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途情路 第227节

夏文博才不相信张总会和自己一样的无所谓,要真是那样,他也不至于连汪翠兰这样的半老太婆都咬着牙上了,以夏文博的判断,张总对这个项目的迫切度已经达到一个极高的阶段,或许,原材料产地的不确定,让他后面一系列的工作都无法展开了。

他判定张总会留住他,听他继续讲述。

果然,张总的眼睛滴溜溜转动了三圈之后,喊住了夏文博:“夏乡长,你这也太急了,我来都来了,也不在乎多听你几句话吧,你说,你说。我洗耳恭听!”

夏文博停住了动作,很认真的说:“那好,我讲讲我的道理,第一,在东岭乡建厂,可以为你节省巨大的投资,你想,西汉市的土地一亩多钱,我初步估计,至少二三十万吧,而且还在很偏远的郊区,以你20亩的建厂用地,下来就是六百万,而东岭乡呢,我觉得也可以用租赁土地的方式,这样,就算一亩一年的租金一千,二十亩一年也不过是两万元。你要是想购买土地的话,我想卢书记,高乡长他们也绝对不会问你要高价,最多几万元一亩吧!”

卢书记忙点头:“那是,那是,肯定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张总眼光也是一闪,但很快有用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奥,这不完全是资金问题,厂子建在市里,那宣传力度就不一样了。”

夏文博淡淡的说:“张总,我还没说完!”

“你说,你说!”

“第二,接近了原料产地,你药品的成本也下来了,而东岭乡人员工资状况,和西汉市又要相差很多,一个人每月少一千,五百个人一月就省五十万,一年下来五百万,而你完全可以用不到五百万的费用,在西汉市租赁一幢办公楼,把你的营销中心放在那里,这样,你整个销售的档次也就上去了。至于其他的水啊,电啊,住宿啊,吃饭啊,那些都能节省很大一堆。”

张老板眯上了眼睛,虽然他的数学很差,但这些基本的帐他还是能算出来,他之所以选择在市里,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便于销售,而如果按夏文博说的这样,在市里租赁一幢大楼来搞销售,那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是相当的气派。

“张总,在一个,我说了你你要生气啊!”

“哪里,哪里,你说!”

“你这几千万的投资,在西汉市的话,说真的,也就是一个二三流的小老板,恐怕市长都很难见你,办个手续,你还得低三下四,磕头作揖,但在东岭乡那就不同了,你是大爷,不仅我们这些乡长们天天像服侍老佛爷一样的服侍你,就算是县长,书记们,见你也是客客气气的,常言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对不对!”

“这......”

张老板真还被夏文博这一席话给说动了心,他开始犹豫了。

夏文博是不会给他喘息之机,他用起了他那张好嘴,又是一顿的猛攻,说古论今,土洋结合,一会是具体的利益,一会又是心理上的感受,那一阵阵如潮的攻势,说的是头头是道,天花乱坠,每一个问题都击中了张老板的心坎,让他不得不感同身受。

终于,张老板认真的考虑起来了......

正文卷 第二百三十四章:老支书

今天真的是一场鏖战,大家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下午,最后,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意向协议,那就是土地流转的年限可以放到三十年,但张老板的药厂放到东岭乡,至于土地,最后卢书记和高乡长都当场拍板,制药厂二十亩厂区,绝对给一个东岭乡最优惠的价格。

当然,张老板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东岭乡可以申请到一笔资金,把东岭到县城的这段道路维修一下,这段道路本来是十年前修建的沥青路面,但多年未曾修补,再加上当初修建的质量也有问题,现在已经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大坑小洞的,五十公里的路程,要跑两个小时。

对张老板的这个条件,卢书记等人心里也很发虚的,这修建道路已经申报了无数次,市里和县里都没人管,现在急急忙忙的,哪里能说申报就申报的下来呢!

不过,为了能留住张老板,卢书记也直接给张老板拍胸脯了。

“没问题,我可以给你保证,如果你厂子修建好了,我这路还没有维修好,我当场辞职。”

张老板被卢书记这义正言辞的发誓给感动了,只是,这在坐的人也就他一个感动,其他人谁不心里清楚啊,领导的话,你趁热听,等话凉了,那绝对就不算数了。

这些都说好了,张老板要赶忙回去落实资金,联系设备,组织和招聘种植和药厂的技术人员,

东岭乡就是两件事情,第一,申报修路,这个不管成不成吧,反正研究决定,从明天起,高乡长带着乡里剩余不多的一点现钱,到县城,到西汉市的交通部门去跑跑这事情。

第二件事情呢,就是夏文博准备到柳家哑村,做通村委和村民的思想工作,把他们最好的那块地拿出来,做联合种植。

说实话,这两个问题啊,大家都还是心里发虚的。

卢书记甚至已经暗示了,假如柳家哑的土地流转说不通,他可能会采取强硬的手段,包括上派出所的警员,也一定要弄下这块地。

夏文博连连摇头,说自己先去试试,万一不行在想其他的办法!

送走了张老板,整个东岭乡都处在了一种既担忧,又兴奋的状态中,连附近的村民,脸上也都挂出了少有的笑容,东岭乡要来一个大企业,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都算计着以后到药厂里某上一份职业。

夏文博第二天上午为秋粮收购的事情耽误了一下,忙完,下午赶到了柳家哑,其他车都忙着,卢书记破天荒的让他的专车送夏文博去。

卢书记提前还给柳家哑村委会黄支书打了一个电话,说夏乡长到柳家哑有重要的精神要传答,让柳家哑全体村民务必认真对待。

夏文博自己倒觉得这个电话打的有点多余,毕竟,这事情还的和人家慢慢商量,不是什么指示和精神,自己手里也没有红头文件对不对?

绕了一个小时的山路,吹着山野的秋风,感觉特爽。

眼瞅着到了柳家哑,却没见村头有任何的动静,现在心里纳闷了,自己好歹是一个副乡长吧,卢书记还特意的打过电话,咋就没一个人来迎接一下,这也太不把我副乡长当干部了。

他到了村委会,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夏文博心里有点不舒服,也不坐车了,一路问着道,去了黄支书家里。

这个村暂时没有村长,原来是有一个的,夏天的时候,因为村委会和村民发生了矛盾,村长和村民动起了手,村长是复员军人,力气挺大,把人家弄翻了。

倒也没有打的多严重,但挨打的人不愿意,带上婆娘娃儿,去村上闹,乡上闹,闹得乡里实在是心烦,高乡长发了脾气,让村长给人家赔不是,承担人家的医药费。

村长心里有气,你上面的人咋就不调查一下,到底为什么大家,谁先动的手呢?奥,我是村长,我就该吃亏啊?村长一气之下,干部也懒得干了,背上铺盖卷,到县城去打工了。

所以目前柳家哑常委会,就是黄支书一个人说了算。

黄支书这会就在家里,他有五十多岁,斜披着自己那件青布衫,坐在矮凳上,右手里夹着一支香烟,左手爱抚地摸着他的老黄狗,正眯着眼睛看着鸡栏里的两只大公鸡厮斗。

夕阳照在他宽阔的红脸膛上,眼角的皱纹更加深刻了。温顺地趴伏在他脚边的老黄狗伸着长长的舌头,眼角也堆积了脏乎乎的东西,看来这条老黄狗跟它的主人一样,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老了。

黄支书担任柳家哑村的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了。这么些年来,黄支书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柳家哑村的一草一木。从他当柳家哑村支书的时候起,东岭乡的名称不知道变了多少次,先是东岭公社,后来又成了东岭区,再后来又改成了东岭乡。

但是不管乡政府怎么改,柳家哑村这面红旗没有倒过!

县党委、县政府,乡政府的领导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哪一茬的领导都对柳家哑村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那些已经退了休的老领导,还隔三差五地来找黄支书喝上两盅哩!

想到这里,黄支书竟然‘嘿嘿’地笑出声来。是啊,别说在东岭乡,就是在整个清流县,像他这样德高望重、连续干了二十多年村支书的也是屈指可数!

柳家哑村的群众不管是比他辈份低的,还是比他辈份高的,没有不尊重他的。这些年来,他黄支书为柳家哑村办了多少实事、好事,又从外面为柳家哑村挣回了多少面子和好处啊!孩子们在县城上学,还为自己是柳家哑村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现在的乡党委卢书记在黄支书的眼睛里是一个精明人,思路清晰,特别是口才很好,同样的话在卢书记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入耳入心,让人听得心里热乎乎的。

黄支书曾经从心里竖起大拇指,这卢书记是历届书记中最棒的一个!看来,东岭乡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了,只要有了好的领头人,就不愁事情办不好!

但是后来,黄支书对卢书记的印象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黄支书的想法里,乡党委书记就应该经常到田间地头,跟老百姓交流交流,或者经常到村干部家里,啦啦家常,也能听到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历届的党委书记都是这样的,不然的话,乡党委怎么来制定发展规划哩。

黄支书经常莫名其妙地有一种期盼,盼望着卢书记能到村里来,或者到家里去,他有好多想法要跟卢书记说一说,如果卢书记能来,他一定会让老婆把家里最肥的大公鸡杀掉,他要跟卢书记来个彻夜长谈!

但是一年,两年过去了,卢书记还是没有来!黄支书的心凉了。他也没少打听了关于卢书记的事情,他不明白卢书记不到村里来,在乡政府大楼里能干成些什么?后来听说,卢书记正在研究工业兴乡的大战略!

乡政府已经在驻地附近的村征出来了一些土地,办成一些工厂,到时候,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就可以放下手里的锄把子,到工厂里当工人去!这可真是个好想法,许许多多的乡干部都被鼓动得热血沸腾。还纷纷从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作为股份投入到乡镇企业里去,到时候,他们也会像港台电视里那些股东一样,坐在家里等着分红了。

首节上一节227/86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