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161节

  四爷失笑道:“万事都由天命定。只要心眼正,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就都不害怕了。”

  天下起了蒙蒙的细雨,林雨桐目送四爷离开,才转身回来。

  弘暄还是个什么不知道的奶娃娃。除了睡就是吃,还曾经因为他自己放了一个屁,把他自己吓醒,然后狂哭不止。

  一点也不知道愁滋味。

  晚上林雨桐用莲藕炖了排骨汤,跟几个孩子吃的是排骨汤面。

  等打发了几个孩子,雨下的越来越大了,也不见四爷回来。

  却说,四爷带着莲藕进了宫,皇上见了果然赏脸,显得十分的高兴。

  “也就是你们,怎么想到去挖池塘的藕呢?”皇上看着这藕,也确实是长得圆润,“行了,是个好兆头。晚上叫御膳房做了,给皇子们都赏下去。都没病没灾才好。”

  说着,就看四爷,“老四就留下来陪朕一起用。”

  四爷笑着应了。边上的弘晖还跟李德全说,“再单独做一道糖醋的莲藕来,要凉拌的。”

  因着没到吃藕的季节,所以,弘晖也很长时间没吃了。他特别想吃糖醋的莲藕。

  四爷就瞪了他好几眼。皇上倒是不怎么在意,还点着弘晖笑道:“这就是个馋猴子。也不知道一天从哪想出来那么些个稀奇古怪的吃食。”

  “也就是皇阿玛惯着他,在家里,他可不敢这样。”四爷扶了皇上坐下,就笑道。

  皇上就指了指身边,叫四爷坐了,“你就是对自己严苛过别人。累得慌。”

  四爷就不敢接话了。

  弘晖端了茶来,仿佛不知道皇上跟四爷说什么似得,接话道:“上次回去,见额娘给弘昭在暖炕上孵鸭蛋。也不知道出来没有?”

  四爷见皇上感兴趣,这才顺势转移的话题。“皇阿玛,儿子还正想跟您说说这事呢。”他端正了身子,继续道:“先是弘昭看着园子里来了野鸭子,要逮回来养着。您是知道的,这些野物,不好养。很多都不吃人给喂得吃的。结果养了没几天,就折腾死了。那小子哭天抢地的,他额娘心疼他,就说这野鸭子要从小这么养着,才能养熟。就这么着,娘俩在湖边的草窝子里,捡了野鸭蛋回去。然后又挑了种蛋。本来是找了一只抱窝的鸭子给孵蛋的,谁知道弘昭这熊孩子,非要塞到被窝里,自己孵不可。讲什么道理都不听,非得试试。他额娘没法子,大热天的,叫人把暖阁里的炕给烧起了。叫人一边摸着抱窝的鸭子的体温,一边摸着炕上的温度。一个月的时间,十个种蛋里倒是出了七只鸭子。儿子本来也没在意,只当是福晋哄着孩子玩呢。这一出鸭子,儿子才觉得这或许还是能推广的。”

  皇上刚开始也只是听听。听着老四这么一个一本正经严肃着脸的人说起鸭蛋孵蛋的话题,特别有喜感。本来还以为这就是老四说来叫自己一笑的,没想到还真就孵出来了。

  鸡鸭自己就能觅食,百姓家多养几只其实也没太大的负担。但这鸡鸭抱窝孵出来的毕竟有限,如果能推广开来,好处还是不小的。别小看了几只鸡鸭。多养几只,就代表普通百姓平日里有蛋吃,过年有肉吃。这就是一个进步。

  皇上沉吟半晌道:“说说你的想法。”

  “儿子想着,叫人先在庄子上试试。一旦实验成了,再逐级往下推广。要是真有好处,不用强求,只怕家家户户都巴不得学会。”四爷这般笼统的说了一下,然后道:“具体怎么操作的,儿子已经叫福晋详细的写出来了。谁拿着都能用。”

  也就是说,这功劳也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皇上看着安排人也行。

  父子俩就这个话题,说的挺投契的。一直到很晚,四爷才顶着风冒着雨回来。

  到底,皇上也没说将这差事给谁做。

  四爷也不问,只想着明天就将林雨桐写出来的东西誊写一边,然后呈上去。

  跟四爷心里装着这事不同,各位皇子府里,这些皇阿哥对着皇上赏下来的一碗莲藕汤出神。

  皇上这是想暗示这些儿子们什么呢?

  难道叫他们知道兄弟爱?想告诉他们,兄弟之间就跟这莲藕似得,即便断了,丝还连着。

  这是想暗示他们哪怕关系僵了,可是还是血脉相连吗?

  呃……不得不说,你们都想多了。

第198章 清穿故事(107)四更

  皇上说赏给所有的皇阿哥,那么不管是废太子还是直郡王,或是八爷,都得了。

  那感慨最深的恐怕就是八爷了。他这一年里都再没见过皇上的面了。

  作为一个皇子,一个有抱负的皇子,他有多不甘,相信没有人能理解。

  碗里的汤已经凉了。外面伺候的人禀报:“爷,侧福晋叫人来说,说是身体有些不适……”

  “知道了。”八爷在里面应了一声。然后端起碗,将这汤一口给喝完了。

  年氏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他或许是看出了自己对她的兴趣和不同,所以,总是找借口叫了自己过去。

  比如说是身体不适这样额借口。

  对于如今的自己来说,年羹尧是重要的。

  但对于年羹尧来说,自己这个八爷,却早已经不及以前重要了。

  听说老四的弘暄洗三,满月,百日,年家都送了厚礼。依旧是按照门人给主子送礼的规矩给送的。

  这其中的意思,谁都明白。

  可自己能说什么呢?徒呼奈何罢了。

  以前瞧着年氏好,可如今瞧着年家的做派,叫他的心里连着年氏也一并喜欢不起来了。

  他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已以为的年氏找借口叫自己,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会不会是年氏也觉得自己这个八爷不是以前的八爷了。以前对自己战战兢兢,现在却敢对自己呼来喝去了?

  八爷有些厌恶现在的自已,多思多疑。好像再没有往日的运筹帷幄和智慧机变。

  八福晋听了下面的禀报,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

  要论起对胤禩的了解,她相信,没有人比得过自己。在胤禩春风得意的时候,年家如果风光,胤禩会宠爱年氏。这是锦上添花。若是胤禩风光不再,年家却依然风光,那胤禩对年氏可就真的再也好不起来了。

  在他的眼里,不是他照佛了年家,而是他得依仗年家的势力。这种强弱的对比,会叫胤禩放大心中的自卑与自尊,会觉得年家有炫耀、有施舍,有瞧不起他的嫌疑。

  两人从一成亲,就能相处的和谐。那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比胤禩还不如。自己只能仰望他。依仗他。

  年氏犯了胤禩的忌讳了!

  她躺在床上,她知道,胤禩半夜还是会回来的。只是人回来的,心还是那个心吗?

  闭上眼睛,耳听着雨声。直到听到脚步声,感觉到有人进来还带着外面的潮气,八福晋才慢慢的睡着了。

  可八爷却怎么也睡不着。

  真的要这么下去吗?看不到希望,没有将来。自己连同自己的儿子,都得仰人鼻息的活着。

  他知道老四现在对自己很客气。那是因为自己再也不是他的对手。仅此而已。

  皇上的身体不好,如今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那么自己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第二天一早,八爷跟八福晋说了一声,就出了门。

  今年皇上没有去热河围猎。八爷说觉得浑身不得劲,要去围场跑一圈。

  八福晋也不问他去干什么。她不信这个时候,胤禩还有心情休闲。

  她点点头,表示知道了。还亲自给八爷收拾了东西,送他出门。

  下了一夜的雨,空气带着冷意。

  八爷只带着两个亲随,就朝城外奔去。

  围场不远,但八爷还是在半路的一家庄子门口停了下来,“歇歇。”

  这里偏僻,四周空旷,根本没有什么人经过。

  此时,从庄子里走出一个熟人来,不是隆科多是谁?

  “奴才早就料到,八爷会来的。”隆科多笑道。

  八爷可不会入了隆科多的套,“舅舅叫人给爷送信,不来可怎么好。看在皇额娘的份上,哪里能看着舅舅欠了赌债被人砍了手呢?”

  隆科多呵呵一笑,也不在意八爷的谨慎,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八爷里面请,可有不少人等着呢。”

  八爷眼睛眯了眯,深深的看了隆科多一眼,“爷就是给舅舅送赌资的,别的事,爷可不知道。别的人,爷也一个都不见。舅舅若是赢了,就将这赌资还给爷。要是舅舅输了,给舅舅送赌资这事,爷可不认。”

  这就是说,事情成了,他要分好处。这个好处当然是扶他上位。

  若是不成了,事情就跟他毫不相干。

  谨慎到不光是连参与的人一个也不见。甚至是话语里,口口声声说的都是赌博,连一句跟要干的事相关的话都不说。还真是不留把柄。

  隆科多眯眼笑,不亏是皇家的种。都他娘的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可如今箭在弦上,他不得不发了。势力有限,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畅春园,然后推个皇子上去。他选了八爷。

  可这位八爷却是个滑不留手的。

  有好处,他要。

  有坏处,他躲。

  可偏偏的,自己没有换一个人的可能跟机会了。

  因为这事叫八爷知道了。如果又起了别的心思,八爷就敢将告发他们,拿了他们的脑袋立功。如此,他也能顺势站起来,而自己却要丢了性命。

  想到八爷的打算,好似怎么做对这个人都没坏处。

  能有这样心思的人,自己该是没选择错。

  隆科多在心里掂量了一遍,才笑着问,“那么八爷,奴才把该您的都给您了,其他的,奴才可就据为己有了。”

  八爷的神色一正,“这本就是应该了。”

  隆科多眼睛一亮,“那咱们君子协定,出口无悔。”

  八爷笑着点头,“君子协定,出口无悔。”

  隆科多这才朝八爷抱拳行礼,快速的进了庄子。

  八爷脸上的神色不变,翻身上马,继续朝围场而去。

  做戏嘛,自然该做全套的。

  风刮在脸上,带着凉意。八爷的心里却没有一点慌乱。他告诉自己,成王败寇,那些成王成皇,流传千古的开国帝王,哪个不是轮臣贼子。

  他们做得,自己为什么做不得。

  此时的圆明园,四爷带着几个孩子,趁着下了一夜的雨,土地湿润松软,开始收花生和红薯了。

  皇上听说了,还专门经弘晖给打发回来,不到秋收结束,不准他回到畅春园躲懒。

  林雨桐也不知道这样的劳作方式对不对。反正四爷说该收获了,那咱们就动手。谁也不指着这点东西过日子。

  刚挖出来的新鲜花生,从藤蔓上摘下来,然后用水淘洗干净了,就这么放在水里煮一下,或是放在锅里蒸一下,出来以后,自有一股子清甜味。就是什么也不放,滋味也足的很。要真是再把各色的调料放进去,出锅后,就更香甜了。

  但是刚挖出来的红薯却不是最好吃的。最好是能将上面的泥土简单的处理干净,放在通风的地方或是太阳下晒几天。等水分流失一部分,才会变得甜起来。

  林雨桐带着莫雅琪,摘了一篮子刚刨出来的新花生,又跑到四爷种的豆子地里,将没成熟却已经饱满的黄豆摘下来不少。

  惹的四爷心疼的频频回头看。

  午饭的时候,桌上就有煮好的花生和毛豆。原味的,五香味的,十分的香甜。

  “败家的!这要是在百姓家里,这么败家的媳妇都是要挨打的。”四爷手里剥着花生,嘴上却抱怨林雨桐糟践了他的豆子。“爷还指着那个给你们磨豆腐呢。”

  林雨桐呵呵直笑,“怎么吃不是吃。豆腐是菜,难道毛豆就不是菜了?爷难不成为了两把豆子,还能再打我一顿。”

  “可别说‘再’了,连‘一’都没有过,哪里来的‘再’,孩子们都在,福晋可别冤枉爷。”四爷将剥好的花生放在小碟子里,推到林雨桐的面前,“你也吃。别只顾着弘昭。不行就叫奶嬷嬷在一边伺候。”

  弘昭正想自己动手,才不耐烦被额娘喂呢。他马上推开林雨桐的手,“额娘,我自己来。”

  林雨桐瞧他虽然剥的慢,也常有豆子先掉出来,但还算能吃到嘴里,就不再管他了。

首节上一节161/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