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那么好办,就不会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隔段时间重量一遍就好。
吃过早饭,梁渠上午水下修炼,下午去一趟武馆,教几位学生,自己再学点东西,便去了书院。
“什么?要考试?”
梁渠很诧异。
他来那么久了,从来没听说过要考过试啊?
司恒义笑道:“一直是要的,只不过你和其他学子不同,是杨老爷安排来的,我又亲眼见到你的学业进步,就从来没给你考过,但是新县令来,这场考试你是免不了的。
按照以往惯例,新任县令必须要对本县的学子进行一次书面考试,了解他们的才学优劣。
不过放心,不会怎么样的,就是一流程,考得好与糟糕不会如何,顶多是个印象问题。”
梁渠放下心来,只是走过场,那就不碍事了。
“对了司先生,最近丈量田地的事您听说了吗?”
司恒义点点头:“修路,赛舟,丈量田地的事都听人说起过。”
“您有什么看法?”
司恒义沉吟一阵:“修路肯定是好的,百姓有饭吃,路也能修好,但赛舟和丈量田地的事情,我看不太懂。”
“看不懂?”
“当今县令乃是皇帝钦定的榜眼,学识比我高出数十倍,按理真要丈量田地不该如此草率,明知无用而为之,可能另有深意,只是我看不出来。”
司恒义说的比较委婉,实则他也认为面子工程居多。
梁渠点点头,不再多想。
医馆内,医师端来一盆水,掰下一截柴木放在其中,双指按在浮于水面的柴木上。
“浮脉如水中漂物,就像这水中浮木,你轻轻按能按倒,但是重按它就跑了。”
医师将浮木按下,浮力太大,柴木自然跑开。
接着他又扔下两块石子,石子直直沉入水底。
“沉脉如石投水,沉入水底,你要找它就要往筋骨里按才能找到。”
医师将手指伸入水中,按压到水底的两颗石子。
“失血了就会有中空之相,是为芤脉,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
每种都有不同的治疗方式,你为武者,日后搏杀受伤当多注意,便是武者,一身血液也是根本,失血过多固然能强活一阵,却也不会太久。”
梁渠点点头。
他草药辨识与正骨,接骨都学得差不多,经手的病人都有十好几个,已经开始学脉象。
一天一个时辰花费的不多,但学到的东西都很宝贵。
夜晚。
梁渠照例去河上巡逻,他收拾好东西,又顺手去厨房拿上几个做好的肉馅饼。
杀精怪后有鱼腹肉可以吃,梁渠用不着这东西,只不过路上经常会碰到两个乞丐,顺手能给一下。
当初没有陈叔,别说出人头地,可能饿死在那个晚上。
那种饥饿欲死的感觉着实难受。
梁渠大的心愿没有,做不到去割肉接济他人,但也不想在眼前看到有人和曾经的自己一样慢慢等死。
现在的他称得上是食利阶层,几个馅饼,九牛一毛罢。
东西都带上,梁渠关门出船。
等到夜半,梁渠又挣到四枚小功,合计七个小功,再换上九枚鸡冠果,又顺手拿上一本介绍河流的册子。
册子不花小功,免费领取,为此梁渠还剩下一小功。
在船头点燃一支蜡烛,烛火幽幽,梁渠边啃果子边看。
整个大顺共有三条大江,其中江淮河是最大的一条,下游支流更是密如羽翅,河流遍地。
河流与河流之间夹杂着的是极其肥沃的土壤,为此整个江淮地区可以说是大顺人口密度最集中的地方。
江淮泽野则是江淮河近海的一个大泽,过泽心处足有万里之遥。
梁渠第一次听到如此确切的描述,内心不由感到震撼。
这地图太特么的大了,别说蛟龙,有真龙他都不稀奇。
整条江淮河的长度更是无人知晓,河泊所只知道它和另外两条江河的源头都是大雪山域。
那里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所有的雪都是那里产生的,千万年雪山永不改变。
风雪往南方去,就变成水进入江河,是一片充斥着神秘与恐怖的地方。
鲜有人去,鲜有人出。
(注:此说法为民间传说,并无实据,据工部研究发现,雪乃空中无形之水遇冷而成,并非自大雪山上而来。)
梁渠:“.”
这工部还挺厉害的。
梁渠粗略看过一遍,见天色已晚把册子收入怀中,驾船停靠在自己的专属船位后便准备回去睡觉。
“施主留步!”
声音低沉暗哑,极具穿透力。
梁渠转头看去,身后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老和尚。
老和尚极瘦,瘦的只有骨相,布满皱纹的老皮贴在额骨上,几乎是贴边描出骨头的轮廓,可他又极高,比梁渠都高半个头。
他穿着一身百衲衣,手持一旧钵,比起和尚更像乞丐。
此般诡异形象走在夜路上,指不定能吓哭出来玩闹的小孩。
梁渠在身上摸了摸,他没带钱,肉饼也在去的路上分光了。
“抱歉大师,我身上没有吃的也没带钱,要是愿意可以等明天,我还会从这条路上过,给你带两个素包子。”
老和尚摇摇头:“施主,老衲不化缘。”
不化缘?
梁渠眉头一挑,暗自戒备起来。
老和尚躬身一礼:“施主可有师承?若无师承,可有意愿做老衲弟子?”
第142章 降龙伏虎金刚经
云雾散去,月光照在屋舍之间,淌下一层淡淡的白光。
夜风微凉,身披百衲衣的老和尚静立在屋舍阴影中,风扯着他浆洗发白的衣衫缓慢地飘动。
梁渠并未因老和尚的言语放松警惕。
大晚上,除去大酒楼,大钱庄,寻常百姓早躺下歇息,乞丐都不会挑这个时候出来乞讨。
突然冒出来一个老和尚要收徒,怎么看都奇怪。
再者他根本瞧不出老和尚气机,九成九是高手。
梁渠斟酌一番,谨慎道:“大师缘何想收我为徒?”
“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老和尚手盘念珠,注视着梁渠,一双眼眸黑白分明,澈如婴孩,远不似邻里老者那般浑浊发黄。
“施主身具龙筋虎骨,老衲有一法门,名为《降龙伏虎金刚经》,常人练之,只为上乘,可于施主,便是绝顶功法。
老衲观尔年不及弱冠,修持此法三十年内必入臻象,有望罗汉果位,即常人所道武圣之境。”
梁渠无言。
和尚忒会说大话,开口就是三十年必入臻象,有望武圣,种大白菜呢?
话本故事里好歹是掉落悬崖才碰到老爷爷,习得绝世武功。
我都不用掉,走街上就能碰到?
但能被一眼看出武骨梁渠是没想到的,是个会说大话的高人,不好得罪。
梁渠婉拒:“渠已有师承,不得再拜他人,且一代单传,无意愿出家为僧,恐教大师失望。”
老和尚垂下眉眼,默默转动念珠。
夜风阵阵,寂静无声。
见老和尚不说话,梁渠略为不安。
“既然如此.”老和尚重抬起头,“老衲也不强求,无奈老衲一路远游已两日未食,施主可否容老衲叨扰一阵,舍施一顿斋饭?”
梁渠愣了愣。
讲实话,他不太愿意。
这老和尚太怪,可话都说到这份上,不答应也不好。
“自无不可,大师跟我来。”
老僧躬身:“多谢施主。”
梁渠心中一叹,迈步走在斜前方,确保余光能看到老和尚的动作,领着他开了侧边板房的门,进到灶房。
灶房里有个小桌子,梁渠搬来一张小马扎让老和尚坐下。
“大师先坐,我去准备一下。”
“善。”
梁渠翻一翻柜子,找出些菜蔬和调料,生火做饭。
夜半,做饭的大娘早已回家睡觉,要想款待老和尚只能他自己做上一顿。
说起来还是梁渠来到这后第一次生火做饭,雇佣厨子前,他都是在外面或者武馆吃。
因为没用过古灶台,多有生疏,不过并无大碍。
梁渠加上水,蒙上盖子,转头瞥见老和尚捧着一块木板,拾了块炭柴在木板上写字。
木板好像是建屋做门时多余下来的废料,不知道老和尚什么时候拿的。
上面写的啥梁渠也没敢仔细看,眼观鼻鼻观心,等菜粥熬好后盛出一碗端上。
“多谢施主。”
老和尚双手合十,礼拜后一手接碗,一手递板。
“大师这是.”
“《降龙伏虎金刚经》。”
梁渠皱起眉头,没有去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