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庆余年到大奉打更人 第72节

  李云睿正是利用司理理的令牌,调动了程巨树杀范闲。

  司理理那一支只对北齐皇室负责,不受锦衣卫节制,被沈重卖了也不奇怪。

  看来,太子和二皇子要拉拢范闲,但是长公主刺杀范闲的坚定意志并没有动摇。

  “最近让各地罗网关注一下杀手组织的动向,如果有比较厉害的杀手入京,让老王他们赶入宫去。”

  这些天,王启年带着影密卫在城中搜查捉拿刺客,可以去办这件事。

  原剧中,这个任务是鉴查院承担的,他们利用细作鼓动了一位北齐刺客入宫行刺。

  刺客入宫行刺被宫典当场格杀,庆帝本来要以此事,作为进攻北齐的借口。

  但是,当时正好发生了牛栏街刺杀案,君臣一起演戏,将锅甩给了北齐,这才起兵。

  根据惊鲵刚刚说的情报,牛栏街刺杀案,还是会发生的。

  东宫。

  太子站在二层小阁楼上,骂了郭保坤整整半个时辰。

  “堂堂宫中编纂,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郭保坤,你那些诗书和兵法,都读到狗肚子里了?”

  郭保坤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马上解释起来,“回太子殿下,臣已经吸取教训了。”

  “经过和范闲详谈,臣已经有了新的办法,一定能帮范闲扬名!”

  太子凝眉道,“说,孤听听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郭保坤神色严肃的说道,“范闲此人,文墨粗陋,最擅长的乃是对弈和武功!”

  “他在澹州之时,就已经是手谈无双,城中宿老都不是对手。”

  “他的武功就更厉害,刚刚十六岁,已经马上突破八品了!”

  “殿下,宫统领四十多岁了,也才八品巅峰,可见范闲在武道之上潜力巨大!”

  要相帮范闲扬名,就应该从对弈和武道入手,而不是搞什么劳什子诗会!

  范闲本就是不擅长文墨,在诗会上脸没露成,反倒是露出了屁股。

  郭保坤继续说道,“在京中的手谈大家,臣都是认识的,可以带范闲去登门切磋!”

  “至于武道,臣也可以带着范闲,去找京中有名的少年高手挑战!”

  听到郭保坤的话,太子皱了皱眉。

  “对弈扬名或可如此,只要胜得一二大家,自有人不服气上门讨教。”

  “武斗扬名你这么做不行,大庆以武立国,你和范闲这么做,会得罪一大批人。”

  “不如孤向父皇请奏,恢复少年武议,让所有十六岁及以下的少年参加。”

  “如此,即便秦家小子、叶家姑娘输了,也不会记恨你,记恨孤。”

第76章 少年武魁,大庆棋圣!范闲要翻身?

  几日后,御书房。

  这几天时间里,李长安满负荷修炼,终于将体内穴窍也充满了真气。

  现在,李长安体内的真气,足足是洪四庠的四五十倍。

  庆帝这样的大宗师,真气数量是洪四庠的百倍,甚至千倍!

  这就是大宗师的可怕之处!

  一般武者经脉储气,李长安可以做到穴窍储气,庆帝可以全身储气。

  今天来御书房,是因为宫里进了刺客!

  一位七品上的刺客,意图刺杀庆帝,被宫典击杀在内城。

  此刻,庆帝正在怒斥朱格,“朱格!你们鉴查院怎么搞的!”

  “刺客越来越猖獗也就罢了,竟然有刺客闯进了皇宫!”

  朱格脸皮跳了几下,然后用余光扫了一眼李长安。

  看来李长安抢先一步,成功将刺客逼进了皇宫喂宫典,所以挨骂的只能是朱格了。

  鉴查院手里人多,但是护龙山庄高手多,朱格也调不动六处的高手。

  现在陈萍萍不在,暂时统领鉴察院的朱格,只能顶在前面挨骂了。

  今天的御书房,只有太子、二皇子、李长安、朱格、叶重,范围并不大。

  姓名:朱格

  年龄:42岁

  境界:七品下

  天赋:谍报(七品)、权谋(三品)

  能力:谍报(九品)、管理(六品)、权谋(五品)

  情感:50

  朱格不通诗文,但是对李长安的情感值不低,可见并不敌视。

  原剧中,朱格坚持鉴查院应该握在皇家手中,才能不沦为造反的工具。

  所以,朱格虽然是长公主的人,但不敌视身为亲王的李长安。

  “微臣惭愧,臣一定彻查这刺客的身份,揪出幕后主使,将这些胆大妄为之徒,全部绳之以法!”

  庆帝冷声道,“你们不要因为陈萍萍不在,就放松懈怠!”

  “大战在即,鉴查院最近的情报出了不少次纰漏,朕不希望再有下次!”

  北齐刺客入宫,等查清实情,就能以此为借口开战了。

  事件的走向,按照庆帝预想的发展,所以他并没有真的暴怒。

  庆帝骂完朱格,将目光转向了叶重,叶重识相的麻溜跪倒。

  “陛下,刺客闯入皇宫,是京都守备师的失职!”

  “京都守备师日夜巡查,想不到刺客如此狡猾,还是闯入了宫中。”

  “这都是臣的过失,臣惭愧!”

  叶重深刻的自我剖析反省之后,庆帝也不再说什么。

  当他将目光转向李长安的时候,李长安立刻转移了话题。

  “陛下,大战在即,重在凝聚人心!”

  “我大庆以武立国,武德充沛,天下震服。”

  “臣弟恳请陛下重开武议,以示大庆尚武之风!”

  庆帝愣了愣,好像想到了什么,露出了一丝笑意。

  “武议……的确是战前凝聚人心的好手段。”

  所谓武议,其实就是打擂台比武,然后再排个武力排名出来。

  太子也愣了愣,他本来要提议少年武议,帮范闲扬名的。

  其实太子和郭保坤的话,并没有传出来,这件事完全是巧合。

  因为庆帝允许李长安扩招影密卫,李长安正好借此机会,调一些罗网武道精英进入影密卫。

  重开武议,能让这些人合理的展现实力,然后进入影密卫。

  还有一个目的,如果这些罗网的武道精英表现好,会被京中权贵招揽。

  反正他不缺几十个高手,能在权贵家中布下暗子也是好事。

  十几年前,武议还是每年进行,后来庆国战事停歇,庆帝一心发展文化,就将武议停了。

  庆帝想了想,然后说道,“这是好事啊!

  不过大战在即,一些军中儿郎不能参加,未免遗憾。”

  “不如先开少年武议……年龄就卡在十六岁,十六岁还能参加,超过十六岁就算了!”

  李长安不动声色,但也猜到了庆帝在为范闲考虑。

  为了钓出肖恩关于神庙的秘密,范闲必须被迅速提拔。

  原来的时间线上,范闲因为诗文崛起。

  现在的范闲只要身上有一丝亮点,庆帝都会帮他挖掘出来。

  所有的关系户,在提拔的时候为了堵上悠悠之口,基本都是这么做的。

  庆帝继续说道,“十六岁以上的武议,等大胜之后再开。”

  “永王,你的人武艺高,但是人太少,朕就不调用了。

  武议的事情,还是交给闲人办理……”

  庆帝说着话,看了一眼太子,又看了一眼二皇子。

  太子此刻后悔死了,恨不能扇自己两个嘴巴子,为什么要为了表现的沉稳而最后发言。

  如果他第一个开口,完全能抢在李长安之前说出这个提议。

  现在看来,庆帝对武议这个提议非常满意!

  如果是太子提出来的话,一定能在陛下心中加分不少。

  “父皇,儿臣愿意承办此事!”

  二皇子也不敢怠慢,“父皇,儿臣也一样!”

  按理说,太子负责帮范闲恢复名誉,少年武议交给太子最合适。

  但是庆帝却说道,“李承泽最近闲的发慌,来办吧!”

  “太子,你赶紧办好自己的事情,不要想着拣你永王叔现成的主意!”

  太子倒吸一口凉气,凉的槽牙都疼,这次亏大发了!

  庆帝的意思是,你李承乾不要想着借别人的主意恢复范闲名誉。

  也就是说,通过少年武议恢复范闲名誉的事,交给老二了,你自己再想别的办法帮范闲吧。

  李承泽满面红光,兴奋不已,“父皇,儿臣一定不辱使命!”

  父皇这是给了自己拉拢范闲的机会啊,父皇果然还是偏心自己啊!

  李长安看着李承乾和李承泽,忍不住心疼这哥俩,毕竟是从小看着长大的。

  这话不太对,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庆帝这老登,把自己儿子当猴耍,挑动儿子斗儿子,还顺便帮了私生儿子。

首节上一节72/6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