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1722节

  这位跟林家是亲戚,这个她知道。可按说那样的关系,是亲近不起来的。不想,竟然是真替那边高兴。要真是如此说,这性子是叫人喜欢。淳厚成这样,难怪皇后这般喜欢。

  这个话题点到即止,很快就岔开了话题。

  这次来的人里面,还有一位穿的素淡的王妃。林雨桐以前并没见过。见皇后没有介绍,她也便不探问了。但心里却有些猜测,这位是唯一一位寡妇打扮的人,怕这位便是那位忠义亲王的王妃了。她的侧后方还站着一位差不多同样打扮的妇人,那这人便应该是侧妃了。

  这些王妃进宫,有些是会带着侧妃一起的。侧妃们站立在后面,入席的时候才会赐坐。

  多看了那边两眼,就见这位疑似忠义亲王侧妃的女子,不停的朝元春的方向看去。而元春看上去比之前更拘谨一些,她好似有些惧怕这位侧妃。

  她默默的收回视线,那边又有周贵妃扭脸跟林雨桐搭话,问水稻的事:“之前送进宫来的稻花鱼,个头不大,瞧着还不到一斤,可竟是我从来没吃过的美味。本来这有了身子,吃的就挑剔,偏这个能入口。亏的咱们这位状元郎,这般的大才,却也能做的了老农的事。”

  林雨桐忙谦虚:“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出状元。民以食为天,农事便是天大的事。我们家那位爷回来总说,在这一行里,他也才是一蒙童,且有的学呢。”

  说着话,那边就把席面都送了过来。

  边上的宫女就上来斟酒,头一杯都是要敬给皇后的,是非喝不可的酒。

  可酒一入鼻,林雨桐便皱眉,这是一种花果酒。味儿极杂,可这隐隐的有另一种味道,她的面色微微一变,伸手摁在了皇后的手上,轻轻摇头。

  皇后一愣,边上伺候的也愣住了。紧跟着面色一变,反应了过来,朝林雨桐跟亲走了两步。

  林雨桐低声道:“给皇后和周贵妃都换一壶米儿酒来。”

  周贵妃瞧着被换下去的酒壶,就看皇后和林雨桐。然后才明白了过来,手不由的一抖,手里的杯子一下子就滚落到地上,大殿上猛的一静。

  皇后面色不变,笑道:“可是手又麻了?”

  怀孕了有些人手脚是会发麻发木的,帮着周贵妃遮掩了失态。

  周贵妃强笑了一下,伸出手揉了揉:“要么说遭罪呢,可不手麻了。”

  皇后本想说叫周贵妃去歇着吧,想了想还是算了。放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还罢了,省的再出了意外,自己说不清楚。这么想着,心里就焦灼了起来。

  林雨桐打发了布菜的人,亲自持躇,给皇后夹菜:“娘娘,别空心喝酒,尝尝这个,我瞧着入味的很。”

  皇后看了林雨桐两眼,心里竟是莫名的安定了起来。

  于是,吃菜敬酒喝酒,整整一个晚宴,并没有任何不妥当。

  但也因为这个事,宴席进行的很快,流程走完了,这场宴席就结束了。送女眷出宫,偷偷的打发人去城外行宫通知皇上。

  最后,只林雨桐和忠顺王妃两人留下来了。

  皇后这才露出异样来,她是因为情绪紧张,肚子有些疼,瞧着竟是要早产了。但还是先安排事情,对忠顺王妃道:“你陪着周贵妃,不要离开。轻易不要叫她吃东西,也别叫她喝任何人手里递上来的东西……”

  周贵妃见皇后头上的汗都下来了,还这么安排,忙道:“我不吃不喝,哪里也不去。娘娘不要担心。”

  皇后这才点点头,扭身拉着林雨桐的手,看着她。像是在说:这种时候,我能信任的只有你了。

  林雨桐扶着她往里走:“有我在呢,我保证,娘娘和小皇子平平安安的。”

  忠顺王妃看着被拦在外面的接生嬷嬷,有些愣神,这竟是要叫这位状元娘子为皇后接生吗?

第1353章 重归来路(31)三合一

  “都出去!”皇后如同惊弓之鸟,只留下亲近的奶嬷嬷和两个贴身的宫女,其他人都打发出去了。她手抓着林雨桐的手:“拜托你了……”

  林雨桐扶她去床榻上,皇后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交托在自己手上,要说是信任自己比信任她的奶嬷嬷跟贴身的人还过,那这是笑话。但此刻,她非常清楚,自己是唯一没有理由害她,而又能跟宫外甚至是宫内,找到外援的人。

  不说旁的,就是给太上皇预留出来的明政殿里,就留了太上皇身边几个伺候老了个老宫人。而这些人平时是不管宫里的事的,但到了要紧的时候,那就是宫里这些下人们的镇山太岁。

  有自己这么一个人担着这事,又没推辞的乐意去承担此事,那么就几乎是可以放心的交托给这个人。

  皇后此刻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先是眼前的这个人有能力管这事,再是她没主动避让,这就证明她有把握管好这事。既然她有把握,那便信她。没有第二种选择的余地。

  皇后才躺下,下身的衣服还没褪下来呢,远远的听着,外面就喧闹了起来。

  宫门被拍的啪啪的响,皇后惊慌的朝外面的方向看。林雨桐就道:“放心,什么事也没有您和肚子里的孩子要紧。便是天塌下来了,您也别去管。”

  声音远远的从外面传进来,“……娘娘……着火了……着火了……”

  皇后蹭的一下要坐起来,林雨桐给摁下去了:“只要不是坤元宫要着火,那就随便。烧了哪里算哪里!”

  林雨桐的这种态度,叫皇后不由的露出一个难看的笑意,但还是看她的奶嬷嬷:“你出去看看……”

  话没说完了,忠顺王妃的声音就传来:“娘娘别急,外面有我呢。不是什么要紧的地方,就是东宫那边着火了。”

  东宫还不是要紧的地方吗?

  政治意义不同的好吗?这不是以里面有没有人来衡量的。

  东宫确实是离后宫很远,也相对比较偏僻,就是把那一片烧了,也没大碍。况且,不知道多少人都去救火了。

  林雨桐摁住皇后,跟外面的王妃道:“打发人请明政殿的几位老总管,叫他们下令,各人安守各自的宫殿,不许瞎跑。不论何人,没有圣上的旨意,不能开启宫门。”

  至于东宫的火,压根就不去管。

  忠顺王妃以为是皇后的意思,在外面应了一声,就打发人去了。

  里面皇后顾不得想以后,只说眼前。只要现在不烧过来,那就先不管。横竖偏僻,跟大的宫殿群还隔着河道。人工开凿的河道不宽,但是火想要燃烧过来却也不容易。真正厉害的其实是这场大火引来的宫内大乱。都忙着去救火,还不定就被什么人给钻了空子。到那时候,烧起来的恐怕就不是那个已经荒废在那里的哪怕具有特别意义的东宫了。

  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手抓紧床单,这次是真真的放心下来了:“拜托你了……”

  语气又郑重很多。

  林雨桐叫几个丫头用侧殿的茶炉去烧热水,能烧多少是多少。这边只叫奶嬷嬷协助着,把剪刀这些东西拿过来,放在火上烤着帮着消毒。她呢,一边帮着摁着穴位助产,一边跟皇后说话:“也差不多九个月了,不算是早产。孩子很好,娘娘放缓了呼吸……”

  没有正经的产婆,能叫人放心吗?

  这位夫人虽然生过,可也就生过一个而已。

  但她这种镇定,还是叫皇后缓了缓,听着外面已经没有了嘈杂之声,她越发的放心,哪怕是疼的满身的汗,也咬着牙,没有大声的叫出来。

  这个国母当的不容易,她不叫不喊不嚷,外面的人心就是稳的。

  这个孩子因为林雨桐的助产,并没有太叫他的母亲受磨难。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一个健康的男婴来到这世上,林雨桐剪断了脐带,掏出孩子口里的东西之后,就听‘哇’的一声,宏亮的啼哭声响彻整个宫殿。

  林雨桐忙道:“嫡皇子出生了。”

  皇后侧着头,头发散乱的贴在脸上,她睁开眼睛,看着被林雨桐举着的脏兮兮的孩子,急切的像是要确认什么一般。

  林雨桐笑着将孩子双腿中间的小牛牛露出来给皇后看,皇后这才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圈就红了,眼泪顺着眼角决堤而下。

  奶嬷嬷跪下,阿弥陀佛的谢着,恨不能把漫天的神佛都谢一遍。

  林雨桐给孩子擦洗干净,又把孩子的衣服被褥检查了一遍,给孩子穿戴好。那边,奶嬷嬷带着丫头已经在给皇后做清理了。

  才收拾停当,里面的血腥味还没有散出来,外面就传来惊喜的声音:“皇上回来了——皇上回来了……”

  “皇后,是朕!”这一声一出,皇后整个人都软了,指了指大门:“开门去——”

  大殿的门被缓缓打开,正隆帝一身戎装的走了进来。林雨桐还真有点恍惚,像!太像了!

  她抱着孩子,福了福身。

  正隆帝说了一声免礼,就急切的朝皇后看去,见皇后一切都好,这才舒了一口气:“辛苦了!这次的事,你处理的很好。”

  皇后只笑了笑,朝林雨桐指了指:“多亏了贾夫人,咱们的皇子才平安无事……”

  正隆帝这才意识到:孩子生了!还生了儿子。

  那脸上的笑意,几乎是迸射了出来,站起来就朝孩子看过来。林雨桐将孩子交给皇后的奶嬷嬷,这才慢慢的退出来。

  这个时候,也该是功成身退了。

  果然,四爷就在外面等着。见林雨桐无恙,就伸出手拉她,然后跟忠顺王说了一声:“我送拙荆回家,马上就回来。”

  忠顺王正跟总管太监说话,朝四爷点点头:“速去速回。”

  两口子出了宫,才上了马车。到了车上林雨桐才把宫里的事情前后经过跟四爷说了一遍:“……这事跟贾元春无关,但她未必就事先不知情。”

  皇后这肚子里的孩子,宫里的妃嫔没几个高兴她生下来的。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林雨桐的猜测。贾元春那边,完全可以不认。这个事情摁不住手,就是白搭。

  四爷只道:“宫里的事情,能掺和的也就这么多了。把该做的做了,其他的,外臣不好参与。”

  外臣不好参与,那做什么这种事还要叫你早去早回?

  四爷就笑:“被太上皇打发过来,叫看看发生了什么,回去好给老人家汇报的。”

  哦!

  只带着眼睛耳朵,不带嘴巴的。

  行吧!有差事就去忙差事吧。四爷把林雨桐送到家,也没进去。孩子今儿不在家,被送到余家去了,叫邵华看着呢。孩子跟舅舅舅妈和表哥过节去了。

  幼娘呢?先去看了钱氏和贾数,又被贾瑕和齐氏接到书院小住去了。齐氏说,张家的哥儿偶尔会去书院那边请教学问。她寻思着,是不是能叫两人远远的见上一面。

  山上的地方大,也能出去玩。林雨桐见幼娘从大院子换到小院子,也没几乎出去玩过。齐氏叫了,干脆就叫去了。那边也一样是哥哥嫂子,刚好叫齐氏和幼娘培养培养感情,只一说她就放行了。

  如今自己回家来,四爷又去忙了,也只剩下她一个主子。

  梳洗完了,吃了一碗面条,早早的歇下了。四爷晚上估摸着是别想回来了。

  正隆帝因为嫡皇子的出生而带来的喜悦,才压下心里的愤怒,可看着烧成那个样子的东宫,怒火又烧了起来。他冷哼一声:“朕对那一脉,还不够宽容?查!严查到底!”

  四爷本来不想说话的,但想想桐桐费力保下来的嫡皇子,还是道:“皇上三思。烧的是东宫,可同一晚,嫡皇子降生了。”

  这话正隆帝先是没明白什么意思,但紧跟着就蓦然变色。

  细想想两件事,岂不是说:嫡皇子降生了,东宫才烧了。这莫不是嫡皇子不配东宫之位,乃是上天示警?

  要是如此想的话,就不光是忠义亲王那一脉做手脚的问题了,没有内贼,引不来外鬼。宫里的妃嫔们,手脚只怕未必那么干净。

  “其心可诛!”正隆帝咬牙切齿的说了这么一句,心里有些后怕。又问四爷:“以爱卿之见,当如何?”

  “昨夜,嫡皇子降生,红光满室,竟化作星辰,落入东宫。”四爷说的一本正经,就跟他亲见一般:“……只不过看守门户的太监被异象所惊,失手打落了灯笼,不过是场意外而已。嫡皇子降生,乃是祥瑞。陛下要大赦天下,明年春闱可增加录取名额,以示普天同庆……”

  将这一场祸起萧墙的事端,先这么遮掩过去。然后再慢慢的查证,不能引起慌乱和宫外无端的猜测。

  正隆帝的眼神马上清明了起来,没错,只有如此,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至于无形中抬高了嫡皇子,只差没册封为太子……这事,如今且顾不得了。况且,若是嫡子贤明,他有什么理由去册封别的皇子为太子?

  这事如今,压根就不是正隆帝现在所思考的问题。

  再加上,这事如果有后妃参与,那么有皇子的嫔妃们只怕没一个是冤枉的。要不然,也不能蒙蔽皇后到了最后那么要紧的关头。因此上,这事压根不用往下查,就是去掉这些个皇子的继位资格,也不算是冤枉了谁。

  这么一想,心思就越发的坚定起来了。

  忠顺王也想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就道:“皇兄,如今,只管的了眼下,至于以后如何,那便是以后的事了。”

  先把眼前的危机过了。以后是册封谁为太子,也不急在一时。这都不是紧迫的事。

  这更是催的正隆帝下了决心:“就这么办。查还是要查的,内紧外松,不得有丝毫的松懈。”

  这就是忠顺王要办的事了,却与四爷不相干。

  天麻麻亮的时候,四爷才出宫。回来只在家吃了一顿早饭,把事情跟桐桐说了之后,就又奔着太上皇那边去了,回来估计得是晚上了。

  林雨桐心说:这可是送了皇后好大的一份礼。不光把危机消弭于无形,还将不利的瞬间转为有利的。

  果然,这一天,满京城都在说这位嫡皇子出生时候的异象。又有明年春闱增加百名录取名额的事,读书人的嘴瞬间就歪了,歌功颂德声满耳。

  林雨桐叫人去打听,什么茶楼酒楼书院,说的都是一样的话。

  皇后打发了人来,给林雨桐送了一面牌子,说了,想进宫随时都能进宫。如果有难办的事情,只管进宫来。

  重要的不是牌子,而是这个承诺。

首节上一节1722/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