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秘之主 第2138节

嗯,第二部就是从小克沉睡,或者更早,到他苏醒这段时间。

这都是开书前就确定下来了,当时为什么考虑第二部,一是我觉得这个设定太庞大,能写的太多,如果一股脑塞到一本书里,那必然主次不分,支线冗长,散乱乏味,臃肿不堪,二是塔罗会众人的成长曲线没法跟上克莱恩,如果给他们太多支线,更多故事,让他们的提升足够合理,那会冲击到主线的架构,同样出现主次不分的问题,如果不给,又让他们成长,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肯定会有大量的朋友觉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觉得他们太过轻松就得到一切。

所以,我权衡之后,结合各方面情况,决心至少要写诡秘2,这样一来,这一部可以从容地走剧情,不用满世界跑地图,而塔罗会众人只展开他们人生的上半场,完成蜕变和成长,然后离开舒适区,到第二部里演绎更精彩的故事和人生。

对于我来说,这同样是一个挑战,如何在隔了几年后,怎么把大家重新带入这个世界,怎么让新的读者没看过诡秘1也能流畅地,不受限制地阅读下去。

我之前没有写一个系列书的经验,没有在同一个世界观下写第二本书的经验,一方面是前面几本书设定的时候就没考虑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空间展开,二是害怕重复过去套路,无法突破,但这种害怕本身也是一种限制,我觉得已经找到自己写作方法论的我可以试着挑战一下了。

我之前说过,我的口号,不,我的座右铭是:

“永不满足,永在挑战。

第二部,我还没想好主角和切入,但我现在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些剧情画面:

那是以塔罗会众人唤醒小克的各种尝试,以五个金币、铁制卷烟盒代表的不同人,构成的暗线。

他也许会碰到一个点起烟,说起从前的猎人,也许会偶尔窥见到半张美丽的容颜,也许会听到海外传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也许会与大海上的王者们打一打交道,也许会去探索海上那几个还未揭露的宝藏传说,也许会和形形色色的“穿越者”、“潜入者”发生碰撞。

具体的风格,等到时候再定,总之,设定上给第二部留下了很多的空间,我完全不担心没东西写。

至于末日,肯定不是一部能解决的,而为了让第二部的末日更有压迫力,我决定给母神做史诗级强化,误,总之,公猪为何怀孕,男子为何挺着肚子,石头为何产下小孩,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至于强化的方案,大概会放到西大陆相关的第三部,但我未必写,认真脸。

西大陆相关,我之前其实是没做设定,只是留下了接口,剩余七个源质,和少量不包含序列1,唯一性的非凡特性,会构建出什么样的一个世界,一个升级体系呢?

我最近基本确定了想法,知道要做什么样的设定了,嘿嘿。

嗯,以源质为核心的正道体系,以非凡特性为根本的旁门左道,以及各有部分的下九流。

前者是从道家“受箓”这个思路出发,嗯,受箓就是说你得到了天庭认可,成为了这个体系的一员,可以愉快地召唤六丁六甲等神灵帮忙战斗了,而没有受箓的野道士,你想召唤六丁六甲,土地山神,人家凭什么理你啊?所以,符箓里,符和箓是分开的,受箓一言以蔽之就是体制内,然后,如果把天庭、净土改成源质,整个设定一下就活泼诡异起来了。

写到这里,肚子饿了,媳妇催我出门了。。毕竟是临时决定写的,嗯,先到这里,我明天继续这个完本感言,谈谈诡秘这本书创作的想法和得失,谈谈我的创作方法论。

另外,感谢梧桐的大佬打赏,我刚才开起点读书都吓到了,还有,之后先会定时在这里连载一个两三万的番外,然后是不定时的番外,本来不打算写的,但现在发现有许多不涉及第二部,但可以写的东西,比如小克沉睡的梦境,第四纪的一些片段故事,等等,等等。

关于天尊后手为什么被干扰,我已经做了一定暗示了:

“魔镜”阿罗德斯作为从混沌海出来的,为什么一定要跟着克莱恩,克莱恩为什么要在沉睡时带着它。

还有,实体书重置版出来了,这次的封面是我喜欢的,内容也只是修订了部分网络词汇和词典里没有的词,比如,祂,具体购买地址可以去看我的微博,爱潜水的乌贼本尊,之后不定时番外则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直接搜“wuzei1985”,动漫头像那个。

嗯嗯,明天继续完本感言(下)。

完本感言(下)

作为完本感言,肯定要回顾下整本书,说说创造中的得与失,然后才能知道什么该保持,什么该提升,嗯,我结合我自己的创作方法论来谈吧,当然,这是我提炼出来的属于自己的,不表示就适合其他人,适合其他平台,从中有感悟很好,照搬很容易水土不服,真理都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别,更何况这种很私人的感悟,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对吧?

就我个人而言,创作中的第一个关键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是“表达”。

表达这个词很宽泛,狭义可以等于文章主题,中心思想,广义来说,任何希望传递出来传递给读者的东西,都属于表达的一类,我们可以表达自身对人性的想法,对世界的认知,也可以表达获得的满足,以及通俗一点的,我要很爽。

诡秘这本书,我希望表达的是什么呢?

一是将西方神秘学部分知识与克苏鲁神话、SCP基金会这些元素融合起来后产生的一个新奇有趣,值得琢磨,复杂好玩的世界观;

二是黑暗绝望中的一缕光(“对,正是……”阿蒙正要跳出来,就被小克捂住嘴巴,“正是在下。”)这一缕光既是人性的怜悯,也是人类勇气的赞歌,黑暗绝望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农民的处境,也是克苏鲁神话元素带来的旧日,邪神,未知,不可直视,混乱疯狂和绝望无助。

三是人性、神性的对抗和融合。为什么我将小克的途径定位“占卜家”,终点是“愚者”,一方面是本身故事情节需要,而且“占卜家”这条途径前期能很自然地将许多神秘学要素展开,有趣地带入,另一方面,诡秘这本书隐含的主体,呃,也不算隐含吧,我都写在简介里了:一段愚者的传说。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愚者的旅程。

而塔罗牌这个本书很重要的元素,有一个较公认的解读是,整体描述的就是一个愚者的旅程,从愚者开始,到世界结束,获得完满。

我当然不可能去照搬塔罗牌的解读和意象,会结合诡秘这本书做一定的修改,所以,一个愚者的旅程指的是从人到神的渐变,指的是人性、神性对抗和融合带来的精神旅行。

这一点,因为我希望小克一直能有人性的一面,温暖的一面,所以没有直观地从他的心理活动来描写,更多是从他人,从他和整个世界、周围人类的互动频率、深度来体现,更加间接。

所以,越到后期,不管小克如何地强调自己的人性,给大家的阅读感觉都是他越来越远离人类社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抽象,渐渐没有血肉之感,这就是一个愚者的旅程。

这个结构设计其实有点取巧,因为我的灵感来源于之前几本书,嗯,武道除外,都有人说主角越往后期,越是非人,越发脱离现实,不再有根植于世界,根植于社会的感觉,那么,我干脆将这种变化从作者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这个灵感差不多看完一些塔罗书籍后就这么产生了。

现在对照来看,第一点勉强达到了,第二点光的部分不错,黑暗的部分前期很好,后期随着力量层次提升有淡化。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也是诡秘这本书结构上的问题,也是我等下会说的方法论里面的第四部分“结构”。

回到主题,从序列3开始,整本书在神秘学部分,在未知的恐惧部分其实有一定的风格割裂。就克苏鲁元素来说,未知一旦讲明,真正登上舞台,就会失去大部分魅力,所以,后期混乱与疯狂感保持得不错,黑暗、绝望、神秘与渺小感都是一定欠缺的。

开书前,我就很犹豫,要不要只写到序列3,其他就作背景,这样神秘世界的整体风格就会很统一,那种引人入胜,伴随着恐惧和颤栗的探索感,神秘感就能贯通全文。

但最终我还是有些贪心,我希望诡秘这本书能把整体世界观勾勒出一个大模样,之后,就可以在这个世界观下从容地发挥了。

第三点,我个人评分是及格以上,不超过80吧,主要还是心不够狠,表现得不够直观。

说完“表达”,我创作中的第二组关键词是“有趣,有意思”。

也就是说,当确定了想表达的东西后,那么就要审视自己的题材和可能的表达方式是否合适了。

不是说有的题材不能写,排除掉外在的因素,一个题材能不能写只看你能不能写的有趣,有意思。

家常菜也得看是谁来做,怎么做。

嗯,人类从本质上来说,是求新,求奇的,当然,也追求爽快和感动,后面两个我是放在“情绪”部分处理,这里只谈新和奇。

新不指是单纯的少见,奇也不纯粹只猎奇,它们应该更接近有新意,与其他有一定的不同。

而有趣和有意思,从词义上来说,差别还是挺大的,有趣更多指好玩、新奇,有意思则可以附加一个“能琢磨”的含义。

有意思的不一定会好玩,搞笑,但可以让人沉浸进去,觉得很有意思,可以琢磨,可以发散自己的想象。

有趣的也不一定有意思,现在单纯轻松,搞笑,玩梗的小说不少,也有很大的市场。

当然,两者同样可以结合,有趣之余能让人觉得有意思,愿意去琢磨,去研究,去代入和幻想,那就有双倍吸引力了。

有意思之余如果能在行文、人物互动、细节部分做到有趣,但同样能起到画龙点睛,让大家追的更有动力的作用。

诡秘这本书,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先做到有意思,再追求有趣,现在来看,二十二条序列途径,220种魔药,九个源质和扮演法这个体系,确实做到了有新,有奇,有趣,也有意思。

首节上一节2138/214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