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 第104节

  “好漂亮的奖杯啊,可惜不是纯金的!”不未等张然落座,张婧初迫不及待的抢过奖杯,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

  张婧初把玩了一番,正准备向张知亮他们嘚瑟一下。《带血的音符》剧组有人发出一声惊呼:“导演,导演,你怎么了?快来人啊,快叫医生!”

  张然看着人事不省的张知亮有些诧异,心想,不会是被我们的奖项给刺激的吧?这心理承认力也太差了吧?要是我学孔明,来个骂王朗,岂不是要搞出人命来?

  组委会的人叫来了救护车,众人七手八脚地把张知亮抬上了救护车。一片嘈杂声中,第十五届东京电影节落下了帷幕。

第199章 胖子哈维

  与其他电影一样,东京电影节在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也有庆祝酒会。而闭幕酒会是由电影节的赞助合作伙伴三得利集团举办的,地点在距离电影节主会场不远的一家酒店。

  因为要参加酒会,张婧初专门换了一身衣服,依然是“竹”系列;张然则还是出席颁奖礼那一身,男的出席这种活动都是西服和领结,不换也没人能看出来。

  在签名墙前签名留影后,张然挽着张婧初的手臂往宴会厅里走去,他面带着微笑,不停的与来来往往的客人打着招呼。

  当张然挽着张婧初的手臂来到宴会厅,立即吸引过来儿无数的目光,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都聚焦在张婧初的身上,从那些嘉宾的赞叹声和羡慕的目光来看,他们对张婧初的穿着打扮是相当的惊艳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嫉妒的。

  酒会是自助餐形式,侍应生端着各种盛放着小点心的盘子在人群中走来走去。亚洲菜式都很受欢迎,比如越南春卷和广东水晶饺。酒会的客人分成两种,一种是来交际的,一种是目的来填肚子的。

  张婧初比安静,有点宅女倾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场合。晚上盛装出席颁奖礼,她又没怎么吃东西,有些饿了,因此就跟冯远怔一起,端了一盘吃的,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填肚子去了。周杰轮早已不知所踪,不知道是跑去勾搭美女,还是干其他的去了。

  张然目的很明确,就是来交际的。他端着殷红的红酒杯,在大厅之中闲逛。电影节是重要的交际场所,发行商、制片人不少,多认识点人肯定有好处,因此张然不停的跟形形色色的人打着招呼。

  “这位是渡边谦,刚刚结束了《最后的武士》的拍摄。渡边君,这位是张然导演。”

  “这是泷田洋二郎导演,他的电影《阴阳师》在日本非常受欢迎。泷田先生,这位就是《爆裂鼓手》的张然导演。”

  漫步于大厅之中的张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独自一人躲在偏僻的墙角,慢慢喝着酒。张然便走了过去,招呼道:“朴先生,酒会上到处都是美女,你怎么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朴赞郁看到张然,笑着冲他点点头:“张然,恭喜你!这次你的电影在东京可是大放异彩了。你的电影真的拍得棒极了,尤其是对节奏的把握,比《时间囚徒》强了不少!”

  张然颇为感慨地道:“谢谢!说实话,这出乎我的意料。我跟李智毅导演关系不是太好,电影首映之前就有媒体说《爆裂鼓手》评委们都不喜欢这部电影,所以我对拿奖根本就没有报希望!”

  朴赞郁笑道:“李智毅确实不喜欢你的电影,而且他试图说法我们,他说,这个故事很虚假,香江没有这样的老师,这是不真实的。我们都不认同他的观点,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未必要跟真实生活一样。我不知道香江有没有,但韩国有这样的老师。他无法说服我们,我们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但他只有一个人,你获得了四票的支持!”

  跟朴赞郁东拉西扯的聊了几句,张然问道:“你的新片应该要启动了吧,什么时候开机?”

  听到新片朴赞郁笑了:“我本来想把舞台剧《杀人回忆》改变成电影,我去询问的时候,发现前几天刚被奉俊昊买走。前不久,我碰到了奉俊昊,问他,拍完《杀人回忆》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奉俊昊说对日本漫画《老男孩》感兴趣,我就利用电影节的时机到东京,把漫画的版权买了下来!”

  张然哈哈大笑起来:“这算是朴赞郁的复仇吗?”

  朴赞郁也笑了起来:“是的,是朴赞郁的复仇!”

  就在这时,哈维·韦恩斯坦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张,我亲爱的朋友,你让我好找。”然后看着朴赞郁,问道:“朴,我和张有点事要谈,让我们聊聊可以吗?”

  哈维在这个圈子里影响力很大,朴赞郁可不敢招惹:“当然,我也坐很久了,正好起来活动活动。”说完,朴赞郁站起身,冲张然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哈维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座位上,看着张然,略带郁闷地道:“没想到你不但拿奖了,而且拿到了两项大奖!”

  张然知道哈维是为什么而来,毫不谦虚地道:“电影节的奖项是为最好的电影准备的,我们的电影实至名归,你应该想得到的。”

  哈维郁闷地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来,我也不废话了,50万美元!”

  张然还是觉得这个价格太低了:“哈维,我说过,只要100万美元北美的所有版权都是你的了!”

  哈维脸色顿时十分精彩,咬咬牙道:“我最高只能出到60万美元!”

  张然耸耸肩膀,一脸的无所谓:“你可以再等等,一月份我们会去圣丹斯。要是美国媒体恶评如潮,我50万卖给你!”

  其实对如今的哈维来说,几十万美元他是不太在意的。不过作为犹太人,能低价拿下的东西,以高价拿下,那简直是犯罪。

  哈维对张然的额态度很不满,恨不得在张然脸上来一拳,《纽约时代》、《华胜读邮报》都给出了好评,送到圣丹斯怎么可能恶评如潮?这话摆明是恶心人!他咬了咬牙道:“80万,我只能出到这个价格了!”

  张然笑着道:“李嘉诚曾经对李泽楷说,他做生意有一个原则,一笔生意应该拿10块,能拿到11块,但他只拿9块,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80万就80万吧,希望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不过你必须一次性付款,而且要尽快到账!”

  为什么张然坚持一次性付款,要求尽快付款呢?其实很简单,影视圈是个坑死人不偿命的圈子,哈维更是有名的圈中恶棍,从美国到欧洲,到中国,被他坑过的人不少。

  就拿《爆裂鼓手》来说,张然把版权卖给哈维,他会先交付两万美元的定金。其他买家一看电影卖掉了,就撤了。他就跟张然说,我不想买这部片子了,2万美元的定金他放弃了。其他买家已经走了,张然没办法卖给其他人,只能以低价卖给他。国内不少电影人都吃过哈维的亏,冯小钢更是指点道姓的说哈维是骗子!

  哈维翻了翻白眼:“就80万美元而已,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

  张然笑了笑道:“你都为了20万斤斤计较,80万我又怎么能不计较?”

  哈维真没有坑张然的打算,他是坑过不少人,不过从来不骗有潜力的导演。比如他对昆汀就特别好,《杀死比尔》预算本来只有5000万,但昆汀便拍便玩,导致拍摄周期从原订85天拉长至135天,最终成本比预期预算超出了1100万。在这种情况下,哈维对昆汀也丝毫没有怨言,而是力挺。

  在哈维看来张然是有潜力的导演,看着张然道:“你是UCLA毕业的,对美国电影的制作流程相当熟悉,而且你电影镜头、调度、节奏都非常好,有足够的能力的驾驭商业片,想过回美国拍电影吗?”

  张然没有跟哈维合作的想法,这个人强势,而自己是新人,现在这种条件下跟他合作,选角、剪辑,什么权利都不会有,淡淡地道:“下一部电影就是英语片,科幻动作片,会到美国拍摄!”

  哈维一怔,张然的电影才刚刚在东京电影节获奖,在美国完全是新人,怎么会有美国公司找他拍电影。转念一想,有些明白了:“你准备跟哥伦比亚亚洲合作?”

  哥伦比亚亚洲是哥伦比亚影业在香江开的分公司,除了在国内引进推广好莱坞优秀电影作品外,公司还积极从事合作拍摄和华语电影的海外发行推广。最近几年,公司开始投资拍摄华语电影,备受好评的《卧虎藏龙》、《大腕》、《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都是这个公司投资的。

  不过哈维显然猜错了!

  张然笑着摇头道:“不,我打算自己融资来做这个项目。”

  哈维一怔,好奇地道:“哦,你有详细的方案吗?如果项目好的话,我们米拉麦克斯可以参与投资!”

  张然淡淡地道:“我不需要其他投资人入股,而是打算向欧洲和日本预售融资,像《古墓丽影》那样来运作这个项目!”

  哈维今年手里的两个大项目就是按《古墓丽影》的方式运作的,他非常清楚要运作这样的项目的,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大项目,第二是大公司。他突然对张然的项目有些兴趣了:“你这个项目预算多少?”

  张然没有隐瞒:“预计是9000万美元左右,不过现在项目还没有启动,详细的预算还没有出来。”

  哈维凝视着张然的眼睛,缓缓地道:“运作这样的大项目,没有大公司在后面撑着是不行的。你虽然在电影节上拿了奖,但从来没有在票房上证明过自己。想通过预售解决几千万的资金根本不可能。就算完成了预售,你这样的新人导演拿着预售合同,银行也不会贷款给你。因此,你需要一个有名的制片人来操作这个项目。把你方案给我看看,如何项目不错,我可以做你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米拉麦克斯是美国公司,渠道主要在美国。如果张然要在美国预售,跟哈维合作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张然不打算在美国预售。他是希望等电影拍完,交给美国公司在北美发行,他要拿分成。如果预售掉的话,那就没办法分成。

  其实预售并不划算,因为预售是提前把电影卖掉,将来如果票房大卖,你也没有办法分享这部分利润。更重的是在预售中,买方看不到实际效果,因此在谈判中往往会把价格压得比较低。

  张然咧嘴一笑:“等到将来发行的时候,我可能会找你,但操作这个项目我有一个比你跟合适的人选,我参加东京电影节就是冲着他来的!”

  哈维一怔,问道:“谁?”

  张然抬手一指:“他!”

  哈维顺着张然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留着络腮胡,胖乎乎的中年男人。他认识这个男人,《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导演,也是这次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法国人吕克·贝松!

第200章 吕克·贝松

  哈维突然想起了那个让他遗憾终生的项目,几年前他投资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本来打算拍成上下两部。不过他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很快改了主意,要求只拍一部,甚至威胁如果彼得杰克逊不答应,就让其走人。

  彼得杰克逊不同意,开始了一场赌博,用自己的钱在新西兰招募演员,拍了35分钟的样片。样片拍完,他找到了新线公司。新线看完样片,大加赞赏,从米拉麦克斯手中把《指环王》买了过来,拍成了三部曲,最终《指环王》全球取得了30亿的票房。

  眼前这个年轻人也是在进行一场赌博,9000万的项目如果砸锅,那他以后再也不会有执导的机会。

  哈维错失了彼得杰克逊,不愿在错失另一个。他笑着拿出一张名片,摆在张然面前:“等你们项目启动后,需要北美发行商的时候,给我打电话!”

  好莱坞的电影发行商有两种,一种是大制片厂,一种是独立电影发行商。

  大制片厂就是六大电影公司,他们有能力的首映周投放3000块以上的银幕,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制片厂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和媒体渠道,能够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战。同时,因为这些渠道是自己的子公司,比找其他媒体做广告要便宜。

  独立发行商有大有小,其中大的公司像哈维的米拉麦克斯和狮门有能力投放1000块以上的银幕;而小的公司只有投放几家,几十家影院的能力。

  米拉麦克斯虽然发行能力不错,但比起六大来说,要弱不少,张然更希望跟六大合作。不过他也没有拒绝,买卖不成仁义在:“没问题,到时候肯定会登门拜访的。现在我要和吕克·贝松谈谈,就先告辞了!”

  说着,张然站起身,朝正跟一个美女说笑的吕克·贝松走去。

  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之一,无论是早期的先锋派,还是后来的新浪潮,都对世界电影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翻开法国电影史,伟大的导演灿若星河。要说影史地位,排在前三位的肯定是戈达尔、布列松、让·雷诺阿。不过说到名气,说到国际知名度,排在第一位的绝对是吕克·贝松。《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都是影迷津津乐道的佳作。

  不过在法国国内,尤其是影评界并不喜欢吕克·贝松。他的作品太好莱坞了,艺术性更是备受诟病,被认为是向商业,向好莱坞投降的典型。在法国影评人眼中吕克·贝松的影史地位不要说进前三十名,就连柯西胥、欧荣这些后起之秀的地位都不如。

  张然走到挺着大肚子的吕克·贝松旁边,笑着道:“吕克·贝松先生,能和你谈谈吗?”

  “当然,我也想找你聊聊!”吕克·贝松看到张然非常高兴,接着道,“我看过很多中国导演的电影,喜欢的不少。不过你的电影跟他们不一样,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

  张然眯了眯眼睛道:“听到你这么说非常荣幸。我看过你所有的电影,特别喜欢《最后决战》!”

  提到吕克·贝松的电影,喜欢《这个杀手不太冷》、《碧海蓝天》的很多,喜欢《地下铁》的也有,说喜欢《最后决战》的,还是第一次遇到。《最后决战》是他的处女作,成本低得发指,制作相当粗糙。好奇地问道:“为什么你会喜欢《最后决战》呢?”

  张然道:“电影虽然在制作上有些粗糙,但拥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别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我能感觉到一个年轻导演的热情。”

  吕克·贝松一怔,随即感慨地道:“那时候很单纯,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拍出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确实充满了热情。在你的电影里,我也能感觉到这种热情,好好保存着这份热情吧!”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问道:“你的电影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记,在美国学习过吧?”

  张然点头道:“是的,在UCLA电影学院读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回国了。”

  吕克·贝松的电影虽然在法国被认为很好莱坞,实际上他对好莱坞并不感冒:“很多人觉得好莱坞环境好,但好莱坞不需要中国电影,拍中国电影没有人会比中国人拍得更好。中国在很多方面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建筑、服装是,厨艺也是,这些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好。回中国是正确的!”

  张然点了点头道:“我在UCLA读书时有个老师叫安特科扎克,波兰人,1975年的时候他拍出了《夜与日》,这部电影1976年在柏林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1978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然后,他带着柏林影后的妻子,带着奥斯卡提名的荣誉来到了美国,想要征服美国,结果整整二十年再没有获得过执导的机会。

  有一次他请我们到家里做客,他喝醉了,抱着一堆沾满灰尘的剧本放声大哭,他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像波兰被侵略?这些故事有人好好拍过吗?没有!这难道不可惜吗?谁最适合拍出波兰的苦难?就是我安特科扎克!可我现在再也拍不出来了!

  那时我才知道他体内仍然燃烧着电影梦想,只是没有机会。我看过《夜与日》,水平很高,开篇一个横摇镜头苍凉悲怆,那种民族的苦难感就出来了,非常厉害。如果他留在波兰,甚至留在欧洲,都可能会拍出《阿拉伯的劳伦斯》那样伟大的作品。可他到了好莱坞,那里不适合他的电影风格,更没有人对波兰的苦难感兴趣,他找不到执导的机会,只能在等待中一天天衰老。我不想跟他一样,所以坚定的回国了!”

  吕克·贝松见过这样的导演,满腔热血,以为可以征服好莱坞,最终撞得头破血流,叹了口气道:“好莱坞太商业了,而他们很保守。法国很多人都说我的电影太好莱坞,其实不对,没有一个好莱坞导演敢拍一个木讷的杀手和11岁女孩生活的故事。”

  张然笑了起来,当初《这个杀手不太冷》在美国上映,收到不少恶评,很多影评人认为少小姑娘和杀人谈恋爱不道德。

  对于大胆开放的法国人来说,美国确实比较保守。当初殖民美洲的大部分都是清教徒,清教徒保守的价值观就一直影响美国到上个世纪中期,对性、同性婚姻、堕胎等问题都比欧洲要保守些。

  张然也不再废话,直接道:“其实我这次到东京来,就是冲着你来的!”

  听到张然这番话,吕克·贝松心里有点小得意,这个年轻导演真的是自己的粉丝,微笑道:“这是我的荣幸!”

  张然解释道:“我最近在筹备一部电影,是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我真诚邀请你来做这部电影的制片人。”

  吕克·贝松意识到自己想多了,这小子不是自己的粉丝,而是想要自己手里的资源。他倒愿意扶植年轻导演,不过对文艺片没兴趣:“我是欧罗巴的制片人,今年公司有《的士速递3》、《车神》在内的好几部电影要制作,没有时间!”

  张然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不紧不慢地道:“我知道你很忙,手里有很多项目。不过我们这部电影成功的话,获得的收入可能比你自己拍一部电影要高!”

  吕克·贝松一怔,口气够大的。如果是国内导演,可能会认为张然狂妄。不过吕克·贝松并不觉得张然狂妄,反而认为张然是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一个导演对自己的项目都没有信心,那别人怎么可能对这个项目有信心。

  吕克·贝松前年跟李连杰合作《龙之吻》,去年联合元奎、舒淇拍摄《非常人贩》,知道华语电影能够在海外取得票房成功的就是功夫片,因此他认为张然要拍的是功夫片,建议道:“张,拍功夫片没人能拍过中国人,但拍科幻动作片很费钱。如果拍成中文电影,市场很小。既然是科幻动作片,那你最好拍成英语电影,方便全球发行。”

  2000年9月,吕克·贝松本着创作更自由的初衷,成立了欧罗巴电影公司。与一般的法国电影公司不同,欧罗巴出品电影多使用英文对白。这种选择在为公司旗下影片的全球发行提供了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令其影片的制作能够吸引到更为国际化的阵容。

  拿《玩命快递》系列来说,该系列前三部的灵魂人物是英国演员杰森·斯坦森,而《玩命快递》登顶北美周末票房就足以说明欧罗巴此种策略的成功之处。

  法国人向来以法语为傲,吕克·贝松电的电影说的都是英语,用的也是外国演员,对骄傲的法国电影人来说自然是难以忍受的,这也是吕克·贝松在法国不受待见的重要原因。

  张然点头道:“你说得对,我要拍的电影以英语为主,预算大概在9000万美元左右,由好莱坞顶级巨星主演!”

  吕克·贝松听到9000万美元预算有些吃惊,在好莱坞都是A级大制作了,要运作这样的项目需要相当大的魄力。不过他也明白,张然是只拍过两部电影的新人导演,想靠自身拉到9000万的资金是不可能的,必须找一个厉害的制片人来融资,而这个人就是自己:“为什么不从美国找制片人,美国有很多厉害的独立制片人,比如哈维!”

  张然摇头道:“这部电影我不打算引入投资人,主要资金通过预售来实现,目标是欧洲和日本。美国制片人在欧洲的渠道并不是特别通畅,预售比较慢,而你在欧洲大名鼎鼎,又是欧罗巴影业的老板,跟欧洲很多电影公司有业务往来,有你出面的话预售要容易很多!”

  吕克·贝松彻底明白了。这个年轻人心很大,他想把整个项目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希望有人指手画脚。这让他更加欣赏,他成立欧罗巴影业就是争取创作不受干扰,不过他没有急着答应,欣赏是欣赏,生意是生意:“你有详细的方案没有?”

  张然点头:“有!”

  吕克·贝松道:“明天上午十点,你带着详细的方案来找我!”

  张然笑了:“好的!”

第201章 项目启动

  第二天上午,张然应约而至,敲开了吕克·贝松的房门。

  吕克·贝松住的是总统套房,里面有客厅。等张然进入客厅落坐后,吕克·贝松问道:“张,你喝点什么?”

首节上一节104/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