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克星敦同志,开局上交无尽号航母 第32节

同时舷窗外的景色也在不断拔升,从一开始的地面,到逐渐看清琼岛的海岸线一级碧蓝的海面。随后很快就超过了两万米,这个当代很多战机的升限,高空的凝结云像是平铺在天上一样,琼岛和大陆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视线尽头,已经隐隐能看到地球的球面弧度了。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天际开始逐渐变得空旷而透明,蔚蓝的大气开始逐渐变得深色,辽阔深邃宇宙的黑暗开始逐渐加深,但这种黑暗却不会让人觉得恐惧,反而会让人有一种难忘的美,因为这代表着无尽的未来,以及人类最纯粹的好奇与理想。

最终,在达到某个高度的时候,仿佛量变达到质变一样,舱内的重力作用会好像突然一下子消失一样,没有固定的物件都会在微重力环境下漂浮起来。

列克星敦全程长大了眼睛,和惊讶的小嘴,这是她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也不会有的震撼,也是只属于宇宙的独特魅力。

她透过这小小的一面舷窗,观察着外面景色的全程变化,从熟悉的地面,到外面已经如蓝纱一样覆盖着地球表面的高空大气,还有太阳这个巨大的“远光灯”从地球球面背后缓缓显形,这一切都是那么震撼,不亲身经历,是绝对无法感受到的、无法以语言形容的美丽。

同时过载也逐渐减小了,助推器和一级已经依次分离了,每一次分离都能感受到微微的震动,助推器已经化作无比美丽的科罗廖夫十字旋转着坠向地球,如同一朵盛开的花瓣。随后它们会在大气中剧烈摩擦烧毁一部分,残骸会坠入经过精确计算的坠落区,在这个摩擦燃烧的过程中,如果天气够好,甚至能以光学设备直接拍摄到蔚蓝天幕上的这朵昂贵的“焰火花”,十字对称的四个助推器旋转着坠落,美不胜收。

这也是琼岛发射基地除了低纬度和可以通过海运发射大火箭之

而上面级的火箭残骸,后续的坠落一般都会选在公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面积都十分广大,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之后有足够的安全区可以作为坠落之后的“坟墓”。

不过到达寿命,为了安全而进行受控坠毁的大型航天器,大部分选择的“坟场”是太平洋的“尼莫点”,那里是地球海洋里在所有方向上都距离周围陆地最远的位置,距离最近的陆地有近2700公里,而且由于没有陆地带来的浅海生态系统以及处于南半球强劲的西风漂流之中,尼莫点十分荒芜,除了火山口生态系统之外一片死寂,只有冰冷的海水和海底成百上千的航天器残骸,仿佛外星球的海洋一样。

也因为这些原因,这里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航天器墓地”,至今仍在延寿的国际空间站最后的墓地早就选定了,就是这个尼莫点。

全程都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的列克星敦,直到地面飞控中心传来了发射成功的欢呼之后,才一个激灵回过神来,这种壮美实在是太迷人了。

此时此刻,孕育人类和万千生灵的地球正在离自己远去,同时由于飞船逐渐开始环绕地球,地球的昼夜半球也开始以很快的速度在自己面前闪过,球面上的山川湖海、城市群落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夜半球的城市群可以看到大片的灯火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存在,蔚蓝的稀薄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美丽的荧光。

地球的边缘,遥望着太阳的距离,同时代表着人类迈向星空征途的第一步,那是目前才刚刚掌握的最宏伟的能量核聚变的光辉。

只不过,目前初步掌握的、只能仿制的核聚变技术,和那可以持续燃烧一百亿年,给太阳系宜居带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的G型主序黄矮星相比,还是太过于渺小了。这颗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恒星,尽管是恒星家族中的小个子,但是每秒钟都会在剧烈的核聚变中燃烧400万吨氢,创造同质量占比23%的氦和2%的重元素,这对于人类目前的文明来说,这种能量还是过于磅礴了。

当然由此也可以想象,能直接围绕着恒星搞开发,高效利用恒星能量的文明,会是如何强大的存在,在能量级上就存在天堑一般的差距。

地面上的飞控中心里,大家最激动直白的欢呼和掌声正在逐渐安静下来,接下来开始按照流程,由载人登月项目的负责人宣布发射阶段圆满成功,各大官媒也开始争相发布这登月的第一步已经稳稳迈出去的消息。

而此时,列克星敦也逐渐回过神来,目光重归平时的平静,同时望向太阳和遥远深空的目光,开始多上了一丝热切。

这大概就是宇宙和星空的魅力吧,真的感受到她的无尽壮美之后,此生都几乎很难再放弃对星河的热爱。

而且对于她和身边的这些同志来说,不仅行星边际是已经抵达的,太阳的距离、跨越十万光年的银河,也不再是此生只能遥想的幻想,那是可以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的一个长远目标了。

而接下来,脚下的这艘旧时代的航天科技的最高杰作,会带着他们前往星空远航的第一个港湾,那是距离三十八万公里的、自冥古宙以来陪伴了地球几十亿年地质年代的荒凉月球。

PS:今天两章,明天休息一天,以后每个月作者姬还是要休息两天的,身体需要调整,后面还要抽时间去医院做检查,然后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如果那个月有事的话可能还会多一天,作者姬如果某本书没有全勤,那肯定是那个月别的书全勤了,多开作者是这样的。

顺带,这个月的更新字数约为15万7千字,一个月的全勤是每天四千,每个月三十天计算的。也就是在每日两更的基础上多了三万七千字更新,18章多出来的更新,比原计划上架一周21章少了三章,最近这段时间还是很忙的,白天忙完了基本凌晨两点到家开始码字到天亮,这个加更字数我觉得也还凑合了。第一本书当时是上架五天爆了三十二章,现在忙起来确实没那个精力了。

就这样,月初求一波票票嗷~

第85章 这能量棒真不错诶!

发射直播结束后,列克星敦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虽然舱内摄像头实际上经过精心设计,是绝对看不到她这个临时改出来的隐藏座位的,但是她还是很紧张的,生怕被拍到一点什么蛛丝马迹。

那话怎么说来着,吃苹果最怕吃出半根虫,这要是不小心给拍到了自己的头发之类的,那乐子可就大了,航天事业这个最高科技结晶当场蹦出宇宙女鬼的传说。

接下来就是无聊的等待了,飞船的驾驶和一些仪器的操作用不着她进行,接下来她有两天左右的时间需要保持等待,和坐绿皮火车硬座横穿全国一样,突出一个折磨。

她手上抱着的纸质说明书是专门为她这个乘客编写的,尽管都是之前反复学习过的,但是这里面还是把很多细节又交代了一遍,生怕她不适应宇宙环境。

上天最初的兴奋之后,她接下来最关心的就是去月球的路程和时间问题。

根据过往做法,从地球通过化学火箭发射去往月球的航天器大致有两种轨道途径。

第一种是最节省燃料的轨道,目前的月球探测器基本上都是这种轨道。就是打一个远地点略微超过地月平衡点L1的大椭圆轨道,这个远地点大约在35万公里左右。这个高度表面上看是到不了月球的,但实际上越过平衡点之后航天器会被月球引力拉过去,最后要近月制动才能进入环月轨道。

至于到达这个轨道的方法就各有不同了,有直接一次到位的,比如共和国之前的探月卫星二三四号。也有像三哥的月船号那样在地球轨道上绕几圈,一点一点加速爬上去,最后一圈才达到转移轨道的。

第二种更加费能量更加安全,是要打一个比月球轨道更高的大椭圆轨道,大约能达到50万公里左右。这时候飞船会以比较快的速度掠过月球,近月制动需要的燃料也比较多。但是这种轨道有两个好处,首先是飞行时间短,前一种轨道需要五到七天,第二种大约只需要两三天。第二个好处是飞掠之后仍然在地球环绕轨道上,就算近月制动失败也不会被月球捕获或者弹飞,还可以飞回来。

阿波罗计划用的就是这个轨道,这次任务也用的是这个轨道。

接下来列克星敦的宇宙航行生活有两天的等待期,这算快了,毕竟长九发射上来的登月器质量还是很给力的,可以做的更大,燃料也可以带的更多。而且也不需要担心燃料不够的问题,在月球轨道上,已

经提前部署了一个小型的轨道补给站,是由一截货仓和一个备用的返回飞船组成的,里面存放着以燃料为主的补给品。

这是之前长九若干次试验性发射提前做的一些准备,用来保证万无一失。

如果是没有这么多世界线变动,没有列克星敦要去往月球,其实自然是不会额外花上这么一笔钱的,航天发射可是字面意义上的烧钱,引擎燃烧室里烧着的可以说全是大把的钱,比航空工业花钱猛多了。

当年阿波罗计划,米国在当时美元还和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之下,烧掉了255亿美元才登上了月球,约占当时米国GDP的0.57%。想想共和国现在的军费占比也才几个点就知道这项事业多花钱了。

然后对于现在的共和国来说,还有一笔额外开支。

那就是这趟月球之旅,别的航天员是带足生活物资,她是出发前要把舰船重油灌满,以备最坏的情况等待救援,这重油也不便宜啊。航天食品虽然经过特殊处理,但是本质上还是人类的食物,和重油的价格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当然这么算的话还是挺神奇的,先驱的科技把几万吨的舰船,连带着战机、武器和燃油都压缩到了一个体重百斤的轻巧少女身上,重力还没异常,没有出现一脚一个坑的情况,还是很神奇的。不过一脚一个坑都是小事,如果真是物理意义上的粗暴压缩的话,那遥远的将来要是换的舰体武器太大,核外电子都给压缩进去了,变成个行走的中子星那才是离谱了。

不过目前看来不用担心,不知道先驱用了个什么压缩包技术,至少列克星敦一般时候还是身轻体柔的柔弱少女的,除了稍微能吃了一点点。

“来,列大校,接着。”

正在她翻看着去月球的航行路程,并且琢磨着接下来的两天“航天坐牢”该怎么度过的时候,指令长老刘的声音传了过来,一根包裹地严严实实的高压缩能量棒漂浮着精准地慢慢飞了过来。她这才想起来,从提前两小时进入飞船,到起飞入轨,再到现在的飞行,这时间已经过去好几个小时了,到计划好的饭点了。

“这个能量棒主要是给列大校准备的,如果嫌不好吃我们的这些航天食品列大校也都可以拿去吃。这天上条件有限,比不上地面上,口味差点先忍忍吧,等回去之后咱们也算一起执行过任务的战友了,回头回去了我们这边会请列大校吃一顿咱们航天中心的食堂。”

“对啊,列大校可别看不起食堂啊,航天中心的师傅手艺可是相当不错,可惜就是我们在役航天员吃什么吃多少都有严格规定,有专用的厨房和营养师,就不能陪着了。”

列克星敦接过这根航天专供能量棒,有点哭笑不得,这东西热量和能量对人类来说可太高了,执行任务忙起来了一根顶一天,但是对她来说这不就是个磨牙棒嘛,这得多少根才抵得上她一天坐在那里不动都要消耗的一百吨重油的能量。

只能说坏消息是这东西只能当磨牙棒,好消息是这次磨牙棒带了不少,甚至在月球轨道的补给站还有不少存货,大概是航天物资规划的负责人觉得,怕列克星敦无聊,所以就多塞点磨牙棒当瓜子磕着玩吧,毕竟一般来说小女生无聊的时候都挺爱吃东西的?

然后给列克星敦吃这个大概也比吃那些中式菜品做成的航天食品要好点,至少能量浓缩了不少,可以用同样的重量提供更多的能量,虽然其实都只是磨牙罢了。

“抵达月球后的工作流程列大校都知道了吧,我们后面抵达之后,正式登陆之前还需要最后再对照一次。”

“届时轨道舱驾驶员会留在轨道上,指令长,也就是我和登月舱驾驶员兼工程师的宋开星同志,以及列大校你,我们一起驾驶登月舱和货运舱下去。然后我们先帮助宋开星同志则负责基地的月面暂住方舱的搭建,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月面上继续活动更久时间。”

“然后我驾驶月球车陪你去静海北部的撞击点,寻找目标,老宋继续进行基地的初步建设,月球轨道上前面准备的补给站的货运舱会提供更多的模块化建材。”

“我们根据现有的物资,计划是在月球上待一周七天,如果进展不顺,确实需要延长的话,地球方面会发射补给物资和替换的航天服上来,不过现有的初步基地模块,无法支撑我们待一个月以上,可以维持更长时间生活环境的基地舱室,会由下一批建设航天员负责。”

“对了,还有月面航天服的穿着,都没问题吧?”

列克星敦忙不迭地点头,只能说航天系统的精益求精比航空高明显一个层级,对她这个半路上来的乘客尤其关照,这些流程和细节工作给她都可以倒着背出来了,这次任务流程里唯一需要她掌握的月面航天服的穿着,之前硬是让她重复了N次才给了通过。

不过这有一说一,虽然流程很繁琐细致,让她有点无奈,但是!

这能量棒,还真不错诶,好像还专门给她调过口味?

PS:好,更新结束,润!大家有票票投一下哈,话说最近这收藏不涨了让人有点烦_(:з」∠)_

第86章 月亮之上

“减速制动,反冲火箭发动机开机。”

听到航天乘组和飞控中心的确认,列克星敦这两天多的硬座行程终于抵达终点了,这纯粹当个乘客属实是无聊,而且飞船还这么小,也不能自由行动,要是换个大点的太空船,能到处走动还好点,这感觉就和太空绿皮火车一样,在一开始上太空的新奇过去了之后,就开始感到有点疲惫了。

主要是这飞船速度就这样,沿途景色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可见的主要天体就是身后的地球,前方的月球和遥远的太阳,多少有点审美疲劳了。

当然凭良心说,这航天座椅肯定不是绿皮车的硬座可以比的就是了。

现在列克星敦正身着月面航天服待在登月舱里,登月舱已经脱离了轨道舱,正在逐渐下降高度,准备正式抵达月球表面,面前就是静谧的月球,由于没有大气层,月面的情况已经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列克星敦好奇地趴在舷窗上,脸颊都在玻璃水压平了,仔细打量着离自己越来越近的、距人类最近的自然天体。

良久,她收回了目光,下了个结论:“这也太荒凉了,感觉不如中东的荒漠?”

月面的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银白色的光辉,没有任何生命的气息,一片死寂。要知道,在地球上,即使是撒哈拉深处,亦或是在海底火山热泉口这样通常所说的生命禁区,都是有自己的生态系统的,虽然没有别的地区那样生机勃勃、万物竞发,但生命活动依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随着最后发动机关机,着陆器稳稳地落在月表的冲击,舱内一切归于平静。

“列大校,按照流程你先在这里面等候一会儿,我们需要和地面进行联系,并传回直播影像数据,等登月转播节目结束了之后我们会通知你的,请提前做好月面活动的准备。”

听到身后指令长老刘的招呼,列克星敦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继续以咸鱼姿态趴在舷窗边无聊地注视着月面,身后两个都有家室的老航天员对视一眼微微一笑,这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和那些普通的JK少女也没什么区别嘛。

这么重大的历史时刻,又不是有军事压力之类的特殊情况需要保密,当然是要正大光明地进行登月直播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那远古画质的一小段直播,在那个电视都没有普及的年代,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力无需多言。

如今的共和国当然要整的排场更大一点,依托于前面发射到月球轨道的信号中继卫星,能够将更加清晰的彩色画面传输到地球,当然就是延迟稍微高了点。然后目前虽然新获得的技术可以做到高清画面传输,不过这中继卫星是之前研发部署的,直播能有个720P就差不多了,就别惦记着什么2K甚至4K了,更清晰的画面等后面回地球了再慢慢公布。

这还好了,之前去火星的登陆器,能发个高清彩色照片都算大带宽了。

登月飞船出舱部分设置有小型密封舱,用来隔离主空间和月球空间,进行气压调节,减少空气的损失,同时还可以防止月壤进入舱室,损坏精密仪器。

和很多人的想像不同,在月球上保持长期生活,由于没有大气层导致的巨大昼夜温差当然是巨大的挑战,还有宇宙辐射对于人体来说也非常致命。

但是对航天服也好、降落的飞船、月球车等设备来说,一个很致命的威胁是细碎的表层月壤。

月球表面的厚厚月壤极度细碎,同时由于作为卫星直面许多陨石的撞击,产生大量的玻璃成分,加上没有生物、流水和风力的摩擦让细小颗粒变得圆润,月壤以及夹杂的玻璃碴子都是十分锋利的,一旦进入航天服缝隙,对设备的损坏速度是惊人的。而且这些月壤尘埃还带电荷,是可以漂浮在近月面的空中的。

现在列克星敦透过舷窗,看到月平面的边缘,有地球上类似日出时候的阳关散射效应,当然不是大气的作用,月球表面只有很稀薄的一些惰性气体,其实主要散射源就是这些被静电力作用漂浮的月壤尘埃。

当年阿波罗计划时候,米国宇航员的月面航天服最长只能保证20小时左右的绝对安全,再往长就无法确保密封性和各种仪器的正常了。而一旦在月面,航天服出现了破损,那对航天员来说是致命的。

对此,NASA日常吹牛要重返月球的计划里,就有对月面航天服的改动,主要是利用碳纳米管编制物作为月面宇航服的表层材料,然后给碳纳米管通电,以微弱的排斥电场去阻止静电月壤的依附,效果还不错,对模拟月壤的去除度达到了95%。

这次上来的共和国航天乘组的活动服,月球车,以及可以快速搭建的生活方舱,也都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当然这一部分就用上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了,性能更加可靠,成本也可以比较低。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地面上,由央妈主导的国内各大官媒组成的媒体发布联合体已经严阵以待,以最高规格的方案,以及最大力度的前期宣发推送来对待这次共和国航天史的里程碑事件。

和米国那时候不同,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在官方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以及全民的巨大热情加持之下,这次登陆月球的直播热度极高,各大平台的官媒转播账号各个几乎都是百万观众起步。

同时人还没有出舱活动,相关的二次创作已经满天飞了,连月面的基地城市都有人建模渲染出来了,当然还有少不了的老手艺,小绿人航天计划制作的登月动画和MC制作的模型城市动画。

可以说,广大群众确实对这史无前例的航天成就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继之前的核聚变发布之后,又一条科技新闻终于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热度,而且比起有些了解才知道其意义的核聚变来说,登上月球这么几个字的传播,以及月球图像的视觉效果自然是更加直观的,带来的宣传效应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

在这个时刻,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发出了感慨

【好名字都被别人取了】:“可惜我们此生也只能在月球打转了,遥远的星空终究还是无法抵达的。”

【狙击老航天】:“要是普通人也能有机会去宇宙看一下就好了,现在突然明白了哀吾生之须臾这句话的感慨是为何了。”

【加入光荣的圆环之理教会吧】:“别急,既然都说了可以上火星建个科研基地了,那咱们至少能在月球上建小规模的城市吧,轨道港也可以有嘛,说不定以后也有太空旅游的项目啊。”

【刻师傅别搓了】:“兄弟们,大胆点猜想,我先提个大项目。到时候火星建设肯定需要建材,咱们往火星上卖铁矿砂,在火星上种菜往地球卖,这还不血赚。”

【咕咕咕?咕咕咕!】:“楼上就是天才吧,带我一个,我想往月球上卖核聚变原料。”

热烈的讨论从今天一大早基本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到达到了一个峰值,不少平台服务器都有点顶不住了,开始有卡顿,以至于各大平台的直播间弹幕系统都暂时下线了。

而在这全民的热烈关注中,在地球东八区时间的当晚9:45分,来自遥远月球的信号,终于抵达了。

随着央妈的信号画面切换,来自登月乘组指令长的航天服的第一视角手持摄像机的画面,缓缓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同时,逐渐向下打开的舱门,以及外面广阔的银白土壤、蓝色地球和深邃太空组成的世界,正在逐渐铺开

PS:如此阳间的更新时间,从未体验过嗷~

以后尽量都是阳间了。

最后求波票票,月末没给票票的话,月初给也来得及嘛_(:з」∠)_

第87章 单身久了看圣堂防卫者都有点

当列克星敦迈着有些不稳定的太空步,走出登月舱,正式踩在月面上的那一刻起,一种淡淡的喜悦油然而生,是的,淡淡的喜悦,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万分,不知道是强制冷静的战场天赋的原因,还是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将来迈向宇宙的第一步,因此没那么振奋。

眼前的世界说起来并不陌生,影像、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当代人来说都是从小看到大的了,当然也并不熟悉,光这只有地表六分之一的重力,走路的时候就有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不过对于列克星敦来说,这也无非就是多适应个一两分钟的事,她很快就完全适应了低重力条件下穿着厚重的宇航服行动的感觉了,行动相对于两位正牌航天员来说要麻利不少。

首节上一节32/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