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516节

  钟启航和吴晓霞感慨了一番,然后以飞船为背景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炫耀。接下来,他们兴冲冲的走向万年炎帝号,到里面排队去玩“决战廊坊”这个项目。

  今天进园来的游客非常多,每个项目都有一大群游客排队,每个项目的入口前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不过在主题公园的28个项目中,等着玩“决战廊坊”的游客最多。因为《全频带阻塞干扰》这部电影太火了,影片中解放军与AI的惨烈厮杀太震撼了。很多游客宁愿花一两个时间排队,也想体验一下解放军和AI大军决战的感觉。

  钟启航和吴晓霞也是如此,他们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走进游戏区。

  “决战廊坊”这个项目其实就是一个VR游戏,游客穿上专门的服装,换上鞋子和手套,戴上VR眼镜,站在万向跑步机上,扮演人类士兵与AI大军决战。在玩“决战廊坊”的时候,观众不但可以通过万向跑步机自由移动,而且可以控制武器,攻击AI士兵。

  由于玩家能够自由移动,而可以控制武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游客的代入感比看电影更强,很多人都感觉自己真的来到了廊坊前线,成为了112师士兵,与其他战士一起,与AI殊死搏斗。超强的代入感,也带来超强的刺激,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现场尖叫声不断,就好像真的进入了战场一般。

  战斗结束,112师的官兵打退了AI大军的进攻,钟启航、吴晓霞和其他游客一样,恋恋不舍的摘掉了VR眼镜。他们觉得这个游戏简直爽爆了,都想再玩一次的,只是看看入口处黑压压的人群,估计要等两个小时,便放弃了。两人离未来世界,来到了复仇者联盟区。他们先参观了复仇者联盟的总部,然后到“钢铁侠大冒险”这个项目排队。

  排队等“钢铁侠大冒险”的游客比等“决战廊坊”的要少,但钟启航和吴晓霞还是等了一个小时,才等到进场的通知。

  “钢铁侠大冒险”是悬挂式过山车,不过跟普通的悬挂式过山车有些不同,座位向后旋转了90度,整个人跟轨道是平行的,面向地面的,就跟钢铁侠在空中飞行的姿态差不多,目的就是让游客体验钢铁侠在空中飞行的感觉。

  过山车启动后,主题公园的上空顿时刺耳的尖叫声,其中夹杂着部分欢呼雀跃声。在各种尖叫声中,数吴晓霞的尖叫最大,直接飙出海豚音了!

  一轮结束,神情各异的游客们离开了。吴晓霞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感叹道:“钢铁侠不是谁都能当的!要是我做钢铁侠,早就吓死了!”钟启航笑道:“幸好你不是钢铁侠,不然我早就被你的尖叫声吓死了!”吴晓霞挥拳在钟启航胸口砸了一下:“讨厌!”

  钟启航和吴晓霞在公园里玩了一天,玩了六个项目,看了五场表演。虽然没能把所有项目都玩一遍,而且每个项目都要等很久,但他们两个都玩得很开心,有一种圆梦的感觉。

  晚上回到寝室,吴晓霞在微博上写道:“今天去世纪巅峰主题公园玩了一天,真的特别好玩。因为电影主题乐园,所有项目都有故事背景和人物指向,代入感特别强,好像真的走进了电影世界一样。”

  和吴晓霞一样,几乎所有人到世纪巅峰主题公园玩的游客都给出了好评,都觉得里面的项目很好玩,表演很精彩。吐槽饿顾客也不少,主要是排队的时间太长,能玩到的项目有限。有观众表示自己是:“排队两小时,游戏五分钟”。

  不过在开园一周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游客排队的现象大为减少了。

  《新晶报》在注意到这个现象之后,马上写了一篇文章《张然的滑铁卢》。文章认为国内主题公园太多了,其中70%亏损,20%打平,只有10%赚钱。在世纪巅峰主题公园周围有很多主题公园竞争非常大,比如魔都有迪士尼,南京有万哒城等,好虎架不住群狼,现在世纪巅峰的主题公园排队时间减少,正是由于游客大幅减少了;再加上世纪巅峰主题公园成本过高,二十年都很难盈利!

第1114章 《比利·林恩》的失败

  张然和世纪巅峰主题乐园没有对《新晶报》的评论进行回应,他们没功夫搭理《新晶报》,他们也明白这种报道不能理,越是搭理,关注度越高。本来什么事没有,也没多少人关注,你一搭理反而搞得人尽皆知了。事实是最好的反击。

  一个月之后,主题公园官方微博公布的数据把《新晶报》的脸都打肿了。世纪巅峰迪主题公园开业一个月,就已经接待了150万游客。今年6月份,魔都的迪士尼主题乐园,一个月内接待了100万游客。世纪巅峰主题乐园比迪士尼多了足足五十万,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

  官方微博对排队时间减少的原因也进行了解释:“在开园后,公园通过用足各个游乐设施的载客量,开放雷鸣山漂流等新景点,开辟更多单人通道,不断提升运营效率等手段,游客的排队时间已大幅减少了。”

  在官方数据出炉后,张然粉丝立刻杀到《新晶报》的官方微博下来留言,对其嘲讽:“太失败了,竟然才比迪士尼多50万游客!”、“滑铁卢,滑铁卢!张然又滑铁卢了!”、“无知不是你的错,出来秀就是你不对了!”……

  不过《新晶报》对张然粉丝的嘲讽毫不在意,反正被张然打脸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已经练出来了。张然不是神仙,肯定会有失败的时候。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坚定不移的黑下去,总有一天可以把张然黑成碳的,他们相信这一天不远了!

  与此同时,张然和张婧初飞到了纽约,为《正义天使》在纽约电影节的首映作准备。

  纽约电影节规模不大,无法和戛纳为首的三大电影节,以及多伦多相比,既没竞赛,也不国际化,甚至连公开的媒体注册渠道都没有。纽约电影节是由林肯中心电影协会负责组织、选片和放映,目的主要是服务纽约本地的影迷,会搜集一些“三大”的片子来放。另外,纽约作为独立电影的大本营,还有一部分独立电影会在此首映,比如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晚上六点,精心收拾后的张然和张婧初离开宾馆,前往AMC林肯剧院参加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首映。到纽约之前,李安给张然打两次电话,邀请他参加电影的首映,李安特别想知道张然对这部电影的看法。张然自然不会拒绝,毕竟华人导演互相捧场是传统,而且他也想看看这部120帧电影的成片是什么效果。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继《断背山》、《少年派》后,李安冲击奥斯卡的又一部力作。电影不仅以战争这个严肃话题作为题材,而且还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是首部采用3D技术与4K分辨率,还率先使用每秒120帧率、以HDR拍摄方式的叙事长片。因此,电影从开拍起就备受关注,也被誉为奥斯卡的大热门。

  纽约电影节有红毯仪式,但红毯只有十多米长,到场媒体和影迷也不像三大电影节那么多。不过在张然和张婧初出现之后,还是引发了现场影迷的一阵欢呼。两人进入放映厅后,很多影迷更是围了过来,请他们签名,并要求跟他们合影。

  折腾了好一会儿,张然和张婧初刚刚落座,李安带着电影主演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史蒂夫·马丁、范·迪塞尔等人走进了放映厅。李安看到张然顿时笑了,带着演员们过来跟张然带招呼。斯图尔特跟张然认识,而且是顶峰娱乐的《暮光之城》把她捧红的,看到张然特别热情。其他演员跟张然不熟,但也都非常热情的向张然问好。

  李安的儿子李淳叫张然叔叔,张然笑着答应了,但他叫张婧初阿姨的时候,张婧初不乐意了:“我有那么老吗?叫姐姐!”

  李安看看张然,又看看张婧初,哈哈笑道:“你们两个的辈分乱啊!”他又道:“我还要上台给观众作介绍,没法和你们细聊,你们看完电影后不要走啊,到时候一起聊聊。”

  张然知道李安是想听自己的看法,就道:“行,到时候再聊。”

  李安不再多说,迈步走上了舞台,开始为观众介绍这部电影。他在发言中解释说,他做过很多次电影首映,但这一次他不仅是发布一个新的电影,还是发布一个新的媒介。参加首映的观众是世界上第一批两只眼睛看到120秒每帧的影像的人,4k拍摄比常规2k电影清晰八倍,28英尺朗伯比常规3D电影亮度提升八到九倍。在发言的最后,李安呼吁:“这是一部实验片,希望给《比利·林恩》一次机会,用开放的心态来欣赏这部电影。”

  张然听李安这么说心里一声叹息,知道这部电影应该砸了,至少电影是有问题的,否则李安绝对不会这么说。不过最近十多年李安的电影始终是好一部砸一部,《少年派》好评如潮,按规律来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应该砸的。

  李安讲完后,电影正式放映。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根据本·芳汀同名小说改编,通过19岁美国士兵比利·林恩的视角展现一段奇妙的“英雄之旅”。比利在伊拉克战争中因勇敢救援战友被誉为美国英雄,并与战友一起被召回国内进行巡回宣传,在参加一场感恩节橄榄球公开赛中场表演的过程中,比利经历了人生中“最荣耀又最糟糕的一天”。

  当电影的第一个高清镜头,主角比利从床上起身接电话的镜头出现的时候,观众席里发出了一阵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张然和张婧初也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声。画面太清晰了!不仅仅是演员的身体就在你面前,而且所有的细节都纤毫毕现。

  不过看了几分钟张然就有些受不了,3D电影讲究沉浸感,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但采用120帧画面太清晰,太震撼了,反而让人无法入戏。而且这种过度的清晰让人觉得很不舒服,感觉不对头。这有点像图像范畴中的“恐怖谷”理论,就是一旦画面的真实度超过某个上限,观众就会觉得不对劲,或者不舒服。

  更让张然觉得失望的是李安对故事和人物的处理,几乎没有太多的亮点。李安是通俗剧导演,很擅长讲故事,他的电影在人物表演和故事情节上的水准一向很高。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故事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惊喜,而李安为了展现120帧的画面,大量使用透明的边缘和紧密的特写镜头,因此,整部电影显得匠气十足。

  两个小时过后,电影结束。张然扭头看向张婧初时,张婧初冲他笑了笑,随即轻轻摇了摇头。张然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是同样的看法,随即转头看向大银幕,鼓起掌来。

  对张然的掌声进行响应的观众不多,现场气氛有点冷,大多数观众和记者匆匆离场。张然没参加过纽约电影节,但他记得当初《少年派》在纽约首映时,媒体报道说电影放映结束后是全场起立欢呼鼓掌,这么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前景不妙。

  纽约电影节跟三大电影节不同,并不是首映结束后马上就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映结束后,李安和张然他们两口子找了间咖啡馆,一边和咖啡一边聊电影的问题。

  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李安已经知道电影的口碑不会太好,他现在想听听张然他们这些专业人士的看法,便道:“张然,你怎么看?”

  “这部电影拓宽了电影的边界,是有突破的!”张然肯定了电影成功的地方,随即话锋一转,“不过画面太过清晰了,让人比较出戏,而且故事比较薄弱,有点技术压过电影本身了,可能媒体和观众的反应不会太好。”

  张婧初见张然说得这么直接,便道:“我觉得挺好的,批着伊拉克战争的故事外衣,讲了一个少年的成长。电影很细腻,电影里的很多小事和回忆,让人感觉很温暖。”

  李安点了点头,张然和张婧初说的优点和缺点他都清楚,微微叹了口气道:“当初准备做120帧的时候,他们都劝我不要用,48帧的《霍比特人3》都失败了,用120帧风险太大,但我坚持要用120帧,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有未来的。拍这部电影确实是个挑战,能够拍到这种程度,并顺利和观众见面,我已经满足了!”

  张然安慰道:“我觉得大家都看普通画面看习惯了,还不习惯看这样高规格的画面,所以会有这些问题。等大家习惯了,回头再看,那评价可能就不一样了。《卧虎藏龙》刚出来的时候,国内是一片骂声,但现在大家都说是经典。好电影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果然如张然所预料,第二天媒体和影评人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其中一些评价说得相当毫不客气:“影片画面看上去无比清晰,实质很假”、“影片缺乏内容,流于直白和肤浅”、“三心二意的叙事让影片略显尴尬”、“我很高兴李安有这样的勇气,但我衷心希望下部电影他别这么搞了”……

  在烂番茄上11家媒体中有4个新鲜,7个烂,新鲜度只有36%,平均分只有4.3分,媒体的这个评价几乎已经判了电影的死刑,也让电影提前退出了今年的奥斯卡竞争。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不如预期,但张然对李安寻求革新电影的勇气还是非常佩服的。李安已经功成名就,完全可以躺在以前的成绩本山混吃等死,或者继续自己擅长的主题,但他一把年纪了还在尝试新东西,光是这一点就把很多导演愿意甩在身后了。当国内的电影人大部分沉湎于模仿甚至抄袭时,李安却有勇气走在世界电影技术的最前线,这种寻求突破极限的精神,无疑是值得钦佩的!

  不过张然没有太多时间为李安遭遇到的挫折感慨,因为今天晚上9点《正义天使》就会在纽约首映。对李安来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失败了没什么,下部电影拍好就是了。但对张然来说,《正义天使》里面凝结了太多的东西,是一部不能失败的电影。

第1115章 首映

  《正义天使》首映礼在纽约AMC林肯剧院举行,这家影院拥有纽约最大的IMAX屏幕,也是目前纽约放映水准最高的影院之一。

  纽约电影节不同于仅面向业内的戛纳,强调公众性,所有影片都公开售票放映,《正义天使》也不例外,除了首映场外,还会在16号、17号每天放映三场。张然的电影不光在中国受欢迎,在美国也同样如此,很多人都想看《正义天使》,可谓一票难求。为了控制局面,《正义天使》的门票不得不通过摇号和抽签产生。

  纽约电影节红毯跟威尼斯有点像,是横着铺的,就铺在电影院前的人行道上,前后不过十几米。在红毯靠近公路的一边布置一块几米长的展板,明星走到展板前必须停下,方便记者拍照。在电影院的大厅里,已经挂上了张然、张婧初、艾米·亚当斯和乌尔里奇·图克尔的大幅照片,以及《正义天使》的海报。

  纽约电影节在业界的影响力远不如三大,到现场报道的也基本上是美国本土的媒体。不过由于张然新片《正义天使》首映的缘故,现场来了很多中国记者,内地、香江和台湾的记者都有;此外韩国和东瀛也有记者前来报道。美国记者对此大为感叹,张然的影响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纽约电影节难得这么热闹!

  前来报道的记者空前的多,前来捧场的名人和明星也不少,斯科塞斯、罗伯特·德尼罗、莱昂纳多、温图尔等一个接一个的亮相;李安、贾樟柯、卢燕、谭恩美等华人圈的知名人物也纷纷前来助阵;除此之外魏特琳的侄孙女,以及张纯如的父母也都出现在了现场。林肯剧院前尖叫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像奥斯卡颁奖礼现场似的。

  这些人大多是给张然面子,前面捧场的。张然进入放映厅后就不住走动,跟前来捧场的嘉宾打招呼。罗伯特·德尼罗见到张然,拉着他自拍了一张,还要拉着他玩现场直播。不过在罗伯特·德尼罗让张然对着镜头说话时,张然腼腆地说:“我很害羞……”马上被罗伯特·德尼罗打断:“少来,你才不会害羞!”张然哈哈笑道:“好吧好吧,我来直播,先生们、女士们,我是张然,现在……”

  刚摆脱罗伯特·德尼罗的纠缠,莱昂纳多又找上门了:“我们合作的事你没忘吧?剧本怎么样了?我可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呢!”

  张然耸耸肩膀,无奈地道:“剧本还在修改中,还不成熟,需要再等等!”

  随后温图尔又来了:“罗宾,今年我年初我邀请你担任今年大都会博物馆慈善舞会的艺术总监,以中国为主题,当时你说要拍电影没时间。现在电影拍完了,明年担任慈善舞会的艺术总监总没问题了吧?”

  李安见一个又一个的名人拉着张然说话,对身边的贾樟柯道:“张然可真受欢迎啊!”

  贾樟柯轻笑一声道:“没办法,谁能够取得他的成就,肯定都会受欢迎的。”

  在放映之前,电影节总监上台讲话。艺术总监首先向张然表达了谢意,感谢张然把《正义天使》的首映放在纽约,然后开始疯狂吹捧这部电影。他表示,《正义天使》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同样以战争和人性为主题,这部影片做到了美国电影做不到的深刻。

  在艺术总监讲完后,张然被请到前面。他简单介绍了一下点电影的三位主角张纯如、魏特琳和拉贝,然后看着台下的观众缓缓地道:“我觉得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故事对我们很重要。这些故事会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自以为有多文明,要让我们毫不犹豫地互相残杀也是轻而易举的;而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善良是人类的希望之所在!”

  张然讲完后回到了座位,他深深吸了口气,静静等待电影开始。

  就在这时,张婧初将头伸过来,在张然耳边轻声道:“好多年没看到你在电影首映的时候紧张了,我以为你不会紧张呢!”

  “是啊,我好久没这么紧张了。”张然握了握张婧初的手,轻声道,“你看,我手心都出汗了。”

  张婧初知道张然为什么会紧张,人都是这样,你越是在乎,就越容易紧张。就像有些学生,平时考试成绩很好,到了大考的时候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张然在这部电影上花太多心血了,特别希望电影能够成功,所以,哪怕他经历了大风大浪,也不由变得紧张起来。

  张婧初握着张然的手,柔声安慰道:“电影我们都看过,绝对是一流的。我们不会失败的,一定能够成功。”

  张然点了点头道:“我知道,我也相信不会失败,但还是不由自主会紧张。”

  就在此时,放映厅的灯光熄灭,随即影片正式开始播放。

  1994年12月14日下午,加州圣何塞城郊的库帕提诺社区中心笼罩在温暖的阳光中。这时一辆汽车在社区中心的前面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的女子,然后向社区中心走去。

  镜头切到社区中心内部,那个穿着白衬衣、黑裤子,扎着马尾辫的女子迎面走来。她背着一个黑色的包,手里拿着笔和笔记本,看上去很精神。看到银幕上的女子,张纯如的父亲和母亲眼眶湿润了,轻声唤道:“纯如!”

  摄影机跟着张纯如往前走,墙壁上贴着南京大屠杀的介绍,以及许多大屠杀的照片。黑白照片上有人被砍下了头,有人被刺刀剖开的肚肠,有人被剥去了衣服……这些惨不忍睹的照片冲击着张纯如内心,也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张纯如在一张照片前停下,那是一个男子被斩首,武士刀已经挥过,而头还没有掉下来的瞬间。这张照片震惊了张纯如,也让银幕前的观众不忍直视。张纯如的特写镜头,她怔怔看着照片出神,随即一滴眼泪慢慢滑落。

  镜头切到服务台,这次展出的组织者丁元正跟一位华人交谈,聊南京大屠杀展出的事。就在此时,张纯走了过来。她看着丁元,神情严肃地道:“打搅一下。我看到了这些图片,它们非常具有冲击力。我想借阅并复印可以吗?”

  丁元看着女学生一般的张纯如,问道:“你要这些干嘛?”

  张纯如解释道:“用来做参考,我是个职业作家,我刚刚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最近正在为新书选题。”

  丁元打量了张纯如一番,觉得她太年轻,看起来就像个写读书报告的高中生,便道:“这是很严肃的东西,是你连碰也不想碰的课题。”

  “我小时候听父母讲过南京大屠杀的事,中学时,我寻遍了香槟地区的图书馆,想更多地了解大屠杀的情况,但一无所获。在我印象中南京大屠杀缺乏细节,就像一个传说。”张纯如指着墙壁上的照片,神情凝重地道,“直到看到这些照片,我才知道南京大屠杀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我想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

  说完,张纯如微微转头,正面对着镜头,也正对着银幕前的观众。

  现场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那黑色眼眸中的坚定和决心。现场观众有不少华人,大家都知道张纯如自杀了。看到这双坚定的眼睛,大家不由都微微叹了口气。贾樟柯轻轻叹了口气道:“张纯如是个英雄,可惜英年早逝了!”李安微微点头道:“是啊,真的可惜!”

  就在此时,电影名字出现,正义天使。紧接着,电影的名字印在了一本书上,变成了一本名为《正义天使》的书。书慢慢翻开,里面是电影主创的名字。导演:张然。主演:张婧初、艾米·亚当斯、乌尔里奇·图克尔、斯琴高娃……

  书页一合,画面切换到了纽约中央车站。张纯如穿着大衣,站在车站前,不住张望着,显然是在等人。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走过来:“请问你是张纯如小姐吗?我是邵子平。”张纯如顿时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你好,邵博士。我是张纯如。”

  通过两人对话,银幕前的观众很快知道邵子平是美国东海岸维护中日战争史实活动的积极分子。张纯如打算到耶鲁大学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张纯如朋友就联系了邵子平,让张纯如在邵子平家借宿。邵子平家在菜恩镇,距离耶鲁比较近。在邵子平家借宿,张纯如查资料就比较方便。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便上了开往菜恩的火车。坐在车厢里,张纯如看着邵子平问道:“邵博士,听说是你发现约翰·马吉牧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制作了纪录片?”

  邵子平点头道:“几年前,我们走访南京大屠杀时在华教会的一些人士,了解到约翰·马吉牧师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记录下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我们就开始寻找他拍摄的影片的下落。当时,东瀛人也在寻找马吉拍摄的影像资料,可以说我们在和他们赛跑。”

  张纯如的近景镜头,她的表情有些诧异,显然不明白东瀛人找马吉的影片做什么。镜头切回,邵子平继续道:“说来也巧,马吉牧师的儿子戴维·马吉,就住在离我家仅隔两条马路的地方。”

  说到这里邵子平看着张纯如,严肃地道:“你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一定要注意安全,住址和电话要保密。东瀛右翼很疯狂,一定要注意安全。”

  镜头切到车厢外,大全景,此时外面一片漆黑,只有车厢里是亮的。张纯如像是在说什么,但火车行驶的轰隆声吞没了一切。

  这个镜头让斯科塞斯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车厢外漆黑一片,只有车厢中的张纯如处在光明中,宛如天使;外面的黑暗指东瀛右翼,张纯如则是撕破黑暗,告诉世界真相的正义天使;而张纯如的声音被火车的轰鸣遮盖,是在暗示张纯如最后被黑暗所吞噬,也就是自杀了。

  贾樟柯的感受跟斯科塞斯有些不同,这个镜头让他想起了鲁迅小说中描绘的“没有窗户的铁屋子”,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一直被遗忘,而张纯如就是打破“铁屋子”,揭开真相的人。

第1116章 放映

  菜恩镇是富人区,遍布着昂贵的小时装店、咖啡馆和餐馆,看上去古雅而又宁静。邵子平家在天惠教堂街上,是栋白色的木头和石材混合结构的三层小楼。

  邵子平将张纯如介绍给了妻子和孩子,还借给了张纯如一辆别克,这样张纯如每天就可以开车去耶鲁查资料了。

  第二天早上,张纯如来到了耶鲁大学。她穿过图书馆,绕过圆形中央大厅,来到了档案馆。空荡荡的档案馆里,只有张纯如的脚步声在回响。突然间,张纯如停住了脚步,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她扭头看向图书架子上整整齐齐的资料,随后迈步走了过去。

  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镜头,但现场的观众却有一种宿命相逢的感觉。在场的华人和中国人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他们知道张纯如在读了《魏特琳日记》后,便将魏特琳视为偶像,而最终她也像魏特琳那样选择了自杀。

  张纯如站在图书架子前,抽出了一本厚厚的资料,然后缓缓打开。张纯如翻书的动作很慢,仿佛手里的资料有千钧重。在场所有人都知道这即将打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段沉重的历史。

  就在张纯如翻开日记的瞬间,镜头切换,艾米·亚当斯扮演的魏特琳出现在镜头中。她坐在桌前,不断敲击着打字机。与此同时,魏特琳的声音响起:“11月21日,星期天。昨晚,玛丽·特威纳姆大约在午夜把我们送回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经历。我们发现伤员们一群一群地聚集在火车站的各个地方,也许有200人,但我不能肯定……”

  镜头切换,拉贝同样坐在打字去前,敲击着键盘:“我想要一个汽车特别通行证,以便在第二次警报拉响后……”

  就在此时,此时呜呜的防空警报响起。拉贝写日记的时候是晚上,房间里还亮着灯。不过镜头切到空中时,却是碧空万里的大白天。此时苏联援华抗日航空志愿队六架战斗机正与日军六架战斗机展开激战,这也是苏联志愿空军抵达中国后的第一战。

  斯科塞斯突然笑了起来,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三个主角,而这个三个主角又并不在相同的时空里,电影会在三个人物之间不断的切换,如何平稳的转场,如何流畅的叙事,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会是一个考验。

  镜头切到拉贝别墅,拉贝站在窗口,拿着望远镜观看空中的战况。镜头切到空中,双方的激战还在继续。镜头切到金女大,魏特琳也正仰头观看天空的激战,而旁边的程瑞芳则对着日军飞机不住咒骂。镜头切回到空中,一架苏军的伊16战斗机起火坠落,很快一架日军的九六战斗机冒着黑烟坠毁在南面,随后日军飞机撤退。

首节上一节516/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