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509节

  今天这场戏就是拉贝他们开车在城中穿行,看到老百姓被日军打死,以及日军有组织的对沿街店铺进行洗劫的戏;这段戏是根据《拉贝日记》12月14号的记载改编的。

  张然对《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在内的很多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都不是特别满意,他觉得这些电影对东瀛兵的描绘有问题。就拿《金陵十三钗》来说,东瀛兵进入教堂之后,只是搜查,竟然没有对教堂进行洗劫,没有拿教堂的东西,这就显得有些虚假。

  真正的东瀛兵在进入南京城后,完全将整个城市当成了战利品,进行了疯狂的洗劫。这种抢劫不是士兵的个人行为,而是有组织进行的。在进南京城前,日军给士兵们下发了“就地征收”的命令,说白了就是让士兵去抢。在进南京后,城内每一处可以抢劫的地方,基本上都遭到了“水洗”一般的搜刮,有的民宅一天甚至被“光顾”六七次之多。贝茨博士在回忆录里曾写道,东瀛兵连安置在安全区内房子里的难民们仅有的一点点东西也被抢走了,就连仅剩的1元钱也逃不出闯入者的手心。

  不只是难民被抢,就是外国人的住所也都多次遭到日军的细节,12月27日至30日,施佩林同东瀛领事馆警官高玉乘车察看了40所德国人住宅,发现其中大部分都遭到日军的抢劫。施佩林自己的住宅也被抢劫,木箱和皮箱被强行撬开,衣物及日用品被盗。拉贝家也被抢过好几次。有一次几个东瀛兵要开走拉贝的汽车,韩湘琳无法阻止,就说你要把车开走可以,但要留下字据。几个东瀛兵就写了条子:“感谢你的赠送!东瀛皇军,K·佐藤。”

  今天这场戏是个长镜头,会动用大量群众演员。为了拍好这个长镜头,剧组在昨天已经做了一天的排练,演员之间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

  为了确保拍摄能够顺利完成,在各个小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张然又让演员们练习了两次,直到上午十点,电影的拍摄才正式开始。

  随着张然“开始”的口令响起,一辆黑色的汽车沿着大街缓缓前行。汽车的模样看起来很怪,在车顶上有个很大巨大的银色装置,让整个汽车看上去有些像变形金刚。因为车内坐着5个人,空间受限,用普通的摄影装置很难拍摄。因此,特效组对汽车进行了改装,并开发了一种新的拍摄系统,用于这场戏的拍摄。

  在监视器中,摄影机的画面顺着街道缓缓向前,街道上到场都是各种废弃的杂物,每开出一百米就会遇到好几具尸体。这些尸体都穿着平民服装,子一弹都从背后射入。他们都是在逃跑途中,被东瀛兵从后面击中死亡的。

  汽车正开着,一个男子抱着箱子向着镜头迎面跑来。在距离镜头三四十米的时候,啪的一声枪响,男子便像伐倒的木头,直挺挺的倒下了;随后三个东瀛兵提着枪,向被击中的男子奔跑过来。他们将男子的尸体拖开,打开他的箱子,翻检里面箱子的东西。其中一个士兵将男子手上的戒指扯下来,挂在了腰上。东瀛兵看到了拉贝他们的汽车,但没有为难他们,因为车上有纳粹的标志,还有安全区的标志。

  与几个东瀛兵车身而过时,史密斯喃喃地道:“我们的传单都发出去了,要求人们不要在外面逗留,但并没有全部送到人们手上。”

  拉贝叹了口气,道:“我们人手不够,不可能通知所有人。”

  汽车又开了一段,张然见无人机已经到位,拿着对讲机喊道:“洒传单!”

  无人机操作员当即按下启动按钮,从空中洒落下五颜六色的传单像雪片一样,漫天散落。这些抛撒下来的传单是向百姓发的通告,上面是各种宣传口号。

  按照电影剧情的要求,史密斯会伸手从窗外接过一张宣传单,看一眼上面的内容,然后说,这么多百姓被当街打死,我实在看不出东瀛兵把中国人民当成朋友。不过遗憾的是,扮演史密斯的演员没有接住从空中飘落的传单,这个镜头便作废了,只能重新拍。

  十五分钟后,拍摄重新开始,但史密斯的演员还是没有抓住传单,拍摄只能再次暂停。

  传单的内容出现在镜头中很重要,不光说明东瀛人虚伪,也是为后面东瀛人封锁南京城,派记者在难民区拍士兵给小孩发糖的照片,拍“中日亲善”的纪录片,营造南京“祥和”景象,企图掩盖大屠杀留下伏笔。同时,这也是几十年后张纯如为什么要写《南京大屠杀》的根本原因。几十年前,东瀛人试图掩盖大屠杀的真相,几十年后他们同样试图扭曲历史,让全世界遗忘那场大屠杀。

  一直拍到第四遍,史密斯的演员终于抓住了传单,传单的内容也顺利出现在镜头中。传单上面画着东瀛兵满面微笑的抱着一个中国小孩,把一桶米送给孩子的父母;右上角写着:“回到家乡来!给你饭吃!信赖东瀛军!可得救助!”

  汽车一路前行,开到中山路时,一队队东瀛兵,十几个一队,正在将一家家店铺的门窗砸开,把成箱成箱的物品拖走,将商店洗劫一空。很多士兵肩膀行扛着各种东西,不少士兵的皮带上挂着银手镯、手表和戒指。有的士兵推着自行车,上面托着各种物品,有的人力车拖着人力车拉着车厢的货物,甚至有的竟然动用了儿童推车来装运物品。

  两个东瀛兵向着镜头走来,一边吆喝一边用枪托推搡着前边一个瘦弱的男子。那个男子推着辆钢圈箍着大木轮子的独轮车,车上装的是都抢来的战利品,一堆干咸鱼,一捆粉条,一罐咸鸭蛋,一座挂钟,还有一只被捆着的绵羊,对着镜头咩咩地叫着。

  史密斯忍不住骂道:“这些强盗!真是无耻至极!他们真是什么都抢!”

  就在这时,拉贝看到了一家挂着德国旗帜的店铺,那是基斯林糕饼店,此时也已经大门洞开,两个东瀛兵正在往外面搬东西。旁边同样挂着德国国旗的北方饭店大门比较坚固,还没有被打开,几个东瀛兵正在疯狂砸门。轰的一声,饭店的大门终于被撞开了,东瀛兵就像看到猎物的野兽,嗷嗷叫唤着,往饭店里涌去。

  连德国人的商店都被洗劫了,坐在后面的福斯特不由担心起自己的驻地来,提出去太平路的圣保罗圣公会教堂看看,这是他任职的地方,也是电影《金陵十三钗》所在教堂的原型。

  等汽车开到教堂门口时,几个东瀛兵正往喜笑颜开的往外走,他们身上手上中都是洗劫教堂获得的战利品。其中一个士兵推着福斯特的自行车,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捆着一大包东西。福斯特简直气坏了,从车上出来,大骂道:“你们这些该死的强盗,连教堂的东西都抢!”

  东瀛兵看到了拉贝他们几名西方人,以及车上的纳粹标志,愣了一下,丢下东西溜走了。

  监视器后的张然轻轻呼了口气,大声喊道:“停!这次大家配合得不错!我们再来一条!”

第1096章 真实

  晚饭之后,张然直接来到了剧组的会议室,准备开会讨论明天的工作。

  由于距开会还有一段时间,张然就让工作人员播放白天拍摄的镜头,看镜头剪辑在一起后的效果。这几个镜头,演员表演非常出色,拍摄得也很好。但和前面拍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后,张然感觉有些不协调,尤其是那个长镜头。

  张然正思考该怎么办,赵飞进来了。张然跟赵飞打了个招呼,把剪辑好的影片放给赵飞看,然后问道:“你有没有觉得这个长镜头有点不对?”

  赵飞诧异地道:“我觉得很好啊!这个镜头是主观镜头,通过镜头的抖动,我们能够感觉到拉贝内心情绪的变化。比如看到百姓被一枪打死,镜头就猛地抖了下,我们能够感觉到拉贝被吓了一跳。到了街上,看到东瀛兵打砸抢,尤其是无视德国旗帜,洗劫德国商店的时候,镜头轻微抖动,显示出了拉贝内心的愤怒。这个镜头对话不多,但通过镜头的抖动,我们能清楚的感觉到拉贝内心情绪的变化,整个镜头非常完美,怎么会有问题呢?”

  张然皱眉道:“这个镜头很漂亮,很精彩,但我总感觉电影味太浓,手法太现代了,没有3,40年代老电影的那种感觉,和其他镜头组合在一起,显得有点不真实。”

  赵飞很喜欢这个镜头,辩解道:“这种第一人称的主观镜头在3,40年代是有的,说不上太现代。至于电影味浓,是有一点。但这种处理手法效果很好。就像《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红衣小女孩,电影味很浓,很戏剧化,但效果非常好。拿《钢琴师》和《辛德勒的名单》来说,《钢琴师》更加内敛、更加真实,而《辛德勒的名单》有很多人为煽情的地方,显得有些虚假。但观众吃这一套啊,《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比《钢琴师》要大得多。我们拍这部电影是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件事,肯定是观众越多越好,有些手法可能不那么真实,但只要效果好,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张然最初在设计这个长镜头的时候,也是这么考虑的,觉得为了让电影效果更好,让其中某个镜头花哨点,也是可以的。但随着电影正式开拍,当他感觉自己真正走进这段历史后,就无法接受这种手法了:“我们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和《辛德勒的名单》不同,而且从叙事结构来说,我们这部电影的故事在不同的时空中切换,本身就偏戏剧化,如果在视听语言上使用过多技巧的话,会影响电影的真实和严肃性。拉贝和魏特琳部分,我觉得必须让影片像是在3,40年代拍摄的,那时的摄影机笨重、难于活动,很难拍出这样的长镜头。”

  赵飞觉得用长镜头效果好,但又觉得张然的话也有道理,建议道:“既然这样,那我们换一种方式,用最朴实的镜头再把今天的戏拍一遍,然后再看效果如何,哪种效果好,就用哪种。”

  张然点头道:“那我们讨论一下,这场戏用最朴实的方式该怎么拍。”

  第二天剧组重拍了这场戏,这一次张然他们用最朴实、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拍完了这场戏。剧组演员知道这是张然拍电影的习惯,在拍摄的过程中,他经常会让某部分戏重拍,甚至是全部重来。大家都没有抱怨,非常配合的完成了这场戏。

  在随后的拍摄中,张然坚持了自己的理念,要求最大限度避免各种“电影手法”,要求电影的视听语言真正做到朴实无华,尽量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在拍摄的过程中,张然在看监视器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不行,电影味太足了,不能这么拍。”

  有场戏是东宝映画社派人到难民营门口分发饼干、苹果,并且拿出少许铜板给难民,然后由摄影师白井茂把这个场面拍成记录片,进行宣传。但在同一时间,一伙东瀛兵爬越大院后墙,强奸了12个妇女。赵飞建议先拍难民营门口发糖的东瀛人,然后用摇臂或者无人机将镜头摇起来,拍东瀛兵翻进院墙,到大楼里强奸妇女,通过对比将东瀛人的虚伪和无耻的展现出来。但张然坚决不同意,他认为3,40年代没有无人机和大型摇臂,拍不出这么花哨的镜头。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进入2月,春节就在眼前了。

  《正义天使》剧组是个“小联合国”,外国工作人员非常多,工会成员非常多,因此剧组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都严格遵守工会要求。每天的拍摄八个小时,周末会安排休息。像春节这样的重要节假日,剧组自然也非常人性的给大家放了其他的长假。

  去年的春节档过后,中国电影进入了寒冬。业界先是寄希望于暑期档,随后寄希望于国庆档,后来又寄希望于贺岁档,但结果是大家一次次失望了。现在大家有把希望寄托在今年的春节档上,希望春节档能够挽回颓势。

  今年春节档主要有三部大片上映,分别为周星驰时隔三年推出的新作《美人鱼》、香江众星云集的《澳门风云3》,以及全明星视觉大片《三打白骨精》,三部电影均有强大票房号召力,其中周星驰的《美人鱼》更是被认为有可能打破《未来启示录》的票房记录。

  七天激烈的竞争下来,周星驰的《美人鱼》果然表现最为抢眼,取得了超过18亿的票房。电影从大年初一上映以来不断打破票房纪录:预售阶段票房便突破亿元,上映首日票房累计2.8亿,成为华语影史最高首日票房、最高单日票房,接下来又创下最快破2、4、6、8、10亿纪录等,并且在情人节迅速刷新了自己刚刚在初一创下的首日、单日票房纪录。

  皆为系列续作的《澳门风云3》和《三打白骨精》也依靠系列招牌和超强阵容收获着不错的票房:《三打白骨精》票房累计7.5亿,《澳门风云3》累计7.8亿,平分秋色。

  7天36亿!猴年伊始,中国电影市场疯狂吸金、高歌猛进,再次创下票房新高:大年初一到初六票房达30亿,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恰为情人节,春节档与情人节档两个档期无缝衔接,共同创下36亿票房的惊人纪录,相比去年春节档25亿的成绩暴涨44%。这个惊人的成绩为寒冬中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股暖意,也让众多业内人士大大松了口气,不少人开始预测,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中国电影在今年会走出寒冬。

  张然没有这么乐观,今年的情况应该会比去年好,但恐怕好不了多少。春节档看电影是刚需,而且还有周星驰《美人鱼》这个爆款,所以,春节档票房爆了。但就全年来看,除了暑期档的《全频段阻塞干扰》外,还是缺乏爆款影片。

  不过张然觉得寒冬再持续一两年也未必是坏事,现在市场上明星资本遇冷、跟风者退场,正在使得整个电影行业逐渐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2月20号一大早,上百名记者赶到了石湫影视基地,想要对《正义天使》剧组进行采访。不过这次基地的保安没有阻拦他们,因为今天剧组开放了媒体探班。

  媒体记者们刚走进影视基地,曹炳坤便迎了上来。他笑着对到场的记者道:“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到《正义天使》剧组来探班。我是曹炳坤。张老师让我接待大家,带大家参观。我先带大家先到基地看看,然后带大家去现场采访!”

  有记者问:“曹炳坤,你在电影中演什么角色?”

  曹炳坤笑道:“我在电影中演韩湘琳,就是拉贝的秘书!”

  有记者道:“就是《南京南京》里范伟演的那个汉奸啊!”

  曹炳坤听到这话当即停下了脚步,非常严肃地纠正道:“不,韩湘琳不是汉奸,而是真正的英雄!”曹炳坤当即将韩湘琳的事迹简单说了一遍,最后给出结论:“把这样一个英雄抹黑成汉奸,是非常可耻的!”

  那个说韩湘琳是汉奸的记者不好意思地道:“我是被陆钏的《南京南京》误导了,以为拉贝秘书真的是汉奸呢!陆钏当初说要还原历史,就是这样还原啊,太乱来了!”

  在曹炳坤的带领下,记者们浩浩荡荡的参观剧组的外景地。曹炳坤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们介绍道路两边的建筑。街道两边的老建筑,以及残破的楼房,让记者们有一种穿越时空,回到了1937年的感觉。记者们很安静,没有大发议论,只是不时拿手中的照相机咔嚓拍照。

  曹炳坤告诉记者,场景布置完全按照历史上的安全区和相关建筑设计建造,大到整个实景,小到一个道具,都十分考究。张然要求一切元素都有历史出处,像拉贝房间里的家具全是从魔都古董店买的古董,他的手表是从东瀛古董店买来的,箱子是从魔都买来的十几个古董箱子中挑选出来的。甚至连东瀛飞机抛洒的传单,也都是按照历史原件仿制的。

  在参观的同时,曹炳坤还给大家讲起了剧组的趣事,比如在拍戏时中国演员基本上都不和东瀛演员说话,一到拍片现场,看着他们穿着日本军装,拿着刺刀,大家心里就觉得难受,根本没法搭理他们。比如有次聚餐,段奕宏酒后,拉着日籍副导演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怎么能这么干,你说这是人干的事吗?”让日籍副导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基地逛了一圈,曹炳坤将记者们带到了金女大。此时,金女大的校园里人声鼎沸,不但有大批工作人员在忙碌,而且站着好几百穿着难民衣服的年轻姑娘。在草坪四周的树丛上,晾晒着洗干净的衣服,以及小孩的尿布,看上去花花绿绿的。

  在草坪正前方,张然正给扮演难民的姑娘们说戏,告诉她们该怎么演。在张然身边还站着几个演员,记者们认出了扮演拉贝的图克尔、斯琴高娃、以及邢佳栋。

  记者们纷纷掏出照相机,对着张然他们就是一阵猛拍。有记者在疯狂按动快门的同时,问曹炳坤:“今天这场戏主要是拍什么?”

第1097章 媒体探班

  曹炳坤看着人群中的张然,轻声道:“今天这场戏是讲拉贝要回国了,在2月17号这天,魏特琳女士在金女大科学楼给拉贝办了个告别茶话会。金女大的难民们知道后,赶到科学楼前见拉贝,哀求拉贝不要离开。”说完,他补充道:“等会拍摄开始后,大家一定要保持安静,千万不要再拍照,要是影响了拍摄,那你们就没机会采访了。”

  在场记者都微微点头,他们不是第一次到剧组探班,剧组的规矩都懂。

  有记者看到张然转身跟一个五十多岁的外国女演员说戏,知道这应该就是魏特琳的扮演者。这个女演员看起来有些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便问道:“那个演魏特琳女士的演员是谁啊?看起来似挺面熟的。”

  曹炳坤一怔,随即笑道:“那是艾米·亚当斯啊!”

  听到艾米·亚当斯,记者们发出哇的惊呼声,《正义天使》的阵容比想象的还要大。

  张然看到了曹炳坤和记者,不过他没功夫理他们,给演员们讲完戏,他回到指挥中心,坐到了监视器的后面,等待拍摄开始。

  根据《拉贝日记》记载,难民们知道拉贝要走,有两个地方的难民跪下来哀求拉贝不要走,一个是小粉桥1号,拉贝家收留的600多难民;另一个是金女大的三千多难民。

  张然选择拍金女大的难民,不光因为金女大人多,看起来场面更大更震撼;更重要的是金女大难民是魏特琳和程瑞芳他们救助的,而拉贝很少到金女大来。现在拉贝要走了,这么多人来请求他留下,能够从侧面反应拉贝的威望和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在1948年当南京市民知道拉贝家一贫如洗,生活困难时,才会迅速为拉贝筹款,并每月给拉贝寄钱和食物。

  在金女大参加完茶话会后,拉贝在日记中写道:“这谁要是也见到过这里的悲惨情景,他就会理解我们给予这些穷人的保护意昧着什么。其实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事,从我们方面而言,它与某种英雄品质并无任何关系。”

  张然觉得这段话说得特别好,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拉贝本来是普通人,没想过要当英雄,他也有不足,也会犯错,但是当黑暗来临的时候,他没有退缩,选择了挺身而出,于是,他成了英雄。拉贝如此,魏特琳如此,张纯如也是如此。

  张然把拉贝的话写进了电影中,写到了这场戏里。当程瑞芳将拉贝带出院子,她会对拉贝说,你是真正的英雄;而拉贝会把这番话说出来。

  第一副导演过来告诉张然,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做好,可以正式开拍了。

  张然便拿起步话机,喊起了口令。

  监视器中,拉贝跟着程瑞芳从科学楼里走出来,魏特琳他们也都跟着出来了。

  站在大楼前的妇女和姑娘们齐齐跪在地上,哭着哀求:“求求您不要走!求求您不要抛下我们!”一个声音喊起来:“不要把我们丢下不管!”另一个叫道:“可别不保护我们了!”

  拉贝没想到这么多人会给自己跪下,显得有些慌乱。他走到第一排人群面前,大声道:“都请起来吧。”

  可是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拉贝弯下身去,用英语对她们又说了几句,还是没有人动一动。他有些无奈,便向人群鞠了三个躬,然后直起身子,对大家挥着手。现场有姑娘号啕大哭起来,紧接着,更多的人哭了起来。

  拉贝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转头问魏特琳:“我该怎么办?”

  魏特琳也非常吃惊,没想到这些妇女和姑娘们对拉贝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她知道拉贝并不想走,可又不得不走,微微叹了口气道:“跟大家说点儿什么吧。”

  “我能说什么呢?我根本没办法解释我的离去。要是我能像你一样留下来就好了。”拉贝既悲伤又无奈,他不会说中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转向人群,再次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但人群依然不起来,现场哭声不断。拉贝叹了口气,道:“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还是走吧。”

  魏特琳叹了口气,对着人群大声道:“大家都起来吧!拉贝先生也没有办法。拉贝先生走了,但其他人还在,我们会继续保护大家的。你们放心吧!都起来吧!”

  程瑞芳知道对难民们来说,拉贝就像守护神一样,听到拉贝要走难民们都很害怕。她微微叹了口气,道:“拉贝先生,我带你出去。”说着,程瑞芳便带着拉贝往前走。

  就在此时,张然喊了“停”,这个镜头到此为止。程瑞芳带拉贝穿过人群,以及走出学校后对话的镜头,需要单独拍摄。

  喊停之后,张然先问录音和摄影的情况,又到特效组询问情况如何。这个镜头现场只有三四百人,但历史上是三千多妇女和姑娘哀求拉贝留下,只能通过特效来完成。因为涉及到特效的问题,必须考虑特效合成后的效果,能不能通过,必须征询特效组的意见。

  在特效组给出肯定的答案后,张然起身喊道:“这个镜头过了!今天上午的拍摄就到这里,下午我们继续。”他用英语补充道:“乌尔里奇、艾米,你们两个到中央楼,我们跟媒体见个面,接受媒体的采访。”

  张然走出帐篷,来到中央楼时,图克尔和艾米·亚当斯已经等在里面了。

  剧组工作人员在中央楼的大厅里摆了一百多把椅子,这是给记者们准备的;而在这些椅子的前面,单独摆着三把,这是为张然和两位主演准备的。

  在张然落座后不久,曹炳坤带着记者来到了现场。记者们一见到张然,就跟见了腥的猫似的,冲到张然身前,连珠炮似的抛出问题。曹炳坤见状,大声喊道:“所有人都坐好,举手提问,谁不守规矩,就取消提问的资格。”

  曹炳坤这话一出口,原本乱成一团的记者们瞬间就在椅子上坐好了。记者们正襟危坐,满是期待的看着张然,希望能够点中自己,让自己起来提问,就跟小学生希望老师让自己起来回答问题似的。

  张然冲记者们笑了笑,开口道:“我就不用作自我介绍了吧!大家应该都认识。我来介绍一下这两位,这位是德国著名演员乌尔里奇·图克尔先生;这位是好莱坞著名演员艾米·亚当斯女士。”说着,他转头对艾米·亚当斯道:“艾米,你先作自我介绍吧!”

  亚当斯微笑道:“大家好。我是艾米·亚当斯。在电影中扮演明妮·魏特琳。我是张然导演的影迷,非常高兴能够参演这部电影,也非常感谢他能够把这个角色交给我。在接这个角色之前,我并不知道魏特琳这个人。在看完《魏特琳日记》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同时我也非常惊讶,魏特琳救了一万人,是真正的英雄,可她的事迹在美国却无人知晓。我觉得能够将魏特琳搬上银幕,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事迹,感受她的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亚当斯简单谈了谈自己感想后,图尔克也简单谈了谈自己的感想。紧接着,张然宣布接下来是媒体提问时间,谁提问由他来点。张然的目光落在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记者身上,示意他起来提问。

  被点中的记者站了起来,激动地问道:“张导,您好。总局电影备案的内容简介说,电影是讲张纯如怎么完成《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那为什么要拍拉贝和魏特琳的故事呢?”

  张然缓缓地道:“是这样的,我们中国人对南京大屠杀是非常清楚的,能够理解张纯如为什么一定要写这本书,也能够理解她为什么那么愤怒,但国外观众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并不多。如果我们直接拍,国外观众不一定能够理解张纯如,也不一定明白张纯如的价值。只有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他们才会更理解张纯如,才会思考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为什么在西方会被遗忘;才会思考日军在南京的暴行都会被遗忘,那还有什么不能遗忘和抹杀的呢;才会思考我们今天接触的信息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第二个记者起身后将问题抛给亚当斯:“艾米,你好!我想问的是,你跟张然导演合作,跟其他好莱坞导演合作有什么不同吗?”

  亚当斯想了想,微笑道:“没有什么不同,张然导演非常专业,剧组也非常专业。跟我在好莱坞拍电影几乎是一样的。张然是我所见过的最冷静的导演之一,无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是什么,他从不慌张,你永远见不到他焦虑。他是表演教师,对表演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知道如何发掘演员的潜力,让演员发挥得更好。对演员来说,跟他合作是非常幸福的事。”

  现场记者抛出的问题大多比较温和,但也有记者抛出的问题是带刺的:“张导,网友知道你在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后各种议论都有,支持你的人非常多,觉得应该拍一部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力的电影,让全世界都知道东瀛人的暴行;但也有人认为拍这种类型是在伤疤上撒盐,你怎么看?”

  张然非常严肃地道:“我拍这部电影不是想往伤口上撒盐,不过我觉得往伤疤上撒盐也没什么不对的,我们有时候忘性太好。魏特琳在日记里说过,中国人太善良,容易忘记不好的事。去年有件事,我不知道你听说没有,台湾有个学生公然宣称,我阿祖当慰安妇是自愿的。我们内地的情况又好到哪里去了?网络上把支那、贵支这个词语挂在嘴上,给南京大屠杀、731洗地的精日不也是越来越多了吗?如果我们不抠开伤疤,不往伤口撒盐,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记得南京大屠杀,可有多少人还记得在南京大屠杀40多年前,日军曾经在旅顺疯狂屠杀过中国人。很多人都已经忘了。所以,往伤口撒盐没什么不好,我甚至觉得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抠开伤疤让自己疼一下,只有这样我们才永远不会忘记。”

第1098章 准备上映

  第二天一大早,国内数十家媒体都刊发了对《正义天使》的采访,对电影的成本、内容、以及演员阵容进行了详细报道。

首节上一节509/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