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结双手合十,念了一句佛语,然后开口说道:“施主生有慧根,能够参悟六字大明咒乃与我佛有缘,老衲愿将真言传授予你。”
“嗡阿班渣咕噜贝玛悉地!”
“此乃莲花生大士心咒,受持者有助于修行和觉悟,净化自身和一切众生!”
余良也没想到对方会直接将真言告知自己,获得了真言后他对其行了一个礼然后才离开。
……
(本章完)
176.第176章 唐
第176章 唐
……
余良又去寻找了凡大师。
在直接询问真言未果的情况下,再次通过催眠的方式获取其所知的真言。金刚萨心咒:嗡班扎尔萨。
事实证明,了结大师能成为少林三了之首是有原因的,了凡和了空都不能抵抗余良的催眠而了结大师却可以。
获取到三句真言后,余良就离开了少林寺。
随便来到一座县城潜心研究起来。
三句真言形成的波纹形状,也都是曼陀罗图案。
‘曼陀罗’是具有特定结构、对称和秩序的圆形或方圆形等特点的象征图像,并不是固定的。
尼古拉特斯拉曾说过,如果想了解宇宙的奥秘,就得从能量频率和振动上的角度去思考。
真言咒语,就是佛教对能量频率和振动的一种研究成果。
独自钻研了一段时间后,余良穿越回现代。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开拓学习。
余良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尼古拉特斯拉对东方文化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印度文化和佛教。
他曾经研究过梵文,并认为梵文是一种表达物质与能量关系的理想语言。
因此,他就用梵文来命名他的有关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以表达他对这些概念的独特见解和认识。
为此,余良还专门查阅了一下尼古拉特斯拉在这方面的历史传记。
【三十五岁的特斯拉,受吠陀哲学哲学家辨喜的影响,开始接触印度教吠陀思想,他在自己的实验室中使用了许多印度的元素来装饰和改善工作环境。此外,他还研究了许多佛教哲学和禅修方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研究和工作中。并用梵文来命名他的有关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而这个时间,正是特斯拉研究无线电的时期,并发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发射机,采用了高效的磁耦合原理,通过磁场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
“印度教吠陀思想!”
余良随即查看起相关资料。
吠陀,意为明、知识,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其主要的典籍为四吠陀:
《梨俱吠陀》赞诵明论。
《娑摩吠陀》歌咏明论。
《夜柔吠陀》祭祀明论。
《阿达婆吠陀》禳灾明论。
赞颂神灵,祈祷祭祀!这些宗教信仰的行为,在如今的科学现代已经被揭开了神秘面纱。
在古代,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发现,一些由特定的音节、词汇或音符组成的声音,具有一些超自然的能力,就将其归纳总结称之为咒语。
由于这些都是通过实践积累得来,不知道其根本原因,人们就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咒语被认为是一种与神或神秘力量沟通的方式。通过咒语,人们可以请求神灵的保佑、驱除邪灵、治愈疾病等。相信通过念诵特定的咒语,可以抵御邪恶力量、带来好运或保护自己免受危险。
这在许多古代文明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教、佛教等。
余良也在网上见到了很多有关萨满鼓唱,祷告歌,低音狮子吼,道经颂唱的视频,可惜它们所表达出来的频率和共振都不对。
理论都是对的,可惜方法却是错的!
余良也没指望网上能有真实具体的方法,只要理论是真的就行。
佛教的真言,配上乐器唱出来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
夜晚,余良盘坐在床上。
将铜钵捧在手上,一棒敲下去“铛~”
口中也开始低吼起来。
“~”
木棍贴在铜钵边缘摩擦,震动频率改变声音变得低沉悠扬起来,余良口中的低吼也随之共振改变起来,听起来就犹如来自远古的呼唤。
人体电磁场运转,在这种共振频率下不断向外散发波纹。
波纹穿过墙壁继续向外发散,不仅超出了磁场的十一米范围,还继续往外延伸到了五十五米。
在这五十五米内,各种能量波都在趋于与余良散发出的波纹一样的频率。
只见余良的电磁场范围开始增长起来。
滋~滋~
这栋楼的灯光开始闪烁。
“怎么回事?”
耳边响起邻居们嘈杂的声音,意识到不好的余良赶忙停止了修炼。
随即,一切又都恢复了正常。
“刚才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受地磁暴的影响吧!”
“什么是地磁暴?”
“新闻你没看吗?地磁暴是……”
余良偷听见邻居的交谈,不禁轻笑了一声,随即又关注起自身刚才的修炼情况。
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也是没有预料到的,毕竟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真言配合修炼,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波纹扩散形成了一个场域,余良能够直接吸收场域内的能量,电磁场也是极速的增长,就刚刚短短的一分钟,直径就增长了一厘米。
照这么算下去,一小时就能增长六十厘米,一天就能增长一千四百四十厘米,一年就是五千二百五十六米。
电磁场直径范围五千多米,余良想想都激动!
只不过,不能在现代修炼,修炼动静有点太大了,这才刚开始整栋楼都被他搞得不安生,以后那还得了。
所以,余良直接倒头睡觉,还得穿越修炼,现代还是用来学习知识。
看着梦境中的这几个光圈。
天下第一这个世界虽然只去过一次,但余良这次不打算再去了,想去新世界探索一下。
触摸第四个光圈
余良被传送进一个新世界。
画面一转,一座高大巍峨的城墙出现在他眼前,环顾四周,不远处就是城门。
城门口,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仿佛永不停歇,各种各样的行人来往穿梭,无不是在展示这座城的繁华。
余良走上前去,看着城门上的两个大字:长安。
顺着人流进入城中,余良瞬间被眼前的繁华景象吸引。
宽广的道路,两旁商贩们叫卖着各种商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有的穿着华丽的衣裳,有的则是普通的布衣……
余良稍微探听一下,就知道了他这是穿越到了唐朝,还是历史上那个赫赫有名的盛世,贞观。
……
(本章完)
177.第177章 人磁
第177章 人磁
……
走在城中,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
余良看到了一些唐朝的士兵在巡逻,他们的盔甲和兵器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长安城中除了有汉人以外,还有不少的外族人,他们装束与众不同,商人贩卖的东西也稀奇古怪。
余良见一个吐蕃人,正在用一口不流利的汉语,叫卖着他面前两个麻袋中的东西,听他所述这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但在余良看来他麻袋中装的小颗粒其实就是孜然。
继续向前游逛。
余良停在了一个卖首饰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摊位上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每一个看起来都非常的精美。
各种木头做的雕花簪,小摆件,镂空小盒子。
其中吸引住余良的,是他摆放在正中间的绞丝手镯,将一个手镯镂空雕刻一分为二,之间相互独立又能环环相扣。
虽然只是木头雕刻,但两根相互缠绕就已经是十分精致了,而他这个绞丝手镯却是三根缠绕。
见余良盯着绞丝手镯看了半天,摊主笑呵呵地对他说道:“公子看上这镯子了?只需要五百文!”
这么精美的手镯只值五百文,说实话余良感觉有点贱卖了。
“我不需要!”
对着摊主摆了摆手,在其失望的眼神中余良离开他的摊位继续游逛起来。
不知不觉进入下一条街道,这里的场景比上一条街道更加繁华热闹。
有玩杂耍的,有说书的,还有摆摊卖各种小玩意的。
路人的欢笑声、摊贩的吆喝声、撂地说书人的抑扬顿挫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特别是那些玩戏法的,“吞刀吐火”、“自缚自解”,那花样百出让余良看了都连连称赞,直接驻足停下来认真的观看研究起来。
“真是精彩,这可比现代的那些魔术都有趣多了!”
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戏法中,余良见到了一个熟悉的戏法:仙人摘豆。
两个空碗,三个黄豆,这种戏法并不需要特别的机关,仅凭表演者灵巧的双手遮掩,便能使物件来去无踪。
玩‘仙人摘豆’这个人,忽悠路人下注猜碗盖一下黄豆的数量,每次都是输少赢多,正是应了十赌九骗这个词。
“来快来看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啦!”
听见耳边响亮的吆喝声,余良转头看去。
只见一个身着灰袍留有短须的中年男人站在一个竹篱笆前,随手撒下一把种子,用瓢浇上一点水,地上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长出嫩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