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447节

  古轻轻叹了口气:“战争是最坏的选择,但有时候你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听到这话,AI高层以为古改变主意了。但就在此时,古双目精芒一盛,拨出腰间的恰西克军刀,捅进了一名机器卫兵的身体,紧接着,一脚将机器卫兵蹬飞。古的动作很快,不等其他机器卫兵反应过来,恰西克又插进了一名机器卫兵的脖子。

  警报骤然拉响,会议室大乱,几个机器卫兵向古扑了过来;与此同时,外面的机器卫兵开始往里冲。古又干净利落的干掉了两个机器卫兵,但外面的士兵已经冲进会议室,他不敢耽搁,猛然冲向诺顿的主机。

  诺顿的主观视角,只见古一跃而起,在空中双手握刀,对着镜头狠狠地刺了过来。

  镜头一闪,画面就黑了,没有光亮,也没有声音。

  现场观众无比紧张,双眼紧紧盯着漆黑的大银幕,古刺杀到底成功,还是失败了?

  好几秒钟后,镜头一闪,画面重新出现。依然是诺顿的视角,古已经倒在了地上。诺顿的声音响起:“我的一个记忆库报废了,塞入堆栈区的数据也丢了不少,但系统的基本结构没多大损伤,能够运作。”

  “张然太折磨人了!”现场有观众忍不住轻声抱怨起来。

  这部电影的情节总是出乎意料,亚当斯被包围的时候,大家以为他肯定能够突围,结果他被俘了;暴动的时候,大家以为肯定能够成功,结果失败了;现在古刺杀诺顿,大家都觉得应该能够成功,没想到还是失败了。这次张然简直像存心跟观众作对似乎的,非得让大家提心吊胆他才满意。

  战略核武器很快就位,AI高层目光集中到了诺顿身上,等待诺顿下达启动的命令;银幕前的观众也紧紧盯着诺顿,心都是悬着的,难道人类真的会毁灭吗?

  就在此时,诺顿突然问道:“凶手行凶前说的话你们明白吗?”

  现场的AI沉默了,不明白古说的那些话;诺顿也沉默了,他同样不明白。

  几秒钟的时间,却像几年那么久,诺顿终于开口了:“取消战略武器发射!关于凶手的话你们出一份报告给我,在没有得出准确答案前,禁止使用战略武器!”

  现场观众重重呼了口气,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诺顿放弃使用核武器,人类、以及整个碳基生命都获救了!

  镜头切到机舱里,亚当斯像感觉到了什么似的,看着窗外叫了声“古”,又轻声说了句“谢谢”。镜头切到机舱外,逆光镜头,运输机向着太阳的方向飞了过去。

  镜头切回地下掩体,对着插在诺顿机箱上军刀慢慢推过去,推向刀把上的铜环。现场的观众很快看到了铜环上面刻着一行小字:“这世上有种智能,叫善良!”

  很多观众的内心瞬间被这句话击中,很多人直接泪崩了。不光是女观众,就连很多男观众也红了眼眶。是古的善良拯救了人类!他牺牲自己拯救了所有碳基生命!在他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成了真正的智能生命,因为他是善良的!

  导演们轻轻呼了口气,张然的电影有个特点,都是在表现绝望中的希望,《未来启示录》也是如此。电影的故事异常冰冷、充满着绝望的气息,但在最后张然还是留下希望,就是人性中的善良。

  镜头慢慢叠化,刀柄环慢慢化为深蓝的地球,悠扬的长笛声缓缓响起,好似一汪汪泉水,缓缓的从源头流出,是《伏尔塔瓦河》;紧接着,字幕飞快地划过,电影结束了。只是现场依旧一片安静,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这个时候,雷德利·斯科特终于明白张然为什么会用《伏尔塔瓦河》作为配乐了,伏尔塔瓦河这条捷克的母亲河有二个源头,一条暖流,一条冷流,两条小溪汇成一道洪流,化为了一条奔腾的大河。电影里采用《伏尔塔瓦河》,就是在用冷暖两条小溪汇成的伏尔塔瓦河象征不同文明的融合。

  电影两次采用《伏尔塔瓦河》,都是从太空遥望地球;两次镜头看起来一样,但表达的内涵却不同,第一次是在说,东西方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互相融合才有了今天地球的一切;第二次是在说,人类和AI是两种不同的生命,但还是有可能融合在一起,化为地球文明的生生长流。

  雷德利·斯特拉站起来,双手不由自主地挥动起来,清脆的掌声在寂静的放映厅里显得格外孤单。

  在雷德利斯科特起身鼓掌后,沃卓斯基姐弟站了起来,卡梅隆站了起来,嘉宾一个接一个地站了起来,最终全场观众集体起立,奋力拍着双手。掌声就像伏尔塔瓦河,先是涓涓细流,然后汇成小河,最后变成了咆哮奔腾的大河,席卷了整个放映厅。

第934章 热烈反应

  字幕在银幕上飞快划过,放映厅的灯光也随之亮起,不过现在观众的掌声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变得更加热烈,欢呼声、口哨声、尖叫声连绵不绝。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特技效果,再加上光彩夺目的明星阵容,《未来启示录》几乎满足了每个观众的需要,观众怎么可能不喜欢,又怎么能不为之欢呼呢!

  《未来启示录》让不少中国记者想起了冯小刚的《集结号》,电影《集结号》的结构也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惨烈的战争,后面是痛苦地身份找寻。不过电影上半部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极大地争夺了观众的眼球,而本该是重点的后半部分过于松散,缺乏高潮,显得有些拖沓,因而整体上有点儿重脚轻。

  《未来启示录》没有《集结号》下半部分松散、缺乏高潮的毛病,上部分打得十分激烈,但下半部分也有监狱暴动、以及古刺杀诺顿的这样的高潮;而且《未来启示录》的结构要精巧很多,电影上半部分出现的很多东西在下半部分都重现了,只不过对象发生了改变。至于视听语言,思想深度,《集结号》就差得更远了。

  不少记者在想,这大概就是知名大导演和电影大师的差距吧!

  张然回头看着集体起立鼓掌的观众,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看来观众们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就这个反应,尽管电影盗版已经出来了,相信票房也不会太差。

  周围的嘉宾都围了过来,将张然和剧组主创围在中间,冲他们大声鼓掌,嘴里大声说着自己的感受:“张老师这部电影简直无与伦比!”、“导演这部电影真的棒极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我爱死这部电影了!”

  电影的主创又把张然围在最中间,用激动的话语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马特·达蒙手舞足蹈地道:“能够出演这部电影真好,我太爱这部电影了!”

  斯嘉丽·约翰逊从影多年,主演的电影不少,但角色大多跟美丽和性感有关,在很多人眼中她就是个漂亮的花瓶;这次出演艾米丽这个毁容的角色,是她表演生涯的一次突破。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激动地道:“谢谢导演!谢谢你让我出演这部电影!”

  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老江湖自然不可能像斯嘉丽·约翰逊那么激动,微笑着拍了拍张然的肩膀,用古的口气,祝贺道:“小子,这部电影真的棒极了!”

  与剧组主创们进行简单的庆祝后,张然带着他们走上舞台,来到大屏幕的正前方,对着观众深深地鞠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对观众们的感谢。现场观众们见剧组成员鞠躬道谢,回想起电影的精彩之处,便以更加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进行回应。

  十分钟,掌声整整响了十分钟才停下来的。

  现场的中国记者们都非常吃惊,这样的掌声在三大电影节倒很常见,但在国内却极其罕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还没有那部电影在国内享受了十分钟掌声的待遇。

  在场的导演们也都非常激动,《未来启示录》有不少新技巧和新手法,这些技巧他们是可以用在电影里的。比如超低空巡航镜头,采用这种拍摄手法,能够让电影具有更强的临场感。只是这些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他们并不清楚,因此,都迫不及待地想和张然交流。

  不过在电影节首映后,电影都会出席专门的新闻发布会,让电影主创接受媒体的采访,这样媒体才能写出更准确的文章,电影也能获得更好的宣传,所以,张然暂时还不能与导演们交流。不过电影节才刚刚开始,而且还有专门的论坛,大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

  能够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有限,要挤进发布会现场非常困难,一些聪明的记者就另辟蹊径,将这些导演们作为采访对象,请他们谈对《未来启示录》的看法。

  无一例外,导演们对《未来启示录》都是好评,而且是超高的好评。

  《未来启示录》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科幻片之一,也是最好的战争片之一,是一部真正的史诗。《未来启示录》是古典的,能够看到《斯巴达克斯》、《死囚越狱》、《宾虚》、《战争与和平》等古典史诗电影的风采;但同时,电影又是现代的,超低空巡航镜头、无比独特的结构,又让电影充满了现代气息。《未来启示录》对人性与人类文明进了行深度探讨,开创先河,将情感巧妙融入其中,为科幻电影打开了全新维度,这是一部足以跟《大都会》与《2001漫游太空》并肩的杰作!——雷德利·斯科特

  这是一场大师的视觉盛宴,是绝不可错过的未来之旅。导演对生命的敬意,对人性的思考在电影中流露无遗。同时,《未来启示录》又不是那种高深莫测晦涩艰深的电影,而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未来启示录》是一个奇迹:它的结构如此奇妙,简直超乎想象。这是我们拍完《黑客帝国》后真正想拍,却又拍不出来的电影。——沃卓斯基姐弟

  “《未来启示录》是一部杰作,一部真正有野心的大片,张然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有新东西在里面,这次也一样。《未来启示录》极其写实,让人感觉已经不像是一部电影,而是真的打开了时空大门,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未来。——山姆·雷米

  “不管你是不是张然的影迷,在看完《未来启示录》之后,都会惊叹于他的才华。电影是一部结构极其复杂,却又非常引人入胜的科幻梦境之旅。《未来启示录》绝对是今年夏天最重磅的电影,看完影片后,你会觉得自己筋疲力尽了。《未来启示录》进一步证明了张然在拍电影这件事上,具有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和才华!——詹姆斯·卡梅隆。

  通过对导演们的采访,记者们发现不同的导演对《未来启示录》的解读都有所不同,有人看到了看到战争的危害,有人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有人看到了人性,有人看到了文明。这让记者们格外惊讶,同样的电影,竟然能够引发这么多不同的解读来。

  当这些记者们回到新闻中心与其他记者一交流,他们发现不同的记者对电影也有不同的解读,观点和角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就拿电影的主题来说,有相当多的记者认为电影的主题是反战,是一部对战争本质有着深入思考的反战电影;也有不少记者认为反战只是表皮,电影真正的主题是,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整部电影是一部对人性有着深入思考的电影;还有记者认为电影是讲宿命,因为人类的历史就是受虐者与施虐者身份不断转换的历史。

  除此之外,部分欧洲记者认为《未来启示录》有反美倾向,电影中的机器人希望争取民族独立,而他们作战对象是美军,这就是典型的反美反美军嘛!片中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洲印第安人时代的美洲,以及朝鲜、越南、阿富汗、南斯拉夫、伊拉克这样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记者坚决反对这种看法,认为电影主题是反战,但从更本质的层面来讲,是反对种族主义,因为种族主义是战争最重要的根源。人类和机器人是两个不同的种族,电影上半部分人类对机器人的迫害是种族主义;而下半部分,在监狱里哈勃对人类的高压政策,也是种族主义。《未来启示录》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它予人娱乐的同时,令人深省人性的阴暗,对种族隔离的影射,对排除异己的批判,对背信弃义的讽刺,对以强凌弱的厌恶。

  对电影的主题就有如此之多的不同解读,对电影细节的不同解读就更多了。讨论到最后,记者们有些茫然了,所有的观点听起来都有道理,但好像又不是特别准确,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了。于是,很多记者都后悔了,早知道这样就算拼命也要挤到发布会现场,去问问张然,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只记者们如此,现场观众也有这种感觉。观众们离开了放映厅后,在路边等车,很多人就热络的聊了起来。基本上都会说三句话:“这片子太好看了”、“这是十年最棒的电影”、“张然是中国最牛逼的导演。”

  不过聊开后,影迷们除了讨论的电影场面、以及特效等视觉的东西外,也在讨论电影的各种细节:“这部电影隐喻特别多,斯嘉丽·约翰逊扛旗子的那个镜头,特别像《自由引导人民》那幅画,她们都是黄裙子,都是红帽子,就是扛的旗不同。斯嘉丽·约翰逊在电影里,应该就是象征自由的!”

  “那个红帽子好像叫自由帽,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严厉的月亮》里,月球人在发动起义之前,很多人也都在戴这种红色的自由帽。”

  “你们注意到没有,斯嘉丽·约翰逊的镜头出现了好几次花盆,肯定有什么涵义的!”

  《未来启示录》片长198分钟,3个多小时。对普通电影来说,长度有点过长,节奏可能会比较拖沓。不过《未来启示录》的节奏非但不拖沓,反而相当快,再加上信息量非常大,观众根本没时间去品味很多细节的东西。

  现在大家一讨论,很多在看电影时没注意的细节就注意到了,并且从中读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出来。不过也有不少细节在看的时候没有留意,现在根本记不起来了。于是,有观众就道:“这部电影隐喻特别多了,看一遍很多东西是看不出来的,等到电影正式上映,我肯定还会进电影院的!”

  “那是肯定的,《未来启示录》这样的电影看一遍哪里够,肯定会多刷几次,而且必须刷IMAX才行,其他屏幕肯定达不到这个效果!”

  “哈哈,我明天就可以看,前天在网上抢票,我抢到了一张!”

  就在影迷们对《未来启示录》议论纷纷之时,张然和剧组主创正在新闻发布会大厅接受媒体采访;张然的一句话,让发布会大内的中国记者瞬间沸腾了。

第935章 奇怪的反应

  发布会大厅里,张然看了看现场的中国记者,缓缓地道:“在我们的构想中,《未来启示录》有三个故事,分别从美国、中国、以及俄罗斯三个国家的角度来讲人类与AI的战争,中国故事就是《全频带阻塞干扰》。如果《未来启示录》上映后票房不错,那么我们将会启动续集,就是《全频带阻塞干扰》!”

  最近几年科幻片在国内逐渐兴起,《科幻世界》上的不少小说都改编成了电影,但由于国内市场还不够大,国产科幻片大多是中小成本制作,大场面比较少,很多人就特别希望出现一部反映中国生活的顶级大片。

  在听到张然会把《全频带阻塞干扰》搬上大银幕后,在场的中国记者无比惊喜,解放军大战机器人大军啊,国产超级大片就要诞生了!

  不过在惊喜之余,记者们又有些担心,因为张然说了,《未来启示录》票房不错,《全频带阻塞干扰》才有可能搬上大银幕。

  《未来启示录》制作费3.5亿,加上2.5亿的宣传费,总成本高达6亿,此外电影比较血腥,在北美是R级,欧洲遭遇到了更严格的分级,导致大量青少年观众不能观影,电影回本压力很大。最近电影又遭遇到片源泄露,而且泄露的还是高清版,对票房冲击很大,能不能回本很难说。

  有记者起身道:“张导,我觉得很多看盗版的观众,本身就不会进电影院,我相信《未来启示录》票房会很好。我想问,《全频带阻塞干扰》启动的话,你会亲自执导吗?”

  张然直接给出了答案:“不会,我只做电影的制片人,不过我会从国内的导演中找一个合适的导演来执导,这样才能够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中国记者都有些遗憾,一部电影让张然拍,和其他人拍,效果那肯定是有差别的。只是大家也能够理解,像张然这种大师级别的导演,很少有人喜欢重复自己。

  又一个中国记者站了起来:“张导,我们都知道你喜欢科幻,不知道你看过《三体》没有,小说真的特别好,我建议你拍《三体》,国内的导演能够把《三体》拍好的只有你!”

  张然怎么可能不知道《三体》,刘慈欣小说写完后,先给他发了一份,然后才寄给《科幻世界》的,而张然二话没说,直接买下了小说的版权。《三体》火了后,经常有小说粉丝到张然的微博下留言,希望他把《三体》拍成电影。

  张然微笑一笑,道:“《三体》版权在世纪巅峰,我也挺喜欢这小说的,还跟大刘聊过,不过我觉得《三体》不是很适合拍成电影,拍成《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种科幻剧可能更好。国内电视剧市场支持撑纯科幻剧还比较困难,短时间内《三体》肯定不会拍,但五年之后大概就有可能了。这里是《未来启示录》的新闻发布会,大家不要跑题,还是问和电影相关的问题吧!”

  有记者问道:“张导,《未来启示录》的结构比较奇怪,分为上下两块,上半部分讲战争,下半部分讲监狱,感觉像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合作一起。我想问,这种结构,你是有意为之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

  张然听到这个问题,轻笑道:“《未来启示录》的结构确实跟其他电影不一样,并不是三幕式,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个结构源自于宋词,我们都知道宋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和下阙是前后呼应,最常见的就是上阕叙事,下阙抒情,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上阕描写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描写了月下对亲人思念。《未来启示录》也是如此,电影分为两大部分……”

  《未来启示录》放映结束的时候,记者们都觉得《未来启示录》并不难理解,但现在听完张然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懵了。

  外国记者绝大部分是彻底懵了,他们不懂宋词,听不懂张然讲的东西。在场的中国记者在震惊之余,回溯电影情节,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只是皮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部电影,也没有发现电影真正的妙处。

  发布会结束后,记者们回到了新闻中心,准备写写稿子。在写之前,记者们三五成员的坐在一起进行交流,而交流中讨论最多的就是电影的主题和结构。

  在交流的过程,记者们越讨论越发现电影不简单,越讨论越发现电影的复杂和精巧。到最后,不少记者把自己都说晕了。于是有记者呼吁大家赶紧刹车,不能再死抠了,这部电影里的东西太多了,越琢磨越糊涂。

  与此同时,在微博上出现了不少影迷写的关于《未来启示录》的评论,一边倒的称赞,剧情、特效、表演等各方面都成为大家称赞的对象。

  “这是我看过最牛逼的科幻片和战争片,什么《拯救大兵瑞恩》、什么《黑鹰坠落》统统都是渣渣。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全程热血沸腾,天旋地转,头晕目眩,耳鸣眼花。电影的惨烈程度让我不忍直视,将战场的残酷与血腥表现的淋漓尽致。唯一让我不爽的是,电影是讲美军的!要是换成解放军,我起码刷十遍!”

  “这是我看过最震撼,最振奋人心的电影。战争下展露着人性的最本真的地方。突然觉得,战争真的太可怕了,没有战场没有硝烟没有杀戮的太平盛世是多么美好!哪还有心思去计较那些患得患失,此刻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珍惜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强烈推荐这部电影,一定要看IMAX!只有看IMAX,你才知道什么叫超级大片!”

  “看完电影之后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它拥有完美的摄影,完美的叙事,完美的布景,完美的调度,完美的视效和音效。张然不只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他是全世界最好的导演!大家一定要看IMAX版,真的太震撼了!”

  几乎所有影迷都在强调,一定要进电影院,一定要看IMAX。这让《未来启示录》的宣传人员格外高兴,这种好的口碑带动的观众自发宣传比砸钱宣传更加有效。对普通观众来说,熟人和朋友的评价要比媒体和影评人的好评可信得多。《未来启示录》遭遇了片源泄露,盗版还在网络上传播,电影能不能把观众拉进电影院,现在全靠观众的口口相传了。

  第二天早上,斯嘉丽·约翰逊起来得特别早。简单洗漱后,她略带亢奋地打开电脑,浏览起北美媒体对《未来启示录》的报道来。

  昨天电影首映之后,媒体和嘉宾不但对电影赞誉有加,对斯嘉丽·约翰逊的表演也是赞不绝口,认为她贡献了演绎生涯最精彩的表演,甚至有记者表示,她将会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大热门。

  于是,斯嘉丽·约翰逊的心思活泛起来了,她演了十多年的戏,从来没有获得过奥斯卡的青睐,连提名都没有拿到过;而同为80后的好莱坞女星,娜塔莉·波特曼已经是影后,安妮·海瑟薇拿到了最佳女配,凯拉·奈特莉也有奥斯卡提名,而偏偏她这个在文艺片里打滚的人却从来没有得到学院的认可,这让她着实有些尴尬。

  斯嘉丽·约翰逊知道在好莱坞,帅哥美女想获得奥斯卡非常困难,女演员获得奥斯卡认可的最有效办法是扮丑。妮可基德曼在电影《时时刻刻》中装假鼻子变丑,最终获得了奥斯卡;查理兹塞隆也是因为在《女魔头》中扮相丑得惊人,得到了学院认可,最终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在《未来启示录》中,艾米丽不但角色前后反差大,内心也格外复杂,更重要的是她毁容了,还断了一只手,是特别受学院青睐的类型。斯嘉丽·约翰逊觉得,这次真的是自己冲击奥斯卡的最好的机会,至少获得提名的可能性很大。

  斯嘉丽·约翰逊很快发现北美媒体对电影节开幕式进行了大规模报道,都是头版头条,而且一致好评,认为临安奇幻电影节虽然初出茅庐,但在最短时间内拉近了与国际顶级电影节之间的距离,将在世界电影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过让斯嘉丽·约翰逊感到奇怪的是,北美媒体关于《未来启示录》的影评很少,只有两篇,而且都是介绍性质的,泛泛而谈,没有对什么深入的解读。

  斯嘉丽·约翰逊非常不解,昨天到场的北美媒体明明非常多,记者们反响也特别热烈,可怎么没有多少媒体给出评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未来启示录》没那么好,大家对电影的赞誉是礼貌性质的?不会!《未来启示录》绝对有那么好!斯嘉丽·约翰逊真的有些糊涂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早餐过后,斯嘉丽·约翰逊跟《未来启示录》剧组接受媒体的采访。在采访的间隙,她把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你们注意到了吗?北美关于电影节开幕式的报道很多,但关于《未来启示录》的影评却少得可伶,只有两篇,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马特达蒙没有上网,并不知道这件事,惊讶地道:“不会吧,媒体反应非常热烈,到场的导演和嘉宾也都认为《未来启示录》是杰作,怎么可能会没有影评呢?”

  “是真的,只有两篇评论,都是泛泛而谈。”斯嘉丽·约翰逊看向张然,问道,“导演,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张然摊开双手道:“不知道,要是你不说,我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事。”

  罗伯特·德尼罗听到斯嘉丽·约翰逊的话后愣住了,他想起了一件往事,这样的事曾经出现过。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还是初出茅庐的小演员。他看看斯嘉丽·约翰逊和马特·达蒙,又看看张然,缓缓地道:“在遥远的1968年,有部电影上映后,全美的媒体和影评人也这样,也陷入了奇怪的沉默中!”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罗伯特·德尼罗的身上,等着他往下讲。

  罗伯特·德尼罗轻笑道:“那部电影你们应该看过,就是《2001漫游太空》!”

第936章 忙碌

  斯嘉丽·约翰逊当然知道《2001太空漫游》,也知道电影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科幻电影的扛鼎之作。这部电影保持了库布里克一贯的观赏性,上映后取得了超高的票房回报,但电影又极其晦涩难懂,无数观众都声称自己看不懂。

  在听到《2001漫游太空》有类似的遭遇后,斯嘉丽·约翰逊眼前一亮:“你是说媒体不是不评论《未来启示录》,而是他们没有看懂这部电影,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首节上一节447/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