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63节

  在一片惊叹声中,拍摄重新开始。一直拍到十一点,杜月笙和蒋经国对峙的戏终于顺利拍完,杜美如带着儿子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就在张然宣布上午的拍摄到此结束之时,韩山平又带着一个五十来岁,看上去颇有派头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韩山平面带笑容的指着身旁的中年男子,道:“张然,我给你介绍下。这位是上影集团的董事长任中伦,同时也是魔都国际电影节执行副主席和秘书长。”

  张然听到是上影集团的董事长,赶紧伸出手,道:“原来是任总,久仰大名!”

  任中伦笑着握了握张然的手,十分客气地道:“我才是久仰张总大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今天算是如愿以偿了。”

  张然知道任中伦不会平白无故出现在这里,就道:“任总客气了,任总这次过来应该是有事吧?”

  任中伦微微一怔,实在没想到张然这么直接,就道:“是的,我今天过来是想要邀请张总担任魔都电影节的颁奖嘉宾,并出席电影节的论坛。现在金融危机闹得很厉害,很多国家的电影产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只有中国依然在高速增长。中国电影应当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电影创作与电影市场的无障碍对接呢?因此,电影节邀请了一些优秀的青年导演探讨,中国电影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张然对这些论坛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就是几个圈内人在那里自说自话,对电影产业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纯粹浪费时间。他礼貌地回应道:“任总邀请我参加研讨是我的荣幸,不过我实在走不开,我们这部戏客串明星特别多,都是跟人家把时间约好了的,他们拍完就要走。颁奖是晚上进行,我可以参加,但论坛是在白天,确实没办法,这次就算了吧!”

  魔都电影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在A类电影节中属于垫底的存在,特别需要像张然这样的大腕捧场。最近几年电影节向张然发出过多次邀请,但都被他拒绝了。最近张然在魔都拍戏,是难得的机会,所以任中伦亲自登门发出邀请。

  任中伦见张然再次拒绝,冲韩山平使用了个眼色,示意帮自己说说。

  韩山平跟任中伦是朋友,这个忙肯定要帮:“参加论坛就半天时间,耽搁不了拍摄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嘛,这半天我看着。”他见张然不说话,又道:“怎么,你怀疑我的水平吗?”

  张然心道,不是怀疑你的水平,你真没什么水平啊!当然,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他沉吟了下,道:“罢了,既然两位老总都开口了,我肯定得给这个面子,论坛具体是什么时候?”

  任中伦笑了起来:“二十号下午两点!”

  张然想了下那天的安排,点头道:“我一定到。”

第731章 王晓帅开炮

  今年的魔都电影节特别热闹,16号知名导丹尼·博伊尔、斯蒂芬·戴德利和姜纹亮相主席讲坛,畅谈如何做简单的电影,结果姜纹炮轰某些大片是豆腐渣工程;18号冯小刚因为电影节上有明星带10个助理,猛然开火,痛批某些演员摆谱,同时,他还不忘重击台湾某些男演员不是口齿不清就是娇滴滴。

  20号,电影节又迎来了一场重要的座谈会,这场以“中国制造·中国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为题的论坛,不但邀请张然、陆钏、王晓帅、魏德胜四位导演,还邀请了世纪巅峰高君、保利博纳于冬、万达院线曾茂君,以及联和院线吴鹤浒四位发行界大佬,大家齐聚一堂,进行思想争锋。

  因为知道张然会出席,论坛门票早就被影迷们抢购一空,到场的记者更是超过了百人。当张然出现在现场,整个大厅顿时陷入了骚动中,影迷们冲张然挥手尖叫;记者们都把长枪短炮对准张然,疯狂的按动快门。

  张然来到嘉宾席,向高君他们发起了邀请:“四位老总,有没有兴趣到《建国大业》里客串一把?”

  四位老总听到这话心里一动,《建国大业》可是总局的重点献礼片,像程龙、刘德华这种顶级巨星都不要片酬,抢着露脸,能够在《建国大业》中露脸都成为身份象征了。

  章子怡都给张然打电话,导演,我为什么不能在《建国大业》里客串啊?听说现在要是不上这个片子,就说明自己不是一线演员啊?

  要是自己能够在电影中露一下脸,那可是很长脸的事!

  吴鹤浒忍不住问道:“张总,你看我这形象能行吗?”

  张然笑着道:“我拍的是国民党这边的戏,所以你们几个的形象很合适啊!”

  高君他们都一阵大笑,他们几个形象都一般,很适合演反面人物。只有于东有点不甘心,摸了摸自己的大胖脸道:“张总,我觉得我形象挺正面的,你准备让我演谁啊?”

  张然盯着于东打量一番,摸着下巴,道:“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你就演个伙夫得了!”

  众人大笑,于东也大笑:“那我有台词没有?”

  张然笑着摆手:“没有,有台词的角色早安排光了,后面来的基本上都只能打酱油,都没有台词,前两天黎明来,就一句台词都没捞到!”

  高君笑着问道:“报纸上天天都在报道有哪些明星加入,这阵容恐怕有上百人了吧?”

  张然笑着道:“听韩山平说,现在已经有210多个了,而且阵容还在不断扩大,不过拍完后肯定会剪掉不少,最后估计能够剩下200个左右!你们不知道,最近天天有明星来,还闹出了一个笑话。因为客串明星多,每一天都有演员在虹桥机场降落,完成拍摄后再由剧组送到机场,匆匆赶回手头的片场。剧组有专人在机场接机,昨天接机的小伙子出现在机场后,几个警察突然出现在了他眼前,对他说,你跟我们走一趟。小伙子懵了,为什么啊?警察就说,你在机场干什么?小伙子说,我接人啊!警察很生气,一幅你糊弄鬼的表情,你在机场蹲十多天了,天天接人啊?”

  众人一阵爆笑:“真的假的,这也太搞笑了吧?”

  张然点头道:“是真的,我听到这事的时候快笑疯了!”

  曾茂君看着张然,道:“客串的明星这么多,又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片,还有张导参与,我想票房应该会很好。不知道张总觉得票房能到多少?”

  张然直接道:“过5亿肯定没问题!”

  5亿?这也太夸张了吧?几个院线老总都吃了一惊:“张总,你这么有信心?”

  上一世《建国大业》票房是4.16亿,这一世的电影市场更加繁荣,银幕数要多不少,在这种情况下票房超过5亿问题不大。张然肯定地道:“这部电影噱头太足了,我看好票房过5亿!”

  曾茂君和吴鹤浒都微微点了点头,看来《建国大业》上映的时候,一定要多排!

  跟高君他们聊了几分钟,张然来到台上,在自己的位置坐下。今天的座谈会先是张然他们四个导演谈,然后才是导演们跟院线经理们进行交流。

  张然左右两边分别是陆钏和王晓帅,他跟陆钏起过冲突,跟王晓帅不熟,因此跟他们点了下头,就算打过招呼了。

  今天的讨论由张国立主持,论坛开始后,他介绍完嘉宾,首先请陆钏起来发言,谈谈中国电影市场究竟需要怎样的电影。

  陆钏讲述了自己在《南京南京》发行时的所见所闻,他觉得中国电影应该回归市场:“中国的观众特别好,通过《南京南京》,我发现观众的欣赏水平远远高于我原来的想象,中国院线也特别支持好的国产电影,所以我对中国电影市场充满信心。”

  接下来轮到魏德圣,他去年凭借《海角七号》刷新了台湾票房,成为台湾最卖座导演。不过他在发言时,却大倒苦水:“过去几年,我跟投资方一次次谈提案、谈项目都十分受挫。他们告诉我,他们很喜欢我的剧本,但观众不会喜欢,因为它不符合这条、那条的商业规则。为什么美的东西要用那样多的规则圈定?就算《海角七号》成功了,他们还是告诉我,这是特例。”

  魏德圣谈完,张国立把话头转向了张然,笑着问道:“张导,你的电影不但质量高,而且票房也特别好,现在请你来谈谈,中低成本影片如何平衡质量与市场。”

  张然心里暗暗摇头,又是这种问题,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就道:“那我随便说几句,我姑妄说之,大家姑妄听之吧!”

  张然现在是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在一些人眼里,哪怕张然放个屁,都会觉得是香的。

  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张然身上,想要听他会说些什么。

  张然不紧不慢地道:“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又很简单,就是给观众想要的。其实中国观众对电影要求很低的,就是喜欢看好故事,最近几年国内比较成功的新导演像宁皓、丁胜,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讲故事能力不是说一定要编很复杂的故事,只要把故事讲圆,让看恐怖片的观众真的被吓到;让看爱情片的观众觉得浪漫甜美;让看喜剧片的观众哈哈大笑,基本上都能够获得观众的好评,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导演从来不关心观众想要什么。我遇到过一个群众演员,给我讲过一件事,他曾经问过一个导演,你拍的电影为什么我看不懂,结果那个导演说,我的电影不是拍给你这样智商的人看的。这不是个案,我们很多导演都这样,不但自身能力不足,还特别自恋,整天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观众的骂声充耳不闻,觉得观众懂个屁,不知道欣赏他们的伟大作品!”

  在场不少观众都在点头,而院线经理们更是有鼓掌的冲动,他们见识了太多这样的导演,这些人从不看别人的电影,却要让院线帮他卖票,要所有人来看他的电影,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电影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张然接着道:“我觉得我们在这里说,没有多大意义。我们这里说一通,那些自恋的导演就会尊重观众了吗?不会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规则来限制,而这个规则只能随着工业的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现在国内还是导演为中心,一部电影导演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这就导致他可以完全不顾观众需求。就拿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来说,这种电影要是放在好莱坞,没有哪家公司会投的。因为整个故事太阴暗、太绝望了。这种电影拍成小成本艺术片是可以的,但拍成大片几乎不可能。

  在成熟的电影工作体系中,制片人才是中心,制片人更看重商业回报,更注重市场的反应,更重视故事的逻辑性和讲述的流畅,能够更好的平衡电影的质量和市场。如制片人与导演的创作理念冲突时,制片人在维护电影质量和降低投资人风险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解雇导演,黑泽明在拍《虎虎虎》的时候,因为拍摄方式与好莱坞格格不入,在影片拍摄三周后便被福克斯公司解雇。所以,我一直都是那个观点,中国电影的很多问题只能靠工业化来解决。”

  其实要解决国产电影粗制滥造的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放更多的好莱坞电影进来。只要放更多的好莱坞电影进来,国内电影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国内导演就不要想混日子了,不用心拍电影的人,就只能被饿死。

  不过这话张然不敢说,这话要说出来,绝对会被骂死,甚至被扣上汉奸的帽子。

  张国立点头道:“我很同意张然导演的观点,我们只知道市场两个字,但我们并不了解市场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真的是不太了解,我自己也是很不了解,这个我们都应该下功夫。接下来是王晓帅,如何给艺术电影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空间,一看就是有点愤怒的感觉。”

  张国立说“有点愤怒的感觉”本来是开玩笑,但没想到王晓帅真的愤怒了,他义愤填膺地道:“我来的时候告诫自己一定要平心静气的说话,千万不要激动,千万不要得罪人,可是现在看来张然他们三个这么平心静气,我就没办法比他们更平心静气了,他们三个人票房都太好了,他们都过亿了,但是他们作为导演很失败。”

  此话一出,在场的嘉宾和观众都惊呆了;而记者们都激动起来,王晓帅竟然向张然他们三个直接开炮,这是要搞事啊,这下有大新闻了!

  尽管王晓帅注意到张然他们脸色都不好看,但他早内心有太多的不满,因此他毫无顾忌,继续开火:“中国电影过去不把电影当作商品,现在却完全追求商业和市场化,一窝蜂地扑到了钱上,这是最大的问题。我坚信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要有一点文化尊严和自信,永远不能被眼前的一切利益忽悠,我觉得我比张然、陆钏要幸福,因为我可以做自己的电影!”

第732章 尊严何在

  王晓帅是个比较喜欢开炮的导演,炮轰过明星制,炮轰过审查制度,而这次他炮轰的对象是张然他们这些在商业上比较成功的导演:“18年了,无数人劝我拍商业片,但我觉得我该坚持,这辈子能活得长一点就扛得长一点,活得短就扛到某个点,我坚信电影是应该有一点点文化承载意义的。我没法晃悠,一晃悠就晃悠成陆钏他们那样的导演了。”

  此言一出,张然他们三个的脸色更难看了,什么叫一晃悠就晃悠成陆钏他们那样的导演了?

  张国立虽然做导演的时候少,但他拍的也都是商业作品,因此他对王晓帅的话也有些不满:“不能因为现在你的票房不好,或者认为不如台上的三位导演赚钱就用这样的态度吧!”

  王晓帅没有理张国立,看了眼旁边的陆钏,用嘲讽的口气道:“陆钏,你是赚钱了,你幸福吗?你压力很大的,下一次你的电影要不过亿,你就失败啦!我们拼命做票房,拼命做市场是对的,但是我们要不要承担起一点民族幸福感和使命感,要不要给人家幸福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大的终极理想。”

  坐在现场的陆钏见王晓帅指着自己的名字骂,终于坐不住了,当场回击道:“我觉得人为的割裂商业影片和艺术影片是非常陈旧的思维,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艺术梦想,但艺术电影不是高高在上的,我们票房破亿怎么失败了?一部电影拍出来没有观众看,那才是失败。现在中国电影变得越来越多元,有艺术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为中国电影争取荣誉,也有张然这样的导演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异军突起,张然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跟踪者,是因为不用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不用都去走电影节,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张然听到陆钏夸自己颇为意外,但马上反应过来,这是拉自己下水,想拉自己一起抨击王晓帅。

  听就在这时,主持人张国立转头看向张然道:“张导,你来两句吧?今天这个论坛就是进行思想争锋的,我这个主持人基本就是挑事的,你谈谈吧!”

  张然哈哈大笑道:“你不见我们打起来就不舒服啊,我建议你以后可以主持拳击比赛。”台下众人一阵大笑,张国立也大笑。张然咳嗽一声,顿时庄重起来,沉稳地道:“我说几句吧,王导是北电导演系毕业的,应该知道电影有三个属性,第一,电影是技术;第二,电影是商品;第三,电影是艺术。也就是说,电影同时具有技术、商业和艺术三种属性,电影不仅是艺术片,同时是商品,因为电影拍摄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制作需要投入,发行需要投入,宣传需要投入,放映需要投入。你是画家,有纸有笔,在家里就可以画,觉得不满意随时可以撕掉,而电影必须要保证整个产业有回收,只有这样整个产业才能长远。你因为我们三个票房过亿,就认为我们很失败,这割裂了电影的商品属性,把商业和艺术对立起来了,这个观点非常可笑。刚才我就在讲,很多中国电影人陷入了自嗨模式,王导的话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就是觉得自己牛逼,其他人都是傻逼。中国电影一个问题就是自嗨的人太多,尊重观众的人太少!”

  不管是在场观众,媒体记者,还是院线经理,大家都在点头,就像张然说的那样,他刚刚才说中国电影人喜欢自嗨,而王晓帅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王晓帅皱了皱眉头,张然这话说的很不客气,直接说他的电影是在自嗨,内心有些恼火,冷冷地道:“其实我很敬佩张然导演的,艺术和商业结合得很好,我也无意得罪,但今天是论坛,是进行思想碰撞,那我就想跟你探讨一下。你们都在说商业和艺术应该共存,但现在的问题是艺术电影生存不下去了。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电影应该坚守基本的文化底线,电影是应该承载文化使命的,在艺术电影生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把艺术电影放到市场上是不公平的,把文化事业扔进市场肯定会被扭曲,文艺片不能也不应该接受市场的检验,它需要得到保护。这可能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却是文艺电影最坏的时代。所以我觉得不惜自己的精力和生命一定要扛一下,我现在一个人挣钱没你们多没什么,我扛着,人有一口气,人有尊严。”

  类似的观点张然听太多人说过,觉得这话特别假,笑着摇了摇头:“我觉得王导把艺术电影看得太高,把商业电影看得太浅。这话说得好像商业电影就没有承载文化使命似的,举个简单的例子,韩流的影视作品是艺术片吗?不,是商业片。但他们打进了中国市场,占领了我们的市场,在我们的市场传播韩国文化。好莱坞电影是艺术片吗?不,是商业片,可他们在全世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商业片在传播文化上,比艺术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华语电影在海外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电影?艺术片吗?不是,是功夫片!

  我对艺术电影是有信心的,但我不认为艺术电影放到市场上就会死亡,我跟日本的山田洋次导演讨论过日本艺术院线的问题,山田先生对我说,日本电影从来没有设立过专门的艺术院线,其实日本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放手让所有电影在一起博弈,即便在二三十年前日本本土电影遭遇好莱坞空前打击的时候也没有设立保护措施。日本的艺术电影死了吗?没有吧,今年《入殓师》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艺术电影确实比较弱势,但艺术电影是有受众的,现在国产内的艺术片没人看,我觉得市场不背这个锅,观众不背这个锅,真正的问题出现我们的导演身上。谁说艺术电影票房就一定惨淡啊?小津的电影是艺术片吧,票房差吗?小津多部电影都是日本年度票房的前十名。库布里克票房差吗?《2001漫游太空》,成本1000万,美国票房就是5600万,大赚,库布里克的电影票房都很好。现在的伍迪艾伦、科恩兄弟、甚至是李安票房也都不错。很多厉害的艺术片导演,票房都很好,他们的电影深受观众喜欢。

  国内现在的艺术片观众不爱看,导演们应该检讨自己,为什么别人的艺术片拍出来就有观众,就受观众欢迎,而我们的电影就不受欢迎!其实道理很简单,观众用脚投票的,观众觉得电影不好看,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王晓帅被说得哑口无言,咬了咬自己的嘴唇,振奋精神反驳道:“我觉得你这么说不公平,商业电影垄断性的排片让艺术电影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又缺乏对国产电影的保护。电影院是个很神奇的环节,经理只会把他认为包装好的货物摆上货架。我们艺术电影不想躲在角落里,但根本走不到大众的视野里去,我的电影《左右》有90%的排场都是无用场,在深夜或者早上,谁会早上六点半起来跑到影院去看电影?艺术电影是有观众群体的,但由于场次问题观众看不到。法国规定一部影片在任何一个影院的排厅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也不能超过该电影院总场次的三分之一。此外,法国政府每年会通过法国国家电影业中心为艺术院线提供补贴,用于资助影院的宣传推广和设施改造。这是出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考虑做出的硬性规定。艺术片需要政府支持,建立专门的艺术院线,所以我一直呼吁政府兴建艺术院线,对艺术电影进行扶持!”

  这话听得张然直皱眉,这就是中国的艺术片导演,很多人都是这个德行,冷笑着道:“我支持兴建艺术院线,也支持艺术电影,我们世纪巅峰建的电影院每家专门拿了一块银幕来放艺术片,我们是所有院线中对艺术片支持力度最高的。但我坚决反对政府来搞艺术院线,我也反对由政府对艺术片进行扶持,我认为文化的多样性是保护不出来,只能是越保护越完蛋。我甚至希望政府把国内市场真正放开,把好莱坞放进来,让我们跟好莱坞放开膀子干,在短时间内我们可能会被好莱坞打成猪头,但五年十年之后,我们一定能赢!现在韩国、日本都在本土逆转好莱坞了,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很多时候我觉得国内一些电影人的思维特别分裂,一边大喊,政府你不准管我们,我们要创作自由;一边又喊,政府你为什么不管我们,我们是艺术啊,你要掏钱养我们!我就特别难以理解,你们到底要不要政府管?如果你们真追求自由,就应该拿出追求自由的骨气来,宁可饿死,也不要政府来养!要是拿着政府的钱,又在那里高喊自由,你不觉得没有底气吗?一边大谈尊严,又一边叫政府养你们,尊严何在?一群整天求包养的人大谈尊严,这不是笑话吗?”

  中国电影现在问题很多,很重要一点就是政府管得太多,政府已经管得够多的了,可现在他们进入还想拉着政府进来,让政府管更多。那等于在中国电影身上又加了一根链条,所以。张然的话就说得相当不客气。

  陆钏听得心里直接乐,张然这混蛋说得够狠的,直接把王晓帅说成求包养的,刚才因为被王晓帅指着鼻子骂的怒气顿时散了大半,哈哈笑道:“晓帅啊,没想到你也会求包养啊!”

  在场观众和院线经理平常到没有觉得王晓帅他们要求政府建艺术院线有什么不对,现在听到张然这么一说,也都觉得他们有点人格分裂。

  记者们显得特别的兴奋,张然以前在网上打过不少嘴仗,没想到在现实中打嘴仗也这么厉害,这话把王晓帅损得那叫一个惨!

  张国立在《建国大业》剧组跟张然拍了大半个月戏,知道张然的厉害,现在这嘴仗一打,他发现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不由问道:“张导,那你觉得艺术院线应该怎么搞?”

第733章 大业杀青

  对于艺术院线,张然是有思考的:“我们国内的很多导演,一提到艺术电影就会讲法国如何,希望政府像法国那样进行保护,但他们却不知道这种、保护恰好害了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本来就被好莱坞全面压制的,占法国电影票房的60%多是好莱坞电影,法国本土电影只占30%多;这种对艺术片的扶持让法国商业电影难以翻身,同时由于扶持资金本来有限,基本上都被名导演拿走了,新导演想要出头就非常困难。

  90年代初,台湾推出电影辅导金政策对艺术片大力扶持,导致艺术片成了台湾电影市场的主流,最终彻底摧垮了台湾本土电影。如果我们现在也这么搞,那台湾电影当初的遭遇就可能重现,所以,我坚决反对政府对艺术片进行扶持,电影既然是商品,就应该要交给市场来解决。

  美国艺术院线不是靠政府扶持起来的,是纯粹市场竞争的产物,艺术院线形成了一套与商业大片完全不同的回收体系,这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那我们为什么现在艺术院线做不起来呢?第一,我们缺高质量的艺术片;第二,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颁奖季,在美国有差不多三个月的颁奖季,在这三个月里几十个奖项接连颁出,就给了很多艺术片足够的曝光机会。其中奥斯卡影响最大,电影一旦拿到奥斯卡提名,票房就可能获得3000万的提升;要是拿奖,又是3000万。李安的《卧虎藏龙》要是没有奥斯卡,票房至少要减一半。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颁奖季,也确定奥斯卡这样有影响力的奖项,艺术片就缺乏曝光的机会。我们为什么做亚洲电影学院奖?就是希望做一个权威的奖项出来,更多的好电影曝光的机会。第三,我们的电影市场还是太小。电影产业只有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服务的、细分,只有我们国内的电影市场真正做起来了,才会出现完善的艺术院线。去年我们全年的票房是一百亿,艺术片占了多少?我没有统计过,大概就2,3亿的样子。如果中国电影市场做到了1000亿,那么艺术片的市场就有2,30亿,艺术电影的市场就很大了,这个时候艺术院线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说到这里,张然看着王晓帅道:“王导,你不是想救艺术片吗?那就跟我们一起做商业片!只有把中国电影这个蛋糕做大了,艺术电影的市场才可能做大,中国艺术电影才能获救。你不是想救中国电影,想救中国艺术片,那就放下身段跟我们一起做商业片吧!”

  记者们听得心神摇曳,都有些同情地望向王晓帅,与王晓帅大谈情怀不同,张然的言论都是建立在市场和数据之上的,极具说服力,这场争论王晓帅可以说是完败了。

  王晓帅没想到张然会这么说,微微一怔,他也希望自己的电影票房很高,但他不愿意做商业电影,在他心里是蔑视商业电影的,慢慢摇头道:“我还是愿意做艺术电影,因为我不是很喜欢那种和大家一样的感觉。如果走进一片经济作物林,看到周围全是同样的作物,我会感到很乏味。我更喜欢做这片土地上的一个珍稀物种。而且,现在中国的艺术片这么艰难了,必须要有人坚守,我会将艺术电影坚持到底!”

  张然知道会是这个答案,不要看电影圈很多人整天把中国电影挂在嘴上,动不动痛批中国电影,骂国产大片没有质量,骂影视制作稀烂,骂电影人圈钱,好像很忧国忧民似的,但实际上他们想的不是做大做强中国电影,而是希望国家划个圈子把他们保护起来,让他们能够轻松的赚钱。

  这帮人眼里只有他们自己,指望他们为中国电影付出,纯粹是做梦!

  张然太了解他们了,所以从来没有对他们抱过什么希望,不过难听的话刚才都已经说了,他不想再说,就道:“我很佩服王导演这样坚持、艺术的方向的导演,但我更尊敬张艺谋导演,他能够放弃过去的荣光和坚持,义无反顾的投向商业片,尽管他的商业片争议很大,但这些电影确实把观众拉回了电影院,为中国电影的重新崛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也很佩服我们亚洲电影学院的一个学生乌尔善,他本来在艺术领域小有名气,拍的第一部电影在釜山电影节也到了奖,如果演着艺术电影的道路往前走,一定会成为不错的艺术片导演。但有一天,他去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电影院正在上映的不是进口片就是港式恶搞喜剧,而内地电影当天几乎没有排片。乌尔善很生气,觉得我们的文化市场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还能存在吗?所以,他毅然放下了过去一切,放弃了对艺术的坚持,到我们学校来学习如何做类型片;我真的非常佩服他们,我觉得这才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对我们的文化真正负责的电影人!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觉得张艺谋导演他们就是中国电影的脊梁。好莱坞很强大,几乎攻占了全世界的电影市场,但我始终相信好莱坞不可能彻底占领我们的市场,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群为中国电影默默努力做的男儿!”

  这话说完,高君站了起来,挥动双手,用力鼓掌;于东他们都站了起来,开始鼓掌,就连张国利都在笑着鼓掌。他们实在用掌声表达对张然的支持,现在中国的电影最重要的是先把电影市场做大,而中国电影产业要想做大,真的只能靠张然他们这群人!

  观众也都站了起来,用力鼓掌,他们不懂电影市场,也不懂电影工业化的意义,但他们依然被张然的话打动了,觉得热血沸腾!

  王晓帅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感受着那扑面而来的掌声,内心无比孤独,心里哀叹道,这些人全是支持张然的,可悲啊,在中国搞艺术真的太难了!

  很快,关于张然和王晓帅这次冲突的各种报道出现在媒体上,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张然的话像一把刀戳入了很多人的心里,网友们十分赞赏,而王晓帅自然成为了大家嘲讽的对象。

  “王晓帅这种酸葡萄心理连说都不屑去说,自己找不到投资,没拍出赚钱电影,就开始说过亿的都没尊严,自己为理想献身,我呸!”

  “支持张然,说得太对了,国内太多导演喜欢自嗨了,自以为自己很牛逼,其实在观众看来就是傻逼!张然算是把这些装逼分子的画皮剥掉了!”

  “王晓帅一定没读过《论导演的自我修养》。倒不是怀疑这些观点不是王晓帅的真实想法,而是一个智商正常,修养及格的人都不会在自己票房,受欢迎程度不及人家的时候说出这种话,最要命的是还扯上尊严了。”

  王晓帅和张然的交锋其实就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的交锋,而商业与艺术之争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此但番张然和王晓帅的交锋,还是引发了业界不小的震动。

  宁浩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张老师,我除了被请去看首映,平常都是自己买票去看电影,很多电影看完之后觉得这钱花得有点冤,其实好莱坞电影不是有多深刻,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是充实的,而我们的国产片的造梦能力、治愈能力等等给予的观众是不够的。我也在检讨,自己在拍片的时候是不是过多的在想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能给观众什么?”

  贾樟柯跟王晓帅同为第六代导演,不过两天前,他在魔都电影节上透露,将要启动其首部商业电影、由杜琪峰监制的《在清朝》。当有记者问他对张然和王晓帅的争论怎么看时,贾樟柯表示:“我虽然也在坚持拍摄文艺片,但并不排斥拍摄商业片。拍商业片,不代表没有艺术理想。艺术电影也不能止于电影节,必须走向市场,启发观众。接受过系统电影教育的人都很清楚,电影是艺术,同时也是工业。反商业的导演绝对是神经病。有些主题和故事,只需很小的成本,很短的周期,就能很好地呈现拍摄目的。但有些故事,却不可能用低成本文艺片的规模拍摄完成,只能用商业片的模式去运作,比如《在清朝》就是。”

  作为韩国著名的文艺片导演,许秦豪的《八月照相馆》、《春逝》等作品都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他在魔都电影节谈到文艺与商业之争时表示:“商业电影的确对观众来讲比较有吸引力,所以自己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电影中运用一些商业元素,比如启用有名气的演员等。一部好的电影文艺性与商业性其实是可以协调的,就如张然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就做到了兼具文艺性和商业性。”

  一场风波越闹越大,圈内圈外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张然没有再发表任何评论,中国电影圈喜欢说话的太多,愿意踏踏实实做事的太少,他不希望自己也成为这的人,因此,他将全部心思都用在电影的拍摄上。

首节上一节363/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