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记微微点头:“长者赐,不可辞。”
梁渠这才收下,他手头的确不太宽裕,家里也有点东西还没置办。
一百两,生活质量又能上一个台阶。
简中义面朝众人:“本官接任平阳县县令一职,当勤勉于政,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功者得赏,有过者得罚,赏罚分明!”
学子鼓掌喝彩。
接着在赵记的邀请下,简中义亲手题了一块石碑。
真的是用手。
简中义只伸出一根食指,就在硬如精钢的青金石上刻下一行大字。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接下来便是出题考试,倒也简单,就是写文章,只一道题目。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梁渠摊开笔墨纸砚,有点咬笔头。
就算是走过场,题目也有点超纲,
他识过字,看过书,可从来没想过去参加科举,自然没了解过怎么解题,破题,基本文章格式都不知道
早知道就请个病假不来了。
也不对,不来就拿不到这一百两了,好歹是笔大钱。
良久,他动笔下字。
简中义在院中依次走过,到梁渠这一教习室,似乎是对拼音法的创始人格外感兴趣,特地进来到身边查看。
司恒义心头微跳,可也阻止不了,随后他就看见这位新县令的眉头皱得厉害。
梁渠写这种题目什么水平,他这个老师还不知道吗?
多有奇思妙想,但说写题目,那可跟启蒙的孩童没两样,甚至不及。
混在一堆卷子里走个过场也就罢,可现在.
普通县令也就三甲,这位可是实打实的榜眼,皇帝殿试挑选出来的。
简中义望着纸上的一堆车轱辘话,觉得自己的文章水平都被跟着拉低。
这小子,写的什么东西。
他出的题目明明中规中矩,只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功,然后表扬国朝君主英明神武,顺便表忠心,说自己也要励志辅佐当今圣主为人民做番大事业等等就好。
结果这人题目都没看懂,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无章法,无规律。
用这小子的头骨做法碗灌顶转修,不会跟着变傻吧。
第145章 定神境
梁渠觉得简中义离开前看自己的眼神怪怪的,像是榜眼对初学者的鄙夷。
想到自己写文章,简中义一直在旁边看,他耸耸肩。
无所谓。
自己不吃科举这碗饭,也不打算参加武举。
溜了溜了,该去医馆学医术了。
接下来两日,梁渠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每天在武馆,水下,家这三个地方来回晃。
三天炼化七次关卡,水泽精华靠鸡冠果和鲟鱼王肉获取,以每天七十点的速度稳步上涨,融合度三天就能上涨千分之二。
统御的五头水兽,除去加入不久的江豚圆头,其余四只分别仅差一百多点水泽精华就能二次进化,合计吃个两顿鲟鱼王肉就该差不多了。
期间梁渠还挖了一截莲藕交给主薄。
主簿经过对照,初步判定是一株未曾见过的全新品种,通过特殊方法保存起来,准备上报户部,由户部下的大司农鉴别,种植,判断价值后才能给予功劳。
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梁渠总觉得这个很操蛋,消息的传递单位是月,尤其是需要不断验证的东西,导致他发明拼音的后续奖励现在都没下来。
“老李,你说这鸡冠果自己能不能种啊?”
梁渠将鸡冠果的果核捏在手中,比较好奇这个问题。
每天都来兑换小功,梁渠已经和主簿混得蛮熟,知道对方姓李,叫李寿福,家在京城,出过四品官。
可惜老爹不争气,李寿福才第三代,科举又考不出名堂,只能勉强混个外派的主簿当当。
李寿福翻个白眼:“大司农培育出来的东西,要是能让你随便种出来,市面上果子早就到处都是了。”
鸡冠果是大司农用秘法培育出来的,肥料配比和种植手法都是有讲究的,不是户部的人根本不知道。
河泊所能种植鸡冠果,也是有户部的人过来指导。
“这果子效果那么好,难道真没人有过想法?”
“有啊,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怎么没有?”李寿福敲敲烟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别说种东西要的人手多,没法保证每个人嘴都严实,总有人漏出去,但你漏出去,自己种着吃就算了,谁敢大量交易?你晓得周王不?”
梁渠食指指了指头顶船板:“那位的兄长?”
“对喽,就是种这东西种没的,查封出来十二万亩药田,六万亩水塘,以造反罪论处!”
梁渠咂舌。
聊过一阵,正巧身边有人来登记功劳,便不再和李寿福闲聊,转身离开。
“老李,刚刚那人谁啊,我看他拎了好几个精怪头过来,看着很年轻啊,那么厉害?”
“嘿,你乡下来的?现在才知道?那是咱们徐统领叔叔的弟子,能耐着呢!”
“好家伙,这我还真不知道。”
梁渠回到家,西厢房里一点动静都没有,门也敞开着,不知道老和尚去了哪。
最近两天,他出去,老和尚也跟着出去,压根见不着人。
按老和尚的说法,可能是去找那个什么邪僧去了。
梁渠最近读书了解到,佛门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在整个大佛门下,有许多不同的宗派,最常见的就是禅宗和净土宗,也是整个大顺最多的宗,此外还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乃至许多已经断绝传承的宗脉。
不知道老和尚是佛门里的哪一宗。
若光看其云游四方,那应该是禅宗的行脚僧,云游僧,
但是老和尚言行举止看起来怪怪的,不像是寻常禅宗僧人。
禅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出去教化,平日里也没见老和尚有出去教化他人的意思。
搞不懂。
梁渠摇摇头,翻开书,继续挑灯夜读。
经过几天的奋战,他三本书啃掉了一本,再看那所谓的《降龙伏虎金刚经》,能看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
原先一页就迷糊,现在能看到三四页才迷糊,隐约摸索到一些门道。
梁渠大抵能猜到老和尚的一些想法,想通过他对佛教典籍的不断深入研究,来培养他的“兴趣”。
只可惜。
比起几本书籍而言,梁渠更信物质决定意识基础,对佛教压根不感冒,或者说,他对所有教派都不感冒。
好的只是人。
能克制住自己欲望,严格遵守戒律的真大师的确有,但是万中无一,比狩虎大武师都罕见。
有这份毅力和善心,啥都不信,或者信啥都能成为大师。
可一旦让信徒组建成势力,浑水摸鱼的会是大多数,最终性质就有待商榷。
就梁渠看过的典籍所记载,五大真统中的楼观台还有悬空寺,包括其他三个,数千年来闹出过不少丑闻。
不是那个弟子奸淫香客,便是这个大师有个私生子,屡见不鲜,也就是真的拳头够大,偶尔能出真大师,不然早就墙倒众人推了。
清晨,梁渠吃过早饭,于静室之中五心朝天,眉宇间一片平静。
他的浑身气血依照《万胜抱元》路线流转,隐隐散出红光。
道家术语有词为丹元,即心神之意,赤诚之心。
所谓抱元,便是守住心神,不摇不曳。
常人遇到危险,时常心神不宁,离魂失神,吓得昏招频出,更有甚者瘫软倒地,动弹不得。
可若是修得抱元,心神与肉体合一,遇到危险时自然不易惊慌失措,时刻保持冷静。
试想一番,生死搏杀之际依旧能保持冷静,该是多么巨大的帮助?
《万胜抱元》共有定神,内视、存神,罡炼四重,层层递进,其中第一层定神,便是相同之理。
达此境界,心神收敛,万念皆除。
更是能让功法行走间自如运转,无需再专门打坐入定。
“勤勉如我,总算是要成了!”
虚室生白,梁渠于静室中长吐一口白气。
白气如三尺长剑,经久不散。
雄浑的气血流通在四肢百骸,化作涛涛浪潮,氤氲红光透体而出,于身体表面交织出一层红色大网,隐隐泛着一层银白色。
十万八千毛孔俱是呼吸起伏,气流猎猎,虬结大筋跳动不停。
经过数个呼吸,梁渠全身血光骤散,收敛于身体之中,气息混元如一。
前所未有的宁静。
梁渠睁开眼,站立起身,并无刻意搬运气血,可体内气机依旧按照《万胜抱元》法自动修行,生生不息。
“成了!”
第146章 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止也枉然
梁渠收拢住全身气血,转而到院中练习枪术。
筋骨皮肉千锤百炼宛若精钢,脊柱大龙弹抖颤动间更是如龙吟虎啸。
气血蛟龙走水般行过全身,整个过程没有散逸出丝毫气机,全部力量宣泄在伏波之上。
大枪卷起朔风,带起枣树摇曳,水缸涟漪不断,惊飞喝水的鸟雀。
“丹元功”
老和尚不知何时立于西厢门前,默盘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