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挂花钱玩转世界 第292节

  

  而且,据我们的人回来说,当时车跑了2021km后,还有余电,还可以继续跑。

  

  不过,这说起来,其实也是长安集团的电机技术做得好,汽车重量也较轻,那个改装后的逸动EV,每百公里耗电10度电左右,加上其他所有的耗电设施,最多再增加个两三度电。

  

  我们提供的锂空电池包,电池容量在300度左右,所以正常天气下耗电全开行驶,不出意外能跑个2400km-2500km左右的续航。”

  

  之所以续航里程如此之高,除了银河公司所提供的电池包电量太多以外,还因为长安的逸动EV重量太轻,每百公里耗电仅10度电左右。

  

  如果换成特斯拉、比亚迪、蔚来一些车身较重的车型,每百公里耗电将会增至15度。

  

  如此一来,续航里程难免会有所下跌,但即便如此,一个300度电的锂空电池的电池包,也足够它们跑上一两千公里。

  

  “这样吗?”陈放听得微微点头。

  

  他虽然对专业的新能源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林双说的这些基础概念,他还是能听懂的。

  

  林双接着讲道:“而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这块容量最大的电池包,要当属蔚来ET7的半固态电池,不过业内很多人士对蔚来并不看好,觉得炒作成份居多,而且新车要到明年才交付。

  

  所以,目前公认的最佳电池,还是要属特斯拉的4680无极耳电池。

  

  不过饶是如此,受限于体积和重量问题,当4680电池装配到汽车上时,也仅能做到100度电。

  

  但我们的第一代锂空电池,因为具备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可以用比4680电池更轻的重量,就让电池包的电量达到他们的3倍。

  

  如果增加重量和提升体积,达到他们的4倍甚至5倍都不是问题。

  

  但没那个必要,3倍电池容量就已经能够颠覆整个电池行业了。”

  

  因为能量密度高,锂空电池就是可以这么豪横。

  

  不过,这还只是银河电池公司研发的第一代锂空电池,等第二代、第三代锂空电池一出来,能量密度更将高得可怕。

  

  之前便听杨学冬提过,如果把锂空电池的技术做到更完善,突破2000wh/kg都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在没有企业能打破1200wh/kg这个界限之前,银河电池公司也用不着推出更高能量密度的技术。

  

  主要也没那个必要。

  

  “那低温天气下的测试呢?”陈放又问。

  

  林双摇了摇头:“目前是夏天,还在五六月,低温天气下的实测,在内地做不了。

  

  不过,我们已经与长安集团达成合作,正在安排人员组去俄国北部的低温地区进行实测,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

  

  另外,根据之前我们公司实验室人员做的测试,低温天气,对锂空电池的活性确实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只要让电池包先供能加热自身之后,就没什么问题了,时间不长,也就半分钟左右。”

  

  林双笑着继续说:“低温天气下,预计300度电,就算不能跑进2000km,但跑个1800km,应该没什么难度。

  

  而且别说续航1800km了,就算打个折扣,降低三分之一,只有1200km续航,我们的锂空电池,也依旧是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没有任何电池企业能做到。

  

  当然,就算是有企业能把电池包的容量做上来,我们也完全能依靠锂空电池超高的能量密度,通过增加电池包重量,继续领先它们。”

  

  陈放点头表示认同,有技术霸权在手中,做到持续领先并不难。

  

  林双捋了捋自己的秀发,接着讲道:“所以,前几天在试车场的测试对比的结果出来之后,长安汽车集团那边也知道了锂空电池的性能可怕之处。

  

  为了做第一个吃桃子的车企,他们很快就下了10个亿的订单,向我们预订了第一批锂空电池包。

  

  并且为了迎合锂空电池氧气富集的问题,他们还打算专门设计和推出一款新的纯电动汽车……”

  

  听到此处,陈放也算是彻底明白为什么长安集团提前下订单了。

  

  估计长安汽车的人看到测试结果后,当时眼睛都红了吧?

  

  正常天气下,让原车400公里左右的续航,飙升5倍以上,换谁来了,也顶不住。

  

  不过在陈放看来,长安汽车集团那边敢第一手下订单,倒也确实挺有眼光,路走宽了啊。

  

  想了想,陈放问道:“对了,锂空电池的成本如何?”

  

  林双回道:“具体成本还不清楚,蒙山区那边的工厂尚未建成,得要在大批量的生产销售下,才能统计得出结果。

  

  但根据专业人员预估,得益于锂空电池的新技术,做一个容量300度电的锂空电池包,成本应该不超过5万块,约莫1wh电量1-2毛钱。

  

  而目前市场上其他电池的成本,哪怕是特斯拉的,也普遍在1wh电量1块钱以上。”

  

  ……

  

  

  ------------

  

  383、霸道陈放

  

  事实上,电池这玩意儿,尤其是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能不能被市场所广泛接待,能量密度的高低虽然是根本,但在实际应用中,成本也非常重要。

  

  如果成本太高,做1wh的电池需要1块钱的成本,那么300度电的电池包,则需要足足30万的成本。

  

  这个时候,考虑到银河电池公司要赚钱和盈利,一组300度电的电池包,其售价就远远不止成本价的这30万了。

  

  无疑会比这更高。

  

  这样的情况下,购买电池的车企,就不可能是中低端的汽车公司,必然只能是BBA这类高端品牌,甚至是法拉利、兰博基尼、保时捷和宾利这些豪华大品牌。

  

  如此一来,可以预见,价格虽然高了,因为售价基数较高,单个产品的盈利也颇为可观,但却失去了大量的中低端市场。

  

  一年下来,能盈利几十亿就不错了,但却失去了数百亿,甚至是数千亿、上万亿的中低端大众市场。

  

  这个世界,贵的东西确实赚钱,这点毋庸置疑,但能赚最多钱的,往往是那些中低端的产品,甚至就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比如两块钱一瓶的农夫山泉,看起来不太起眼,很便宜,但因为服务于大众,人人都买得起,消费者基数众多,却能直接造就一个数千亿市值的大集团。

  

  因此,不管是陈放,还是林双,一开始的想法,其实都是希望锂空电池能被低端市场所接纳。

  

  而这个前提是,成本不能太高。

  

首节上一节292/6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