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155节

  挂掉电话后,胡君抱着书,打开车门,驾驶汽车腾空飞起,在空中狂奔而去。

  胡君一边驾驶汽车,一边命令道:“检索何夕,何必的何,夕阳的夕!数学家,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著有《微连续原本》!”

  短暂的沉默后,电脑回道:“没有相关信息,没有叫何夕的数学家,也不存在《微连续原本》!有一个叫何夕的科幻作家,跟你描述的……”

  胡君打断了电脑的话:“我对这些写科幻的不感兴趣,尽写些狗血故事!”

  银幕前的观众都笑成了一团,大家都知道《伤心者》就是何夕写的,这明显是拿原作者开刷啊!

  镜头切换,一张报纸出现在银幕中,赫然写着:“何宏伟解决大统一场,困扰人类一百多年的问题得以突破!”

  又一张报纸出现:“何宏伟:时光旅行可以实现!”

  画面切换,访谈节目。

  一个专家神情严肃地道:“我在三十年前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十七年前我便在物理意义上明晰了大统一理论,但我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不仅是我,有很多人都做到了这一步,却再也无法前行一步!直到何宏伟的出现,他解决了这个困扰科学界一百多年的难题!”

  画面切换,政府办公楼。

  一个政府官员模样的中年人将一个文件袋递给胡君,道:“何教授,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我们查到了这个叫何夕的相关信息。不过你也知道,150年前的普通人,留下的信息非常少!”

  胡君客气地道:“张主任,谢谢!”

  从办公楼出来,胡君打开文件袋,里面有一些文字资料,还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年轻漂亮的少妇抱着她刚满周岁的胖儿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脸上是幸福而憧憬的笑容。别一张照片中少妇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她拿着一把梳子专注地给她满脸胡须的目光痴呆的中年人梳头,目光里充满爱怜。

  胡君打开《微连续原本》,对着照片上的中年人看了看,确实是何夕。胡君的眉头皱了起来,慢慢翻看何夕的资料。他很快看到“2004年4月精神分裂,送进精神病院,直到2025年去世”,资料上有精神病院的地址。胡君让电脑查了一下,精神病院现在还存在,当即驾车向精神病院驾去。

  观众们真正地进入了这部电影,没想好不好看,没有去想小说,内心完全被银幕中的人物所牵动。

  精神病院。

  精神病院的领导,激动的握住胡君的手:“何教授,你这样的大科学家能进我们精神病院简直是我们的福气!”

  胡君一头黑线,什么叫我进你们精神病院啊?我只是来查资料的!

  台下的观众笑成一团,这院长也太激动了,哪有这么说话的?

  院长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你能到我们医院来参观,简直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胡君没有废话,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自己想找150年前住进这家病院,叫何夕的资料。

  院长非常爽快的答应帮忙,不过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大部分资料都已经销毁,只找到了何夕临死前由医院制作为医案的一段录音。

  胡君按下播放键,咔的一声,紧接着,整个世界都静默了。声音消失了,音乐消失了,胡君捧着脸,无声的哭泣着。

  看过小说的观众都知道录音的内容是什么,很多女孩捂住嘴,眼眶里满是泪水。

  陈凯哥也看过《伤心者》的小说,微微点头。这个镜头采用无声的处理是非常高明的选择,制造了悬念,观众会奇怪录音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让胡君哭成这样?同时,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的画面上,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每个镜头很有想法,这部电影真好,这个叫宁皓的年轻人了不起!

  陈凯歌看向宁皓的时候,宁皓在看张然,是张然建议这么处理的。

  半年后,实验室。

  科学家向胡君的妻子介绍时光机器,告诉她,这种机器能够回到过去,不过人是处于离子状态,过去的人看不到,也摸不着他,不会受到伤害。

  妻子看着防护服的胡君,担忧地道:“你真要去吗?万一有危险怎么办?”

  胡君笑着摇头:“不会的,你放心吧!有人说我是天才,但你们都知道超越时代的不是我,而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何夕。如果何夕生在我们的时代,接受赞誉的应该是他。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写下了这样伟大的著作但却被历史的黄沙掩埋?我必须搞清楚,否则一辈子都不会安心!”

  时光机器启动。

  一道强烈的闪光过后,胡君从实验室中消失。

  画面一闪,眼前是2003年的蓉城。胡君出现的地点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在公路上。

  一辆公交站疾驰而来,直接撞在了胡君的身上。

  啊——

  观众都被吓了一跳,不少女观众直接发出一阵惊呼。不会刚刚从未来到现在就被撞死了吧,那也太倒霉了?

  不过当公交车疾驰过去,胡君完好无损的出现在银幕中,双手挡在身前,看起来十分滑稽。观众们松了一口气,这才想起胡君回到现在以离子状态存在。别人看不到他,也触碰不到他,就像鬼魂。

  张然笑了起来,这是他的主意,《伤心者》剧情比较沉闷,需要这种能观众为止一震的情节点,看来效果很好。

  胡君根据政府提供的资料,来到了何夕的家所在的楼。刚到楼下,他看到何夕的妈妈夏群芳提着菜篮子从楼上下来。胡君相信,只要跟着夏群芳就能找到何夕。

  媒体记者们不看好《伤心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故事比较简单,缺乏悬念和冲突。但电影是从未来何宏伟的角度出发,来寻找真相,这样整个故事就有了悬念。不要说没看过小说的观众,就是他们这些看过小说的人,现在都沉浸在故事中,对何夕的出场充满了期待。

  张然说《伤心者》要拿贺岁档冠军,看来真不是随便说说!

  整个故事的开篇精彩极了!

  夏群芳在菜市场买好菜,提着菜篮子上了公交车,来到川大东区图书馆。她站在窗外,看着在图书馆里聚精会神的何夕,脸上荡漾笑意。她有几次都想拍打窗户打个招呼,但她伸出手却最终犹豫了。

  胡君走进图书馆,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着何夕。

  很快,何夕的女朋友江雪出现了,邀请何夕去她家吃饭,顺便见见家长。跟所有的家长一样,江雪的父亲问何夕什么时候毕业,未来有什么打算。

  这让何夕有些受打击,明年就要毕业了,他还没有找到工作。

  下午,何夕跟江雪,还有朋友兼情敌老康一起溜冰。何夕是研究生,家里又穷,平常出去玩都是老康掏钱,但今天何夕觉得特别屈辱,因为付钱的事他对江雪发了脾气。

  何夕觉得必须要证明自己,而他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数学。

  晚上,何夕来到老师刘青的家。

  何夕坐在书桌前,书桌上放着一叠足有五十厘米高的手稿,封面上是几个大字——微连续原本。

  “我已经尽力了。”刘青无不爱怜地看着自己的学生。

  “我为了证明它花费了十年时间。”何夕注视着手稿道,“所有最细小的地方我都考虑到了,整个理论现在都是自治的,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它是正确的,每一个定理我都反复推敲过多次。现在只差最后的一个定理还有些意义不明确,我正试图用别的已经证明过的定理来代替它。”

  “我知道。你提出的微连续理论及大概的证明我都看过了,以我的水平还没有发现有矛盾的地方,证明的过程也相当出色。但问题是,”刘青小心地开口,“我不知道它能用来干什么!”

  何夕的像是被什么重物击中了一般,过了半晌他才回过神来强调道:“它是正确的,我保证!”

  刘青点头道:“我知道,但我们的研究终究要获得应用才有意义,否则只能误入为数学而数学的歧途。”

  “可它看起来是那样的和谐。”何夕争辩道,“充满了既简单又优美的感觉。爱因斯坦说过,形式上的完美往往意味着理论上的正确。”

  “何夕,别执迷不悟了。微连续原本没有应用价值,只是纯粹的数学游戏。”刘青劝道,“把它放一放吧!”

  “欧几何诞生的时候人们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一百七十年后,这种毫无用处的理论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张量分析理论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现在我就要完成了,只差最后一点点。”何夕的眼神变得飘渺起来,“也许再有一个月……”

  刘青轻轻叹了口气:“就算你说的是正确的,一百多年后它有用。可你得想想现实,你有女朋友,你有母亲,你要生活。如果你的理论现在没有价值,那就是无用的,你就找不到工作,那你靠什么生活?”

  何夕全身一震,脸色变得一片苍白:“你说得对,我们都要生活!”但他的神情突然变得坚定了:“但我知道它一定有用,哪怕等上几百年!我知道!”

  站在旁边观察着一切的胡君发出一声叹息:“是的,它有用,它是大统一理论,是它把我带到了这里!”

  胡君的话刘青听不到,何夕也听不到,但观众能够听到,现场一片叹息声。

  现在不管是观众,还是媒体所有人都在叹息,大家都已经入迷。这个故事跟《美丽心灵》有些类似,但没有精神分裂那么玄,他距离大家的生活更近。

  整个故事很简单,但在导演不疾不徐的讲诉下,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种力量,对梦想的执著!

第301章 泪流成河

  好莱坞电影基本上都是三幕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最经典,也是最实用的;而在这三幕之中又有十五个情节点,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点叫中点,就是在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出现的情节点,当这个情节点出现后,整个故事就急转直下。

  宁皓受张然的影响,整个《伤心者》安全是按好莱坞电影的结构来设计的,而他选择的中点是老麦的出现。

  老麦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也是江雪的仰慕者。当他出现在何夕面前的时候,很直接的告诉何夕:“我喜欢江雪!”然后,他很潇洒的让服务生帮他买99朵玫瑰来!

  原小说中的老麦是个胖乎乎的年轻人,算不上帅哥,但电影中的老麦却是高富帅,演员是吴秀玻。

  何夕很爱江雪,但此刻面对既有钱,长得又帅的老麦,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何夕剧烈地喘着气,回应道:“既然你要和我一决高下,那我奉陪到底!”

  故事发展到这里,电影的主要人物都悉数登场。不只是媒体记者,就是陈凯哥这些导演都在点头。电影的演员演得非常好,不只是演何夕的黄垒、演夏群芳的吕中这些知名演员,就是演老康的黄勃,老麦的吴秀玻都非常出色。

  他们都抓住了人物的特质,演出了灵魂,明明戏份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宁皓不但吃透了剧本,吃透了人物,而且对每个演员的特点都了如指掌,让他们的特点得到了最大发挥!

  能做到这一点,实在太了不起了!

  吃午饭的时候,何夕非常沉默,而夏群芳不住得往何夕碗里挑菜,让他多吃点。

  半晌,何夕才开口:“妈,你能不能帮我借点钱,我要出书。”

  “出书?”夏群芳看着何夕,过了半晌才问,“你要钱多少?”

  “出版社说至少要好几万。”何夕的语气很低,“不过是暂时的,书销出去就能还债。”

  夏群芳点点头,走进里屋,拿着一本存折出来,道:“这是厂里买断工龄的钱,半个月前才发下来。一年九百四,我二十七年的工龄就是这个折子,你拿去吧!”

  不过,她很快补充道:“给人家说说看能不能迟几个月交钱,现在取算活期,可惜了。”

  何夕“嗯”了一声,点头道:“我知道!”

  夏群芳看着那本红皮折子,道:“我想再看看总数是多少。”

  何夕回道:“25380,没错的!”

  “好,你拿去吧!”夏群芳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笑意,“我们出一个硬纸的,字是金色的那种,做学问的都是这么弄的!”

  何夕知道这笔钱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不动这笔钱,他是不愿意动的。他找到自己的老师刘青,让他帮忙看学校能不能把微连续理论作为研究课题。这样学校就能帮自己出书。

  就在何夕等待的时候,江雪告诉何夕,老麦准备送她到美国留学,她告诉何夕如果何夕真的不愿意,那自己就不走。

  等到江雪离开的那天,在机场她又说一次,如果你真的反对的话我就不出去了。

  何夕没法开口,他是真的爱江雪,他又怎能不为她的前途着想呢?但他也没法跟江雪走,他热爱数学,热爱自己的研究。

  很快学校那边有了消息。

  “我说服不了他们。校方不同意将微连续理论列为攻关课题,原因是,”刘青不无歉疚地看着何夕失望的眼睛,“没有人认为这是有用的东西。你知道的,学校的经费很紧张,所以出书的事……”

  何夕没有出声,现在他最后的一点期望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自费出书这一条路了。

  “听老师的话。”刘青再次劝道,“放弃这个无用的想法吧。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以你的资质一定大有作为的。”

  何夕逼视着刘青,目光无比的坚定:“微连续耗费了我十年的时光,我一定要完成它。我只知道一点,微连续理论必须由我来完成,它是正确的,这是我的心血。我只知道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

  刘青非常无奈:“你有你的选择,我无法强求你,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何夕,人是必须面对现实的。”

  “是的,我现在很穷,可我要说的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我。我也做好了准备,就算潦倒一生也在所不惜!”何夕平静的言语中有决绝的意味,“我必须完成它。这是我的宿命!”

  在送江雪走的那天,何夕就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他果然收到了江雪的信。江雪在信里写道:“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但这并非因为对你的爱,而是我在恨自己为何改变了对你的爱——我原本以为那是不可能的事。老麦已经办妥了手续,他放弃了国内的事业。他要来陪着我。就让我相信这是时间的力量吧!”

  何夕将江雪的信收了起来,埋葬了自己的爱情,全力为出书的事奔走。

  书印出来那天,夏群芳找了辆小卡车,将书运回家。

  车到了楼下夏群芳变得少有的呼呼,一会儿提醒司机按喇叭以疏通道路,一会儿亲自探出头去吆喝前边不听喇叭的小孩。好事的邻居全围拢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家何夕出的书。”夏群芳像是宣言般地说,她指着一捆捆的敦煌巨蓍,心里简直满得不行,有生以来似乎以今日最为舒心得意。

  看到这一幕,张然眼睛有些湿润,他突然想起当初自己回家,母亲得意向邻居宣布:“我们家张然现在是北电的老师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故事发展到这里,宁皓补拍的江雪跟老麦在美国的镜头,采用平行蒙太奇进行对比,一边是江雪和老麦在美国的幸福生活,一边是何夕是《微连续原本》无人问津的困境。

  陈凯哥不住的点头,何夕跟老麦都是刘青的学生,而他显然比老麦更有才华。如果何夕愿意,未必不能做到老麦那样,甚至能做得更优秀,但何夕却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另外一条路。采用平行蒙太奇,是两种人生选择的对比,不但能展现何夕的困苦,更能反衬出他的伟大。

  这是很高明的处理手法!

  没有人对《微连续原本》感兴趣,刘青倒是拿走了一套,塞给何夕四百块钱。不过他的背影走出很远之后,何夕看见刘青把书扔进了垃圾桶。

首节上一节155/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