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梵圣逍遥经与阴阳造化经并不冲突,姬承秉持着触类旁通的态度修习此大法。
越修习,姬承便越敬佩这位素未谋面的阴阳散人。
何谓阴阳?混沌分而化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合和以生万物,大道由简至繁,造化万物众生。
阴阳散人在此基础上,认为万物皆有阴阳。
阳乃至刚至烈,阴乃至柔至顺,二者合为混沌,以是万物皆混沌。
混沌无相,众生亦无相,因此阴阳既可演化众生,亦可以演化混沌。
由此衍化出的真经便有两种特性,一是演化众生,是极为高明的变化之道,算是仙侠版的高配小无相功+易容术的结合体。
二就是那阴阳万劫印了,因为逆推混沌演化过程而形成的无上杀生大术,主打一个万物终归于混沌,立意极为霸道。
姬承尝试运用,却是一瞬间抽空大半法力,如此神通,恐怕只有成仙后才能施展。
通过研究这阴阳经,姬承也明白了为何那些魔物找不到山洞里来,洞口的阴阳花乃是受阴阳散人逸散滋养而成,完整继承了阴阳演化万物的特性。
外面魔物乃是靠气息感知外界,峡谷漆黑,视力于他们而言并无用处。
因此在它们的感知中,此处并无山洞,只是一片充斥着血煞气息的石壁,加上没有灵智,因此寻不到这里。
如今姬承学得真经,自己也能在魔物群中来去自如,只是法力消耗有些大,半个时辰便要歇菜。
此地深入地下数十里,只有山洞一个入口,安全性与隐蔽性都拉满,还有一片玄阴寒水在此,日后当个秘密基地也不错。
这片阴阳藤蔓已经长成,覆盖方圆数十里,不再需要阴阳气时时滋养,便留在这里守护洞府,姬承从上边截取几株藤蔓,准备回去炼药用。
桀桀桀,这种演化的特性让姬承心里有了不少有趣的想法准备验证一下……
第14章 灵冥青光幡
姬承借助地下水脉灵力恢复法力,此行得了万劫经与阴阳石,最初淬炼绝魂幡的目的却耽搁了。
催动阴阳经,遮掩自身气息,姬承一路小心谨慎,出了裂地大谷。
裂地大谷开裂方向自北至南,那血肉怪物占据中央,横亘万里的裂地峡谷被其占据半数,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好在这些怪物秉持阴煞之气所生,被日月光华照射便会消散,否则当真是世间劫难。
向南查探数千里,终于出了血肉怪物的势力范围,运转神念查探,下方阴风阵阵,鬼哭狼嚎,显然是万鬼齐聚之地。
由于血肉怪物盘踞在裂地谷中央,实力弱小的阴魂俱已被吞噬,存活下来的都是有些道行的积年老鬼,需得小心对待。
姬承便在崖边摆上香案,燃起三柱高香,又摆上白米、净水、符纸、公鸡等物,手持桃木剑,十足的走江湖打扮。
姬承取三粒白米,以指尖血浸染,以阴檀香焚之,又取几张黄符,以鸡血制符,口中念念有词道:
“四方阴客,百破灾殃,行听吾令,散承天光,太乙救苦天尊急急如律令,听召而来,不得有误!”
话音刚落,香案前黑风骤起,风中有阴风凄厉之音。
姬承运转法力,维持号令,只见密密麻麻的鬼物立在香案前。
有的神情呆滞,有的凶恶异常,还有的嬉皮笑脸,种种表现不一而足。
姬承先前以沾染了麒麟血的米吸引了这众多鬼物前来,放眼望去怕不是有数百,个个都有些修为在身,只是常年被谷底煞气侵蚀,神志不清。
眼见群鬼越来越多,姬承有些把握不住,连忙摇铃停了法咒,催动绝魂幡便将厉鬼尽数吸进去,伞面顿时变作乌青之色,一百零八道恶鬼绣像栩栩如生。
姬承按照玄元一脉祭炼之法重新祭炼一番,把幡一晃,叫声:“疾!”
顿时数道青光射出,游走一圈又返回幡内。
这青光能迷人七窍、吸人魂魄 效果比在火鸦道人手中时强横许多。
姬承笑道:“之前那劳什子名字甚是难听,以后便叫做灵冥青光幡。”
……
自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来,天地共经历数次大劫。
一是龙汉大劫,乃是龙、凤、麒麟三族混战,险些将天地崩坏,后三族以身镇压洪荒气运,龙族肉身填海眼,凤凰镇守不死火山,麒麟守护地脉,共同维护洪荒运转,勉强接下了这天大的因果。
接着乃是巫妖大劫,乃是妖族与巫族之战,以帝俊,太一为首妖族占据天空,以十二祖巫为首的巫族占据大地,二族大战也将上一量劫埋下的隐患彻底引发,洪荒大陆崩碎,昆仑天柱崩塌。
后有女娲娘娘补天造人,成就功德圣人之位,东方三清立人、阐、截三教,斩三尸成圣,西方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亦立下西方教,又连发四十八道大宏愿,这才勉强成圣。
六大圣人重炼地水火风,形成了如今洪荒四大部洲,三千小世界的格局。
经此一劫,圣人与道祖一合计,这样不行,次次大劫都毁天灭地,圣人能遭住,洪荒大陆也遭不住,更何况还有门下若干的徒子徒孙呢。
经过天道老爷指点,众圣这才明白,大劫本质上是洪荒世界的自我调整,世间万物阴阳相济,修士修炼需要吸收大量天地灵气,排出体内怨、煞、妒、恨、愁等五浊。
久而久之,天地间积攒的负能量越来越多,为了维持世界的正常运转,必须将负能量释放出去,从而引起大劫,在大劫中身死的修士,则是化作灵气滋养洪荒大地。
至于大陆破碎,纯粹是大劫的副作用,毕竟修为高深的大能,与人斗法时搬个山,填个海都是轻而易举的操作。
于是六位圣人一拍脑门,得,咱定个封神榜吧。
一来是当时妖族天庭覆灭,新建的天庭缺少人手管理三界,二来也是大劫带来的争斗不可避免,设立封神榜,将争斗层次下降到凡人层面,可以将争斗带来的损失降低到可控制范围内。
后来的事情便众所周知了,阐教与西方教合起伙来狠狠坑了截教一把,无数截教弟子肉身毁去,真灵上了封神榜,又被西方渡走三千红尘客,之后便一蹶不振。
阐教也没得到好处,转身又被西方教坑了一把,自家昆仑十二金仙中的文殊、普贤、慈航,拘留孙尽皆被西方教挖走,甚至连副教主燃灯都投了西方,自此以后西方教更名为佛教,成为封神量劫最大赢家。
这种方法,多少有些投机取巧之嫌,虽然躲过了大劫,但是天道表示不满意,于是下一次大劫提前到来,也就是西游大劫的来历。
这些上古秘闻都是锦元仙尊告诉姬承的,只是这次大劫,圣人们会选择取巧的方式度过,还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放任修士杀他个血流成河来渡过大劫,还未可知。
按照锦元仙尊的推断,应当是第二种,放任修士杀戮。
毕竟以封神榜这类取巧的方式渡劫,本质上是饮鸩止渴,只会加速下一次大劫的到来,圣人们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然而来自后世的姬承却不这么看,按照西游的故事走向,此次大劫主体是西行团队取经,渡过九九八十一难。
被杀的都是妖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说,别说上古大劫,就连封神大劫也比不过。
关键是,此次西游居然得到了天庭以及道门的支持,令本就兴盛的佛门再次发扬光大,的确是令人费解。
按照因果的角度来说,上次大劫中道门吃了大亏,这次应该轮到道门扬眉吐气才是。
姬承层次不够,根据仅有的线索得不出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西游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谋划。
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成仙,成仙之后,不管是到天庭考编制,还是在下界割据一方,都有一定底气。
姬承细数自家法宝,层次最高的是紫玉壶,乃是先天灵宝,内有六重禁制,其内自成空间,还有一口具有充沛生命元力的净莲真水泉眼。
就连泉水旁的泥土也不是凡土,而是灵土,若是用其种植灵药,不仅事半功倍,更能提升灵药品质。
其次便是阴阳道人的法宝,阴阳黑白子,是最为顶级的后天至宝,具有坚不可摧的特性,乃是阴阳散人于混沌虚空中抽取阴阳二气所炼制,配合阴阳万劫印能够发挥出不弱于先天法宝的威力。
再有就是灵冥青光幡与火鸦扇,前者内中有数百积年老鬼所炼成的一道青光,能闭人五窍,吸人魂魄。
后者乃是以玄仙境大妖火鸦道人内丹和羽毛所炼,扇出的南明离火能烧人修为,都是极为不错的后天法宝。
最后那柄秋水长剑,材质普通,勉强称得上法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姬承原本打算将这些法宝给福伯防身,只是被福伯婉言拒绝。
这灵冥青光幡与火鸦扇与福伯相冲,最后只收下了秋水长剑。
第15章 杂毛老道
烟波浩渺水波清,雨丝荡漾画桥平。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远看群山点点,翠黛群峰点碧空。
林深见鹿,溪午闻钟,近浮镜湖粼粼,云雾袅娜蔚霞光。
玄清峰后山处,镜湖湖心小筑中,一白衣少年正对月抚琴。
明月正圆,白鹿伴舞,青山、镜湖为客。
琴音空灵,蝉鸣蛙叫为其合奏,更显夜空群山幽静。
月下白鹿舞姿轻巧,时而踏波引水,时而仰首望月,与琴音相和,颇有一番琴瑟和鸣之意。
姬承一曲终了,提酒杯一饮而尽,心胸畅快,恍若登仙。
自从上次从地裂大谷回来,已经好几个月了,算起来与师父也有半年没见了。
琴乃君子之乐,自家师父独爱一枝碧玉竹箫,自己在翠竹峰时忙于修炼,未曾有机会与师父合奏一曲。
如今在玄清峰倒是能时时抚琴,只可惜却不见那枝碧玉箫。
一别月余,不知道师尊怎么样了,师尊喜月,不知翠竹峰的月与玄清峰的月是否相同。
一旁鹿灵见公子似是有些惆怅,便上前轻轻依偎在自家公子身旁。
在镜湖修炼月余,鹿灵腿伤已经痊愈,也能自如控制法力。
虽说在法力总量上逊于姬承门下四大金刚,可该说是白鹿本就心灵手巧还是天赋如此,在法力运用上鹿灵比四大金刚强得多。
说起四大弟子,尤其是那猿大那厮,空有一身蛮力,皮糙肉厚,到现在连踏水而行都做不到,人家鹿灵已经能在水上踏波而舞了。
姬承温柔的摸了摸鹿灵的脑袋,吩咐白鹿仔细看守药园,便于屋中打坐。
鹿灵躬身称是,感觉到自家公子心有所思,只恨自己只是兽身,不能为公子排忧解难,日后修行当加倍努力才是。
阴阳散人的阴阳万劫印,姬承已然吃透,触类旁通之下对法力又有了些新的感悟,一番总结之下,便准备天亮去给众异兽讲道。
只是那阴阳藤不知怎地,可能是水土不服,有些病蔫蔫的。
好在姬承一同移植了不少泥土过来,再加上将阴阳石放在一旁日夜守护,这几日阴阳藤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再有几个月姬承便可以对其药性进行临床试验。
姬承并未驾云,而是施展遁术前往玄清峰下讲道。
姬承对五行大遁中的土遁之术极为熟练,一息之间能遁出数里,水遁次之,余者又次之。
不多时便来到讲道青石处,众兽皆知玄清峰乃仙师洞府所在,除去四大弟子平日可以进观中外,余者皆不敢擅入。
姬承座下,除了不可伤害同门,不可以肆意杀戮外,倒也无甚规矩。
只是几月前姬承严令众兽不可靠近裂地谷五十里范围内,直言谷中有大恐怖,众兽虽不解,却也听令遵守。
今日姬承讲的是凝丹之术,如何将法力凝结成内丹的雏形,关乎众兽化形大事,算是比较重要的一课,姬承朗声道:
“盘坐宁心,松静自然。”
“唇齿轻合,呼吸缓锦,
“手须握固,眼须平视,
“收聚神光,达于天心。
“进入泥丸,降至气穴,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气暖,肾如汤煎,
“气行带脉,炼己功全。”
只听姬承声音与天地相合,口若悬河,万千蝴蝶围绕其飞舞不愿离去。
正是万物有灵聆道音,正讲到精妙之时,却听有几个记名弟子来报。
说有四个道士进得山来,行踪鬼祟,被雕四师兄带着巡山队伍发现,双方已然交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