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哪怕是为了本族的安全,他都得裹挟着全体荒民一同南下。
卡露拉没有骑马,她始终跟在奥古斯塔身后不远,并静静地看着他的表演。
两人嘴上都说着是为了荒民,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却大相径庭。
的确,荒民们重回温暖的故土是能活得更好,而且饱受折磨的荒民也的确拥有过上好日子的权利。
可在只有荒民外表的卡露拉看来,荒民们由林恩来统治似乎能活得更好些。
这奥古斯塔的硬实力确实是太差了,无论怎么折腾都绝非林恩的对手。
哪怕卡露拉没有倒戈,结果也不会有任何区别,还能让这几万荒民免受一场完全一边倒的屠杀。
在荒原上大杀四方、无可匹敌的所谓战神,到了南边都敌不过十几名全副武装的卫兵。
大伙坐下来一起喝啤酒吃黑麦粥他不香吗?
没必要彻底打生打死吧?
那林恩对荒民也完全不排斥,甚至宫廷里都遍地是荒民,他甚至还娶了荒民为妻子呢。
卡露拉无法理解奥古斯塔心中的那股执着,她只是在遵循自己的认知而行动。
现在她就希望林恩能做好全面且充分的战前准备,能迅速有力地将这股荒民彻底征服。
十余天后,荒民七部倾巢出动的消息快马加鞭送到了林恩手中。
“好,终于来了!”
林恩收到消息后火速南下三河城,快得就像是冲进成熟麦田收割粮食的老农。
当天他就策马赶到三河城的西郊军营,并召见了军营内的主要将领。
林恩站在地图前,用马鞭敲打着地图的北方:“荒民来了,预计总人数在六万,其中有战斗力的男性可能接近一万五千人。”
荒民耕战一体,超过十三岁的男性就能拿起武器上战场了,反正也没啥装备成本,有高比例的战斗人口很正常。
“大人,就算是再翻个倍也不用怕啊,荒民的装备水平您是了解的。”
举手开口的正是出自低地部族的小索瓦德。
他现在统领着七百荒民弓手,有资格列席会议了。
老四约瑟夫笑着附和道:“说得对,我看这六万荒民还不如六万头野猪难抓。”
最近这一年以来,白河领连战连胜,这些将领们当然也迅速膨胀了起来。
这时候林恩自然就得敲打敲打这些屁股翘上天的将领,他严肃道:
“战胜这几万荒民对我们来说的确不难,可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战胜,而是要将他们全部吞下,一个也不能漏,这就相当有难度了,因此决不能轻敌。”
老二休戈盯着白河领北边的地图,分析道:“如果要将这几万荒民全部吞下,那就需要派出部队截断他们的退路,但白河领北边地形有些复杂,纵向又太宽,很难彻底截断荒民的退路。”
在湍流郡历练了一阵子,老二是愈发成熟老练了,在林恩的点拨下,他已经开始习惯借助地形地貌来分析战局。
主要他麾下的骑兵部队就很吃战场的地形,哪怕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上行缓坡,都会对骑兵的冲锋速度产生重大影响,由不得他这位指挥官不重视。
林恩将马鞭停在了白熊县的位置,说道:“休戈的看法相当正确,因此在战争前期,我们要以忍耐为主,绝不可贸然向荒民发起攻击,要让他们产生一种幻觉,那就是他们能够彻底占领白熊县,等到他们放松警惕,才是我们出击的时候。”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不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就没法将这几万荒民引到陷阱中来。
为了让他们上钩,林恩甚至愿意拿白熊县作为这个代价。
他不会从白熊县撤走多少人口与物资,甚至还会故意在领民们的农舍里留下大批的粮食,让荒民们尝到些实实在在的甜头。
为的就是让荒民尤其是让奥古斯塔相信,林恩真的如假情报所说的那样,正在与沼地公爵缠斗,忽视了对北边的关注。
反正归根到底都是自己的人口享用这些粮食,压根不亏。
接下来的几天,林恩就住在了军营里。
这也是他一贯的套路了,在开战前与将领和士兵们尽可能地吃住在一起。
虽然老套,但绝对是有效的。
林恩的主要精力虽然都放在了领地的治理上,可他知道军队才是他的根本,因此每一批新兵都会过他的手,每一名老兵也都会记得他的面孔。
与此同时,他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前准备。
老二休戈与小索瓦德的部队都在湍流郡之战中遭受了损失,经过这段时间的修整与补充,部队的兵力都回到了预定人数。
其中休戈骑兵部队依然是五百名甲胄骑兵,外加五百名骑兵学徒。
骑兵的人数其实是最容易‘注水’的。
老二这支部队里,能实打实在战场上发动高速冲锋的就五百名正规甲胄骑兵。
那五百骑兵学徒配备的都是驽马,顶多能骑马行军,做不到战场冲锋。
同样都是马,六七十金盾一匹的战马,和三四金盾一匹的驽马那是一回事吗?
可对外宣传的时候,老二的部队声称有一千骑兵过分吗?
不过分。
要是再大胆点,将军队里的马夫与伙夫都算上,说有一千五百骑过分吗?
更不过分了。
沼地公爵的四千宫廷骑兵,以及镜铁伯爵的两千骑兵都是这么来的。
前者真正称得上骑兵的应该就两千来骑,后者则顶多有八九百骑。
余下的则多是骑马的步兵,披了甲胄就能上战场,但绝对称不上骑兵。
至于说那种一场战争动辄几十万人兵力的说法,大多都是在扯淡。
就古代的交通运输水平以及军事通讯水平,能同时指挥五万兵力的将领那都是当世名将了,一个时代都找不出几个的那种。
至于林恩接下来要指挥的这场战争,他能调动的全部兵力也就五千余人,敌军的人数则在一万五千余人。
放在北境,这已经是能载入史册的大规模战役了。
在跟随林恩奔走于军营中时,书记官维克多突然感到沉重的使命感。
他向林恩请求道:“大人,请允许我随您出征,我身为您的书记官,必须全程记录这场战争的始末,等到百年之后,这就是研究一位王者的珍贵史料。”
在此之前,维克多其实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并记录林恩的言行举止,同时给林恩身边的主要官员与将领都设立了档案。
为此,他还特意调了两名文笔优雅的秘书来负责记录。
他坚定地认为,林恩将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王者,而王者就势必要拥有相匹配的史诗。
当然,这一切都提前征得了林恩的许可。
闲暇时他甚至还会亲自审阅秘书们的记录,并对错漏进行指正。
面对维克多的请求,林恩笑着打趣道:“就算你怕,我也会将你绑着一起上战场,你可是我的书记官。”
第263章 被吃干抹净的公主
克萝莉斯端坐在桌前,手握鹅毛笔,桌上铺开的黄色草纸已经添了几行字迹,却又被细细圈改,仿佛每一句话都需要反复掂量、字斟句酌。
这是一封写给林恩的信,容不得她有半点马虎。
正当她想通了一处关节,抽出张新纸准备落笔时,侍女却忽然轻轻敲响了房门:“殿下,午餐时间到了。”
克萝莉斯闻言,抬起头看向窗外,只见太阳已然高悬。
有这么晚了?
她忽然惊觉,自从住进这绿湖县城堡来,她对于时间的感觉就愈来愈模糊。
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
在绿湖县的这段日子,她与母亲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不必去顾虑王都的腥风血雨,也不必担心在睡梦中被叛军俘虏,更不必担心被关进修道院就此了却余生。
虽然林恩将克萝莉斯与她母亲‘软禁’在了绿湖县,却并未彻底限制她们的自由行动。
只要有护卫的陪同监视,她们可以在县域内自由活动。
克萝莉斯对林恩的安排非常满意,她从未想过要逃跑,并且已经认定自己的归属就在这白河领。
她的母亲卡塔琳娜完全沉醉在了绿湖县的秀丽风光中,每天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绿湖上划着小船与成群的候鸟嬉戏。
克萝莉斯时常会随母亲一同划船,不过比起风景,她对绿湖县当地的庄园反而更感兴趣。
每隔两三天,她就会在护卫的陪同下来到村庄实地考察。
在琥珀港的时候,她的名下就有好几处庄园,身为公主她自然接受过如何管理庄园的相关教育,对于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了解。
正因为此,林恩在领地中所推行的各种先进工具与技术深深地吸引了克萝莉斯。
在进行秋耕的草场上,她亲眼见识到了重犁如热刀般切开土地,也知晓了秋播草种的意义与作用。
在堆满了谷物的粮仓里,她还深入了解了绿湖县今年的平均亩产,以及推进亩产大幅上涨的相关种植技术。
通过深入且全面的了解后,克萝莉斯确信,林恩是在推行一场堪称伟大的农业改革。
在过去的一年里,白河领的平均亩产接近翻倍,能养活的人口自然也能翻倍。
若是能将这些工具与技术推广到全北境,那北境王国的人口也必将迎来飞速增长。
在这个人口就是国力的时代,农业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庞大且深远的。
克萝莉斯完全可以预见。
每当林恩征服了一地,就会在当地推广这些工具与技术。
位于苍鹭县的那所官吏学校,会源源不断产出能够坚定执行林恩意志的官员。
随着他的不断征服,整个北境都将迈入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
克萝莉斯更好奇的是,林恩都是从哪学到这些农业知识的?
据她所知,比北境更先进的南境也还未曾掌握这般全面且先进的农业体系。
克萝莉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信中,还附上了自己的见解与好奇,并定期向林恩进行汇报。
除了关注领地建设外,她对北境局势的变化同样密切关心。
通过驿站送来的各类公文,她能够实时了解北境的局势,并将自己对时局的分析也附带在了信件中。
一旦收到林恩的回信,她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并逐字逐句地阅读,生怕有所漏看。
令她稍感遗憾的是,林恩在信中的措辞稍显正式,缺少一些能让少女兴奋到面红耳赤的词句。
克萝莉斯看了眼窗外的太阳,转头吩咐侍女道:“让母亲先吃,我得先写完这封信。”
说罢,她便伏案疾书。
约莫一刻钟后,朝门口走来的急促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略感不满地放下鹅毛笔,抬起头道:“别进来,就快写完了。”
可她话音刚落,房门就被推开,身披褐色貂绒披风的林恩笑着步入屋内:“饿坏了肚子可不好,你也不必写信了,不如当面和我说。”
“伯爵大人!”克萝莉斯全然想不到,来催她吃饭的竟然是她朝思暮想的伯爵本爵。
自打白熊县一别之后,时隔一个多月,她还是第一次见到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