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笑起来:“外星人都来了,神魔鬼怪跳出来也不稀奇。”
说:“我们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只要不是穷凶极恶的,只要愿意认同我们的,成为我们的一份子,也是可以的。”
沈曼笑起来:“挺不错。”
然后便联系安静,准备引入官方与水族进行正式接洽。
(本章完)
第333章 家乡
姜山没有什么朋友。
以前当蓝领作苦工的时候,本来有几个谈得来的;但有一次,姜山和‘领导’发生冲突,那之后便不怎么谈得来了。
姜山能够理解。因为他得罪了领导,同样是苦哈哈的工友害怕与他走得近而遭到迁怒,因此疏远这是可以理解的事。
因为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一大家子要养,不敢失去工作。
这是普通人的无奈。
实际来说,只要不是落井下石的,都可以理解。
当然,好朋友是肯定作不成的了。
所以姜山发达以后,就没说怎样怎样要抬一把昔日的朋友。
如果再回溯久远一些,比如家乡、比如小时候的玩伴、同学之类的,如果不专门挖掘记忆,其实也已经很模糊了。
姜山的家庭条件实在算不得好。
他没有父母,是祖父一手带大的;而祖父的脾气不太好,邻里关系处的比较差;当初一些同龄人骂他是孤儿,还经常打架来着。
每每这个时候,祖父便要发飙,然后引发邻里对骂,乃至于动手。
所以姜山的童年实在算不得好。
姜山没有长歪,这须得归功于他中学时的一个老师;每每想起来,姜山特别感激他。在他构建三观的年龄段,能遇到这样一个老师,实在是一种幸福。
他让姜山明白了如何作一个合格的‘人’,如何热爱这片土地、这个国家。
‘以德报德,何以抱怨?以直报怨’‘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话,就是他打姜山的手板子的时候,一字一顿教给姜山的。
可是他在姜山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然后不久,姜山的祖父也去世了。
所以姜山没能上大学,高中毕业就跑出来抄社会。
话说远了。
主要就是说,姜山没什么朋友家乡或者发小这样的字眼,在他的脑海里也显得十分苍白。
现在大概能算得上是朋友,或者说得上话,能够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的,可能就李行长、崔伟这二三人。
知道姜山回了魔都,便又是雪片一样的请柬一类的玩意儿,或者托人递消息想见姜山一面的各种电话。
姜山一概不理。
就和李行长喝了一壶茶,随便聊了聊天。得知他即将升职,很快就要走马央行,北上京城。
姜山恭喜了他。
之后又把崔伟叫出来,吃了个饭。
回头竟便来了家乡那边的一个官员是县里某局的副局长这样的。
姜山招待了他。
虽然知道他的意图,怎么着是家乡人,不能不招待。
一番聊过,姜山才知道,他的确是来拉投资,但也不仅仅是拉投资姜山的名头越来越大,渐至无人不知的境地;但家乡那边,一开始没有人反应过来。
后来知道了姜山的籍贯,全体上下一片愣然。合着姜山是咱们这儿的人啊?
从今年年中开始,陆续派了几次人过来,但不巧,姜山都不在魔都。
但他们没有放弃。
这次总算是堵着姜山了。
他说:“我们的主要目的,不是说要姜先生您给家乡捐多少钱;主要目的,是希望您牵线搭桥。”
说:“神州工业集团到处设分厂”
姜山已是了然。
不是要钱,而是要一个未来。
姜山微微点了点头,却说:“我记得我们镇上以前有一座糖厂,我上中学那会儿,糖厂夜以继日,浓烟滚滚,半个镇子都被笼罩在臭气当中;可不到两年,这座糖厂就完蛋了,听说还欠了一千多万。”
反正就是那些路数呗。
大家都说,再大的厂子,只要它落到镇上,早晚都要熄火完蛋。
这位副局长一听,神色微微一敛,道:“这几年环境好多了。”
然后说:“退一万步讲,神州工业集团的分厂,谁敢乱来?”
这话倒实在。
姜山便点了点头:“到底是我家乡。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如果你觉得你的家乡不好,不要抱怨,不要愤恨,要更努力,然后去改变她,让她变好’。”
“我发迹不过两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才算刚刚起势,今年又很忙;也是我倏忽,没有兼顾到家乡。”
“现在神州工业和神话智能都在扩建分厂实际上,我已经作了这方面的计划,就算这次没有见到你,家乡也会分到神州工业和神话智能的分厂各一座。”
“虽然小的时候,家乡给我的感受并不十分美好。但没关系,希望家乡以后像我这样出身的人,能不重蹈我的覆辙。”
予以家乡一些未来的回报,这的确在姜山的计划之中;不必说要把家乡建设的跟天堂一样,怎么着也要做一些实在的事。
至于会不会重蹈糖厂的覆辙,这个,姜山不担心。
神州工业和神话智能,绝非小小一座糖厂所能比拟。怎么说呢,现在神州工业和神话智能,直接与最上头挂钩,关乎于国策大政。
而且全面引入人工智能应用,可以保证全体上下,不论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方方面面的透彻明净。
乱七八糟的事,不会被允许发生。
这里稍作解释一下就是说关于人事、升迁的考核,全部剥离出来,由人工智能执掌。
也就是说,姜山旗下的各个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不存在人事利益纠葛。
员工要升迁,很简单,通过平常考勤、报名参加升迁专业技能考试,合格者即升迁,完全不经管理层之手;管理层要升迁,也一样。
而日常考勤、升迁专业技能考试,全在人工智能。
每一个员工、管理层,日常是否尽职,人工智能都有详细记录;在即将做出违规的事的时候,人工智能会予以警示,收手,则记录污点;不收手,三分钟后保安就到。
所以姜山旗下的公司,在工作轻松、薪水丰厚、福利待遇满格、上进道路清晰的前提下,却不存在‘吃空饷、耍滑头、出卖公司利益、管理层欺压职工’诸如此类的糟心事的土壤。
姜山自己其实也不知道,这样的路数发展下去,会形成怎样的局面。
但他就是要这么做。
总得做一个尝试。
(本章完)
第334章 救火者
一大早,姜山起来一番洗漱,煮了一锅粥冷却着,然后打开电视,看新闻。
这两天的新闻,报导的都是祝融的赫赫战绩。
如果祝融有灵,它一定抱怨太忙满世界到处救火,上午美洲,下去就到了南亚,一会儿澳洲,一会儿岛国,那是奔波不息。
反正神州工业那边收钱收的挺爽快。
祝融每出工一次,不打折,十亿美元。
之前林语嫣还说出动一次十亿八亿,一次两次就能收回成本云云;到底邵丽雯更会做生意,一次十亿美元虽然这段时间美元折的厉害,越来越不坚挺,但汇率仍然在一比四。
十亿美元就是四十亿人民币。
差不多够三台祝融的造价。
当然,这儿造价,是不计算强互作用力材料涂层和星云2号武器材料成本的。这几样,是由柯罗斯岛‘无偿提供’。
自从上次祝融砍瓜切菜斩了两头怪兽之后,各方求援便如雪片纷飞;到底来说,核爆的路数,是不能继续用下去的了。
之前四次核爆,虽然解决了四头怪兽,但特么遭到核爆的地区,却完全失去了人类生存的土壤。
核辐射加怪兽体液蒸发的毒气,搞的被轰炸的城市成了死域,连水熊虫都活不下去。
而每每一头怪兽登陆,一座城市便要遭殃;而一座城市的价值,即使是一座小县城,价值也远远超过十亿美元。
所以邵丽雯喊出这个价格之后,没怎么扯皮,就达成了救援协议。
便是这两天,祝融忙碌的来由。
哪儿哪儿怪兽登陆了,立马一个电话过来,收钱,然后祝融立刻出动。
这一拨二十头怪兽,竟然没有一股脑儿杀上岸;第一天只港岛那儿姜山专门放进来两头,澳洲又遭了一回殃,其他的地方风平浪静;接下来每天都是那么两三头,比较持续,但烈度反倒不及第一拨来的高。
姜山揣测,先驱者的这一拨进攻,也许是为了绘制地球海洋地形图之类的这样的目的;进攻陆地,并不是这一拨怪兽的首要任务。
类似的揣测,各国都有;但却没有办法遏制。
现阶段来说,制造更多的巨型智能机器人,才是最主要的工作。其他的,即使有再多揣测,奈不何外星人,也是枉然。
对外星巨型生物兵器的研究,倒是成为了一大热门。
大家都想知道,这种外星生物兵器,它到底强在哪里;或者说,能否研究透彻,能否借鉴到一些外星人的技术,以增补己身。
于是各种针对外星生物兵器的研究项目纷纷立项,大大小小的研究所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这不能算是坏事。
姜山记得,原剧情的第二部,人们通过研究怪兽的尸体,不但使得巨型机甲技术更进一步,还从怪兽有毒的血液之中提取到了新能源。
实际上,神州工业集团,也专门建立了怪兽研究所;便是柯罗斯岛,吴亨利和张教授团队合并之后的远古生物研究室,也增加了怪兽研究项目。
说起这个,之前姜山不是收了一头巨齿鲨的尸体么?原是把这头巨齿鲨交给他们研究,路子仍然是核子恐龙的路线;之后怪兽入侵,便专门捕捉了一头怪兽,活的,关在柯罗斯岛地底空间,任凭他们研究。
至于说先驱者通过这头怪兽发现柯罗斯岛的秘密从而引起警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头怪兽,被活捉来关在乾坤珠里。
姜山已经初步把乾坤珠炼入了柯罗斯岛。
研究外星怪兽,姜山的主要目的,是想看看,这些怪兽体内到底能提取到怎样的新能源。这种新能源是否比聚变核能更优越。
如果比聚变核能更优越,那么是否可以透析其技术,化为己用。
也就是姜山暂时不在柯罗斯岛,不然他自己也会加入进去,仔细研究研究。
“这个大家伙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