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242节

  在场的中国电影剧组,中国电影人内心都非常激动,都在默默地祝福:“中国电影,生日快乐!”

  电影节的开幕式一如既往的简单,介绍评审团,介绍参赛影片,然后播放开幕影片。

  今年的开幕影片《七剑》是根据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改编的,故事是好故事,但徐可拍砸了。除了电影的开篇部分能看到过去的徐可外,整个电影几乎处于一种失控状态,剪辑非常凌乱,像是赶工赶出来的,更要命的是作为一部动作片打戏都不精彩,看得人昏昏欲睡。

  上一世张然看《七剑》的时候,还在读上戏读书,当时他想不通曾经无比凌厉的徐可怎么会拍得这么笨拙。现在张然知道徐可问题出在哪里,他跟自己一样,失去了感觉。《蜀山》之后徐可就陷入了低潮期,《黑侠2》如此,《七剑》也是如此,他走出低潮要等到5年后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去了。

  《通天帝国》后徐可开始慢慢回春,但九年的低潮期还是抹杀了太多东西,在他身上再也难以看到过去的天马行空,恣意挥洒的才华了。

  张然为徐可难过,同时庆幸自己见到了伯格曼,他为自己点了一盏灯,有灯就有方向。

  开幕后的第二天,国内各大报纸还有网站的头条都被同样一个消息覆盖了。

  《张然李安徐可吴宇森亮相,华语电影四巨头揭幕威尼斯》

  《威尼斯影节华语片开篇,中国电影独领影展风骚》

  报纸配的图片无一例外,都是张然面带笑容,冲观众挥手致意的照片。

  尽管去年张然已经拿到了金狮奖,今年再拿金狮大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其他奖项还是有机会的。作为主竞赛单元华语片的独苗,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华诞中,无数人都把拿奖的希望寄托到了《三个傻瓜》身上。

第470章 接连不断的消息

  虽然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只有《三个傻瓜》,但入围的华人导演却有两位。除了张然,还有李安,只不过李安导演的《断背山》是纯粹的美国电影,不是华语片。

  媒体并不怎么看好《断背山》,同性恋题材并不是威尼斯电影节所热衷的题材类型,而是戛纳愿意接受和容纳的。但偏偏戛纳给《断背山》退货了。根法国媒体报道,《断背山》被淘汰是戛纳的选片方认为李安越来越商业化,且该片重复了《喜宴》的同性恋题材,也没能打动评委。因此,现在公认的热门是乔治克鲁尼的《晚安,好运》。

  不管媒体怎么看,《断背山》首映,同是语电影人张然肯定得捧场。

  在红毯上,张然见到了李安,热情地道:“李导,你好。”

  李桉脸上带着笑意,略带好奇的目光不住的对张然进行打量:“张然,你好!”

  “我非常喜欢你的电影,我是受你和你的电影启发才回国的,不然现在可能还在好莱坞的企划炼狱中打滚,一直想和你聊聊,今天总算见到你本人了。”张然面对李安十分客气。

  “我也想和你见面,特别是最近,就想问你,见到伯格曼导演跟他聊了些什么?”李安看着张然笑着问道。

  李安是伯格曼的粉丝,受伯格曼的影响特别深,心里非常渴望见伯格曼,但作为伯格曼的粉丝,他知道伯格曼不喜欢会客,很多优秀的导演想要见伯格曼,都被拒绝了,也就没这方面的念想。张然的电影风格跟伯格曼完全是两回事,没想到伯格曼竟然会见张然,说实话,他真的有点羡慕。

  “你怎么知道我见到伯格曼了?”张然有些诧异。

  “美国这边的报纸报道了,说伯格曼不但见了你,还让你在他家住了一晚。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你是伯格曼的继承者。”

  “是在伯格曼那里住了一晚,通过和他的交谈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过我跟他的风格完全不同,怎么成了他的继承人了?媒体太能瞎掰了!”张然觉得有点好笑,他接着道,“不说这个,我很看好《断背山》,刻画细腻的情感是你的拿手好戏,再加上这个题材,我相信会在威尼斯大放异彩。”

  张然去年拿到了金狮奖,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今年的《断背山》,明年的《三峡好人》,后年的《色戒》,华人导演将实现金狮奖的四连冠。

  李安很淡然:“我对拿奖没抱太大企图,这次到威尼斯,主要目的是向欧洲媒体宣传《断背山》,下周我还将转到多伦多影展。你的电影怎么样?”李安倒不是谦虚,《绿巨人》票房口碑双败,《断背山》被戛纳退货,对于拿奖他不是很有底气。

  张然同样没有底气,摇摇头:“我是过来卖片的,这次拍的是商业片,还是喜剧片,不是拿奖的类型。”

  李安听到张然拍的是商业喜剧片,忍不住提醒道:“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说,你,韦斯·安德森,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你们是70后导演中最有希望成大师的,最近你又得到了伯格曼的认可,突然来部商业喜剧片,恐怕很多媒体不会买账。”

  张然对此十分坦然:“我有准备,只要观众喜欢就好。”

  和李安聊了几句,张然走进了电影院。尽管媒体不是太看好《断背山》,但到场人还是非常多,整个放映厅座无虚席。

  张然以前看过这部片子,不过是在电脑上看的,与在电影院看完全是两个效果。李安确实很厉害,把美国西部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故事拍得细腻感人,明明是一个西方的边缘故事,却让他拍出了东方风情。

  《断背山》在一片哀伤中结束了,电影院里的观众们却是良久无声,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震憾,许许多多的女性观众眼睛都湿润了。

  第二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给出了超高的评价,《断背山》一跃成为金狮奖的大热门。不过张然没有时间关心李安的电影,有一场非常重要的发布会在等着他。

  一大早,电影宫新闻大厅内汇集了全球上百家媒体,这里有张然的新闻发布会。

  张然与吕克·贝松联袂出现让现场的记者们喜出望外,闪光灯瞬间爆发,将整个主席台照耀的闪亮无比。

  落座之后,张然看着台下的记者笑容满面地道:“今天请大家过来,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相信大家看到我和吕克·贝松先生一起出现就已经明白了,就是《时空战士》的续集。”

  《时空战士》票房惊人,出续集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时空战士》之后的《飞行家》张然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又被誉为大师的接班人,很多人觉得他再拍这种纯商业片的可能性不大了。

  有记者问道:“张导,请问续集还是由你来执导吗?”

  张然解释道:“不是由我来执导,由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他是我的校友,也是《时空战士》的制片人兼副导演,《时空战士》从策划开始,他就参与了整个过程。除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他这熟悉这部电影的了,是续集的最佳人选!电影的主演基努·里维斯、章子怡确认会回归,电影暂定开机日期会在明年3月开机,上映日期暂定在后年的暑期档。”

  在场的记者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有喜欢《时空战士》的记者忍不住道:“你能透露一些电影的相关信息吗?”

  张然简单介绍道:“在这部电影中基努遭遇的危机将进一步升级,不但要面临强大的敌人,而且整个人类也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整个故事将上升到拯救地球、拯救全人类的高度。具体的信息不多透露,到时候大家到影院一看便知!”

  记者们非常踊跃,接连不断的抛出问题,刨根究底的想要知道电影的相关情报。有问张然的,也有问吕克·贝松的,当然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张然身上。

  中国记者对此有点矛盾,既希望张然拍艺术片为国争光,但又希望张然拍《时空战士》那样的商业大片,中国太需要这种高水准的商业片了。有记者担心地问道:“张导,我是个科幻迷。现在国内科幻片开始兴起,但水平很差。去年年底国内上映了一部科幻片,还有今年暑假上映了两部,何夕的《爱别离》是多好的小说啊,结果拍得烂透了。我想替广大的科幻迷问一下,你还会拍科幻片吗?”

  张然挺喜欢《爱别离》这篇小说,前几天和张婧初一起去看电影版,结果看了不到一半就退场了,阿甘这货拍得又狗血又恶心,生生糟践了一个好故事。他十分肯定地点头:“科幻片肯定会拍,现在我手里有好几个科幻小说的版权呢,不过接下来要拍的电影并不是科幻片。”

  有人马上问道:“张导,那应该是有计划了,能透露一下是什么题材吗?”

  有人问这个问题之后,现场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张然的回答。

  在经过《时空战士》和《飞行家》之后,大家对张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中国导演,大家都对他的新电影计划很感兴趣。

  张然淡淡一笑,道:“灾难片,这么说可能不准确。我要拍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76年7月28日凌晨,中国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这是上世纪全世界最为惨痛的地震灾难。我想拍一部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电影!”

  在场的欧美记者很多都不知道唐山大地震,对这个题材也不是特别感兴趣,觉得张然在浪费自己的天赋。不过在场的中国记者都一震,议论纷纷起来,跟炸锅似的。

  在场的中国记者绝大部分都认为张然接下来这部电影应该是文艺片,到现在为止,张然拍片的习惯是拍一部商业片,拍一部文艺。《三个傻瓜》虽然还没有上映,但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商业喜剧片,那么接下来应该是一部文艺片。

  谁也没想到张然竟然会去拍灾难片,而是拍唐山大地震这个题材。不是说这个题材不能拍,而是题材很敏感,很容易触雷。

  去年有部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在征集群众演员时,剧组开出“必须愿意拍摄夜晚裸体戏”要求。此举遭到一些想报名者及网友的质疑和有关人士的反对,被总局要求整改。今年这部戏电视剧拍完后,再次总局叫停,原因是国家地震局对该剧中涉及的故事情节提出异议,认为该剧反映的细节不太科学、缺乏严谨性。

  张然要赚钱可以拍《时空战士》这类科幻大片,要拿奖可以拍《飞行家》这种文艺片,范不着趟这个地雷阵。

  有人不解地问:“张导,你为什么会拍这个题材?”

  张然自然不可能说真正的原因,但08年春节上映是计划好的,他非常严肃地道:“明年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年祭,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一部真正叫得响的,反应这个事件的电影,我想试试。今天的发布会不谈这个,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张然并不想作太多的解释,只需要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就可以了:“刚才有媒体朋友说去年和今年上映的科幻片非常烂,其实不光是科幻片,大部分影片都很烂。国产电影有些本来剧本很好,但改烂了;有些本来拍得很好,剪烂了;不过绝大多数是本身就很烂,是导演水平不够。现在国内的情况,不只是国内,日本也是这样,韩国要稍微好一些,但都缺优秀的类型片导演。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有了一个想法!这才是今天这个发布会最重要的内容,下面我们有请三位非常重要的客人上场!”

  张然话音刚落,媒体记者像出操似的,照相机整齐的对准了发布会大厅的门口。

  欧美记者完全不认识上来的人,一脸懵逼,这三个是什么人?

  不过中日韩三国的记者都惊呆了,中国记者认出了北电的院长张慧军,日本记者认出了日本大学的校长岛田晴彦,韩国记者认出了韩国中央大学的校长朴命洙。

  记者们都有些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471章 亚洲电影学院启动

  等三位校长落座后,张然起身介绍道:“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北平电影学院院长张慧军先生,这位是日本大学的校长岛田晴彦先生,这位是韩国中央大学校长朴命洙先生。他们三位出现在这里是为了一件事,三所大学准备集合三家的力量,成立一所专门培养类型片人才的电影学院,叫亚洲电影学院!”

  张然此话一出,现场的中日韩记者一片哗然,这三所学校实力都非常强大,在本国内都是佼佼者,现在竟然准备联合三方的力量培养电影人才,这可是重磅新闻啊!

  张然看着张慧军笑道:“下面请北平电影学院张慧军院长讲话!”

  张慧军不像平常在学校那么啰嗦,简单地表示:“最近几年亚洲电影蓬勃发展,但新人比较匮乏,这个匮乏不仅限于技术人才,而是整个实用性人才的整体性贫血。建立亚洲电影学院是希望将培养人才和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与配合,让学生能够施展他们的才华,让他们能够把他们的点子通过一个创意、通过故事、通过衍生产品,走向市场,能够有机会迈完这条产业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整个亚洲电影产业的发展。”

  在张慧军发言之后,岛田晴彦表示:“亚洲不缺艺术片,也不缺艺术大师,真正缺乏的是类型片导演,缺商业片导演。我们日本的电影产业情况相当糟糕,从86年开始,外语片,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就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我们希望通过亚洲电影学院,通过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使学生与电影产业无缝对接,培养出优秀的商业片人才,改变这一状况。”

  朴命洙则对张然大加肯定:“最初我对这个项目比较怀疑,要做好非常困难,不过在确定由张然先生负责亚洲电影学院后,我就彻底放心了。张然不仅具有国际视野和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年富力强,处于创作旺盛期。我们相信通过张然对电影教育的把控,以及欧洲、北美电影资源的引进,亚洲电影学院将会成为培养亚洲电影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

  等到张然发言的时候,台下有女记者喊了一声“小张院长”,引得其他中国记者一阵哄笑。

  张然感觉自己被调戏了,不过这个称呼听上去好像不错,至少他心里挺美,咳嗽道:“亚洲电影学院打算通过分享和学习美国完整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推动亚洲电影产业链日趋成熟,课程设置跟美国电影学院(AFI)类似,学院注重实践,第一个月教授类型片相关知识,然后立即投入实践,开始制作短片,学拍摄、制作,先拍摄5分钟左右的叙事片,之后再步步深入。

  学院致力于培养类型片人才,以培养故事叙述者为目的,希望招收有故事可讲并有志进行电影制作的人。类型片导演一定是特别会讲故事的人,本课程关注叙事、视觉语言和呈现,从脚本创作到画面制作的培训使学生有全面的理解。学生会学着去与剧作者,制作人协作,与专业演员,电影摄影师,制作设计师,编辑一同完成所有制作项目。

  与AFI不同的是亚洲电影学院多了一年,一共三年,第一年拍摄短片,第二年拍摄短片并到专业剧组实习;在第三年开始拍摄长片,每个学生都会获得执导的机会。我们会进行筛选,其中最优秀的两三个学生会获得学校资金支持完成电影的拍摄,并正式上映。剩下的学生则会获得执导电视剧,或者电视电影。

  我们与北美的狮门影业、吕克·贝松先生的欧罗巴影业、韩国CJ娱乐、中国的世纪巅峰,这些影视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把北美、欧洲的电影资源,与亚洲电影学院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第二年学生会到这些公司的剧组进行实习,我们强调教育与实践结合,希望能够贴合电影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人才无缝对接。

  师资力量有国际级的电影大师,也有世界知名的电影教育家,到目前为止,确认的教师包括尼尔·布洛姆坎普、周星池、宁皓、朴赞郁,李相日,还有《深海长眠》的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吕克·贝松先生是我们的客座教授,会定期过来交流。”

  所有媒体都激动了,这个电影学院真心牛啊!

  不光有张然、朴赞郁、阿曼巴这些知名导演,而且还为学生提供拍长片的机会,这简直不可思议,即使是AFI也不会给学生提供拍摄长片的机会。

  新人导演最难的是什么?其实最难的就是第一部电影,就难在资金上。不管中国还是美国,大部分导演的第一步作品的资金都是自己想办法筹集来的。现在只要进入亚洲电影学院第一部电影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这对新人导演来说,简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在场的记者相信,只要这则消息发出去,在业界肯定会引发巨大的反响。

  “张然导演,请问亚洲电影学院是只招收中日韩三国的学生,还是向所有人开放,亚洲其他国家,甚至其他洲国家的学生能否报名参与?”一个泰国记者发问。

  “主要是针对亚洲地区,但并没有限制,其他地区的学生只要实力足够强,我们同样也会要。报名的学生必须提交两部五分钟的短片,我们会根据作品择优进行录取。”张然笑着回答道。

  “张,能够拍片的机会,我想对任何新导演来说都有极强的吸引力。我的疑问是,AFI都无法为学生提供拍摄长片的机会,因为拍摄长片非常花钱,而你们培养的又是类型片导演,不是小成片文艺片。你们靠什么保证这个计划的实施呢?”有人美国记者提出了疑问。

  在场的记者很多都在点头,学校的想法无疑很多好,由学校提供资金给优秀学生拍片,但资金从哪里?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只是美丽的肥皂泡。

  “我们的模式和AFI不同,AFI只负责培养学生,而我们北电有自己的电影厂,另外我们已经联合了一些影视公司,包括狮门影业、欧罗巴影业、韩国CJ娱乐等等,准备打造能够在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发行的产品孵化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的作品就能够在很多国家发行,即使不上映,只发DVD,也能够收回一部分成本,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张然简单讲下自己的构想,不过并没有透露产业园的计划。产业园的计划大概要两三年后才能启动,涉及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一旦透露不知道会有多少部门找上门来,会被烦死。

  发布会结束后,各国媒体都进行了大规模报道,不过报道重点有所不同。欧美媒体重点在《时空战士》的续集上;而东亚媒体侧重要亚洲电影学院;最纠结的是国内媒体,《时空战士》续集,张然的新片准备拍唐山大地震,还有亚洲电影学院,每一个都是重磅消息,哪一个省略都不合适,而报纸的版面又有限,太纠结了。

  唐山,市委宣传部长陆林匆敲开书记赵国强办公室的门。

  “赵书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这是今天的报纸,您先过目!”陆林跟赵国强打了个招呼,把报纸放在了赵国强的办公桌上。

  “出什么事了?”赵国强笑了笑,放下手里的文件,把报纸拿了过来。

  赵国强见报纸的标题是“中日韩联合成立电影学院,张然担任院长”,心里有些诧异陆林让我看这个做什么?拿错报纸了吧?他顺着标题往下看正文,这一看之下,他直接把报纸抓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读。

  新闻读完,赵国强把报纸往桌上一搁,用手指点着报纸,道:“好,这是大好事啊!”

  2004年底,赵国强刚到唐山工作,就向宣传部提出了这样一个期望,希望通过投资一部知名电影,来起到提高唐山知名度和树立唐山新形象的作用。大家都认为拍一部关于大地震的电影,可能效果是最好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构想,具体怎么操作,怎么拍都还没有明确的想法。没想到张然竟然对这个题材有兴趣,这简直是心想事成!

  陆林也身有同感,张然和国内其他导演不同,他不光在国内有名气,在海外也有极大的名气,能在海外上映。如果他真的能够拍一部关于大地震的电影,对唐山会是极好的宣传。这可比在央视花钱打广告的效果好多了!陆林笑着道:“有张然来拍这个电影,等于帮我们免费做广告,真是一件大好事。”

  赵国强知道这是好事,可电影怎么拍,拍出来是什么效果,能不能达到宣传城市的效果,还很难说。如果电影拍出来,让大家觉得给整个城市抹黑,那怎么向家乡父老交待?他想做这部电影最主要的目的是宣传城市,所以影片一定要正面,不能给城市抹黑。赵国强就道:“是大好事,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拍摄这部影片我们的诉求是表现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的苦难,表现唐山在灾后重建中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如果这两个要求没有达到,那就没有达到我们的效果!”

  陆林缓缓点头:“我觉得我们应该主动参与进去,参与这部电影的投资,然后把我们的诉求摆出来,现在张然在威尼斯,等他回来我们就主动上门和他谈。”

  赵国强手一摆:“不,这事不能这么做。我们不但要参与进去,还要尽可能控股,这样我们才能在电影名称、剧本甚至取景上面保有话语权。我们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宣传城市,只是参与进去,没有控股权我们的诉求未必能够得到满足。”

  陆林皱眉道:“那怎么办?张然并不是缺钱的导演,听说光是《时空战士》就赚了上亿美元,我们想主导项目可能比较困难。”

  赵国强沉吟半晌,道:“你说得对,这事确实有难度,不过该争取的还是得争取。我去趟北平,找电影局来协调,让总局做做张然的工作,尽可能拿到控制权。”

第472章 上映

  亚洲电影学院启动的消息公布之后,在亚洲地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跟着张然这样的知名导演学习,还能够获得拍摄长片的机会,这对任何拥有电影梦的新人来说都有致命的吸引力。

  京城,某间公寓。电视剧导演非行歪在椅子上,手指夹着烟,盯着电脑出神,显示屏上是亚洲电影学院的官网,电脑旁边的烟灰缸里,已满是残灰。

  非行学音乐出身,电影一直是他的梦想,25岁那年他突然觉得应该为梦想奋斗,决定改行做电影。当时国内基本上没有电影可做,于是他就去香江寻求发展。在香江他遇到了一个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毕业的人,跟着学了不少东西。回到内地后,内地还是没有电影可做,他就做起了电视剧。到现在,他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电视剧导演了。

  对非行来说做类型片,成为大卫芬奇、奈特·沙马兰那样的导演是他的梦想。不过他在影视圈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对影视圈非常了解,知道要做电影有多艰难。去年的《独自等待》多好的电影,结果票房还不到300万。电影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功亏一篑。

  现在亚洲电影学院让非行看到了希望,有些心动。学校的老师太牛了,平台实在太好了,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资源!

  电话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电话接通后,一个男人的声音传了过来:“请问是李老师吗?我们这里有个剧本,想请你拍,可不可以谈谈剧本的问题,多少钱你说。”

  非行每天都能接到好几个电话,都是请他拍电视剧的,但现在他突然笑了:“我发现一个人年少得志不是好事儿,这段时间我过得太舒服,几乎忘了,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我是因为热爱电影才走进的这个行业啊!”

首节上一节242/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