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9节

  九十分钟的片子放完,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时间囚徒》无疑是一部特别抓人的电影,悬念、惊喜、以及大团圆的结局,好莱坞大片里面的一些元素,这部片子里面都可以看到。

  虽然由于成本因素,并没有什么大场面,画面有不够清晰,但《时间囚徒》定位是电视电影,不在院线上映,这效果在电视机上播放足够了。要想在大银幕上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后期的时间和成本至少需要翻一番。

  虽然在场不少人都看过剧本,但他们还打动了,尤其是最好的结局,张然重新作了修改,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只花费了120万的成本,还拍得这么好,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特效镜头不多,就只有闪电,撞车和飞行汽车三个,不过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科幻感一下就出来了!”

  “故事太精彩了,特别抓人,前面很悬疑,后面很感人!”

  电影电视部的人一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向张然表示祝贺,自己部里能拍出这么牛的片子,他们一个个都是脸上有光。至少以后被人说电影频道只会拍农村片的时候,他们可以拍着胸口说,我们也会拍科幻片,难道你没看过《时间囚徒》?

  阎月明有点激动,拉着张然的手不停地夸奖着:“了不起!说实话,当初投钱的时候我真没想到能拍到这种程度,更不敢想象能拍得这么好!真是了不起啊!”

  张然一脸的笑意,正要谦虚两句,阎月明又继续道:“现在看完我有点遗憾,这么好的片子应该做成电影在电影院上映,让观众在电影院里看,做成电视电影有点可惜了!”

  张然笑着道:“没什么好可惜的,如果不拍成电视电影,去找其他电影公司,人家老板一听科幻片,只怕就把我赶出去了。现在起码有了完成的作品,在和别人谈的时候,我有了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

  “这是真话,就像一个姑娘,年轻的时候有人提亲,她嫌弃别人这不好,那不好,不肯委屈自己,年龄就渐渐大了,到最后变成老姑娘,想嫁就嫁不掉了!”阎月明心情很好,跟张然开起了玩笑,“张然你是聪明人,相信你前途一片光明。”

  “阎主任谬赞了,我还是新人,对这个圈子也不熟,阎主任您人脉广大,以后还得请您继续关照才是。”

  “这个当然没问题。新人好啊,新人才有向前闯的勇气!现在国产电影在走市场化的道路,这条路很难。《时间囚徒》让我看到了国产商业片的希望,我们不能一直搞文艺片,搞文艺不能当饭吃,电影厂要生存就离不开商业电影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电影人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何有益的东西都要用于去尝试!”

  张然点头道:“是啊,咱们已经加入WTO,好莱坞大片会越来越多,如果咱们不能提升自己的电影水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咱们的市场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倾销地。”

  李俊伟对《时间囚徒》的植入效果非常满意,MP3在电影中出现的镜头并不多,却至关重要,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联想的植入绝对是成功的,至于最后的广告效果如何,就看《时间囚徒》的收视率了。

  不过他对《时间囚徒》的收视率相当有信心,有科幻电影这个噱头,电影又足够出色,又在春节期间的黄金时间播出,再加上电影频道的大肆宣传,收视率没有不高的道理。

  李俊伟看着谈笑风生的张然,心想真的跟他计划的一样,这小子真是难得的人才!

第74章 评分

  张慧军觉得《时间囚徒》应该是一部典型好莱坞风格的电影,看完之后他发现叙事确实是好莱坞的,但又带有自己的风格。整部电影发生在一间普通的小旅馆里,整体风格比较写实,简直像发生在身边的真事。

  更让他觉得惊奇的是电影有很多生活细节,这些东西即使是在北平城生活多年的人也未必会注意。张然到北平才几个月的时间,他是怎么发现的?

  这是一个天生做导演的人,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细节的眼睛!

  张慧军看着张然,笑道:“张然,以前知道你表演课上得不错,没想到你的电影拍得更好!”

  张然谦虚地道:“院长,这是我第一次独立执导,不成熟的地方很多,请多多批评。”

  张慧军道:“你研究生读的是导演系对吧?”

  张然点头道:“是的,导演系的。”

  张慧军眯着眼睛,道:“有没有到导演系任教的想法?”

  “院长,张然可是我们表演系的宝贝,你可不能帮老谢挖我们的人啊!”陈建峰一听这话有点紧张了,张然是他发掘的,他还指望着张然干出一番成绩呢!

  “没有,虽然导演系不错,但我还是喜欢表演系。”张然笑着摇头道。当初他是想进导演系的,表演系有更多的执导机会,不过导演系不招人,他就进了表演系。现在根本不需要了,他也舍不得班上的学生。

  “为什么?”张慧军笑着问道。

  张然笑着道:“导演系女生好看的太少,我们表演系的小姑娘多漂亮,跟鲜花似的,看着都让人心情愉快。有愉快的心情,才能拍出令人愉快的作品啊!”

  众人听到张然这么说都哈哈大笑起来,陈建峰更是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只有导演系系主任谢小晶哭笑不得。

  下午,电影频道会议室内,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就《时间囚徒》的打分问题进行讨论。

  电影频道的片子拍摄完后,收购的价格则由电影频道进行打分评审,及格的标准总计是4分。如果最后的评分是4分,那么电影频道就会按合同的价格执行。如果超出0.5分,电影频道将对拍摄方追加10万元的奖励,逐分递加奖金;反之,如果降分就会对拍摄方追加责任,并扣除成本费用。

  《时间囚徒》是岳涛发掘的项目,自然高唱赞歌:“我真没想到能拍出这种质量,整部电影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如果不知道成本,说500万拍出来我都相信!”

  “片子是跟青影厂合作的,设备和人工都比较便宜,特效又是让北电学校学生做的,费用比较低,120万的制作费,所有的钱都在了电影拍摄上!张然是个实诚人,没有黑电影的一分的预算,自己还贴了几万块钱到美国去买软件!”

  国内电影圈有些电影投资明明很高,但拍摄出来品质非常低劣,粗糙无比。这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洗钱,另外一种是预算被黑了。

  电影《桃姐》里面有个情节,刘德化他们几个联手,坑内地投资人于冬的钱。虽然是电影情节,但讲的是真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情节是在影射陈可欣。就拿陈可欣的电影《武侠》来说,投资高达1亿,实际上没有大场面,也没有多少花钱的地方,成本怎么可能这么高?不过当你知道剧组一个草帽都要几千块的时候,就明白钱是怎样花掉的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孔子》、《肩上蝶》都是黑预算的典型,《孔子》光是摄影团队就要1300W,自然是花钱如流水。这种电影最后的结果是投资人亏得跳楼,剧组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内地投资人对电影一窍不通,对香江又有一种莫名的好感,根本不考虑电影的题材,不考虑明星是否有号召力,往往一看是香江明星、香江团队就往里面砸钱。这样的投资人被坑,也是自己活该!

  当然,香江团队虽然坑钱,但在拍摄上大多比较认真,电影质量一般不会特别烂。国内一些导演不但坑钱,心思还没在电影上,拿到投资后电影还没开拍,先给自己买车买房,一部部烂片就这样炮制出来了。

  这种坑钱的手法好莱坞也有,不过美国国内的投资人对好莱坞太熟悉,基本上骗不了他们,这种手法主要针对海外投资人,特别是德国人。

  根据德国税法,电影的投资不作为纳税的收入,而投资回报则当作正常收入看待。德国最高的所得税为51%,换言之,那些当医生律师的,投1万元给该片,实际上真正自己的钱只有4900元,余额5100元反正要上缴国税局;如果该片产生一倍的回报,那么这个投资人最终可得到9800元,即基本上逃避了税收,因此德国人特别热衷于投资电影。

  精明的好莱坞自然盯上了德国人,一些三流制片人拿着好莱坞不要的垃圾剧本,找两个过气的大明星,给他们许诺高薪,然后找德国人融资。德国人对好莱坞的认识比较滞后,不知道这些明星已经过气,根本没有号召力,一看是好莱坞巨星,就毫不犹豫的把钱掏了。这些电影基本上都大赔特赔,比如凯文科斯特纳的《蜻蜓》、史泰龙的《复仇威龙》都是如此。最终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德国人亏得跳楼。

  后来越来越多的德国投资人意识到好莱坞是个火坑,开始捂紧自己的口袋。不过这时中国市场又起来了,好莱坞发现,这里的投资人比德国佬还傻,又把目标瞄准了中国。

  当然,中国做电影的也不都是傻子,美国公司到中国这一亩三分地来,也被坑得很惨。2005年哥伦比亚为什么会退出中国,就是被华宜、以及其他中国公司坑惨了。

  电影公司给电影频道拍电影,电影频道一般出100万的预算,电影公司一般拿六七十万拍电影,剩下的钱都揣自己兜里了,但张然把120万全砸在了拍摄上,还自己贴了10万去买软件,确实非常实诚。

  “张然是个实诚人,是真心做电影,导演费也他一分都没拿!”

  “是啊,现在很多人都掉钱眼里了,心思根本就没在电影上。”

  “实诚人?这小子挖了个坑把我们都给埋了,你们还给他说好话!他跟联想搞了个什么广告植入,就是用电影给联想打广告,赚了一百万,他赚翻了!”影片购销部的陈志强提醒道。对影片购销部来说,自然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不要钱就更好了。

  “对啊,联想把广告都省了,我们吃亏吃大了!”有人补充道。

  “就是,电影是我们投的钱,电影也是我们出品的,广告费应该是我们的收入,结果他一个人独吞了!”赞助费归张然所有,这一条写进了合同,电影频道一点办法都没有。

  眼见众人群情激奋,广告部主任陶洪波淡然道:“不吃亏!联想已经决定在咱们频道追加500万的广告费!”

  “啊!真的假的,联想怎么会突然投这么多钱?”

  “其实这事还得感谢张然,电影的内容跟联想的产品结合得非常紧密,联想方面认为《时间囚徒》播出后,会大幅度的提升联想MP3的销量,因此他们拿500万出来,配合宣传。”

  认为电影频道吃亏的几位,这下说不出话来了。

  国际部的黄和平道:“《时间囚徒》的画面清晰度虽然差了一点,但故事非常精彩,我觉得应该送到奇幻电影节去参赛,应该有国外的电视台买。”

  见众人把话题越扯越远,阎月明伸手敲敲桌面,制止众人跑得更远:“行了,回到正题,《时间囚徒》该打多少分?”

  岳涛第一个抛出自己的观点:“这么好的片子肯定得给5分,要是不给5分,我以后见到张然掉头就走,根本没脸见人!”

  “我也觉得该给五分,120万能拍到这种程度,已经是极致了!”

  “我给5分,这部电影真的没说的,拍得太好了!”

  第二天,接到电影频道通知的张然找到岳涛,跟电影频道的会计一起到银行转账。

  电影剩下的50%的资金加上奖金20万,一共是80万。

  从银行出来,张然满面春风的来到青影厂,走进了邱元旭的办公室。

  《时间囚徒》是以青影厂的名义和电影频道合拍的,青影厂今年算是有了一部作品,不用连续两年挂零,邱元旭这个厂长的位置算是暂时保住了。他看到张然非常高兴:“张然,看上去春风得意的,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张然笑着道:“开机的时候我说过如果电影频道的评分能够拿到5分,就凑够50万给大家发奖。现在电影频道给了5分,拿到了20万的奖励,是兑现承诺的时候了。邱厂长,麻烦你联系制片组的人,做一个方案出来,好把钱发给大家!”

  “你可真大方啊!”邱元旭没想到张然会真拿50万给大家做奖金,有点意外。

  张然认真地道:“咱们的片子预算少,给大家的酬劳开得很低,我一直内心有愧,现在有钱了,自然得跟大家分红。拍电影靠的是团队协作,要是好处都让我一个人拿了,到最后恐怕只能是我一个拍电影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第75章 改编

  《时间囚徒》已经交给电影频道,剩下的都是他们的事,不需要张然操心。他工作的重心又放到了教学上,继续跟学生打成一片。

  当然,张然课余也没有闲着,开始思考自己的第二部电影。关于第二部电影,他已经考虑一段时间了。

  这一次他希望能拍一部能够公映的电影。

  如果还待在美国,张然有很多选择,比如《电锯惊魂》、《鬼影实录》绝对能一举成名。不过在国内,一个新人导演,张然选择的余地不多。

  现在市场行情太差,拍商业片风险太大,张然输不起,新人导演如果第一部电影砸锅,就没以后了,不会再有投资人投钱。相对而言,走海外影展的路线风险要小些。只要在海外拿奖,回本的可能性很大。

  UCLA跟圣丹斯电影节签有协议,张然是UCLA的毕业生,可以让学校做推荐。只要电影有一定的水准,入围圣丹斯电影节的可能性很大。林诣彬的《明日好运到》就是得到了学校的推荐,最终才在圣丹斯大放异彩的。

  经过反复思考,张然选择了一部最适合他的影片《爆裂鼓手》。

  电影大致讲述的是音乐学院的新生安德鲁是一心想成为查理·帕克那样的传奇鼓手,在加入竞争激烈的校爵士乐队后,他看到了一线接近梦想的曙光,然后开始接受魔鬼导师弗莱彻的地狱式训练。

  最后在卡内基音乐厅台上,安德鲁发现弗莱彻给自己的是错误的乐谱,弗莱彻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弗莱彻知道,卡内基音乐厅的业界大佬们过耳不忘。不过安德鲁在承受打击之后,最终返身回到舞台,绝地反击,用鼓当起了指挥,用音乐征服了所有人。

  这是一个看上去特别励志,但实际上非常残酷的故事!

  把外国的故事搬到国内难度很大,文化的鸿沟很难抹平。国内改编国外的电影不少,但成功者寥寥,能够说得上好的恐怕就是《疯狂的石头》借鉴《两杆大烟枪》,《人在囧途》借鉴《飞机、火车和汽车》了。

  不过张然觉得把《爆裂鼓手》搬到国内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从《爆裂鼓手》的票房就可以看出来。《爆裂鼓手》在欧美的票房相当一般,在东亚的表现却相当惊人,日本票房300多万美元,韩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100万美元,可惜电影没有在中国上映,如果中国能同步上映,超过2000万美元完全有可能。

  更有意思的是《爆裂鼓手》国内观众看完不少人觉得特别励志;而欧美的媒体基本上认为电影是一部悲剧,男主角失去了自我。

  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的问题,在东亚大家相信严师出高徒,能接受弗莱彻那样的老师;而在欧美弗莱彻类的老师比较少见,因此弗莱彻在很多人心里是恶魔的形象。

  张然打算拍《爆裂鼓手》的原因很简单,电影的剧本非常出色,获得了奥斯卡多项提名,并最终斩获了两项大奖,要是拍出来,送到电影节去参赛,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爆裂鼓手》场景非常简单,除了撞车一场戏,其他戏基本上都是在排练室和舞台上进行,基本上都是室内戏,电影成本只有330万美元,非常低。北电有排练室,也有剧场,可以就地取材。

  另外,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非常短,《爆裂鼓手》只拍了十九天。对有教学任务的张然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爆裂鼓手》是2014年片子,比较新,张然的记忆非常清晰,写出来很容易。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动手,一部电影光有一个故事不行,还得有主题,或者说精神内核,电影的精神内核才是真正动人的东西。

  为什么《超人》、《蜘蛛侠》这些电影评价都一般,而同样是漫画改编的《黑暗骑士》却能够备受追捧?就在于诺兰在电影中注入了相当深刻的思想,使这部影片做到了雅俗共赏的程度。

  那么《爆裂鼓手》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是不疯魔不成活?是突破自我?还是是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

  如果是几个月前的张然,他一定会认为电影是在讲不疯魔不成活,是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但现在他觉得电影是在讲人的欲望,是讲欲望对内心的吞噬。

  《爆裂鼓手》是个小故事,但有大命题,折磨与被折磨,都是表皮,甚至连成功都是皮。在这一点《爆裂鼓手》和《黑天鹅》异曲同工,都在展示成功光环下的黑暗面,为了成功而渐渐失去的人性。

  其实成功没有唯一的答案,成为大师名垂青史往往是偶然的事情。想要成功必须有一个要素,那就是热爱。片中的安德鲁从撕掉家里的音乐海报时就已经不爱音乐了,他看着幼时的录像带流泪,他是那么难过,却没有想过把鼓拿出来敲一敲。当他被老师一次次打骂后,他的初衷,他对架子鼓的热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变态的想要追求极致的渴望,是那400多下的极限速度。

  影片的最后安德鲁确实做到了,他肯定会被现场的观众都记住,会进入林肯中心。但问题就在于进入林肯中心是否就意味着成为查理·帕克?实际上差得很远。安德鲁那个自杀的师兄肖恩凯西不但进入了林肯中心,而且是林肯中心的首席,他都没有成为查理·帕克,更何况安德鲁了。安德鲁失去了成为查理·帕克的可能性,倒是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肖恩凯西。他走上了跟肖恩凯西同样的道路,都拥有了高明的技术,却又失去了对音乐的热爱。

  查理·帕克之所以牛,在于开拓了爵士乐,将爵士乐带到了新境界。手速400,林肯中心,只是成为一个好乐手的基础,基本功过关了,才能正确诠释乐曲,才能摸索着建立自己的音乐人格,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安德鲁是有天分的,而且非常努力,也许他本来是真的可能成为第二个查理·帕克,但当他失去对音乐的热爱后,无疑失去了这种可能性,这对无论是对他,还是对弗莱彻都是一个悲剧。

  这就像一个人爱因斯坦似的天才在老师的压迫下日夜做题,写到食指流血,满脑子全是试卷,终于考进了清华。能考进清华很牛,但对爱因斯坦来说,变成一个不在热爱物理学,只会做题和考试的机器是不是巨大的悲剧?

  从这个角度而言,《爆裂鼓手》是反励志,反成功学的!

  想明白《爆裂鼓手》要表达的东西后,该思考的就是如何改编的问题了。要把《爆裂鼓手》变成中国的故事肯定得做修改,因为电影讲的是爵士鼓手的故事,爵士乐这东西,在国内不能说没有,但实在太小众了。

  张然想到了两种改编法,一种是把故事放到香江,张国荣就曾经拍过一部叫《鼓手》的电影;另一种是把鼓手换掉,改成其他的,比如说小提琴手,陈凯哥就拍过关于小提琴的电影《和你在一起》,里面也有严师和高徒。

  把故事放到香江有些麻烦,关键是会爵士鼓的演员不好找,因此张然选择了小提琴手。把鼓手换成小提琴问题不大,小提琴同样可以追求手速,同样可以让人热血沸腾。张然记得一只潘婷泰国的广告片,在影片的最后哑巴女孩拿着满身伤痕的小提琴,拉出《卡农》的时候,给人的冲击力丝毫不逊于《爆裂鼓手》。

  张然按照好莱坞三段式剧本的写法把故事分成三块,每一块又进行细分,分别列出每一个阶段的情节点,然后开始增添血肉。

  虽然张然觉得电影是悲剧,不过在写故事的时候还是尽量中立,站在客观的角度对事件进行叙述,并不代入自己的情感,也不打算给出结论。到底是励志,还是黑暗,让观众自己判断比较好!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张然读了一遍刚写的情节,感觉很满意,“人应该掌握技术,但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否则就成了技术的傀儡,那就太可怜了!”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

首节上一节39/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