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34节

  “楼房塌成这个样子都没把它砸死,它的命可真大!”

  “这是什么花啊?不光长得好看,还特别香!”

  大家抽抽鼻子,隔得挺远依然能闻到花瓣中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

  其中一个叫小李的战士趴在地上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得意地宣布:“这是白兰花,我们家也有!”

  战士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季辰:“班长,咱们把它救出来吧!”

  “对啊,班长救救它吧,多漂亮的花啊!”

  “花的盆已经被砸坏了,如果咱们不把它移出来重新栽上,过不了几天,它就干死了。”

  “人有生命,花也有生命。班长救救它吧!”

  季辰见大家都一脸期盼地望着自己,点头道:“救吧!”

  战士们七手八脚地抬开水泥板,将白兰花从废墟中移了出来。小李找来一只旧花盆,把带着原土的花栽进盆里。

  战士们捧着这盆兰花,就跟捧着稀世珍宝似的,叽叽喳喳地说着话,不住地嗅着花瓣上散发出的清香。这几天天气热,尸体腐烂严重,整个城市漂浮着一股尸体腐烂的恶臭,战士们都戴上了口罩,上面涂了牙膏,又涂上白酒,依然挡不住那刺鼻的味道,大家被熏得眼泪直流。此刻闻着兰花散发出的清香,大家简直觉得像是到了天堂。

  就在这时,王珞丹跑了过来,大声喊道:“二哥二哥!快去救明明,他还活着!”

  听到在废墟埋了六天的孩子还活着,整个部队都轰动了。季辰所在排都赶到了现场,营参谋长亲自到现场担任指挥。

  在进行简单观察后,参谋长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党团骨干,正副班长先上!”

  话音刚落,包括季辰在内的几个班长和团员立即扑上去,铲土搬砖,撬砸沉重的水泥预制板。

  扣人心弦的营救开始了!

  魔都医疗队的医生们也赶到了现场,五个大夫,一个队长带着四个大夫,他们经过商议认为,就地抢救为佳,能够尽量避免颠动。于是,在离废墟六七米的地方迅速搭起一个帐篷,只要孩子救出来,就可以在帐篷中立刻进行抢救。

  战士正全力发掘,一块预制板突然倾斜下来。季辰眼明手快,挺身而出,用肩膀死死抗住了倾斜的预制板。洞外的战士见状,迅速拿来一根铁柱子,把预制板支起来。季辰担心铁柱支不稳,紧紧抱着柱子不放。

  没过多久,左上方有40多块砖砌在一起、近200多斤重的一个砖垛子松动了,慢慢下坠,严重威胁着下面人员的安全。一班班长快步冲过去,用后背稳稳驮住了砖垛子。

  十多分钟后,参谋长见战士发掘速度减慢,知道大家累了,抢救速度决定着孩子的生命,快一秒就多一分获救的希望。他当即下达命令:“你们出来,让我们上!”说着,他第一个趴到已经挖得很深的洞子里。他侧耳听听里面的声音,光明的声音比刚才大多了,知道砖土堆积层不厚了,便要求大家:“从现在开始,一律用手扒!”

  在参谋长的带动下,战士们都赤手空拳轮番上去挖救,一批累了,马上换下一批;一批下来,又一批顶上去。战士小心翼翼挖掘着,下来的时候都满手是血。

  不一会儿,砖土堆积层被挖透,露出拳头大一个小洞。一阵风吹过,飞扬的尘土砂灰齐向小洞中卷去。参谋长怕卷进大量尘土,把孩子呛着,赶紧用一片硬纸板挡住小洞,并大喊:“赶紧拿水来,快把土泼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挖救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很快洞口扩大,季辰趴在洞口,把手伸进洞去,摸到了光明的双腿,喊道:“明明,你的腿能动吗?能的话赶紧动一动!”光明马上动了动。季辰大喊:“明明能动,情况很好!”

  经过十多分钟紧张战斗,季辰终于安全地把光明拖出了洞口。当抬着光明的担架走下废墟时,现场口号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与此同时,银幕前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上万颗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下来,同时泪水止不住的流淌。

  在电影的筹备期,市政府方面希望能够多拍现在的唐山,拍三十年来的变化,被张然拒绝的时候,他们心里挺不乐意的。但看到这里,他们觉得还是张然选择的表现方法更高级,电影里出现了许多小孩,他们勇敢坚强,是民族的未来,从这些孩子的身上观众能够感受到希望。你不用多说,只要看到这些人,看到这些孩子,大家都相信这座城市会浴火重生!

  咔嚓一声,画面定格,战士们抬着光明奔跑的画面化为一张黑白照片。

第665章 掌声不止

  镜头渐渐拉远,观众看到解放军抬着小光明的照片挂在墙上,时间已经来到了31年后的2007年。

  镜头渐渐拉出房间,向着城市里推进,镜头推进王珞丹家,王珞丹正在做饭;然后镜头推到季辰家,季辰正在跟儿子打电话;紧接着又推到了张婧初家,她跟胡君重组了家庭,他们一家正在拍全家福。

  最后镜头穿过张婧初家,向着地震纪念碑缓缓推去,与此同时,王非空灵的声音响起,唱的是《心经》。

  对于结尾的音乐,张然考虑了很久,最终采取了跟冯小钢同样的方式,借由《心经》这首悲天悯人的歌曲,来超度地震中罹难的亡灵。当然,为了拿到这首歌的版权,剧组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这首歌涉及到好几家公司的版权,最终剧组找到了王非,她知道是电影《唐山大地震》要用时,二话不说就答应免费让电影使用,最后《心经》才得以出现在电影片尾。

  银幕上,浮现出“向唐山大地震中罹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沉痛哀悼”的文字,紧接着,主创名单开始划过,影片到此结束。

  《心经》空灵的旋律还在响着,整个现场寂静极了,一点声音都没有,仿佛所有观众都沉浸在了音乐中,又仿佛都在担心自己的声音会打乱了现场肃穆的气氛似的。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市委书记赵国强,他双手轻轻举抬起,然后猛烈撞击在一起,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体育场中响起,显得有些孤寂。在他掌声响起后,整个世界都活泛起立,周围的人陆续站了起来,开始鼓掌,最终全场观众集体起立,奋力拍着自己的双手。

  掌声汇聚在一起,越来越热烈,一万多观众齐声鼓掌,声势震天,那掌声犹如海啸,从体育场直冲云霄。

  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安排,现场一万多观众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只能用掌声来宣泄内心的情绪!

  对现场很多观众来说,他们从电影筹备就开始关注,其中不少人到剧组当过群众演员,捐献过道具,对电影视觉的冲击力他们想到了,但他们没想到故事会是这样,电影里的故事全是真事,陡河抢险、孕妇接生、拯救孩子等等,都是大家听过或者看到过的。

  唐山大地震后,国内曾经拍过一部表现那场地震的电影《蓝光闪过之后》,不过电影在当时遭人唾骂,原因是太不真实,比如一个工人被埋在矿井下,还在想着抓革命促生产。所以,许多市民听到张然要拍《唐山大地震》后,最大期望就是电影要真实,不能瞎编,而这一点,张然确实做到了!

  正因为真实,电影才格外有力量,他们也才真正被打动了!

  坐在最前排总局的领导也都看得热泪盈眶,都在用力鼓掌。对于张然的能力,他们是绝对信任的,也都相信他能够把这部电影拍好,拍出彩,不过当他们看完电影,才意识到电影比他们想象的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原来在中国主旋律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尽管《唐山大地震》在特效、画面、音效等方面做到了国产电影的极致,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好莱坞水平,但这并不是电影最大的亮点,它最难得的地方在于表现了以往国产主旋律影片不愿意面对的东西——人性!

  不是说以往的国产主旋律电影没有人性,而是以往的国产主旋律电影都强调突出集体,忽视个体,往往领导一挥手“同志们,我们要团结起来”,然后所有人都变成了无畏的战士,战天斗地。

  《唐山大地震》放弃了以往主旋律电影陈旧的叙述模式,展现被挟裹进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将亲情的作用和价值放大,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对国产主旋律大片来说,具有开创性,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张然此刻脸上浮现出从容的微笑,观众们的掌声让他相信影片成功了,心里的石头彻底落落地,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其实最初张然关于电影的构思来自于一篇报道,一个男孩在唐山大地震中埋了七天,最终被救了出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男孩父亲在外地,在知道唐山地震后,父亲一路搭车,最终回到了唐山,将亲人的遗体挖掘出来,并最终救出了埋在地下的儿子。

  张然打算以这件事为基础,拍一部地震发生后母亲带着女儿,经历重重艰难,回到唐山,最终从废墟中救出儿子的电影,类似于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生生长流》,名字叫《回家》。

  这是典型的公路片拍法,通过形形色色的人在地震后的状态,来揭示人性,就艺术性而言,可能比现在这种拍法更好,但这样拍可看性比较弱,而且没有办法全方位再现了大地震的惨烈。

  上一世冯小钢的《唐山大地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观众都认为电影是全景式反映唐山大地震全貌的,包括震前唐山状况,地震对整个唐山的破坏,震后人们对灾区的救援等等。但实际上冯小钢的《唐山大地震》只讲了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家庭,而且主要是讲地震之后的故事,所以很多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是标题党。

  张然将电影的名字从《回家》改为《唐山大地震》后也面临同样问题,为此剧本改了很多次,最终在刘衡收集大量真实资料,采访众多地震幸存者的基础上,拓展成了三条线,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大地震,展现大地震中不同的人。同样是一家人,却分成了三条线各自发展,最终汇于一点,而这个点就代表着希望!

  别的不敢说,但在这一点上,张然敢说自己的电影要比冯小钢的强很多。

  张然转头看了看,发现剧组成员都泪流满面,十分激动,正拼命地鼓掌。

  在拿到剧本的时候,演员们都知道《唐山大地震》会是非常好的电影,整个故事真实、细腻、动人,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不过当他们坐在IMAX巨幕看完电影,依然被深深震憾了。

  此时此刻,他们心里有两种感受,一种是庆幸,庆幸自己参与了这部电影;另一种是骄傲,能够参与这部电影,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巨大的荣耀。

  舞台上亮起柔和的蓝调灯光,张靓颖走上舞台,开始演唱《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曲《回家》,动人的歌曲再次感染了现场观众。

  就在张靓颖倾情演唱之时,张然和剧组主要演员来到舞台后面,等着上场与观众见面。

  很快,歌曲演唱完毕,主持人金纬的声音响了起来:“下面有请电影导演张然!”

  整个体育馆里顿时掌声雷动,铺天盖地的喊叫声,疯狂的尖叫声,响彻了在体育馆上空回荡,现场观众都用极大的热情,迎接着张然出现。

  张然感受到了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他知道这个时刻是属于自己,迈着稳健的脚步走到舞台中央,对着台下的观众深深鞠躬。

  现场气氛顿时间如同炸药被引爆,又仿佛演唱会的现场,呐喊声尖叫声几乎将体育会馆震塌,气氛顿时被推到巅峰。

  “下面有请电影编剧刘衡!”

  “下面有请李娜的扮演者王珞丹!”

  ……

  “最后有请于红的扮演者张婧初!”

  张婧初小碎步走上台,站在张然身边,冲台下观众鞠躬行礼。

  等剧组主创都上了台,金纬拿着话筒走过来,深情地道:“刚才我们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沉甸甸,但又非常温暖。我们现在全体起立好吗?让我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全体主创,谢谢你们为我们带来这样一段心灵之旅。”

  现场所有观众都站了起来,整个现场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掌声,那声音之响,张然甚至能感觉到地面在颤抖。

  “我想你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金纬看看剧组的主创,目光落在了王珞丹身上,“王珞丹,我特别喜欢你演的李娜,你先来吧!”

  “大家好,我是王珞丹,在电影中扮演李娜。”王珞丹冲台下的观众鞠躬,“能够参与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是特别幸运的事,我拿到剧本的时候正好出差回来,凌晨3点多看的,一口气看到5点半,我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哭得差点崩溃了!真的特别感谢张老师能给我这个机会!另外,我们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还有拍戏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人无私的帮助,真的谢谢大家!”

  接着剧组其他演员也纷纷诉说自己的感受,向观众传达谢意。观众们看着台上的演员,都想起了他们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于是掌声更加热烈,不绝于耳。

  不过轮到宋珠儿的时候,她一把抱住张然的腿,道:“我爱戏里的爸爸、妈妈,我希望永远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扮演弟弟光明的小演员不甘示弱,马上抱住了张然另外一条腿:“我也爱戏里的爸爸、妈妈!”在场观众一阵大笑,觉得两个小家伙实在太可爱了。

  剧组其他成员倾诉完毕,在众人的期待中,张然接过了话筒,笑着道:“《唐山大地震》对我来说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作业,今天我是来向各位老师交作业的,现在我心里特别忐忑,就想问大家一句,各位老师,我这个作业,中不中?”

  观众们在掌声和笑语中大声回答道:“中!忒中了!”

  听到全场观众响亮的回答,张然脸上笑容绽开了幸福的微笑,再次向台下观众深深鞠躬。

  在首映礼现场,布置有“震后余音”留言板,首映结束后很多观众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片子很有人情味,不是在说痛苦,让我看了之后能笑着走出影院!”

  “非常佩服张然导演,正像导演所说,走出影院心里是珍惜和温暖,不是痛苦!”

  “这部电影拍得太真实了,跟我当时经历的一样。”

  “看电影想再看一遍,太经典了,我给打满分!”

  “今天带女儿来看,很多人劝我不太合适,怕女儿受不了。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带她来,这就是我曾经经历的,我要让她知道。”

第666章 口碑

  在电影首映之后,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奇迹,要是在电影首映的过程中,下这么大的雪,那首映就泡汤了。可在首映的过程中一片雪花都没有,而首映一结束就开始下大雪,真的有如神迹,仿佛是老天爷也被电影所感动。

  首映礼结束后,张然和剧组成员没有休息,连夜赶回了北平。明天下午在北平有一场首映,而这次首映将会邀请大量的媒体和影片人到场,为电影集中造势。

  就在,张然他们离开之时,网络上电影有关的地方都在议论这部电影。

  “看电影感动落泪到不能自已,上次是二十年前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这一次是《唐山大地震》。哭疼了五脏六腑,张导真的太厉害了!”

  “今天我和单位一个刚毕业的小女孩一起去看的,我的座位下,一堆哭湿的纸巾。看完电影,小女孩一看就说,姐,你哭得好厉害,我才用了一张纸巾!被取笑了!”

  “感谢张然导演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惨烈,特别温暖,特别感人,这部电影至少可以看两遍,第一遍自己去,可以酣畅淋漓的哭一场,之后带着全家去一次!”

  这一晚,《唐山大地震》官网有许多影迷留言,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从导演张然,到编剧,到每一个演员都成了被称赞的对象,这让所有对这部电影抱有期待的观众更加期待了。

  第二天一早,《唐山大地震》占据了机会所有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标题都差不多,几乎都是“《大地震》唐山万人首映,现场哭成泪海”。这些报道都在报道首映礼的盛况,对于电影并没有太多的描述。

  下午,《唐山大地震》在北平举行了首映礼,吸引了众多圈内重量级人物前来捧场,其中有徐可、陈可欣、陈国星、黄建新等著名导演,也有那英、王非等著名音乐人,李联杰、章子怡、陈道名等影星也前来站场助阵,现场星光熠熠。

  在《唐山大地震》放映过程中,抽泣声不断响起,当字幕刚刚开始滚动,观众看到“导演张然”四个大字时,现场的千名观众响起长达5分钟的掌声。

  电影放完,徐可走过来,激动地拉着张然地手道:“厉害,真的太厉害了,没想到你们的特效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希望有机会合作!”

  01年,徐可拍了《蜀山传》,本来想打造成一部魔幻大片,没想到成为他电影生涯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惨败,在那之后他的创作一直找不到方向。电影评价一部比一部低,票房也越来越差。最近他在构思一部关于狄仁杰的电影,但这部电影投资肯定会过亿,投资商都是望而却步。

  上一世,徐可电影的特效基本上被韩国人包圆,现在听到徐可这么说,张然觉得很欣慰,自己的努力算是没有白费。张然知道徐可很快就会走出低谷,冲他一笑:“中国电影需要大制作,徐可导演是少数能够拍大片的导演,期待跟你合作!”

  徐可听到这话马上笑了:“好,那我们约时间谈谈!”

  在电影首映结束后,有一场专门的发布会,集中接受媒体采访,这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宣传方式。

  在提问环节,首先开始提问的是《北平晚报》的一个记者:“张导,首先我要向你表达我对敬意,这部电影真的非常震憾。最近《集结号》掀起了一场关于主旋律的讨论,我觉得《唐山大地震》和《集结号》有一个共同点,跟我们过去的电影不同,就是从普通人的视觉出发,我想问的是,《唐山大地震》是主旋律电影吗?”

  《集结号》上映之后,特别是上《新闻联播》后,就掀起了一场关于主旋律电影的讨论,双方争论得特别厉害。有人认为,主旋律就是歌功颂德,而《集结号》没有,所以《集结号》不是主旋律;而有人则认为,谷子地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友的忠贞,特别是穿越生死不能撼动的兄弟情意,这就是主旋律。

  张然没想到这个问题的争论会扯到自己的电影上来,就道:“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必须明白一个概念,主旋律电影到底是指什么?如果主旋律是要能完成讴歌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那么我们这部电影不是;如果主旋律电影是指反应社会主流价值观,那么我们这部电影就是主旋律电影。我们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家和亲人,亲人不必多说,而家是什么?家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灵归宿,是生命的寄托。我们每年春节不管天远地远,不管路途多艰难,总是要回家。我去年春节没回家,就觉得有些对不起父母,所以今年不管多忙,一定会回家。最近南边闹雪灾闹得特别厉害,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依然坚持回家,甚至有人因为买不到车票,直接走路回家。这些回家的人和电影中张婧初、胡君他们那一车想要回家的人,有区别吗?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如果主旋律电影是指反应主流价值观的电影,那我们就是主旋律电影!”

  在场的记者都不约而同的点头,今天到场的记者中年轻人不少,很多人对唐山大地震记忆并不深,但为什么会特别感动呢?就在于,家是大家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这部电影戳在了大家心灵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

  当然,这个问题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每个导演都可以做到,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能够做好的导演少之又少。

  第二个记者站起身问道:“张导,《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海报上写着‘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不建议观看’,我刚才看过电影之后也觉得电影比较惨烈,不是很适合儿童观看。不知道你对电影分级怎么看?”

  对于分级这个问题张然是有很多想法和看法的,尽管这里并不适合讨论,但还是道:“电影类型有很多,儿童片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们现在没有分级,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影院看电影,只能靠提前了解适宜不适宜。但这么做的家长很少,很多人并不了解电影讲的什么,周末一家逛街,顺带一起看场电影,等他们走进电影,意识到电影不适合小孩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前段时间,我听到朋友说,看《色戒》的时候竟然有家长带小朋友进场,这真的特别可怕。分级肯定是应该的,有些片子不适合儿童观看,所以,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真的很有必要。至于分级制度该怎么做,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有记者起来问:“张导,你觉得《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最终票房能有多少?”

首节上一节334/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