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大佬 第231节

今天先把荣誉市民的证书打印出来带去,至于授予荣誉市民需要走的程序,现在不急,年后上班后再补也不晚。

荣誉市民这个称号并不简单,一般都是授予对本市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士。

就像他们参考的魔都市,对荣誉市民的要求就很高。规则如下。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外国人、华侨和市外其他人士,可以授予“魔都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推进本市对外交往,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开展交流合作贡献突出的;

(二)为本市制订城乡发展规划,环境、资源保护和重大技术政策方面提出重要建议贡献突出的;

(三)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贡献突出的;

(四)为本市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经贸活动贡献突出的;

(五)为发展本市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贡献突出的;

(六)资助本市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贡献突出的;

……

如果参照这个,第一二四五条,王业都不可能达到。不过第六条算是已经做到了。

捐献图书馆,也算是资助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吧,起码算是资助教育事业了。

至于第三条嘛,这才是陈市长最关心的,也是他急着去拜访王业的目的。

“促进本市经济建设发展!”这可是陈市长最关注的,他整天费尽心思,东奔西跑去拉投资,不就是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吗。

商量完毕,看看时间还早,才下午三点多,大家立刻行动起来。

陈市长指挥自己的秘书,立刻按照魔都那边的荣誉市民聘任证书格式,打印出来一张。

等一切都准备妥当,时间已经来到下午五点,准备出发了。

这次去王业家登门拜访,陈市长计划就带着李校长一起去,刘局长就不带了。

人太多了恐怕别人不喜啊,李校长算是王业的师长,去也合情合理,刘局长就没必要了。

于是陈市长亲自开车,和李校长两人,在刘局长幽怨的注视下,驶往信口市。

两个城市距离很近,现在大雾早已散去,只用了半个小时,陈市长的凯美瑞就抵达了梅园,也就是王业家所在的小区。

陈市长敲开王业家的房门,来开门的正好是王业的爸爸王顺舟,看到门外站着的来人,他愣了一下:“陈市长,你怎么来了?”

“老王啊,你好你好。过年了,我来看望一下你啊,不欢迎吗?哈哈~”陈市长春风满面地说道。

第二百七十一章 投资建厂

王业请陈市长李校长吃饭的地方,是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火锅店,市中心的好点的饭店,估计临时去订包间是订不到的,年底了,好点的饭店生意都很火爆。

好在这边住的人少点,这家火锅店还算清静。

征求陈市长他们意见时,两人自然不会反对,这次来,关键是和王业见面聊聊,至于吃什么,谁会在乎。

火锅店的一个包间内,只坐着四人,王顺舟、王业、陈市长和李校长。其它家人知道他们要聊公事,就没有过来参加。

“老王,你这不吭不响地就教育出一个了不起的儿子啊,了不起!”陈市长趁着和王顺舟说话的机会,把王业一顿猛夸。

在场的人,就王业一个晚辈,其它三人,要不是自己亲爹,要不就是师长。所以,哪怕身家百亿,王业也只能乖乖地坐在下首,端着盘子下羊肉下菜。

如果不是王顺舟在场,陈市长两人肯定不能这么端坐着让王业干这些,但现在王顺舟也在,情况就不同了。

陈市长是王顺舟的老同事、老上级,王业见了他要喊一声陈叔叔。至于李校长,那是王业母校的校长。

不过陈市长两人毕竟不是为了来混饭吃来的,和王爸爸寒暄了一会,就把话题转移到王业身上来了,这才是主要目标啊。

“小业,听说你们公司实力很大啊,上市募集了几十亿的资金?”陈市长这会已经开始亲热地喊小业了。

“是啊,陈叔叔,公司刚上市一个月。”王业老实地回答道。

“那么多钱,几十亿啊,怎么用得完?”陈市长发出了惊叹。

他确实惊叹,要知道,去年陈县的县财政收入才不到五个亿!这么多钱,要给工作人员发工资,要搞公共建设,还有医疗教育投入。需要投入的地方太多了,那点钱根本不够用啊,光发工资都捉襟见肘了。

“呃,其实也不算多,我们公司计划投建一个大型服装产业基地,需要起码三十亿的投资吧。建成之后,就是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工作人员最多的服装生产基地。”

听到王业这么多,陈市长双眼都放光了,多好的项目啊!听听,国内规模最大!投资三十亿!工人最多!这三点,每一点都戳中陈市长的软肋。

如果陈县能够拉到这个项目,县里的GDP肯定能从信口市倒数一二名,一跃成为前三位!

更重要的是,这种服装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不就是大量的就业岗位吗!就业岗位多,就意味着县里的年轻劳工不需要外出打工了,在本地挣钱本地花钱,这才是最好的发展方式啊!

现在县里的小青年们,个个都跑南方打工,说起来挣钱也不少,但那有个屁用!在外地挣钱,在外地花钱,就过年回来那几天,能花多少钱!平时下乡,很多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小孩,连个壮劳力都看不到,这哪里能发展起来啊。

可是陈市长也没有办法,县里没有大企业,也没有大工厂,指望那几家小工厂,能容纳几个工人啊,只能看着县城里冷冷清清的街道叹息。

现在听王业说他们公司有这个计划,陈市长能不动心吗,如果把这个基地争取过来,这就是陈县翻身的最好时机啊!

“那个~王董,你们那基地……定下来建在哪了吗?”心情激荡之下,陈市长都称呼起王董了,他声音有点颤抖。

上半身微微前倾,双眼紧紧盯住王业,生怕他说出已经确定地址了。

“算是定了吧,鹏城市府给我批了3000亩的地,市里也很支持我们公司的这个计划。”王业如实回答道。

陈市长一听就急了,脱口而出:“我给你一万亩!不要钱的!只要你把这个基地建在陈县!”

王业微微摇了摇头:“我也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可是,不行的。陈叔叔,你也是明白人,服装生产也是一个大型产业链,离不开上下游的资源。不说别的,衣服上的扣子有多少种,拉链有多少种?我们不可能完全都自己生产,采购的话,在信口这边,我能采购到吗?如果从南方采购运过来,那要耽误多少时间,成本增加多少!”

陈市长听后,半晌没有说话,然后长叹一声,浑身无力地依靠在椅背上:“我明白~这些我也知道。只是我太心急了,对不起啊,王业。”

他也是全国各地去拉过投资的,那些大企业拒绝他的理由基本一致,上下游配套严重缺乏,交通运输成本过高!

看着陈市长那疲惫的面容,仿佛突然又苍老了一两岁,王业也于心不忍。

“虽然产业基地不能放在这里,不过还是可以开两个厂子的,棉花加工厂和布料厂!”王业爽快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首节上一节231/11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