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青云路 第499节

陆小雅的工作确实很努力,才上班一周多,就在县委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发展经济也不能忘记了环境保护》,在文章里,陆小雅援引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过的环境灾难,比如洛杉矶雾霾、伦敦雾霾、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骨痛病事件等等,来说明自己的论点。

这些环境灾难可谓触目惊心,而且这些都是诸多杂志上公开报道过的,陆小雅曾经是记者,对这些报道都很清楚,她引用的这些资料内容翔实,论据有力,很有感染力。

在上俊县委的内部刊物中,还很少会出现这一类的文章,这一期的内部刊物顿时在上俊县委、县政府引进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就在陆小雅和苏星晖回到江城的时候,田晓鹏并没有到食堂去吃饭,而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那份内部刊物,他看的正是陆小雅写的那篇文章。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他当然知道陆小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篇文章,他田晓鹏能造势,苏星晖难道就不能造势?这让田晓鹏有一些担忧,张开山和苏星晖在上俊县的根基本来就比他雄厚,要是苏星晖这一造势,到时候到底是支持他田晓鹏的人多还是支持张开山的人多,那还真不好说了。

田晓鹏看着这篇文章,他的脸色变得有些狰狞,他猛地拿起那本内部刊物,似乎是想要撕掉它,可是最终他还是忍住了,他又看到了对面墙上悬挂的“制怒”二字,他放下那本刊物,靠在了椅背上,开始沉思了起来。

在陆家,陆小雅吃完了饭,便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本内部刊物,翻开了自己写的那篇文章,递给了陆正弘看。

陆正弘看得很快,一会儿就看完了,他抬头问道:“这是你写的?”

陆小雅道:“这是星晖让我写的,而且他也给我提供了不少思路,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作品吧,不过就是署了我的名字。爸,我打算把这篇文章发到《湖东日报》上去,您看怎么样?”

陆正弘点头道:“你现在从事的还是新闻工作嘛,在报纸上发稿是你的自由,这事不用跟我说。”

陆小雅明白了陆正弘的意思,她高兴的点头道:“那我明天就去报社。”

陆正弘起身道:“星晖,我们到书房里说会儿话。”

两人进了书房,陆小雅还是乖巧的沏了两杯茶过来,然后出去了。

陆正弘道:“你这个时候让小雅写这么一篇文章,是不是有所指?”

苏星晖点头道:“对,田晓鹏一到上俊县就想搞事情,他想要引进一家投资三亿的私营钢铁厂,工艺落后,铁矿石也都是贫矿,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居然还想落户彭家湾,我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苏星晖便把当时跟田晓鹏争论的详细过程,告诉了陆正弘。

陆正弘道:“怪不得我听说田晓鹏一到上俊县,就跟你发生了矛盾呢。”

苏星晖笑道:“是不是还说我嚣张跋扈?容不下田晓鹏?”

陆正弘道:“是啊,说你因为跟田晓鹏的个人矛盾,居然反对一笔高达三亿的巨额投资,这是因私废公的行为。”

苏星晖道:“那您觉得我应不应该这样做呢?”

陆正弘道:“我本来也有一些不能理解,不过今天看了你跟小雅写的这篇文章,我很受触动啊。是啊,我们要发展经济,可是不能因为要发展经济,就什么都不顾了啊!你说的很好,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苏星晖点头道:“您这才是真正心怀百姓的胸怀,像田晓鹏他们,是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行个人谋取私利之实,只要有政绩,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是不被他们放在心上的,要是这种人上了位,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陆正弘道:“现在田晓鹏在造势,我估计支持这家钢铁厂落户上俊县的干部会更多一些,你们有什么对策呢?”

苏星晖道:“这篇文章就是对田晓鹏的应对,另外,我们将会更细致的做一些干部的工作,跟他们沟通,让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苦心,站到支持我们的立场上来,除此之外,我还打算在招商引资上多下点功夫,如果我们能够引进一笔不下于这家钢铁厂的投资的话,想必支持田晓鹏的声音就会小很多了。”

陆正弘点头道:“你的思路很正确,多争取支持的声音,不要蛮干,招商引资的力度也要加大,这样,就算还有人支持田晓鹏,田晓鹏的声势也会小得多,毕竟他引进的这家钢铁厂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了嘛。”

苏星晖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打算引进一家钢铁厂,一家短流程电炉炼钢的钢铁厂,而且要把各种环保措施搞好。说实话,钢铁厂对于一个县GDP的增长和经济的带动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陆正弘皱眉道:“就怕一时间找不到这么合适的。”

苏星晖道:“也不是急在一时,非要现在就引进这么一家钢铁厂,搞得像跟田晓鹏打擂台一样,有合适的机会再说,我们先引进一些其它的企业也不错。”

陆正弘点头道:“好的,那你尽管做你的事情,省里这一块你不用担心,我们都会支持你的。”

苏星晖道:“谢谢陆叔叔。”

陆正弘温言道:“小雅去了上俊县,她在家里被宠惯了,还需要你多照顾照顾她,她如果不懂事的话,你也别怪她,陆叔叔谢谢你了!”

苏星晖道:“小雅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姑娘,我一定不会辜负她的!”

陆正弘欣慰的笑了。

第457章 泼冷水?

第二天是星期天,苏星晖陪着陆小雅去了一趟《湖东日报》社,陆小雅跟守门的秦大爷打了一个招呼,便上楼了,她来到了一间办公室,找到了一位编辑,这位编辑倒是苏星晖的熟人,也就是那次被阎青撞到的蒋编辑。

蒋编辑一见苏星晖和陆小雅,连忙站起身来道:“陆小雅,你来了,快坐快坐。”

蒋编辑热情的给两人倒起了茶,那一次他出车祸,可以说是苏星晖救了他的命,虽然后来他选择了跟阎青和解,可是苏星晖毕竟还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对苏星晖是非常热情的。

沏了两杯茶放到两人面前,蒋编辑道:“这位小苏同志,那一次真的谢谢你救了我,后来也没感谢你,你不会怪我吧?”

苏星晖微笑着说道:“蒋老师,没事的。”

陆小雅道:“蒋老师,我们今天来,是有一篇文章想要请您帮忙在《湖东日报》上发表一下。”

蒋编辑点头道:“行,你拿给我看看。”

陆小雅便把自己写的那篇文章的原稿拿了出来,交给了蒋编辑,蒋编辑戴上了眼镜,先是很快的翻阅了一遍,然后从头开始,放慢了速度,又看了一遍。

这是蒋编辑的一个习惯,也可以说是很多编辑的习惯,他们每天要看那么多投稿,不可能每一篇都精读,因此他们第一遍往往都看得很快,如果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亮点,看完这一遍之后就扔到了一边,如果这篇文章有亮点,他们才会仔细看第二遍,决定如何处理。

看完第二遍之后,蒋编辑点头道:“陆小雅,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陆小雅点头道:“对,就是我写的,已经发表在了我们上俊县县委的内部刊物上。”

蒋编辑惋惜的说:“陆小雅,你真的是一个很有潜质的记者,可是你怎么就调到上俊县了呢?”

陆小雅笑而不语。

蒋编辑接着说:“你这篇文章写得还是非常好的,论据翔实,观点犀利,文笔也是没话说,你当了这两年记者,没白当啊。”

陆小雅问道:“那这篇文章可以发表到《湖东日报》上吗?”

蒋编辑沉吟道:“按水平来说,当然足够发表了,不过有一个问题,现在全国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这篇文章一发表出去,相当于给经济建设的政策泼冷水啊,我怀疑社里会不会允许这篇文章刊发出去。”

蒋编辑的意思,陆小雅当然明白,这篇文章与当今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不符,如果刊发出去,引发了什么争论,主编是要负政治责任的。

陆小雅道:“这个没关系,您把这篇稿子编发了,如果主编不签的话,那没话说,主编签了的话,那我感谢您。”

蒋编辑稍稍有些犹豫,毕竟他如果编发了这篇稿件,他也会负担上一些风险,要是主编说他没有政治敏感性怎么办?

不过,他马上就想起了苏星晖的救命之恩,还有陆小雅的背景,这让他下定了决心,他点头道:“可以,我帮你编发这篇稿件,主编签不签,我可没把握了啊。”

首节上一节499/198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