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80节

  吃过午饭,张然正在宾馆休息,突然接到了张婧初的电话。张婧初最近在忙电影《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筹备,整个人忙得昏天黑地的,没有过来参加启动仪式。接通电话,他就听到了张婧初咯咯笑道:“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世纪影都启动仪式的大手笔震撼了无数网友,其中有个叫姐最靓的网友特别激动,跑到张然的微博下留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姐最靓本来是开个玩笑,没想到在她留言后,众多的网友排起了队,纷纷在张然的微博下留言“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不到几个小时,就刷了上万条,直接把“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刷上了微博的热搜。

  张然顿时怒道:“你可以说我壕,但请不要叫我土豪!”

  张婧初笑道:“我看洪幌经常在网上说你土,说你不懂时尚啊!”

  张然翻了翻白眼道:“就她那八十年代的审美也好意思说别人土,她那分明是想碰瓷我,垂涎我这样的小帅哥,哼哼,本帅哥才不上她的当呢!”

  张婧初忍禁不禁地道:“你这个自恋狂!几十岁的人了,还自称小帅哥!”

  又互相调侃了几句,张然问道:“电影筹备得怎么样了?”

  张婧初笑着道:“有飞鸿姐帮忙,而且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是熟人,一切都顺利,3月份应该能够按时开机!”

  张然最初想给张婧初的电影提提建议,把把关的,但张婧初坚决不让,坚持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作品,张然也觉得能有这个想法很好,很支持她,不过此刻还是建议道:“第一部电影野心不要太大,不要太过追求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扎扎实实把故事讲好讲透就可以了!”

  张婧初就道:“你都讲好多遍了,太啰嗦了!”

  张然哈哈笑道:“没办法,做老师留下的职业习惯!”说完他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一个人张灯结彩》10号首映,你可是女主角,要好好准备,可别出篓子啊!”

  其实进入十二月就是一年一度的贺岁档,这是国内每年厮杀最为惨烈的一个档期,可以说每年的贺岁档都是一场战争。对国产小片而言,往往是不敢进行贺岁档的,那意味着沦为大片的炮灰,只是大家又想沾沾贺岁档的光,于是就造成了11月末影片扎堆出现的状况。

  只是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11月13号上映的好莱坞大片《2012》视觉效果惊人,再加上电影中拯救世界的是中国人,观众觉得特别爽,因此,电影票房大爆发。

  于是,众多的小片就苦逼了,一个赛一个的惨。

  《火星没事》的导演是刘仪伟,作为厨子刘仪伟是不错的,但作为导演真的不怎样,几乎就没有拍出过合格的作品。这部电影依然属于不及格的作品,不过电影凭借着不错的明星阵容,首周收获了460万,再加上众多的广告植入,最终勉强收回了成本。

  王岳伦在08年暑期档凭借着一部破烂不堪的《十全九美》意外取得了接近6000万的票房,成为了暑期档的一匹黑马。《十全九美》的成功,让王岳伦以为抓住了观众的脉搏,带着同是恶搞喜剧的《熊猫大侠》卷土重来,还夸下海口要过亿,结果被观众狠狠抽了一巴掌,只有区区两千多万进账,票房惨败!

  与《火星没事》和《十全九美》相比,由胡君、江武、李立群等人主演,新人导演杨树鹏打造的《我的唐朝兄弟》算是一部及格的作品,电影一开始就号称高仿黑泽明,成片还真有两分黑泽明的味道。不过也就两分,作为导演杨树鹏明显能力不足,电影节奏根本就没有把握住,剪辑问题尤其明显,特别乱。如果换一个成熟的导演,比如姜文,电影的效果会好很多。《我的唐朝兄弟》是胡军第一次投资拍戏当制片人,电影首周343万的票房,显然血本无归了。

  张然在听到《我的唐朝兄弟》票房惨败后,专门给胡君发了条消息以示安慰。

  在十一月底,唯一被认为能够与《2012》一战的是古装巨制《花木兰》,这也是贺岁档第一部华语大片。花木兰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是耳熟能详,随便抓个人出来都能哼一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自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后,这个经典传奇故事一直是华语电影圈许多电影人想完成的一个热门题材,连章子怡都打过花木兰的主意。

  在十一年后,中国人终于把花木兰的经典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聚集了强大的主创阵容,两位人气与偶像明星赵薇和陈坤担纲主角,影帝胡君扮演大反派,电影打出的最亮眼的卖点是:“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

  只是不知道投资人怎么想的,竟然会找香江导演来执导这种历史题材,而且导演的还偏偏是以拍《星愿》、《东京攻略》、《韩城攻略》等浪漫爱情片和动作片为主的马楚成。

  张丰毅在拍完《赤壁》后曾经直言:“香江导演比较轻浮,他们不会把还原历史的厚重大气放在第一位,随心所欲的成分更多。本来角色应该为历史服务,演员应该为角色服务。而香江导演颠倒过来,成了历史为角色服务,角色又为演员服务。”

  最近两年抗日神剧开始泛滥,很多人都在骂这些戏侮辱历史,但大家都不知道这些神剧大部分是港台导演拍的。内地观众对历史看得很重,因为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信仰,但港台导演对还原历史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追求商业效果,处理故事比较随意,所以拍历史片容易出问题。

  《花木兰》也是如此,被马楚成拍成了一部狗血大戏,在电影中看不到《木兰辞》中木兰的半分影子。不过凭借着花木兰这个题材,凭借着强大的明星阵容,《花木兰》周末三天还是取得了3000多万的票房。这样成绩对于一部投资近亿的大制作只能说失败,铁定是赔了。

  12月2号,电影《爱》在全国上映,这是张艺谋第三次问鼎金狮奖的作品,被誉为今年奥斯卡外语片的最大热门,在上映之前就吸引了极大的关注。

  在首映礼上张艺谋透露,《金陵十三钗》的建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张伟平更是霸气的表示:“《金陵十三钗》已经拟邀请包括布拉德·皮特在内的好莱坞一线男星加盟!”此言一出,顿时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热议。

  《爱》正式上映之后,不管媒体还是观众都是好评如潮,声称这是张艺谋的回归之作,甚至有媒体惊呼:“张艺谋在走了十年弯路后,终于找回了自己!”

  凭借着良好的口碑,以及张艺谋的号召力,《爱》首周三天取得了2135万的票房,对于一部小成本文艺片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更何况因为《爱》三获金狮大奖的噱头,海外版权卖得很好,世纪巅峰和新画面赚了个盆满钵满。

  对绝大多数媒体来说,今年贺岁档最为期待的影片下周就会上映,三部即将上映的华语大片将上演巅峰对决。由张然执导,李雪健、张婧初主演的《一个人张灯结彩》;由朱延平执导,周杰伦和林志玲主演的《刺陵》;以及十年前曾经轰动一时的特效大片《风云》的续集《风云2》。

  在三部电影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张然的《一个人张灯结彩》,这是张然奥运会后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唐山大地震》上映两年后,张然的回归之作,对于两年没有看到张然电影的观众来说,大家充满期待。

  《刺陵》和《风云2》也知道张然挟奥运之威而来,很难与之匹敌,因此抢在了《一个人张灯结彩》前一天上演,欲先声夺人抢占市场先机。

  《刺陵》最大卖点是两岸三地巨星荟萃,周杰伦和林志玲吸引年轻的粉丝,陈道明、苗圃聚焦成年观影群;再加上中影的力挺,首日取得了接近900万的票房;不过由于电影情节七零八落,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看完电影的观众骂声一片,各大电影论坛更是骂上了天。

  同一天上映的《风云2》主打明星与特效牌,郭富城、郑伊健等明星阵容加70分钟特技,号称是不逊好莱坞的视听大片,吸引了不少观众入场,首日票房突破了800万;不过电影上映后,观众同样是恶评如潮,网络上骂声不绝。

  贺岁大片口碑接连崩盘,票房也表现平平,于是,大失所望的影迷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一个人张灯结彩》上!

第771章 电影上映

  张然向来重视电影宣传,他的电影首映一般都很热闹,捧场的明星也特别多。不过《一个人张灯结彩》是部试验性很强的电影,可能很多观众会觉得不适应,所以,这次的首映礼不像过去那么张扬,低调了很多。

  电影首映礼在嘉禾院线五棵松店进行,这是今年十月份刚刚开张的一家影城,有17个厅,3500张座椅,包括一个可容纳600人的巨幕大厅,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电影城,《一个人张灯结彩》的首映礼就在拥有600个座位的超大激光巨幕厅进行。

  《一个人张灯结彩》的首映礼没有红毯,没有签名墙,甚至没有邀请明星前来助阵,只邀请了张艺谋、贾樟柯他们几个关系不错的导演。《一个人张灯结彩》是实验性很强的电影,现在实验结果出来了,张然希望跟其他导演进行一些交流。

  不过让张然意外的是,尽管自己没有发出邀请,但明星们还是趋之若鹜地赶来了。黄圣依、王珞丹这些张然的学生来了,章子怡、周讯这些合作过的明星来了,范彬彬、李彬彬这些没合作过的明星也来了,可以说国内的一线明星基本上都过来了。

  其他明星基本上是过来打个招呼,就安静的到自己位置坐下,等着电影开始;而张然班的学生则放肆多了,他们对老师太了解了,尽管他现在是大导演、大老板,但他其实一点都没变,所以,他们毫不客气地拉着张然抗议。

  “张老师,电影首映都不叫我们,实在太过分了!”

  “对啊,张老师,你也太伤我们的心了!”

  “我们可是你的亲学生啊,首映都不叫我们,太过分,太伤心了!”

  看到学生们都主动来捧场,张然心里无疑是非常高兴的,有种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女变得懂事了的满足感,笑骂道:“我这是电影首映,不是猴子开会,叫你们这群猴子干什么?”

  其他明星们见王珞丹他们拉着张然嘻哈说笑,羡慕无比,要是我有张然这样的老师就好了!

  时间缓缓流逝,在距离电影开场半个小时的时候,影院开始放观众和媒体记者入场。于是,现场600个座位迅速被填满。放映厅里人头攒动,弥漫着蜜蜂似的嗡嗡声。

  对电影期待了整整一年的观众们很快等到了他们最期待的时刻,随着灯光熄灭,电影《一个人张灯结彩》拉开了它最神秘的面纱。

  在电影局的龙标之后,是世纪巅峰的标志,然后电影正式开始。

  整个世界仿佛陷在了黑暗中,没有声音,没有光明,什么都没有,只有无边无尽的黑暗。

  一秒,两秒,五秒,十秒……

  三十秒后,现场的记者和观众都坐不住了,小声议论起来。

  “怎么回事啊?不会是机器坏了吧?”

  “应该是设备处问题了吧,不然怎么可能半天没动静!”

  “维修人员呢?机器坏了就把灯打开啊!”

  不只是首映现场,此时此刻,全国上千家电影院,数千个放映厅里观众都是这个反应,甚至不少放映厅有人在大喊:“放映员!你们搞什么啊!机器坏了赶紧弄啊,我们还等着看电影呢!”

  黑屏足足持续了一分钟,终于有了声音,各种细碎的声音,电动理发器的嗡嗡声,剪刀剪头发的咔嚓声,刮胡子的嗤嗤声……

  张艺谋、贾樟柯这些导演意识到张然这是在通过声音构建画外空间,都细细倾听起来,去感受这个通过声音构建的空间;但现场记者和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有意为之,很多人以为是设备出了问题,导致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甚至有记者在记事本上写道:“《一个人张灯结彩》首映现场因设备故障,不能正常播出,近600名影迷被晾在影厅……”

  张伟平和张然起过冲突,尽管今年和张然共同投资了电影《爱》,但他心里依然不喜欢张然。现在见《一个人张灯结彩》首映出了问题,幸灾乐祸地道:“世纪巅峰在搞什么啊?首映礼竟然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张然这回真是闹大笑话了!”

  张艺谋轻笑着摇头道:“这段黑屏是张然故意设计的!”

  张伟平自然不信:“搞这么一段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镜头做什么?他脑子被驴踢了吧!”

  张艺谋知道张伟平根本不懂电影,解释道:“这部分戏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是声音蒙太奇,而且是用到极致的声音蒙太奇。你听到脚步声音了吗?是高跟鞋的声音,说明理发的是年轻姑娘。你再听刮胡子的声音,年轻人一般都用电动剃须刀,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到理发店刮胡子,说明这个人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张然通过声音在画面外构筑了一个相当完善的画外空间,仔细听的话,我们能够感受到看不到的东西!”

  张伟平直接听傻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经过五分钟的煎熬,电影终于恢复了“正常”,随着老黄睁开眼睛,小于出现在观众眼前,故事正式开始。

  几个月前,《一个人张灯结彩》八分钟的开场戏震惊了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现在同样震撼了张艺谋他们这些导演。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多声部蒙太奇真的重现人间了!

  电影在继续,当老黄走出理发店后,镜头摇向了山下的城市,在一片黑色当中,在整个城市灯火璀璨中,电影的名字“一个人张灯结彩”出现在银幕上。

  现场不少观众在知道张然要拍《一个人张灯结彩》后,都专门看过田耳的这部小说,对故事的发展相当清楚。不过随着电影的推进,大家发现电影和小说有很大不同。

  在小说开头,小崔他们抓了个偷爬进女教师宿舍,对女老师耍流氓的中学生。他们把学生带到警察局后,这学生竟然耍横,他们就让几个实习警察打了他一顿。小崔本来也准备过过手瘾,被老黄叫住了。几天后,小崔感谢老黄当时拽自己一把,几个实习警察下手太重,把那学生打了出问题。为了表示感谢,小崔约老黄出去玩,然后引出了另一个重要人物于心亮。

  警察打人这种情节肯定过不了公安部的审查,于是,电影中就变成了小崔在老黄的帮助下找到线索,破获一起高中生弑杀父母的案件。小崔为了表示感谢,请老黄到南泉镇洗温泉。南泉是山城有名的温泉,但距离有些远,小崔他们就包了辆车前往。小崔包的正是于心亮的车,他跟于心亮是朋友。一来二去,老黄跟于心亮也成了朋友,并知道了小于就是于心亮的妹妹。

  对这段改编,张艺谋觉得相当成功,高中生弑杀父母具有隐喻作用,双方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才导致的悲剧,父母与孩子尚且难以沟通,那其他人呢?这个案子从侧面展现了冷漠的现代都市中道德沦丧和欲望膨胀背后所隐藏的个体的孤独;同时,通过老黄与小崔的对话,引出了老黄的家庭关系,他离婚了,女儿在外地工作,平常联系很少,老黄也是孤独的。

  贾樟柯的看法则完全不同,他认为张然这段改编很失败:“张然胆子太小了!既然是实验性作品你怕什么嘛,大不了电影被禁而已!你在国外有那么大名气,又那么有钱,你怕什么啊!这么一改,对于体制的批判就消失了!”

  在贾樟柯看来,小说里面中学生被警察抓后,不断问警察证据呢?还对警察说,你们不要知法犯法,结果却被警察打成了傻子。这多讽刺啊,警察为什么这么猖狂,敢在警察局大张旗鼓的打人?这是体制问题啊!电影要是直接拍出来,那就是对滥用权力最直接的批判,是对体制赤裸裸的嘲讽!张然这么一改,对体制的批判就没有了!

  贾樟柯对电影很失望,对张然更失望。

  银幕上,老黄、小崔和于心亮坐在一起吃串串香,三个人在蒸腾的雾气中,漫天漫地的聊着。于心亮又说到了自己的妹妹小于,尽管他对妹妹有很多不满,但那终究是自己的妹妹,还想希望她有个好归宿。于心亮觉得老黄人不错,借着酒劲,想要把妹妹介绍给老黄。

  于心亮看着老黄,很认真地道:“我知道你是好人,人又稳重。我妹妹虽然又聋又哑,但她年轻,懂味。你对她好,她就会满心对你好……”

  “哎,小于我得讲你两句,玩笑开大了啊。也不看看我什么年纪。我女儿转年就结婚了。”老黄板起脸道,“小于你喝多了,讲酒话哩。”

  于心亮道:“我怎么讲酒话了?”

  小崔感觉老黄没那个意思,就道:“于哥,你确实讲酒话呢!”

  于心亮见老黄好像生气了,不想把气氛搞僵,打了个哈哈道:“我这个人一喝了酒嘴巴就没遮拦,黄哥,你别介意啊!”

  老黄摆了摆手,吃了两口,放下筷子,望向远处,眼神中带着一丝迷惘。镜头缓缓推向老黄,从中景推成近景,再推成特写,最后推成了他眼睛的大特写。镜头静止,画面定格。透过老黄眼睛的大特写,观众清楚的感觉到了他平静外表下隐藏的一抹忧伤和孤独。

  几秒钟后,镜头渐渐拉远,这时观众惊讶的发现出现在镜头中的不再是老黄,而是变成了小于。她坐在理发店里,望着山坡下的城市,眼神里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通过眼睛来转场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技法,很多电影都在用,但看完张然的这个转场,张艺谋却不住点头,他知道这个镜头不光是在用匹配剪辑来实现转场,而且通过两个人的眼神告诉观众,老黄和小于是同样孤独的人。

  与此同时,张然却深深吸了口气,神情有些凝重。接下来一段戏将以小于的视角展开,整个《一个人张灯结彩》最考验观众耐性的戏不是开场的黑屏,而是这段以小于为视角的戏。小于是聋哑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所以,这段以小于为视角的戏完全无声,连配乐都没有。

  如果观众能够入戏,真正进入小于的视角,那应该会觉得不错;但如果观众不能入戏,那将是巨大的煎熬。

  观众能够顺利入戏吗?

  张然没有把握,真的一点把握都没有!

第772章 张然真的是一个疯子

  小于是聋哑人,由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内心深处有着更多的寂寞。她的生活除了给人理发,去打啤酒机,就是坐理发店,看着外面发呆,这种状态直到钢渣出现才得以改变。

  钢渣头一次来理发,先理分头再理平头最后刮成秃瓢,还刮了胡子,给小于四份钱。小于是聋哑人,但她并不傻,知道钢渣心里打的是什么鬼主意。

  来往几次,有一天,两人关上门,把想搞的事搞了,然后彻底搅在了一起。云雨的间隙,钢渣会和小于“说话”,就是比划动作。小于不懂手语,只是信马由缰地比划着,碰到没表达过的意思,就即兴发挥。小于动作很乱,但钢渣竟然能弄懂,有种心意相通的感觉,于是,两个人就这样打手势说话。

  小于和钢渣在一起,除了在床上折腾,还喜欢拿钢渣的脑袋当试验田,随心所欲乱剪一气。她在杂志或者别的地方看到一些怪异的发型,想试剪一下,又不能在顾客头上乱来。现在钢渣是她的恋人,她就拿钢渣的脑袋练手。所以,每回见面,她总是瞅瞅钢渣的头发长得有多长了,要是觉得还行,就把钢渣摁在板凳上一阵乱剪。

  张艺谋听到身后有人在小声嘀咕,转头看了看四周,虽然看得不是太真切,但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大部分观众都有些坐不住了,这段戏真的太折磨人了。

  观看无声电影并不是什么难事,默片时代的观影乐趣也并没有因为声音的缺席而有丝毫减损。观众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加上字幕的提示,自然能够将剧情前后连贯。然而《一个人张灯结彩》的这段戏,不但没有对白,没有音乐,甚至连字幕都被省略了,观众不能借助文字来获得提示,只能通过对于人物表情、手势、行为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勘探,去揣测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内心世界产生的爱憎。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一般人根本受不了!

  张艺谋轻轻摇了摇头,观众看起来很不满意,张然这次肯定会被骂得很惨!

  影院后排,一个影迷正向同伴抱怨:“没有声音,连字幕都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在演什么,哪有这样的电影?有没有搞错啊!”

  同伴也很不满:“是啊,跟张然过去的电影一点都不像,节奏好慢,还没有声音,看得我想睡觉,张然怎么会拍这么难看的电影啊?”

  旁边一个人接口道:“是啊,太难看了!没想到张然也会拍烂片啊!”

  不只是他们,全国上千家电影院中,许多人都在摇头,大家对这部电影都大失失望,电影节奏慢就不说了,关键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连字幕的都没有,看起来特别吃力,很多东西都看不明白,这跟张然以往酣畅淋漓的电影完全不同,大家都有点接受不了!

  现场很多记者在听到观众不满的议论后,眼中都闪着兴奋的光,张然拍出好电影不算新闻,拍出烂片那才是新闻。现在看观众这个反应,意见很大,也许张然的第一部烂片要诞生了。现场甚至有机灵的记者已经开始构思新闻的标题了。

  张然新片口碑惨败,过于炫技恶评如潮!

  《一个人张灯结彩》惨遭恶评,张然被质疑黔驴技穷!

  与此同时,贾樟柯的身体在不住颤抖,他彻底被这段戏震撼了,觉得自己简直快爆炸了。电影使用大量手持镜头,以小于的视角看世界。整场戏肢体动作盖过了语言的表达,肢体语言的激烈程度提示着人物情绪的起承转合,成为表情达意的新工具。随着镜头运动,随着人物的动作,表面无声无息,整个电影却有强烈的情感在奔涌。

  当动作成为唯一的表意工具,观众又不能明确地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那么各种解读都成为可能!张然故意不输送明确的信息,而是将思考与判断的空间完全摊派给观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观影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即兴创作。

  张然的这种做法太大胆了!

首节上一节380/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