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第172节

  只见那金芒包裹之人,周身好似龙影浮现,此人是安王?

  不,他必定是天子。

  霎时间,无数百姓叩拜,祈求皇帝圣恩。

  安王很享受此刻的感觉,但他知道,【黄袍加身】的持续力量很短,根本无法维持太久,此刻能做的,只有骂人。

  “万景帝勾结邪祟,谋害先帝,大逆不道、罪不容赦。今日,朕受历代先帝嘱托,来此清缴逆贼。”

  带着龙威的怒吼,回响整个上江城。

  稳坐龙椅的万景帝,再次脸色大变,失了【敕律】的他,终究比不上安王此刻的龙威,被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再也没了曾经的威势。

  只能让一众高手守护,与天上那威风凛凛的安王对质。

  可惜,也仅此而已了。

  远观的朱献,向着曹安问道:“他们就这么对骂?安王不动手?”

  曹安耸耸肩:“没那本事咯,这状态,怕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那他这是要干什么?就吵一架?”

  “他这是在立威,分离万景帝的民心,估摸着效果应该不错。不过过一会估计就要跑路了。计划被我搅成这样,还能如此镇定自若,的确有些城府。”

  若是一场战局,分上、中、下三等结果,此刻安王所面临的,无疑是最下等。

  上等局面,自然是曹安没发现他的身份,并且被困在冬猎场中,安王以统帅之名,下达混乱的指令,最后趁着【敕律】消失的空挡,暗杀皇帝,夺取皇位。

  中等局面,则是无人发现他的位置,他安心在祭坛吸收完力量,然后领军一股脑的杀入皇城,在对质万景帝之时黄袍加身,很大概率能事成。

  而最次的局面,就是现在了。

  被曹安直接堵在了城外,属下大军寸步难行,只能独自一人飞过去。

  短暂的借势,他也没信心在无数皇宫高手面前,杀死万景帝,借此机会立立威吧。

  安王很识时务,他在外还有偌大的基业,只要立威成功,便可动摇大兴王朝的军心。

  想来那失去【敕律】的万景帝,怕是镇不住朝堂,熬不了多久变会大乱,他还是战略性的先撤退,徐徐图之。

  “呼~~看来是要结束了,可以回去吃烤翅了。”听到曹安的说辞,众人也放下心来,这安王看着威风凛凛,原来也是徒有其表啊!

  毕竟飞比跑快,众人也失去了追击的欲望。

  今日从冬猎杀到黄泉,再从黄泉杀到皇宫,可谓是相当尽兴了。

  回去一边啃烤翅,一般数着今日捡到的宝贝,生活美滋滋。

  只是曹安的脸色,依旧没有放松下来。

  “这事可还没完呢,诸位,还有一战之力吗?”曹安向着众人问道。

  “一战?呵,我们以前从军之时,一打就是半个月,这点简直是小儿科。”

  青衣署的众将,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越战气势越旺,荒狼军从来没有后退可言。

  “好,我现在要去见一个人,担心他会对我动手,陪我走一趟吧。”

  “没问题,见谁?”

  “见见这一切阴谋的幕后黑手:墨人巷的上使。好不容易被我抓到了踪迹,可别让他逃了。”

  “哦?确定他的身份了?”

  “确定了。皇陵破碎,仙墓沉渊,大兴内乱,还有那长天门大战,这么多谋划,真是大手笔啊!能藏在幕后布局一切的。只有他……”

第189章 幕后黑手的真正身份

  大兴王朝,出了两个皇帝。

  诡异的局面,让上江城一度陷入了混乱之中。

  一位黄袍加身高高在上,一位掌管大兴近60年,这两位,谁才是正统?

  愚钝的百姓陷入了迷茫,官员们则是陷入了纠结。

  “这两位,该支持谁呢?”城南书院外,莫孝明手持长刀,目光呆滞的看向远方。

  虽然看不清具体的情况,但他听到了安王的龙啸喊话,不会真要叛乱成功了吧?

  站队,是每一位官员的必修课,站错了队,轻则打压被贬,重则脑袋都要不保,必须慎重才行。

  “所以,你已经在考虑投靠安王了吗?”身旁突然传来一声问候,莫孝明条件反射的点点头。

  “是啊,毕竟……曹安!!”

  莫孝明大惊,发现竟自己的宿敌出现了,整个人跳了起来:“我对圣上忠心不二,你别在这故意套话污蔑我!”

  曹安回了个白眼:“我就随口问一句,你激动什么呢。”

  自从知道这位就是个憨憨官二代,曹安也就对他没太多算计了,也就随口一问,这孩子这么大反应,看来平日是被他吓坏了。

  莫孝明满眼警惕的盯着他:“安王还在皇宫对质,来这里干什么?”

  战斗还没结束,曹安突然领着青衣署撤出战争前线,明显不对劲,难道是有了什么小道消息?

  曹安好笑的摇摇头:“你就别乱猜了,我的想法与你一样,等结果便可。”

  城内的战火,已经接近熄灭。

  曹安提前解开了安王的身份,让他的统帅之职未能生效,朝廷的军队回防迅速,城外叛军难以入城,百姓们的安危已经基本得到保障。

  所剩下的,便只有安王与万景帝的对质了。

  两不相帮,这或许是此刻很多官宦的想法,原因很简单,这不是外族入侵,而是皇族内斗。

  当初妖族率军来犯,青衣署一马当先,大兴王朝众志成城,那便是凝聚力。

  可眼前这事情,说简单点就皇室家务。

  为何会有太子一脉、五皇子一脉的说法,那些都是官员们看好未来帝皇的一种投资,毕竟在大家眼中,改朝换代乃天经地义之事。

  安王身为皇子,平日里气度不凡,此刻得老祖宗显威,身披黄袍,若是有本事继位,那臣子们也欢迎。

  毕竟万景帝年事已高,随着【敕律】的消失,他对朝廷的掌控力已经跌入谷底,安王若能让龙脉复苏,不失为一位新皇的人选。

  当然了,前提是万景帝肯让,那位的长生不老梦,可是冲着千古一帝去的。

  两位都不是善茬,那就看你们谁有本事了,曹安带着青衣署就撤,来办更重要的任务:堵住这一切事件的罪魁祸首。

  “让你办的事,办的如何了?”曹安向着莫孝明问道。

  莫孝明得意的眉毛一挑:“那种小事,当然是手到擒来嘛。”

  曹安一直坚信,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

  例如这次,曹安嘴上让莫孝明独自领队战斗,内地里却还对他安排了另一个任务,那就是护送一众官员们出城避难。

  毕竟是一场王朝内部的叛乱,此刻城内战火四起,就连皇宫都被袭击了,对于这些没了【敕律】的文官们,将士们可抽不出空闲庇护。

  最好的去处,自然是来到城外的南山书院暂避。

  这毕竟是间书院,战略价值极低,皇位未定前,战火基本不会波及此地,外加六扇门的分队,以及武院的师生防备,算是比较安全的地区。

  当然,曹安真正的用意,是让莫孝明以此为借口,帮他监视一个人,等他忙完了正面战场,立马就赶过来。

  莫孝明就是个官场滑头,他监视的人,还真就没起疑。

  “就在办公室里,万院长正与监正大人在喝茶。”

  “好,做的不错。你领队在周围警戒,禁止一切人进出院落。”

  “???”

  曹安的安排,并无不妥,只是……

  “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莫孝明就是觉得自己与曹安不对付。

  他可是大理寺少卿,官衔比曹安高好几级呢,怎么感觉混成了下属?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这种感觉甚是不妥。

  对于这种叛逆小子,曹安也是好笑。

  “行,不听我的就算了,这地图你拿着。”

  “地图?什么意思?”

  “我刚画的,安王在城北的部署图,奉皇上口谕,大理寺少卿莫孝明,领军前往……”

  “停,别说了,我没听到,我帮你警戒。”

  莫孝明好似握着烫手山芋一般,一把将地图甩回了曹安手里,然后捂着耳朵,匆匆跑去安排了。

  听命与送死,他选择了听命。

  曹安好笑的收起地图,确定了事情进展顺利,他也就安心了。

  金旗与土旗在外围待命,自己则是带着应长锋等人,去到了院长室中。

  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地方,但今时不同往日,曹安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了。

  敲了门,几人礼数周全的依次进入,正好就看到监正与万院长在桌前对饮。

  “你们怎么来了?上江城出事了?”二人对于曹安的到来,明显有些出乎预料。

  看向远处,上江城的天空依旧金芒闪动,战火的硝烟还在升腾,战斗没结束就撤离?青衣署这是来干什么?

  “自然是有要事,需请教一番了。”曹安微笑着回应。

  虽然说辞听着十分轻松,但他们也不是傻子,青衣署全员集结于此,必然是发生了变故,二人的神情也严肃起来。

  曹安见他们不信,只能坐在木椅上摊摊手:“真的,没什么大事,也就皇陵裂了十几座,安王请列祖列宗出棺,怒斥他爹是个不孝子孙而已。”

  “……”

  这叫没什么事?

  人裂了,坟裂了,再闹下去,怕是整个大兴王朝都要裂了。

  “这么大的事,你不去解决,来我们这干什么?”

  不管是万院长,还是监正,都是游离在朝廷之外的人物,一位酷爱养生大保健,一位专注教导学生,都是边缘之人。

  监正叹了口气,脸色沉重的放下杯子,走到窗台前,看向了烽烟四起的上江城。

  “我们终究是老了,对于这乱世帮不上太多忙,这场战争只能靠你们了。也不知这大兴,能不能熬过这场劫数。”

  皇权之争,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都将经历一场大劫。

  北燕、南楚、西方妖族、东海道门,在失去了【敕律】的力量后,又将如何抵挡他们的反扑呢?

  大兴王朝经历了十年的苦苦支撑,终究还是要步入衰落吗?

  但对此,曹安倒是持不同观点。

  “我也读过一些外族的兴衰史,一些国家固步自封、皇族腐朽,顽疾日积月累,不早日医治,真爆发出来便是国破之时。此刻皇族内斗,硝烟四起,亦不失为一道警钟。”

  曹安的话,多少有些大不敬的感觉,但此刻在场的,也并非迂腐之人,曹安敢如此说话,反而让众人好感倍增。

  监正欣赏的看向曹安:“那你觉得,此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应对吗?我觉得,还是放弃抵抗吧。”曹安捏起一杯茶,吹散茶气,悠然的品鉴起来。

首节上一节172/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