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26节

  张然他们要剪辑的短片故事比较奇特,晚上办公室中,一个文员用打印机在一张纸上印出了个黑洞,穿过这个黑洞可以达到后方,即使有障碍物也可以穿过去,他发现之后就利用这个去拿自动贩卖机里的东西,拿办公桌里的东西,然后他把印有黑洞的纸贴在保险箱上,去偷保险箱里的钱。结果因为他太贪心,想拿更里面的钱,整个人钻进了保险箱,那张纸掉了下来,他就被关在保险箱里了。

  看完故事板,知道了故事的内容,以及对镜头的设计,两人开始对照场记表查看电影胶片的拍摄效果。不过两人查看的方法差别很大,贾森是打开放映机,通过放映机查看胶片的内容;张然则直接拿起一条胶片,对着头顶的灯光看起来。

  孙利觉得奇怪,问道:“张然在干什么,他怎么直接拿着胶片看,这样能看清楚吗?”

  黄垒从来没见过直接拿着胶片看效果的剪辑师,诧异地摇头:“不知道,他上台的时候很有信心,应该有什么特殊的手段吧!”

  普通人不明就里,但林诣彬、尼尔,以及乔什·特兰克这些精通剪辑高手都勃然变色,痴痴地盯着张然手里的动作,一幅见鬼的表情。

  难道是……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是好莱坞顶级剪辑师都难以掌握的技术,他怎么可能掌握?

  绝对不可能!

第48章 盲剪

  行内有一句老话,剪辑师是三度创作。剧本是第一度,拍摄是第二度,剪辑是第三度。高明的剪辑师操刀,一部平庸的片子可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一部沉闷的文艺片可能会变得悬念迭出。

  有的时候根据需要剪辑能够颠覆一部影片,甚至能把影片改为另一个类型片,比如只要素材足够多,可以把一部青春片剪成惊悚片。

  影片大剪辑概是这个流程,排序、粗剪、初剪、精剪。

  张然对着灯光,将素材迅速拉了一遍,把需要的镜头选了出来,然后将电影胶片按照故事的发展进行排序。

  排序其实就是选择故事的叙述方式,用最好的方式叙述故事。剪辑师跟文字编辑一样,只不是拿镜头当单词使,重新遣词造句。比如两个人在餐厅对话的戏,可以先给全景,把人物所处的环境告诉观众,然后给特写镜头,进行对话;也可以先给特写镜头,交待人物,告诉观众是谁和谁在对话,然后再给全景,交待环境。剪辑师将相同的镜头用不同的方式组合成片段,每种剪辑方式都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甚至讲述不同的故事。

  现在张然剪辑的是一部三分钟的短片,他不打算在剪辑的顺序上耍什么花活,直接按照正常的逻辑顺序走。

  确定镜头的顺序之后,就是粗剪。张然拿起第一个镜头的胶片仔细查看,这一次他看得非常仔细,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以便找到最好的剪辑点。

  所谓剪辑点就是在什么时候进行镜头的切换。选择剪辑点是剪辑最重要的一步,剪接点选择恰当,可以使全片人物动作连续,镜头转换自然流畅,内容符合生活的逻辑和观众的视觉欣赏习惯。剪接点选择不当,可能会使片中人物动作别扭,或表意重复,或节奏拖沓,甚至使画面内容违背生活的逻辑,让观众感到费解。

  张然平常选剪辑点主要看演员在哪里眨眼,找到演员眨眼的位置。因为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睑是脑和嘴的同步性之窗。如果演员足够优秀,那么他们眨眼时说明人物的心绪在改变,这样可以决定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剪切。

  这种方法源自于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他是南加大的老师,是《英国病人》、《现代启示录》、《教父3》的剪辑师,曾经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奖。他将自己的剪辑法写成了一本书叫《眨眼之间》,这本书是英美各大学电影专业学生的必读教科书。

  不过张然现在是直接看胶片选剪辑点,胶片的画面只有35毫米,不可能看清楚人物是否在眨眼睛,因此他采用了另一个选择办法,看人物的动作,找到人物动作开始和结束那一帧,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剪辑点。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推镜头,首先出现的画面是办公室的场景,是全景镜头,然后镜头斜着向前推,男主角出现在镜头里,画面就变成了中景镜头;镜头继续向前推,变成近景镜头,最后当男主角在镜头中心时,就成了特写镜头。

  这个镜头先是对着办公室拍了大致一秒钟,然后向前推,选择剪辑点比较容易,张然就以镜头向前推的一瞬作为开始的剪辑点。

  镜头结束的时候,主角处在镜头的中心,做了一个深呼吸的动作,因此张然就以主角深呼吸结束的那一帧作为这个镜头结束的剪辑点。

  确定好这个镜头的剪辑点,张然用笔作了一下标注,然后放在剪辑台上,咔嚓两下,将胶片的头和尾巴剪掉了。

  “盲剪!”乔什·特兰克捂住嘴,发出一声尖叫,眼睛里全是不可思议。

  “罗宾竟然会盲剪,怎么可能?”尼尔简直吓傻了。这是盲剪啊,这个技术在好莱坞都是顶尖的,靠这技术在好莱坞可以拿几十万的年薪,用得着回中国吗?

  “真的是盲剪!他真的掌握了这种技术,不可思议!”林诣彬几乎快说不出话来。

  不只是他们,就连台上的三位评委都非常吃惊:“难以置信,我竟然看到盲剪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竟然掌握了盲剪!”

  “真的是盲剪,这真是个神奇的下午!”

  “张才二十多岁,竟然掌握盲剪了,真不可思议!”

  孙利听到不少人在惊呼盲剪,就问黄垒:“什么是盲剪?”

  黄垒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

  这倒不黄垒无知,主要是剪辑在国内长期不受业界重视,很多人把剪辑当成一项简单的技术活,甚至当成传递导演意图的傀儡。北电导演系要到了2005年才开设剪辑专业,在这之前国内众多的影视院校就没有一个剪辑专业。

  国内电影奖项眼花缭乱,也一直没有剪辑奖项,缺乏对剪辑师的认可和激励。因此,有人认为国产电影整体水准上不去,跟剪辑师长期不被重视有很大关系。

  白云飞对电影的技术手段不是很了解,听到周围的人惊呼盲剪,问道:“盲剪是什么,很厉害吗?”

  “打CS的时候你应该玩过狙击吧?”

  “当然玩过!”

  “这就跟CS的盲狙是一个道理,直接看胶片,然后进行剪辑,当然就难度而言,比盲狙难多了。电影胶片只有35毫米,画面非常小,很容易判断失误。南加大的老师沃尔特·默奇是盲剪高手,也是南加大的骄傲。现在咱们学校刚毕业的学生都有人掌握盲剪了,看他们还有什么可得意的!”黄明哈哈大笑起来。

  当年科波拉拍完《现代启示录》,把拍好的素材交到剪辑师沃尔特·默奇手里,请他进行剪辑。《现代启示录》的胶片有125万英尺,也就是38.1万米,时间长达230个小时。这个长度绝对让剪辑师崩溃,光是把所有的镜头放一遍都要大半个月,要剪成2小时25分的电影,按正常速度起码要八九个月,但沃尔特·默奇在五个月内完成了剪辑,而且完成得极其出色。

  事后有人问沃尔特·默奇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出了一个词——盲剪!从那之后,盲剪就成了剪辑师的荣誉,代表着顶级水准。

  当初张然在《眨眼之间》上看到关于盲剪的记载后,觉得有意思,就找了很多老电影的胶片来练手。练到现在,练了四五年算是初窥门径,虽然比起沃尔特·默奇这位真正的剪辑奇才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用来剪短片还是绰绰有余。

  舞台另一边的贾森也吓了一跳,盲剪,这家伙竟然会盲剪!

  不过他毕竟是沃尔特·默奇的学生,对盲剪非常了解,马上冷静下来。他知道盲剪是一项极牛的技术,自己做不到,但这场比赛却未必会输,盲剪不看播放的画面,只看胶片的画面,完全是靠剪辑师的感觉,靠感觉就很容易出错。

  其实盲剪并不代表作剪辑水准就一定高,就像漂移玩得好,不一定是顶级赛车手。只不过掌握盲剪得都是顶级剪辑师,大家自然就认为会盲剪的都是顶级剪辑师。

  但张然是个例外,他在《眨眼之间》上看到关于盲剪的记载后,觉得有意思,就专门练这个。练到现在,练了四五年算是初窥门径。要说他的真实剪辑水准和顶级剪辑师还有相当距离。

  贾森吸了一口气,平息因为盲剪带来的情绪波动,全神贯注,更加细致的进行剪辑。张然会盲剪,拼速度是绝对拼不过的,他把赢的希望放在了后两项上。

  张然剪辑的短片场景比较简单,没有大场面,也没有复杂的动作,剪辑点选择相对容易,他很快就将所有镜头剪好。

  这时,张然重新审视整部短片,觉得有不少镜头可以去掉,其实在排序的时候他就有这种感觉,只是现在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不过如果去掉这些镜头,短片的长度就不够,要是按他的想法来剪,剪出的片子大概就2分钟多一点。

  剪辑大赛的第二局是比准确性,剪出来的片子最接近三分钟的获胜,按张然的想法来剪肯定会输,至于第三局会是什么结果,也很难预料。

  沉吟了几秒钟,张然下定决心,按自己的想法来,既然进行剪辑就应该剪出自己心中的最佳效果来,不能被比赛禁锢了思维。于是,他把觉得可以省略的镜头挑出来,扔在了一边。

  剪辑很快进入精剪环节,这一个环节不再关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辑细节,加强并巩固初剪确定的节奏和结构。这个时候剪辑就完全是以帧来算了,张然不敢托大,用看片机将剪辑的镜头检查了一遍。绝大部分镜头的帧都卡得很准,不需要修改,只有几个镜头需要进行删减。

  等所有镜头剪完,张然将胶片卡在接片机上,刷上胶水,然后启动机器,将胶片压合在一起。当所有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电影的剪辑算是完成了。

  张然没有在放映机上播放自己剪辑的影片,查看效果如何,他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快速走到舞台中央,按下了自己的红色蜂鸣器。

  嘟——

  计时器停在了19分23秒!

  这个速度太惊人了,贾森·雷特曼的八场比赛差不多都是用二十五六分才能完成剪辑,张然的剪辑速度快了六七分钟。就剪辑速度而言,两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现场观众被震住了,整个罗伊斯礼堂陷入一片沉寂。

第49章 胜利者

  短暂的沉寂后,巨大的掌声和欢呼声如同猛烈喷发的火山,UCLA的学生尽情释放着内心的激动。

  就连部分南加大学生都在鼓掌,这是盲剪,顶尖的剪辑师也不容易掌握的技术。哪怕是敌人,他们对张然也心生佩服。

  “张然太厉害了,他是怎么练的?”白云飞一边鼓掌,一边问道。

  “别问我,这我哪儿知道啊?”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太不可思议了!”

  黄垒看着坐在选手席上,挂着淡淡笑容的张然,感叹道:“这小子太厉害了,直接看胶片进行剪辑,真是闻所未闻啊!”

  孙利看着黄垒,小声道:“我觉得张然将来一定不得了!垒垒,你们是一个系的,平时要多走动!”

  黄垒知道孙利是关心自己的前途,握着她那柔软的小手,微笑着道:“我知道,他虽然厉害,但我也不差!”

  绝大部分南加大的学生都无比地郁闷,输给谁他们都不想输给张然这个讨厌的家伙,好在张然只是暂时领先,还有翻盘的机会。

  “盲剪完全是靠感觉,容易出错,贾森一定能够逆转!”

  “他嚣张不了多久,贾森一定会赢!”

  “不过赢了一局而已,后面还有两局!刚才尼尔也1:0领先,最终还是贾森赢了。”

  ……

  张然坐在选手席上,微笑着,陷在沉思中。这一场比赛下来,他发现自己的剪辑技术提高了。以他原来得水平差不多要21分钟才能完成剪辑的,但这回只用了19分钟,整整提高了2分钟,他还发现自己对光影的判断更强了,这应该是记忆融合的结果。

  前一世张然是摄影系出身,对美术、对灯光、对构图有极深的理解,不过在导演技法上存在不足,而这一世却是导演系的毕业,对导演的技法有着极强的认识,两世记忆融合在一起,张然的不足就得到了弥补。

  不过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张然重新冷静下来,他知道自己还存在一个巨大的不足,执导的经验太少,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拍过一部真正的电影。

  嘟——

  贾森终于按响了蜂鸣器,时间停在了29分24秒,足足比张然慢了十分钟。

  现场安静极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三位评委的身上,等待着他们的评判。

  坐在正中间的评委站起来,宣布结果:“张剪辑的影片为2分15秒,贾森剪辑的影片为2分55秒,第二局获胜的是——贾森!”

  UCLA的学生一怔,随即都郁闷了,张然使出盲剪,大家都看到胜利的希望,却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南加大的学生一阵哄笑,随即疯狂的欢呼起来,简直比得了冠军还兴奋。这剪辑的精度也太差了,差了将近1分钟,张然的盲剪水平未免太水了吧?他们甚至怀疑,张然根本不会盲剪,只不过装作会盲剪的样子乱剪一通,以此戏弄大家,不然怎么会差这么多。

  礼堂的灯光熄灭,银幕开始播放两人剪辑的影片。

  首先播放的是贾森的影片,贾森的片子节奏相对舒缓,很有文艺片的感觉。

  紧接着是张然的短片,南加大的学生以为会看到张然出丑,但随着影片的播放他们发现自己错得离谱。张然绝对不是乱剪,整部短片剪辑非常凌厉,冲击力非常强,是明显的好莱坞惊悚片风格。

  影片放完,礼堂的灯重新亮了。

  此刻在场所有人都知道张然的片子为什么比贾森的短了40秒钟,贾森的影片中男主角发现黑洞之后先拿自动贩卖机里的东西,然后拿办公桌里的东西,最后去偷保险箱里的钱;而张然删掉了拿办公桌里的东西的镜头,在男主角拿自动贩卖机里的东西后,直接就去偷保险柜里的钱。除此之外,张然还采用了两次跳切,删掉了几个中间镜头。

  电影的镜头通常以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或者是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这样的顺序。跳切就是以较大幅度跳跃的方式组接镜头,省略时空过程,比如先给一个全景镜头,马上接一个大特写,就跳过了中景和近景。

  贾森和张然手里的素材完全相同,但剪出来的片子风格差异极大。如果说贾森剪出的是一部文艺片,让人思考;那么张然剪出的就是一部惊悚片,给人强烈的冲击。

  “差别好大啊,简直就像两部不同的电影,你们说谁会赢?”白云飞还是第一遇到相同的片子,却剪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好奇地问。

  “我觉得贾森的好一点,主要是节奏好,张然的剪辑太跳跃了!”

  “我喜欢张然的剪辑,视觉冲击力特别强,非常震憾!”

  ……

  现场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竖着了耳朵,等待着评委们给出评判的结果。

  第一位评委给出了答案:“张,你的剪辑太棒了,以你的年龄能完成这样的剪辑简直就是奇迹,我这一票给你!”

  第二个评委笑着公布了自己的答案:“我喜欢张的剪辑!”

  第三位评委笑着宣布答案:“张,你体现了一个优秀剪辑师应该有的素养,非常棒,我的票给你!”

  4:1,张然胜!

  “罗宾!罗宾!”

  轰的一声,UCLA的学生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巨大的声浪简直可以将礼堂的房顶掀翻。在这一刻,现场只有“罗宾”这个声音,整个礼堂变成了一片沸腾的蓝色海洋!

  南加大的学生五味杂陈,怀疑、不屑、伤心、愤怒,最终化为深深的失落。明明赢了八场,眼看最后的胜利就到手了,谁知道张然突然杀了出来,让所有的期待化为了泡影。

  这一次他们没有嘘张然,他们已经没有这个心思,虽然还有一局,但张然展现出的技巧太高超,南加大已经没有胜算了!

  南加大输了!

  最后一位评委的话如同霹雳在贾森的耳边炸响,让他整张脸失去了血色。张体现了一个优秀剪辑师应该有的素养,他体现了一个优秀剪辑师应该有的素养!

  贾森知道自己输在哪儿了,自己胜负心太重,剪辑完全是冲着比赛的结果去的,虽然影片的节奏控制得很好,但镜头显得冗长。张然不一样,他根本没有考虑比赛的胜负,考虑的是如何如这部影片更精彩,如何让这个故事更好看,整个剪辑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首节上一节26/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