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说道:“所以,我想先搞出一个见效快的项目,让吴省长看看,要知道,我这么年轻担任东华市委书记,许多人盯着,吴林正书记又去了京城,我有些担心吴省长借机调整一些干部。”
刘启海不为以然地劝道:“张书记,你与施市长既没有明显的公然对抗,没有严重到影响工作,也没有和气到铁板一块,这对于你来说,反而是好事。”
“我做组织工作多年,认为上级领导,都不希望下边的班子是铁板一块,因为铁板一块后,上级领导就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就跟耳朵聋了一样。”
“试想,哪任领导希望自己是‘聋子’?”
第678章推行数字化改革
张峰知道刘启海说的是实话,这和领导的品行无关,而和领导艺术有关。
与刘启海商量了东华市大数据处理中心的大致方案后,便交给市委办公厅的相关人员进行操办。
在张峰的提议下,东华市委办公厅专门印发数字化改革“1+6”方案,明确了未来五年东华市数字化改革计划表和路线图。
五年内的目标是,将东华市打造成为数字化改革先行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全省数字城市发展领先市、全省数字机关建设先行市,使数字化改革成为“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1”即《东华市数字化改革总体行动方案》。方案提出,东华市要持续迭代提升东华城市大脑,打造智能超算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数字化绩效考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集成应用等重大项目。
推动城市精细化智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一件事”等重大改革,创建优势行业产业大脑、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工厂”和实施数字经济提质倍增等重要样板,推动智慧港口、智慧口岸、航运大数据中心等重点工程。
建设数字自贸区、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创新平台等重要载体,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数据支撑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等重大枢纽,打造“未来社区”、乡村服务、海洋服务等综合应用以及智慧医疗等重要应用,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移动微法院、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等重要品牌。
“6”包括东华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数字机关系统建设、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等六个具体实施方案。
比如,数字机关系统建设方面,东华市要强化综合集成,深化场景应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双循环枢纽、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营商环境市场活力、生态文明、文化软实力、民生保障、安全生产、机关效能管理等应用。
再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面,东华市将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联动,聚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数字经济提质倍增行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协同,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
在未来五年,东华市将建成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数据中心,实现千亿元级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进一步健全,建成若干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未来产业先导区,使未来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方面,东华市将以未来社区、乡村服务、海洋服务等综合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围绕12个社会事业领域,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东华城市大脑,打造一批全城覆盖的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
这个方案在东华市委常委会获得通过并不难。主要是在常委会上,市纪委书记宋青峰、市委组织部部长刘启海,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朝霞、市委秘书长李牧南现在铁定支持张峰。
自从上次张峰帮常务副市长苏恒在拆迁现场解围后,又看到陈光这一家既拿到了比原先多一些补偿,又很爽快地签订的拆迁协议,明白张峰不仅背景深厚、消息灵通,而且手段颇多,自己根本没有必要与之进行对抗,于是他开始支持张峰。
于是,张峰便开始在市委常委会占据了投票的主动权。
当然,施东城看到张峰提交这个改革方案,明白写好写、提能提,落实到实处却困难重重,为此他乐得同意,让张峰化大力气、大精力去进行推进,而他在其它方面却可以多做文章。
为了保证工作推进,东华市大数据中心的一般人员,主要由刘启海和组织部的人进行调动和借用,而对于主要领导和骨干人员,张峰进行了亲自过问。
同时,为了让借调人员有希望,张峰与刘启海商量后,特意对东华市大数据中心的编制在最初的时候只用了一半的编制,留下一半的编制用于调动那些优秀的借调人员。
刘启海此时向张峰郑重地推荐了一个人选,这个人名叫李安达。
限于部门的身份,开始的时候,只能对李安达进行借用,刘启海的目的,当然想在合适的时候,能把他从下面的海山县调入东华市大数据中心。
李安达前几年参加全省公务员考试,最终被海山县地税局录取了。他与另外3名新人一起到单位报到,负责办理报到手续的人事科吴科长说道:“先在机关待半个月,等待分配。”
海山县地税局共有60多人,一半在县城机关上班,另一半分布在县局下设的稽查局和5个税务所里。
有3个税务所在县城,另外2个在乡镇。当时,包括李安达在内的四个新人都觉得自己会留在县城——毕竟是大学生,好歹算是人才。
一个周末的早上,正睡懒觉的李安达被吴科长的电话叫醒,他说要请新招的3个男生去一个农家乐吃饭。
李安达还是参加工作后,第一次与领导一起吃饭,他当然答应了。
只是在中午11点50分赶到到农家乐时,李安达发现其他人早到了,在座的人里竟然还有地税局的王局长和国土局的陈局长。
刘启海笑道:“李安达天真地以为真的只是‘吃个便饭’,却没想到这饭局还有工作的意味。”
“当时,李安达穿着印着火影忍者的体恤,套了短裤,趿拉着一双拖鞋,而其他人都着正装、皮鞋,非常正式。”
“李安达尴尬不已,调头想走,但已经来不及了,被吴科长叫住,打趣道:‘小李好聪明,我们满头大汗,他倒一身清凉。’”
“开席后,吴科长长给包括李安达在内的三个男生倒白酒。何斌、赵亮欲起身去拿酒瓶给领导倒酒,却被吴科长按在座位上,只得恭敬地递过酒杯去接。”
“张书记,你绝对不会想到,李安达是如何想拒绝喝酒的。”
第679章分配到偏僻乡镇的年轻人
刘启海当然不会让张峰进行猜想,而是直接说道:“李安达将酒杯倒扣在桌上,从包里摸出几颗药片在众人眼前一晃,往包里一揣,郑重地说自己在吃药,不能喝酒。”
张峰笑道:“居然还有这样拒酒的?上面领导在场,李安达也敢进行拒酒?要么是他真的不会或不能喝酒,要么是一点也不懂人情世故。”
刘启海同样笑道:“张书记,李安达是真的不会喝酒,从小到大,他一喝酒就全身发红,头昏脑胀。”
“只是旁边一起来喝酒的赵亮却说道,李哥,你那明明是钙片,不是药片!”
“于是吴科长一脸笑意前来倒酒,李安达只得喝酒,不过一口喝的很少。”
不知不觉,赵亮已经喝了七八杯,东倒西歪,迷迷糊糊,而李安达连第一杯还没有抿完,毕竟以前喝酒出事的案例很多,现在发现李安达真的不会喝酒,大家也不会过于勉强他。”
张峰插话道:“不会喝酒的,看着会喝洒的人觥筹交错,言谈甚欢,同时又加入不了话题,就会在无形中被孤立。”
刘启海回应道:“张书记,是的,在这次喝酒中,王局长问这三个男人的工作意愿。”
“赵亮说,他是中文系毕业的,想当笔杆子,写材料。何斌说,房地产企业是纳税大户,他想学习房企的征收管理。显然这二个人都提前做过功课。”
“李安达根本没有想到,局长会在酒桌上问起工作意向和工作安排的事情,他没有进行过仔细的考虑,当时只想留在县城里,于是他便回答说想学习工业企业的税收。”
王局长并没有当场进行安排具体的工作单位和地点。
半个月后,局里正式安排了我们四个新考进公务员的工作:赵亮进了局办公室;何斌去了专管房企的直属税务所;唯一的女生到了局财务科,他们都留在了县城。
而李安达则被分到了最偏远的乡镇税务所——这个乡镇有着全县最多的工业企业。
“张书记,我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李安达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参加公务员考试时,报考的岗位是‘信息技术’。等到了乡镇税务所才知道,李安达要接手税务会计工作。”
“原先这项工作由陈央负责,现在的她像彩票中奖了一样开心,她毫不避讳地对李安达说道,终于要回城了,我这一天等太久了!”
李安达既然来到了乡镇税务所,当然做好呆几年的心理准备,只是面对一窍不通的会计工作,李安达觉得挺为难的。
陈央当然看出了李安达的神情,便安慰道:“小李,你别担心,你是一个本科生,公务员都能考上,还干不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