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331节

  王中君叹了口气,揉了揉额头,满脸崩溃地道:“各位老哥哥,我们不是才认识,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你们别逼我行吗?难道你们真的想我死吗?”

  晚上的酒会没有记者到场,不过神通广大的媒体还是知道了酒会上发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国内众多媒体标题几乎都是“《桃花运》退出分账之争,院线将大力支持该片”。

  这则新闻出来之后,自然又引起了圈内圈外一阵热议,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的走向。

  与此同时,在传奇时代电影城的一间放映厅里,30多家院线经理代表和五大发行方的人正在等待电影开始,即将放映的是陈可欣执导,由李联杰、刘德华主演的古装大片《投名状》。

  “张老师,你看看《投名状》怎么样,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看看能不能让顶峰娱乐发行,对《投名状》感兴趣的片商很多,但我更相信你!”于东压低声音对张然道。

  其实于东是在吹牛,今年他带着《投名状》跑了好几个电影节,但海外版权始终卖不掉。这部电影投资4000万美元,要是海外版权卖不掉,就赔大发了。因此,于东心里有点着急,他知道张然在北美有电影公司,最近又收购了DVD租赁公司,就希望张然能够买下《投名状》的北美版权,在北美发行。

  张然以前看过《投名状》,记得电影拍得不错,但票房好像不是很好,国内一般,在海外则是惨败,不过于东找上门,他也不好直接拒接,只能表示看看再说。

  放映厅的灯光熄灭,紧接着,银幕上出现了亮光,电影开始播放。

  《投名状》大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庞青云被同僚出卖,所带军队无一生还。逃得性命的庞青云,结识了强盗赵二虎和江午阳,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带着强盗们浩浩荡荡从军。这支军队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他们爬得越高,庞青云也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三兄弟分歧渐生。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陈可欣是典型的匠人型导演,几乎所有片子都好看、情节也紧凑,而且电影的质量比较高,但他的电影没特别强的艺术性,说到艺术片导演,一般不会说到他。像陈可欣这种导演在好莱坞很多,但在中国最缺的就是这种导演。

  《投名状》保持了陈可欣的一贯水准,电影整体质量比较高,拍得很工整,剧情出色,故事引人入胜,其中舒城大战的战争戏拍得尤其精彩,整部电影应该是近年国产古装大片特别出色的一部。

  不过《投名状》不是一部让人看完很舒服的电影,这种不舒服在于电影是对中国传统兄弟情义的解构,《投名状》讲了一个类似桃园结义的故事,在电影中也多次穿插京剧,而京剧的内容恰好就是刘关张,是非常明显的暗示,但在《投名状》里这种传统兄弟情义却是脆弱与虚伪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非常重要的内涵,就连黑社会都要拜关二爷。“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为什么流芳百世,就因为弘扬了这种精神精神。现在《投名状》展现的东西跟大家价值观是相反的,对很多观众来说他一定知道电影是在解构忠义,但看完后会本能的觉得不舒服。

  张然一直搞不明白,明明是拍商业片,为什么国内很多导演总喜欢反思与批判,总喜欢往阴暗路子上走,就好像让观众舒服他们就不舒服似的。

  一百二十分钟的电影放完,放映厅的灯光亮了起来。

  于东压低声音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拍得真的挺好的!”张然对电影的质量给予了肯定,“不过我劝你最好不要对北美报什么希望,李联杰的电影在北美主要卖点就是打,《投名状》里面他根本没怎么打,不好卖的。”

  于东微微叹了口气,在电影节上北美片商知道《投名状》是李联杰主演,前来询问的不算少,不过在听到李联杰不打后,很多人是掉头就走,没想到张然也这么说,《投名状》海外看来怕是没什么戏了。

  “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吴鹤浒是个直性子的人,“我看完电影有看第二遍的冲动。电影耗资巨大,整个故事也讲得非常好,起承转合,观众完全被影片牵着走的。”

  于东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听到吴总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不只是吴鹤浒,在场其他院线的老总给出的反馈都非常好,都认为《投名状》展示了一幅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清末乱世画卷,有史诗片味道;甚至有院线经理说《投名状》是迄今为止华语大片的新里程碑。

  张然见院线经理们这样毫无保留的夸《投名状》,不由跟韩山平对视了一眼,两人神情都有些凝重,看来院线方面对谈判很有信心啊,下午的谈判应该是一场苦战!

第659章 争锋相对

  荧幕一黑,《唐山大地震》就结束了。

  灯光亮起。张然站起来,看了看众人,问道:“各位老板,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没有人回答,整个放映厅里鸦雀无声,众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

  电影的画面在还很多人脑中里不住闪现,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牺牲,那种悲壮,那种惨烈……就像一把把刻刀,刻在了人的心坎里,让人难以释怀。

  其实张然问大家感受如何,是真的想知道大家的感受,在电影的放映过程中,现场抽泣声不断,对这张然来说有点可怕。他对这部电影的期望是带给大家力量,希望是大家看完能够微笑着走出影院,现在观众哭成这样,对他来说,就有点失败。

  张然见没有说话,又问道:“韩总,你觉得怎么样?”

  脸上的震憾之色还没有消去的韩山平开口道:“我认为这个电影是难得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片子。”他拍了拍张然的肩膀道:“电影开机的时候,你说过要拍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气神来,你真的做到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为什么能够一次一次劫后余生,一直走到今天?我觉得通过这部电影,外国观众就能明白,都可以在这个电影里找到答案。”

  于东重重地呼了一口气,庆幸不已地道:“幸好你们《唐山大地震》在春季期间上映,不然我们《投名状》压力真的就大了!真的是好莱坞大片的水平,但又不是那种没有内涵的爆米花电影,真的太震憾了!”

  张然微微松了口气,看向众多的院线经理,很多人眼眶都是红的,问道:“各位老板,你们觉得怎么样?”

  在场的院线经理们都被震憾了,今天的三部电影《投名状》、《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真的是一部比一部好,一部比一部震憾。如果说《投名状》是中国古装大片的里程牌;《集结号》是中国战争片的里程碑;那么《唐山大地震》将会是中国所有大片的里程碑!

  几乎所有院线代表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唐山大地震》会掀起观影狂潮,票房绝对会大爆!

  时代院线的总经理钱大俊对电影赞不绝口:“这不是那种肤浅的灾难片,而是一部情感大片,让人领悟到家的重要性,放在春节期间真的很对,这部电影特别适合全家一期看。”

  奥斯卡院线的黄伟东道:“像我这种人看电影很少哭,但这次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不过《唐山大地震》跟那种煽情片不同,但看到最后我心里是温暖的!”

  东方院线的刘建明道:“电影里大场面不少,看起来很震憾,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以情感为主,并不是那种只靠砸钱的没头没脑的大片,虽然电影绝少煽情,但很多地方都让我看了心里一紧,这应该定义为灾难情感片。”

  听到院线经理都这么说,张然彻底放心了,大家都感受到了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感受到了那种力量,这就足够了。

  韩山平心里有些感慨,张然当初拍《时间囚徒》的时候,还需要中影的华龙数码帮忙,这才几年的时间,张然手里的特效团队就能够做出媲美好莱坞的特效了,而华龙还是老样子,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真的应了那就老话,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张然这个强力引擎的带动下,天工重彩从自行车升级成了波音747,一飞冲天了!

  韩山平忍不住问道:“现在天工重彩的特效水平应该赶上好莱坞了吧?”

  张然轻轻地摇了摇头:“在某些方面赶上了,比如地震特效,但整体上和好莱坞顶尖的特效公司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这个差距至少有五年,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接大制作的机会太少,没有接大制作的机会就没法锻炼队伍,不过等大地震上映之后这种状况应该会得到改善,这部电影确实展现了我们在特效方面的实力!”

  从放映厅出来,张然他们和院线方面的代表中影南方赵君、联合院线吴鹤浒、新影联姜光超、以及万达曾茂君来到了新影联的一间会议室,准备进行谈判。

  各自分坐两边之后,赵君清了一下嗓子,道:“大家都是熟人,又是一个战壕的兄弟,大家没必要藏着掖着的,大家都坦诚地进行交流,希望能够实现双赢!”

  话音刚落,于东就直接道:“在美国电影发行方能够分60%,人家票房收入还是小头,只占20%。如果我们票房也只占20%,那4点真的不算什么,我们也不会计较,但我们票房占总收入的80%,我们这些电影公司就靠票房活,我们才拿41%的分成,你们自己说这合理吗?我们要求45%的分成过分吗?”

  其实院线方面知道45%的分账并不过分,也知道分账比例迟早是会提上来的,但谁碗里的肉被人夹走了都会不开心,而且院线也有自己的苦衷。

  万达总裁曾茂君就道:“中国现在还不到5000张银幕,美国有4万张,中国还有很多的地级市和县还没有电影院,现在最重要的鼓励院线把电影院建起来,等中国做到4万张银幕,再反哺上游制片业。现在电影院成本涨得也很厉害,很多影院原来计划5年回收,现在变成8年了。”

  吴鹤浒也道:“现在很多电影院正在向数字化,这个成本是很高的,这个成本是电影院在承担,如果你们拿贺岁片要挟院线同意提高分账比,那么院线以后只能不买国产片的帐,播放外国影片,这种内斗的方式显然不利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就在这时,赵君拿出一份报纸,扬了扬道:“这里有一份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这次争论的文章《分账寒战,谁是赢家》,我们一起来学习下学习《人民日报》的社论。”

  听到《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行方的五位代表一怔,随即脸色都为之一变,赵君他们敢把《人民日报》的文章搬出来,那这篇文章恐怕是倾向于他们的,《人民日报》是政府喉舌,代表着官方立场,这回事情恐怕麻烦了!

  赵君见张然他们脸色都变了,得意地笑了笑,开始念文章:“先有中影等五大电影发行公司联合声明要求加薪,后有万达等13条院线联合抗议。2%,看似不多的份额,却让电影市场上原本互惠合作的双方撕破了脸……”

  赵君不紧不慢地念着:“……分账比例只是小节,在好莱坞大片压顶,国产电影快速崛起的情况下,与其只盯着彼此的分账比,不如思考如何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念完,赵君起身将报纸放到了对面的韩山平面前,然后拿起茶杯,优哉游哉的喝起茶来,有《人民日报》这篇文章,我就不信你韩山平不怕!

  张然他们的脸色都有些难看,这篇文章是站在产业的角度阐述现状,本来也没什么,但末尾这句“与其只盯着彼此的分账比,不如思考如何将整个产业做大做强”,却把矛头指向了制片方。

  韩山平神情凝重地拿起报纸,他没有看《分账寒战,谁是赢家》这篇文章的内容,而是看文章后面的署名,当他看清楚署名后顿时松了口气,转头对张然他们道:“不是评论员文章,也不是评论部文章,就是记者写的一般评论。”

  《人民日报》的文章根据署名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第二类为针对特殊事件的评论文章,一般基于中宣部的指导,由《人民日报》内部写作组创作并署集体笔名;第三类为一般评论,并不反映官方立场。

  《分账寒战,谁是赢家》这篇文章,就是记者写的一篇关于文化热点的评论,不是评论员文章,更不是社论,并不反映官方立场。

  张然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王中垒不住擦头上的冷汗,大家都被吓得够呛!

  韩山平见院线方面把《人民日报》的文章都搬出来了,知道自己不亮剑是不行了,打开公文包,拿到一张统计表放到了赵君面前,毫不客气地道:“我们这六部电影除了跟嘉禾院线,以及中影星美签约外,还跟上百家电影院签约了,双方就分成达成了一致意见。”

  赵君看了眼统计表上院线的名字,然后脸色就变了,统计表中竟然有很多是中影南方院线旗下的电影院。

  中影南方是中影和广东电影公司合资办的,是广东电影公司负责经营,现在中影竟然越过中影南方院线,直接跟下面的电影院签约,对赵君来说,实在有点打脸。

  他顿时怒了,重重一拍桌子,大声道:“韩山平,你简直无法无天,按照国家《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实施细则》的1519号文件,发行是不能绕过院线直接和电影院谈,你们中影越过公司董事会单独与五大发行公司签署协议属于违规,我要去电影局告你们中影!”

  韩山平耸了耸肩,轻松地道:“老赵,下面的电影院都愿意和我们签约,说明这个事大家是认可的,你们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考虑下面电影院的感受啊!”

  下面的电影院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接受四个点的让利,摆明是你们去威胁下面的电影院,要不让利就不给供片,赵君脸气都青了:“韩山平,你会为你今天的所作所为后悔的!”

  就在此时,会议室大门“砰”一声被人推开了。

  进来的是新影联的副总董事王光辉,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欢天喜地地道:“喜事,大喜事!各位,国家电影专资管委会刚刚发了个通知,将按照影院全年国产片票房份额多少,返还不同比例的电影专项资金!”

  在场众人都有点懵,只有张然笑了起来,他这次之所以把事情闹这么大,其实为的就是这个,为的就是这5%的电影专项资金,现在终于等到这个消息了。

第660章 双赢

  虽然返还电影专项资金是张然非常期望看到的,但国家能够返还多少,他实在还是没底,当即问道:“返还比例是多少?把文件给我们念念吧!”

  张然这么一说,处在发懵状态的院线经理们都回过神来,纷纷道:“对啊对啊,赶紧把文件念念!”

  王光辉拿着文件激动地念了起来:“为推动国产影片繁荣发展,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决定:在一定时期内依据影院放映国产影片情况,返还电影专项资金。具体通知如下:一、执行返还时间:自2008年1月1日开始……”

  “……影院全年国产影片票房达到票房总收入60%以上的,返还100%放映国产片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影院全年国产片票房达到票房总收50%的,返还80%放映国产影片上缴的电影专项资金;影院全年国产片票房不到票房总收入50%的,但与上一年度国产影片票房相比有增长,返还50%……”

  听到这里在场所有人,不管是院线经理,还是发行方代表都非常兴奋,都站了起来,用力鼓掌。

  从院线和发行方的冲突开始,院线方面就相信上面肯定会出面进行调停的,毕竟现在中国电影发展形式大好,上面肯定希望保持这种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不过院线方面做梦也没想到上面竟然会推出这项政策,专项基金的这个返还比例简直超乎想象。

  以中国电影今年的表现,全年票房大概60亿,其中国产电影占40亿,所占的比例达到65%,也就是说大家都能拿到100%的返点,那么这个返还的金额将高达2个亿!

  对院线来说,简直是个巨大的红包!

  中影南方赵君、联合院线吴鹤浒、新影联姜光超、以及万达曾茂君,全都在傻笑,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不对,是天上掉金饼,他们简直都快乐疯了!

  对国家设立电影专项资金张然是举双手支持的,这个政策是国际上许多国家为保护民族电影通用的做法,如法国提取10.88%,瑞典提取10%,英国和韩国均按票房的5%提取,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也都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而中国设立电影专项基金以来,在改善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改造、补贴儿童电影、主旋律电影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中国的情况和国外不同,中国电影票房之外的收益特别少,不像其他国家DVD和其他收入占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收取5个百分点,对电影公司来说压力就很大,对于企业的发展,对于电影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在张然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取消对国产电影收取专项基金,提高对进口影片的征收比例,这对国产电影来说是另一种扶持。

  现在国家电影专资管委会推出的这个政策差不多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只要国产电影的票房达到总票房的60%,那么就可以将国产电影征收的5%的专项资金返还给电影院,等于取消了国产电影的专项基金。

  不过由于专项资金是返还给电影院的,只是对院线有利,对制片方没有好处,而这就需要张然他们通过谈判来争取,进而提高分账比例!

  张然用力敲了敲桌子,大声道:“各位老总,现在我们可以好好谈谈分账比例的事了!”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张然笑着道:“现在总局把电影专项基金返还给你们院线了,这是5个百分点;而我们要求增加4个点的分账,是在扣除5%的专项基本和3.3的营业税之后的4%,实际上只有3.67%,所以就算我们增加4%的分账,你们院线依然能够从那5%中获得1.33%,这是真正的双赢!”

  万达曾茂君翻了下白眼,那表情简直像在说这5%是国家返还给我们院线的,跟你们有毛关系啊,不过曾茂君也知道不提高分账这事收不了场,现在反正有了5个点,让他们两个点又何妨,就道:“提高分账不是不可以,但4个点不可能,最多2个点!”

  其他几个院线老板也都表示赞同:“对啊,4个点太多了,最多2个点!”

  “这是国家给我们院线的利好,自然是我们占大头了,2个点是最合适的!”

  张然看了看曾茂君他们,笑道:“各位老总,你们认为如果不是我们发行方出来闹,总局能出台这个政策吗?如果不是我们向电影局上书,要求返还专项资金为国产电影减负,你们觉得总局能出这种政策吗?”

  这一席话,众皆哗然。

  不只是院线方面的人,就连于东、王中君他们都被张然的话给震惊到了,他们做梦都没想到竟然张然他们会上书总局,要求返还专项资金。

  赵君难以置信地道:“你们真的上书要求返还专项资金的?”

  韩山平也有些吃惊,这事他也不知道,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张然的想法了。

  最开始韩山平不是很明白张然为什么坚持不与院线沟通,而要直接发通知,现在他明白了,张然就是希望把时期闹大,只有把事情闹大了,总局才会关注这件事。

  在前不久结束的十七大,文化软实力已经被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而且电影是对外文化输出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国家是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总局肯定不希望院线和发行的矛盾破坏目前中国电影发展大好的局面,必然对双方进行安抚。

  这时候张然一上书,返还电影专项资金就理所当然了!

  韩山平看着若无其事喝茶的张然,心想这小子胆子真大啊,敢这么算计总局,哪里像年轻人,简直是个怪物!

  张然放下杯子,不紧不慢地道:“不错,是我们向张洪森局长上的书,不过正是我们的上书,总局才推出了这项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增加4个点的分账难道不应该吗?”

  如果是张然他们上书,总局才推出的这项政策,那么分些好处给他们,确实是应该的。只是4个点在赵君看来,还是太高了:“最多3个点,在高就没得谈了!”

  吴鹤浒附和道:“3个点差不多是一人一半,而且你们还多点,我看就3个百分点吧!”

  新影联姜光超也道:“对啊,一人一半才合理嘛,你们不要太贪心了!”

  张然无奈地道:“你们知道总局对待分账的态度,分账比例提起来是迟早的事,现在总局给了你们院线一个利好的政策,就是希望你们在分账上让步。如果你们顶着不答应,那责任就在你们身上,要是你们真的不肯让步,到时候总局直接出文件把分账比例提上来,还把这5%还收回去,你们就彻底输了。听我一句,提高4%的分账,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尽管张然这话威胁的意味很明显,但在场众院线老板都知道张然说的是真的。在场几家院线,除了万达其他都是国企,现在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战略,中央领导很重视电影产业,要真是闹到影响了贺岁档,上面要收拾他们是分分钟的事。

  想了片刻,赵君问自己盟友:“你们怎么看?”

  吴鹤浒点头道:“4个点就4个点!”

首节上一节331/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