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694节

郭素华道:“我看你是乐不思蜀了,去了昌山那么久,才回来几次啊?”

苏星晖道:“实在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妈您是不知道,这段时间又要搞畜牧业,又有好些企业到我们那里去投资,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我,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事情都已经开了头,后面就没那么难了,我以后估计能回得多一些了。”

郭素华道:“那还差不多,我们倒没什么,你反正自从上大学以来,回家就回得少,我是怕你冷落了小雅。”

苏星晖道:“再过两三个月,等我们新修的昌峪公路修好了,你们也可以去我们昌山县玩啊,昌山县的夏天可凉快了,风景也好,前些天央视都派了一个摄制组到我们那里去拍摄风光纪录片呢,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了。”

郭素华一下子感兴趣起来:“真的?那电视上会不会有你?”

苏星晖点头道:“应该有吧,傅维平导演在马头镇拍摄的时候,我一直陪同他的,我给他讲了马头镇一些名胜古迹的来历,当时有摄影师把我们的画面拍摄进去的。”

郭素华道:“那就太好了,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儿子了。”

陆小雅对苏文军和郭素华道:“伯父,伯母,昌山县的风景真的很好的,就是路有些不好走,等昌峪公路修好了,我们真的可以去玩玩的。”

苏文军微笑着点头道:“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星晖工作的地方。”

一家人吃完饭,苏星晖便陪着陆小雅出门逛街了,现在的上俊县,就算是晚上也很热闹了,晚上开门的店铺都不少,而上俊县的主干道上俊大道前几个月也被拓宽过,现在是一条对向八车道的宽阔笔直的道路,在街道两侧都有漂亮的路灯,晚上路灯一亮起来,把上俊县城衬托得格外美丽。

说起来,这还是苏星晖向张开山出的主意,起初上俊大道只有对向两车道的宽度,张开山想着趁旧城改造的机会把它拓宽成对向四车道,不过苏星晖说要把这条路修得更宽一些,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苏星晖是知道二十年后的情景的,二十年后上俊县的汽车不知道多了多少倍,那时候的上俊大道也是对向四车道,可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那个时候,县政府也一直想再次把道路拓宽,可是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拓宽的空间了。

作为城市主干道,上俊大道两边的店铺林立,都是很成熟的商铺,已经形成了商业中心,要拓宽道路的话,一次性需要拆迁几千家店铺,这需要何等的代价?所以到那个时候,想要拓宽就根本不可能了。

于是,上俊大道就因为之前城市规划的眼光不足,一直保持着双向四车道,不但不能发挥主干道的作用,反而经常成为城市的肠梗阻。

苏星晖既然重生了,自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他就劝张开山趁现在上俊大道两侧的店铺还不是很多,拆迁费也不是很贵的情况下,尽量把上俊大道拓宽。

其实按苏星晖的意见,把上俊大道拓宽成对向十车道都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张开山觉得十车道有一些太宽阔了,跟现在上俊县的繁华程度太不匹配了,于是,最终就拍板拓宽成了对向八车道。

说实话,现在上俊大道在整个峪林市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了,一条宽三十米,长五公里的笔直道路,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现在道路两边还有着宽阔的人行道,人行道的旁边也都被建成了商铺,至于老城区的居民,现在大部分已经都被迁到了新的住宅区,那里临近钟鸣湖,在居住环境上比老城区要更好,而要到老城区购物的话也很方便,县城现在已经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可以通到县城的每一个地方。

看着灯火辉煌的上俊县城,苏星晖的心里充满了自豪,这座城市能够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跟他是息息相关的,这让他有一种异样的成就感。

当然,这座城市还不是他亲手打造的,他打算今后在执政一座县城的时候,要亲手打造一座他心目中的完美城市,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枉重生这一遭了。

陆小雅拉着苏星晖在路边的店铺里逛着,她想给苏星晖买几身夏装,苏星晖现在可是一个镇党委书记,在衣着上可不能马虎了,偏偏苏星晖又太忙了,他自己是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好好选衣服的。

陆小雅给苏星晖买了两套T恤衫和薄西裤的组合,苏星晖也让她自己买了两条裙子。

买衣服买得差不多了,苏星晖道:“咱们去看一下侯爷爷吧。”

陆小雅点头道:“好的,上一次我去看侯爷爷的时候,他还念叨你呢,说你又是这么久不回了。”

苏星晖便跟陆小雅一起买了一些东西,去了状元巷。

状元巷现在还是那个样子,不过在巷里巷外,也装上了路灯,这让古老的状元巷,也多了一些现代化的气息,而且在夜里也能给人照明。

这些路灯显然也是花了心思的,在这里装的路灯都是古代宫灯的式样,倒是很契合状元巷的风格。

苏星晖敲响了侯家的门,没一会儿,门就被打开了,开门的是侯光弼的大儿媳妇,现在侯光弼一家都已经搬回了侯氏老宅,这样侯光弼也就有人专门照料他了。

苏星晖进了门,侯光弼正坐在院子里的葡萄藤下乘凉,看到苏星晖来了,他高兴的指着旁边的石凳道:“星晖,小雅,快来坐。”

两人坐了下来,自然有人给他们奉上了茶水。

苏星晖笑着问道:“侯爷爷,您现在身体还好吧?”

侯光弼道:“身体好得很,我现在每天都锻炼身体,不用那么操心,心情也好,身体自然也就好了,上次小雅来的时候,我还说想去你们昌山县看一看呢。”

坐在旁边的侯达仁道:“二叔,您的身体要紧,就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了吧?”

侯光弼道:“我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昌山算什么远?比法国近多了吧?法国我一去一个来回的,还不是好得很?”

苏星晖笑道:“侯爷爷,您要真想去的话,那就过两三个月再去,那个时候,我们县里通向峪林市的公路就要修好了,到时候道路就没有那么颠簸了,现在去可是不行的,现在的路况太差了。”

侯光弼点头道:“行,我听你的。”

苏星晖又对侯达仁道:“侯伯伯,让侯爷爷去我们昌山玩一趟也好,我们昌山县海拔高,气候凉爽,就算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那里的气温也不会超过二十八度,一直都是我们峪林市的避暑胜地,每到夏天的时候,市里开会都要专门到昌山去开呢。”

侯达仁道:“这样的话倒不错。”

苏星晖道:“我们那里风景又好,以后你们每到夏天,都可以去住两个月,把最热的天气给度过去,免得在这里太热,天天开空调对身体也不好,我们昌山县可是天然的空调,空气也好,住在那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第654章 钟鸣湖公园

侯光弼笑道:“听你这么一说啊,我越来越想去了。”

苏星晖道:“您别急啊,再过两三个月,路修好了,我专门回来接您。”

侯光弼高兴的点头道:“好,好,好!”

苏星晖道:“前段时间,央视还派了一个摄制组到我们那里拍了一部风光片,估计过段时间就能在电视上播出了,您可以先看看这部风光片,就知道我们昌山的风景有多么美了。”

侯光弼道:“那我一定得看看。”

苏星晖道:“昌山其实是个好地方,就是以前交通不方便,等以后我们把进出的路全都给修好了,昌山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的。”

侯光弼道:“对了,你们修路还需不需要资金?需要的话,尽管跟我说,现在侯氏集团手头上还是有不少资金的。”

苏星晖道:“如果需要的话,我不会跟您客气的。对了,听说侯氏集团在江城投资的项目已经开工了。”

侯光弼道:“是啊,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投到你们昌山县的。”

苏星晖道:“您这个项目投到江城比投到昌山更合适,更有利于侯氏集团的发展,江城的各方面条件都更适合搞这种高科技产业,昌山没有什么人才基础,在网络、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与江城也是相去甚远,我不能因为一己之利,就让您去不适合的地方投资啊。”

侯光弼感慨道:“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是太少了啊。”

苏星晖笑道:“如果您真想投资到昌山的话,有一个行业倒是很合适。”

侯光弼问道:“什么行业?”

苏星晖道:“那就是酒店业,现在昌山县的旅游前景非常好,可是县城里却没有一家与之相匹配的酒店,随着昌山县的发展,以后对酒店的需求肯定会非常大,这一行又是侯氏集团做熟了的行业,所以很适合在昌山去投资酒店业。”

首节上一节694/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