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商 第483节

  入夜,宁楠楠提议。

  “老公,我们去夫子庙玩吧?”

  出来玩,一些名胜古迹还是要逛一逛的,我说好,两人收拾一番后,出发。

  夫子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所国家级最高学府。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的北岸,宁楠楠在来金陵城之前,就想夜游秦淮河,此次去夫子庙,刚好能满足她这个愿望。

  公交车我是不敢坐了,打车前往夫子庙。

  一下车,被满满的游客给震惊住了。

  怪不得人们常说,在华夏旅游,但凡是个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的。

  现在可不是法定节假日,夫子庙就有这么多人了,若是等待五一、国庆黄金周,还不得人挤人了。

  我记得以前上学时,国庆节放假回家。

  在齐鲁省会泉城的火车站下车时,浩浩荡荡的人群,把我给吓到了。

  那架势,丝毫不弱于春运。

  宁楠楠牵着我的手,非常开心的游逛夫子庙,来到河边时,有一艘木船缓缓划来。

  这是游船,花钱买票就能上的。

  夜间的秦淮河,在两岸灯光的笼罩下,格外的浪漫。

  排队半个小时,我和宁楠楠终于是上了船。

  我们两人坐在船头,望着荡漾的河水,内心十分惬意。

  夜风吹动着宁楠楠的秀发,也吹动了我的心。

  宁楠楠把头依在我的肩头上,柔声说道。

  “林悬,你说我们一辈子就这样走走停停,悠闲自在,该多么美妙啊。”

  我笑着回答她。

  “可以啊,你喜欢旅行,那我就带你环游世界。”

  “你不是会好几国语言吗?我们连翻译都不用请了。”

  宁楠楠满脸笑意,美的我都快醉了。

  撑船的老大爷笑呵呵的说道。

  “真羡慕你们这些小情侣,年轻就是好哇。”

  我正想打趣老大爷,却见他表情微变。

  他握住船桨的动作,变得有些僵硬。

  我见大爷低头往水里打量。

  宁楠楠好奇的问。

  “大爷,怎么了?”

  大爷拽了拽船桨,船桨始终没有离开水面。

  他奇怪的说。

  “船桨拽不动,不知道是不是被水藻缠住了。”

  这里是河不是海,哪有那么大个头的水藻能把船桨都给缠住的。

  我扒着船身,府身看去。

  我看到了水面下的船桨,被黑色的丝线给缠住了。

  哪有这么细的水藻。

  我把身子俯的更低,借着两岸的灯光,终于是看清了水下的东西。

  是头发。

  细密且长的头发。

  随后,一张惨白的脸,浮出水面。

  脸蛋已经泡的肿胀,勉强看得出是一张女人的脸。

  两只堪比鸡蛋大小的眼睛,直勾勾的望着我。

  ……

  

第541章 驱舟钓鬼

  

  从水下浮出来的,是一只淹死鬼。

  她用头发,缠住了船夫的船桨。

  或许,她还想把船夫甚至整船人都拉下河,做她的替死鬼。

  船夫老大爷看不见这只女鬼,仍旧在使劲拽船桨。

  “奇怪,怎么就拽不动呢!”

  实际上,随着他的动作,女鬼泡肿的脸,在水面上一沉一浮起,煞是吓人。

  宁楠楠也凑了过来,她显然也感受到了船下的阴气。

  她正准备写符贴在双眼上,查看发生了什么事,却被我伸手拦住了。

  我压低声音。

  “让我来处理。”

  宁楠楠乖巧的点头,在一旁看着。

  我把右手弹出船,伸进水里,打开了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在水中开启,当即产生一股吸力,要将水中的女鬼吸入阴间。

  谁知女鬼的身上,猛然爆发出强烈的怨气,她满脸怒意,疯狂的挣扎。

  她在抗拒地狱之门!

  宁楠楠低声惊呼。

  “好重的怨气!”

  我眉头微皱,白天刚刚听黄道长说金陵城怨鬼重生,没曾想晚上就见到了一只。

  这只鬼,或许就是当年惨死在日寇刀下的可怜人。

  她已经受过太多苦了,该走了。

  我催动地府鬼印,地狱之门的吸力当即增大,怨魂被吸了进去!

  船夫老大爷一个踉跄,船桨拔了出来,一屁股坐在船板上,惹得小船晃了好几下,坐在船中央和尾部的游客,发出阵阵惊呼。

  老大爷挠着头。

  “见鬼了,见鬼了,这是啥子事儿哟。”

  他站起身,继续划船。

  宁楠楠小声问我。

  “是怨魂吗?”

  我点点头。

  “看样子,金陵城的情况,比黄道长说的还要严峻些。”

  宁楠楠有些担忧。

  “要不,咱明天就离开这?”

  有十三局、道教协会和阴间鬼差插手,金陵城的危机,不需要我们来参与。

  刚刚经历生死,我和宁楠楠都不想再陷入莫名的事情中。

  “好,今晚回酒店我们就买明天前往余杭的车票。”

  “嗯。”

  刚刚被怨魂扰了雅致,再游秦淮河总觉得少了一些感觉。

  我准备让船夫老大爷靠岸,提前把我们放下。

  正准备开口,天上忽然下起了淅沥沥的小雨。

  不远处,漂来一艘小船。

  这艘小船,比我们的木质观光船还要小不少,穿上只有一个人。

  这人带着斗笠,穿着蓑衣,手中握着一根竹竿。

  隐约可以看到竹竿头上绑着一根细线。

  船上的人,在垂钓。

  宁楠楠拍了拍我,伸手指向垂钓的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好有意境啊!”

  的确很有意境,可不知怎的,看着独坐小舟垂钓的人,我心中若有感应。

  船夫老大爷也看到了他,喃喃自语。

  “怎么会有人来这垂钓,船来船往的,鱼儿受惊,哪里会上钩啊。”

  老大爷说的没错,这里是闹市区,鱼儿很难上钩的。

  等等。

  我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这人的身旁,没有鱼篓。

  没有鱼篓,他钓上的鱼儿,放在哪里?总不能直接扔舟上吧,那么浅的小舟,鱼儿轻松就能跃回水中。

  我正奇怪着,却见小舟上的人,站起了身。

  他的双臂使劲一体,做出拉杆的动作。

  我心里一动,有鱼儿上钩了?

  接下来的一幕,让我震惊的张大嘴巴,发不出一丝声音。

  随着竹竿的动作,鱼钩提出了水面。

  钩上没有鱼。

首节上一节483/11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