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村 第675节

见此他心里一动,水炮!

拿出手机,他赶紧给敖沐东打电话:“东子,叫上大国快点过来,到大龙头号来,赶紧的,用水炮去救火!”

事关紧急,五六个汉子以最快速度从村里跑出来。

周边渔村都是依山傍水,山林大火一旦蔓延开来,哪个村都逃不掉,前滩镇在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山林火灾,最严重的一次有两个村子直接被毁掉了!

海风太大,山火会被吹下来,以前渔村房子屋顶是干海草,这东西一点就着,一着就毁!

村里响起敲锣打盆的声音,铁盆发出咣咣咣的响声,多数人家披着衣服赶了出来,得知山上着火了,不管隔着多远,都带着水桶盆子跑去帮忙。

大龙头号开动,船上几个人着急的大叫:

“千万不能蔓延开啊,卧槽,这刚过完年怎么就碰上这基巴事了?”

“麻痹的龙旺庄今年命犯灶头神啊,这踏马的。”

“不关龙旺庄的事,肯定是不知道谁放鹞儿的时候绑上了蜡烛什么的,结果鹞儿落下来,火烛把干叶子干草啥的给点起来了!”

事关重大,一群人着急了,内心全是负面情绪,开口闭口全是脏话。

敖沐阳放下望远镜冷静的说道:“没事,今天问题不大,我看过了着火的地方贴着海边,咱们水炮的射程有一百多米,把船靠上去能压住这场火。”

可能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拜神拜祖先起了作用,这场火灾的发生是不幸中的大幸,它不是出现在半山位置,而是在大龙头上的山基处。

大龙山从海边隆起蔓延,这场火就发生在海边拔起的那一段上。

火焰很快扩展开来,蔓延面积得有十几亩的样子。

大龙头号尽量靠近岸边,水炮启动,敖沐东操纵水炮转向,狠狠拍下按钮,一股水柱顿时喷了出去!

水柱如水龙,奔袭之处烈火顿时得到压制,嚣张的火势一下子小了不少。

有人在山脚提着水桶忙活,洒落下来的海水让他以为下雨了,扔下水桶就叫了起来:“啊啊!下大雨了下大雨了!老天爷保佑啊!佛祖保佑啊!这场雨太及时了!”

旁边的人起初也是这么想的,但大龙头号隔着很近,稍微有心的人就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于是有人便踹了他一脚道:“老天爷保佑个屁,是哪个村的船上有水炮……”

“龙头村,那是龙头村的船,就他们村船上的水炮最厉害!”

水炮徐徐转动,粗大的水柱带着大量海水铺天盖地的洒落下来,一片片燃烧的火焰被浇灭了。

上千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这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水炮没法覆盖火灾全境,不过这一段山上树木也不是很繁茂,水炮漫天洒水迅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让火焰传播速度下降很多。

这比它直接灭火还要重要,只要山火无法蔓延开来,那村里人就有办法将它扑灭。

在敖沐东操作下,水炮以最大功率往山上洒水,不少人身上被淋透了,大冬天的又是半夜,冻得浑身哆嗦。

不过火场气温高,加上人们跑来跑去、爬山越野,身体迅速产热,这样被海水泼洒到也不会觉得很冷。

一直折腾到接近黎明时分,这场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山脚边龙旺庄有几户家里遭了难,山上飘下来的火苗点燃了屋顶上的干草,还好村里人有准备,有人用抽水机往屋顶洒水,及时浇灭了火焰。

看着山上没有了火焰、只剩下灰黑烟雾,敖沐阳松了口气。

龙德水一瘸一拐的跑过来找他,被拉上船后几乎要流泪:“哎呀,队长,这次真是多亏你了,亏你了呀!哎呀,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队长,你就是我们村的恩人啊。”

敖沐阳拍着他的肩膀笑道:“不至于,我看周围村子的乡亲都来帮忙了,又不是靠我自己把火给灭了。行了,你先回去忙活吧,我干的也是自己该干的。”

龙德水连连作揖,满脸的感恩戴德。

敖沐东问道:“你脚怎么了?没事吧?”

龙德水拍拍腿顿时疼的呲牙咧嘴:“麻痹没多大的事,爬山的时候我不小心踩空了,脚被石头给别了一下,不大要紧、不大要紧,东子多谢你们啊。”

敖沐东笑道:“你说你客气他骂了隔壁呀?回去忙你的事吧,我们也回去了。”

新年刚结束,前滩镇火了一把,山林火灾是大事,安周县乃至红洋市的很多媒体都对这场火灾做了介绍。

680.铁耙捞蚬子(4)

还好,火灾没有造成村民人身安全伤害,仅仅是毁坏了一些财产。

不过因为这场火灾,安周县消防局联合县政府出台了新的山林保护法规,以后不准放飞灯火鹞儿了。

也就是说,以后放风筝可以,风筝线上不准再绑灯具,不管是冷光灯还是火烛,为了防止有人鱼目混珠,全部给禁掉了。

敖沐阳这次放灯光鹞儿,等于是赶上了末班车爽了一把。

这政策的出台让他稍微有些不爽,他还打算搞这么个旅游项目来着,傍晚游客们去放风筝,日落的时候改成放飞孔明灯,一定能吸引不少人。

但安全第一,他很理解这项政策。

因为在救火过程中敖沐阳使用了水炮,这别具一格的创意受到了一些媒体的赞誉,有报纸和电视台介绍了一下他,另外也介绍了龙头村。

这是杜坦之托人帮忙,他在村里度假村有股份,所以在宣传龙头村上不遗余力。

电视节目短暂的介绍了这场火灾,更多的地方在于介绍龙头村这个古渔村,让村子跟着火了一把。

初七、初八是单位上班开工的日子,可是学生们没有开学,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抓住寒假末尾这个机会,要求家里带着外出度假。

于是,龙头村的游客多了起来,村里的旅游业火热起来。

恰好年后有一次退潮,虽然不是大退潮,可还是会在海滩上留下一些海洋资源,敖沐阳就发动村里人教导游客去获取这些东西,来增加他们的旅游收获。

其中,他也参与进去,带着个铁耙子去了沙滩。

这种铁耙子是特制的,一条长长的木棍做手柄,前头有个好像小铁笼的靶子,铁耙子开口,贴着沙地拖动的时候,能把里面的蚬子扒拉进去。

红洋有句俗话,叫做“打赤膊吃蛤,穿棉袄吃蚬子”,意思是夏天是吃蛤的季节,冬天则适合吃蚬子,因为这时候的蚬子肉质才饱满。

蚬子是一种类似蛤蜊的贝类,个头更大一些,有黄蚬子、花蚬子、白蚬子,也有海蚬和淡水蚬的区分。

首节上一节675/147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