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助女帝平天下,她却要赐死我 第135节

为此,他愿意等待。

可是,等待的时间却如此漫长,如此痛苦!

另一边,国都。

追杀曹宁、文载道不成的龙骑军,带着数百名和曹宁、文载道一起逃窜但却失败的权贵从国都南门归来。

看到往日里一个个骄奢淫逸,肆无忌惮的权贵,如今却变成了这副狼狈模样。

整个京师的百姓都乐了!

“哈哈哈,好,这就是报应啊!”

“好臭,原来这些大官儿也会滚泥地啊,我还以为只有我家的猪才会这么干呢!”

“嘿,他们可不就是猪吗,成天不劳不做,混吃混喝!”

“哈哈哈,那龙骑军的壮士不就成了猪倌了!”

“……”

无数戏谑、欢喜的声音,在国都传来。

越来越多的百姓,闻讯赶来,看看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景。

其间,不少有些家底的百姓,为了感谢龙骑军将士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主动献上酒食。

在喝酒的时候,龙骑军将士随口将曹宁、文载道被龙骑军追的割须弃袍、泥地打滚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一时间,烂泥宰相,无须名流的绰号,在国都百姓口中传开,并且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袋里。

往日权贵威严,世家风度,都随着这两个外号烟消云散。

消息传到大周书院,一群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大儒们如丧考妣,哭爹喊娘。

“斯文扫地,礼崩乐坏!”

“斯文扫地,礼崩乐坏啊!”

大周书院院长迟玄望,更是怒发冲冠,狠狠将手里捧着的书扔下。

之前曹宁和文载道准备逃出国都时,曾经邀请过他,但被他拒绝了。

因为他觉得自己身为一代文宗,岂能在李怀安这样的祸国奸臣面前逃走。

他就算死,也要为天下的读书人守住气节!

所以他命令大周书院的大儒、教授、弟子,敞开院门,所有坐在院内读书。

让李怀安知道,就算他刀兵再利,也下不了天下人。

但是现在,他坐不住了!

“不行,国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李怀安简直就是祸世魔星,短短数日,就让国都百姓目无尊卑,狂妄无礼。”

“如此下去,国将不国,我大周就要完了!”

“诸位,且随我去兴隆街,我们把李怀安给轰出国都!”

迟玄望振臂一呼,大周书院的大儒们纷纷响应,没一会儿,一群大儒学子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冲到了兴隆街樊楼下。

正好此时李怀安下楼准备劝那些来征兵的人离开,明天再来。

迟玄望看到李怀安,直接劈头盖脸,怒斥道:

“李怀安,你知罪吗!”

李怀安早就发现了气势汹汹的迟玄望,只是没兴趣搭理这个老顽固。

但却没想到对方开口就来这样一句,顿时脸色一冷道:

“我有何罪?”

迟玄望神情冷傲,高高在上,义正言辞道:

“自孔圣著《春秋》,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你却蛊惑百姓,使其目无尊卑。”

“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皆因你李怀安而起!”

“你竟然还问我你有何罪!”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禽兽不如!”

李怀安看着仿佛手握天条的司法天神一样冷漠威严的迟玄望,不屑的笑了起来。

他这一笑,仿佛是点燃了导火索,一个又一个的大儒被点炸,开始对他破口大骂。

“李怀安,你位卑人劣,地实贫贱,如不改正,死期不远!”

“李怀安,你跋扈行凶,肆无忌惮,岂不知枭悬之诛已经近在眼前。”

“李怀安,你卑悔王室,败坏法纪,天下之大罪莫过于此!再不悔改,九族具诛”

“李怀安……”

大儒们一个个衣冠楚楚,满嘴道德文章。

李怀安听了却一声冷笑,不屑道:

“口中千言,胸中无一策。”

“你们这群儒生,终日无所事事,只知摇唇鼓舌,占据高位!”

“名为大儒,实乃大贼!”

“还敢和我讲道理,你们知道什么是道理吗?”

李怀安缓缓伸出双手,在半空中握紧成拳,目光扫视迟玄望和一众大儒,冷声道:

“我左手是道,右手是理。”

“你们准备和我讲道?还是讲理!”

李怀安脸上毫不掩饰的威胁之色,瞬间就让夸夸其谈的大儒们闭上了嘴。

一个个满脸不甘、不屈的看着李怀安,似乎试图用眼神吓死李怀安。

李怀安被他们这色厉内荏的样子给弄笑了。

前来参军的国都百姓,也被他们这群大儒给弄笑了。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大儒,一个个简直就软蛋,连我家的大黄都不如。他被人踢一脚,好歹还敢咬人呢!”

“什么软蛋,我看根本就是没卵子。以前我还去大周书院读过书,结果半辈子都没什么成就。难怪啊,一群没卵子的人,能交什么样的好学问。”

“呸,你可不要污蔑!洒家虽然没卵子,但也不屑和这群狗屎大儒并称。”

忽然,有个看不惯大儒们高高在上表情的百姓,拿起手中的石子,向大儒们砸去。

他的行动,就好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无数百姓纷纷响应,拿着身边的一切砸向大儒们。

后来,干脆有人搬来各种臭鸡蛋烂菜叶,为其他人提供弹药。

一瞬间,衣冠楚楚的大儒就变成满街喊打的老鼠。

头上挂着个烂菜叶,脸上糊着臭鸡蛋。

狼狈不堪,鸡飞狗跳。

遭到如此羞辱的大儒们,一个个气得面皮发紫,很快就有人忍不住开口反驳道:

“你们这群无知愚民,知道什么!”

“我等儒生,主掌教化。若非有我等,岂能有如今之大周万邦来朝之鼎盛!”

百姓们乍一听这话,还真被唬住了。

但很快回过神来,怒道:

“大周鼎盛,明明是李将军东征西讨,对内改革之功。你们这群儒生只知道和李将军做对,有个屁功劳。”

“什么狗屁大儒,我在国都这么久了,就看你们整天衣冠楚楚,锦衣玉食,却什么都不肯做,简直就是害虫!”

“对,这群大儒就是害虫,就是吸我们穷人血的大害虫!”

一个个百姓回忆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发现这些大儒的身影总是伴随着自己的苦难。

当他们被权贵欺凌告官的时候,他们嚷嚷得贱不可告贵,直接打三十大板扔出去。

当自己遭灾的时候,又是这群大儒假仁假义,帮着权贵门用三五斗米买下一个人的一生。

如果说权贵们是山中食人饿虎,这群大儒就是帮助饿虎吃人的伥鬼。

在愤怒的百姓面前,往日里能说一整天的大儒们,一个个像受惊的鸡仔一样瑟瑟发抖着。

只有迟玄望一个人,还能勉强保持风度。

李怀安看着咬牙硬撑着的迟玄望,缓缓开口道:

“迟院长,你之前说君臣、说上下、说父子、说尊卑。”

“也许在你看来,这就是儒家的全部!”

“但我要说,你错了!”

“所谓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除此之外,都不过是手段!”

“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一个真正儒者的目的!”

迟玄望听到这话,面色一肃,严厉反驳道:

“李怀安,你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实是儒者之大道。”

“但若将除此之外的东西,都视作手段,却太过偏激。”

“已经是邪道!”

“仁义、礼法、宽恕、慎独、中庸、孝道,儒家之道浩瀚如海洋,岂是四事能够囊括的!”

李怀安听着迟玄望的辩驳,不屑的笑了起来。

“仁义、礼法、宽恕、慎独、中庸、孝道?”

“什么叫仁义,什么是礼法、什么是宽恕、什么是慎独、什么是中庸、什么是孝道?”

“这些东西有标准吗?根本没有!”

“这些东西,不过是权贵用来涂抹遮掩自己丑陋贪婪面目的脂粉罢了!”

“你看看你身后的一群大儒,他们有的号称仁义,有的自诩守礼,哪一个不是你口中儒道的代表!”

“但儒学,就是被这样的人玷辱的!”

李怀安慷慨激昂的说着,然后不等迟玄望开口反驳,就指向了其中一个大儒。

“就拿这位号称孝顺的曾琦大儒来说吧。”

首节上一节135/17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