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它挪到梁渠脚边,用爪子抱起他的手掌,帮忙握成拳头,举到梁渠面前,五趾张开。
它回头望了望,思虑一番,又别回去一根,伸出四根趾头。
梁渠望着自己的拳头,再听一旁老砗磲的解释恍然大悟。
“每一个月要四块我拳头大小的金属石块?”
大河狸猛点头。
合计一家四口,一个月一狸一块呗?
“金银块不行吗?”
大河狸摇头,脸颊肉都在颤。
它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块,递到嘴边啃成粉末,纷纷扬扬落在地上,随即呲嘴,露出自己橙灿灿的两颗大门牙。
“金银太软,不够啃?”
梁渠若有所思。
河狸一族最重要的宝物便是自己的牙齿。
大河狸的牙齿之所以呈现橙黄色,不是它不刷牙,不讲卫生,而是河狸牙齿成分与寻常动物大不相同,里边含有大量金属元素!
元素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补充,啃食金属矿石是最主要的方法。
此外河狸的牙齿终其一生不断生长,若不打磨,会生得太长,以至戳到脑袋。
寻常河狸啃啃树木足够,精怪河狸不行,必须来点“硬货”。
啃矿石,属于打磨,摄取二合一。
金银虽然同样是金属,但质地太软,甚至不如寻常的石块好用。
梁渠当即同意。
金属矿石嘛,大泽里有很多,哪怕短时间内水里找不到,陆刚师兄那边肯定不少存货。
狼烟武师级别的铁匠,身边最不缺各种矿石。
只是金属矿石不便宜啊,河狸的效率高是高,建造成本也要翻倍……
不过没关系。
效率是王道。
改天去刘全福那边要两张图纸,双线开工!
原本要两个半月一艘船,直接干到它一个月一艘!
想来能在蛤蟆不太腻的同时,做到利益最大化。
得到梁渠认可,河狸抽动尾巴,趴在地上四肢齐用跑回木屋,把好消息告诉妻儿。
从今往后它们不仅每月有矿石供应,更得到了安全的庇护所!
对河狸来说,建造物品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唯一的区别在于建造的东西需要变个形状。
四只河狸互相磨蹭,传递过喜悦,大河狸重跑回来,指向小木屋,又抬腿跺跺地面,伸出爪子左右扒土作刨坑状。
“想在池塘边挖洞?”
河狸本来只住上一个半月,度过丙火日离开,现在要长久居住,想在池塘边缘打个洞,连通屋内外,属于本能作祟。
梁渠环顾一圈,答应下来,只让河狸不要挖到围墙外边去。
当初建立池塘,目的是为让老砗磲与肥鲶鱼它们有个地方进出。
为此整个池塘造得非常大,光半径有五丈,十五米,直径三十米,大致呈微椭圆形,占地有一亩多。
靠着池塘外,有一圈土地铺上鹅卵石,种上几棵灌木,然后是两米高的围墙,加起来几乎等同于一个三进院的占地。
花销倒不大,梁渠当时的身份已然是官员,周边无民宅,扩建出去的土地几乎是半卖半送的给了他。
池塘大坑的主力军则是几头水兽,只砌围墙和铺设地面雇佣匠人花掉不少钱。
真是过神仙日子。
有带池塘的大花园,有三进院,吃饭洗衣有人负责,实打实的地主生活。
当年头一次去师父家,他见到的差不多也是这番场景,只是规模更夸张。
四进院,带湖心亭的大庭院,有马苑,狗屋,冰窖,小演武场,往来皆是仆从。
羡慕的不行。
仔细想想,自己现在当真是师父的翻版。
当年平阳镇上有杨东雄,现如今义兴镇上一样有他梁阿水。
别人望自己,又是怎样的一番感受呢?
第239章 略有所得
乌龙在灌木丛中扑抓蝴蝶,河狸们尽心尽力的搭建房屋。
梁渠站在池塘边望着河狸,想到不能动与肥鲶鱼。
两只他最先统御的水兽,也是帮他脱产最关键的一步。
从统御第一只水兽开始,注定他不再需要自己每天费劲费力的驾船出去捕鱼。
能统御水兽,其实是泽鼎给予他助力最大的地方。
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比融合泽灵更为重要。
每个人都被公平分配了一天24小时,如果要加倍努力才能比得上别人,就等于是透支了其他机会成本才勉强达成现状,还预支了继续进步的可能性因为剩余时间和精力不足。
当以不足的时间与精力,疲惫地投入到新一轮资源竞争中时,又会加剧劣势的扩大。
汝巧非汝能,我拙非我愿。
许多人一生不得寸进,并非是本身才能到头,而是自身处境的劣势累积到了无法弥补的程度。
一步先步步先,一步后步步后。
那天从丰埠县回来,河泊所中有四位想来投奔他的武师。
哪怕现在梁渠已经记不太起他们的名字,也大致明白四人的意图。
正是想通过人脉的建立,来弥补自身的处境劣势。
这样的人太多太多。
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
梁渠幸运的开辟出另外一条通道,走的更加轻松惬意。
……
画舫上。
窗口大开,七八台冰台汩汩冒冷气,屏退江上热浪。
楠木桌上,沸腾的红油飘散着滚滚热气,众人筷子一刻不停,辣的满面通红。
今天是六月三十日,开小会的日子。
梁渠一回生二回熟,大胆让众人试一试自己的火锅,仍是各种口味齐聚。
众人探讨六月收获,总结经验之余,头一次尝到如此新奇的“乱炖”,吃的热火朝天。
柯文彬大喊:“我单方面宣布,以后每月聚会,都要有火锅,谁赞成,谁反对?”
“我投赞成票!”项方素饮下一口冰镇酸梅汤,大口呼气,“过瘾,这什么‘火锅’的方子是阿水一个人想出来的?”
“若是项大哥没在其他地方尝过一样的,应该是了。”梁渠笑道。
冉仲轼啧啧称奇:“前两日梁兄弟抓着两个鬼母教众,尚不及今天这一锅汤给我的新奇大,吃得痛快!”
“说起这事我是真羡慕,那天我和项方素他们到大泽上找那么久,只找到一个鬼母教的小据点,未曾想梁兄弟路上就能碰上两,白拾一个大功。”
“可不是什么值得羡慕的事,被埋伏可比埋伏别人危险多了。”
柯文彬哈哈大笑:“倒也是,比起被埋伏,我还是喜欢埋伏别人。”
徐岳龙夹起一块鱼肉片细细品尝,一一分析里头的大料味。
“我尝出来很多香料的味道,白芷,甘草……那什么菌菇的汤底里面,你是不是往里头加了补药?枸杞,红枣,党参……”
梁渠竖起大拇指。
“岳龙大哥厉害!慧眼如炬!”
武者味觉比常人好得多,在场的世家子弟哪个不是从小培养。
梁渠尚在医馆学习过医术,药理,大家更不必说,出去开个医馆养活自己不在话下,尝一下能分析出个七七八八。
“一锅汤不便宜吧?”
冉仲轼默默估算一番,他管理后勤,看见什么东西总是忍不住估量价值。
大顺香料众多,却没有便宜到后世随便买的地步。
光说那牛油,寻常人家哪里舍得用那么大一块,更别说吃完一锅就废。
“嗯,一锅汤光配料,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概一两一钱左右。”
香料和药材不分家,只用法,炮制法不同,药材有多贵,香料就有多贵。
梁渠自己吃舍得下料,价格上不会便宜。
目前的火锅真要拿出去卖,实际上是“富人”饮食。
义兴镇里头开酒楼够呛能回本,得在平阳县里头。
项方素从锅碗间抬头:“阿水想没想过卖方子?”
“想过,只是没想好该怎么卖,也暂时没功夫去找人。”
火锅方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舌头灵敏的武者很容易分辨出大概配方。
回头自己试一试,说不得能弄出味道更好的来。
主要胜于新奇。
大顺处于明显上升期,社会稳定,向外拖取,香料品种的激增,各类美食的出现源源不断。
但火锅这样的“香料集大成者”暂时没有人敢去轻易尝试。
与其说卖方子,不如说是卖点子。
“卖给我吧!”项方素放下筷子,“我爹好吃,在北边专门弄个牧场,每年牛羊肉吃都吃不完,帝都里光自家开的酒楼有七家,你把方子给我,回头让我爹试一试,生意指定不错。”
冉仲轼等人纷纷点头。
上次聚会伙食,大半是项方素操持,正因为他吃食方面弄得最好。
梁渠犹豫一番:“倒是可以,只是项大哥想怎么买?”
“兄弟不做合伙生意,容易坏感情,咱们不搞分成那套,搞不灵清,两看相厌,你说个数,我把方子给买下来,绝不还口。今后你若是自己开店能用,但就别卖给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