也很无辜。

过了几天,白伍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来向孙强汇报新情况。

“雷洛探长想入股安居置业?”孙强带着几分惊讶向白伍德确认到。

“是的,先生!今天上午,他到安居置业办了一笔五百万的存款,然后向我提起了这件事,还表示如果允许他入股,那么他会为公司带来非常丰厚的业务。”辞完职的白伍德,如今换上西装,一副成功商人的模样,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他想怎么个入法?要多少股份?”

首节上一节13/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