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927节

也许是会也许是坑!苏堂咬咬牙拼了,十岁不过是副科级干部,如果不抓住会这辈子到正科都是做梦。看看身边这位比自己年轻得多,却已然是市委领导了,老苏不甘心一辈子这样混日子。

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理想说出来:“我自费去过古城县山乡调研,那边副业生产如火如荼,民俗工艺品大市场非常红火。河口乡距离古城县城也不到二百里路,搞副业生产完全够得着那边的大市场,何况还有县级公路沟通彼此。”

看得出苏堂是那种有想法的干部,这么近距离去古城县取经倒也不算个事,邓华认真倾听苏主任的谈话。他忽然发现自己有点官僚了,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到乡下来,甚至都忘记乡下是什么样子的。

“本乡58万人口分之一出去打工,这些人是村里最有活力的一群,也是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他们算得上本乡本土的精英,实际上去掉路上抛费各种花销以及无法全额到账的薪水,人均回寄的年收入不到两万五,而这样的收入完全可以在本土达到。”

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容易,如果不是对乡村有着深刻的了解,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实际上清远市乡村壮劳动力还是以出外务工为主,毕竟这边地少人多,走出去也许有更好的环境,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是在苏堂的心似乎有不一样的想法。

苏主任似乎想要倾诉自己心的理想,索性敞开了谈:“这分之一青壮劳力留在本乡本土,会避免诸多的社会问题,也会让河口乡的各项经济、社会活动注入持续的强心剂,让这里更有朝气也能够创收增产!”

第1808章 又见摘桃子!

无疑资金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这一点但凡了解一点情况的都知道,苏堂点点头:“缺乏资金是硬伤,不过生产一些样品用不了几个钱,平常山民也会编织各种竹工艺品,有的出售有的自用。只不过这种随意的生产形不成规模,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乡里面扶持的话完全不一样。”

当年的古城县、万盛县都有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乡镇干部看到这一点也没有办法,就拿河口乡来说,这里辖1个村(居)委会29个自然村屯,地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八个生产同一种编织品的艺人,很有可能像是味素一样散落在大山深处,就算干部想要帮忙出售产品都难。

“最起码由乡政府出面,拿着样品找代理商谋求订单,然后用订单跟信用社贷款应该问题不大。其实只需要五万的启动资金,就可以办一家纯工艺竹制品厂,前期拖欠一个月薪水,两个月后资金回笼也就不再有资金问题了。”

还真是好主意,乡镇府出面很多事都迎刃而解,在商人面前,一级政府和村民跟收购方签订合同自然有不一样的效果。而体现明显差距的,无疑就是申请贷款,贫困地区村民贷款被严格控制,这固然是为了控制烂账风险,也同时制约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这些你自己想到的?”邓华气定神凝站在山岗看着后面的干部,二十几个人在蜿蜒的山路上前后相距超过百米,他在山岗乡党委书记朱明在山脚。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白晓芸看似柔弱,居然超过绝大多数人,紧紧跟着第一梯队,“没有跟乡里面说?”

涨红着脸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的赵强乡长,像是热急了的狗张大嘴巴喘气:“苏堂同志还是很有想法滴,乡里原则上同意他的观点,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契。小苏是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进步这么快到党政办主任的位子上,就是县乡领导看重人才的结果。”

第一批大学生村官是92年还是9年在淮阳省试点来着?也就是说苏堂下来快九年了,邓华都有点佩服了:“九年了?九年没实践操作尝试?”

这不科学,九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苏,应该更有冲劲。就像当年邓某人刚刚重生一样,那个时候的他因伤致残万念俱灰,可是当身体突然好转之后,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同样如此,他们有朝气有想法有干劲,如果没有点作为不符合常理。

赵强刚要说话被韩素欣的眼神制止,苏堂沉默一下:“92年初兰广芬书记到大学去,号召大学生到乡村工作,我实习期就是在乡里。后来在下面历任村主任助理、村主任和村支书兼村办企业厂长,94年在村里开办一家竹编厂一家山野菜加工厂,两个厂子效益都不错,还曾经入选清远市百强村办企业。96年村支书换成另一位大学生村官,我调到乡里任民兵副营长、团总支副书记、民政助理,直到现在!”

简简单单甚至是平淡的介绍已经说明太多问题,邓华仿佛看到古城县时代的自己,在贫瘠的土地上开拓一片果园,回头就被摘桃子!很显然苏堂无依无靠,才会把偌大政绩拱相让,近十年才到副科级还有那么醒目的政绩,这其都发生了什么?

而韩素欣却是一脸古怪,女人毕竟是城北区的干部:“你就是当年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当年的材料还是我整理的,接替你的……”

女人闭嘴了,只是欲盖弥彰的段太过醒目,邓华微微一哂:“但说无妨!”

人还是要靠自己!苏堂今天也是豁出去了,大不了不干这个党政办主任就是,工作这么多年居然还要父母亲倒贴自己!苏堂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位不是走官而是住在河口乡,只是周末节假日回城。

这样就给家庭生活蒙上了阴影,现在媳妇吵着闹离婚,父母亲要帮忙买代步的车子留住老婆,简直给当年的学霸丢人:“接替我的是现任城北区政府副区长宋振!”

哈!好笑!简直是好笑之极!创造经济奇迹的干部屈居人下,那位摘桃子的却高升了,这是哪门子道理?邓华瞄一眼韩素欣,后者赶紧开口:“宋振同志是淮阳师范大学清远学院88级学生,先是在区里担任教师,后来当村官因为政绩突出,再后来转岗公务员。”

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了,清远市那个什么学院曾经开车路过,里面的学生比社会混子还社会,就算当初的古城一哥也没有打扮成那个模样。这样的学校大概是扩招后涌现出来的,貌似前身是一个职校来着,应该是几年前被扩张的淮阳师范收编的。

这样不入流的师范学院,不知道能培训出什么样的老师,估计和前世网上那些禽兽教师相仿佛吧?很显然人家宋副区长身后有人,轻轻松松把苏堂的桃子摘到,随后平步青云,短短几年间晋升到区里,进步到副处级干部。

而苏主任不过是小小的党政办主任,两者之间巨大的落差,居然没有把苏主任击倒,这个人不一般!邓华见后面的干部渐渐跟上来起步就走:“宋振同志不简单么!我更好奇两家企业怎么样了!”

“宋副区长在下面十个月,两个企业因为资金紧张陷入停产状态!”苏堂眼的痛苦让韩素欣都有点难受,“再后来宋振同志调到县委办工作,两家企业因为拖欠工资倒闭,技术骨干都被古城县乡镇企业撬走了。”

停顿一下,苏主任深吸一口气沉默下去,今天是第一次如此倾诉,他不知道自己的倾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即便是被清除干部队伍也不能继续忍下去了。这些年苏堂的棱角都磨没了,还以为自己早就习惯了这种沉寂的人生,没想到今天却和一个陌生人说这么多。

第1809章 两菜一汤?

其实苏堂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家人都不同意,在老人看来已经在体制内打拼这么多年,就此放弃太可惜了。而家里媳妇只有一个问题,离开职场是不是就能让自己的家庭过上小康生活,这一点苏堂还真不敢承诺。

毕竟下面生产民俗工艺品的人太少,前期主要是扶植市场,想要一口吃个胖子那是做梦。当年古城县获得成功,是先培植市场,民俗大市场可是花了巨大代价建起来的。农民很现实,只有看到实惠才开始生产民俗工艺品,因为他们需要吃饭。

对于这一点邓某人很清楚,因为民俗工艺品计划就是他实施策划的,说起来还是洪全福帮的忙,否则当年的自己哪儿来的那钱。邓华嘴角露出一丝嘲讽,不下来还真是看不到阴暗面,还以为到处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不过对于那个摘桃子,火箭蹿升的干部还是很好奇,邓副秘书长斜一眼韩副区长:“宋副区长人脉很不错么!”

这是要追究呢还是要干嘛?据说这位很强势的,不像是要套关系,韩素欣迟疑一下还是忍不住道:“宋振同志表妹姓黄,在市委办任职!”

“黄薇?”

赵强有种打电话的冲动,苏堂居然在告黑状,告状又如何?人家宋副区长上边有人,连区委书记都要敬分,据说明年换届就要进常委班子的。可是看看前面的邓某人,赵乡长抑制住打小报告的冲动,以后有会!

他不敢打电话有人敢啊!邓华掏出不错有信号,他向前几步避开众人:“天帮我个忙……一定要给我彻查,你亲自下去,不要怕大胆去干。让刘俊给你两个人,找柳书记要两个人,别大意,市委办副主任黄薇很可能牵涉其!”

大家不知道邓华给谁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再度爬上一个山岗,对面山下终于看到了炊烟。这里的确很美,绿幽幽的竹海溪水潺潺,只是山间耕地少的可怜,倒是一群黑白相间的羊引起邓华的关注。

那群羊足有四十来只,苏堂脸上绽放笑容:“那群羊就是陆桂林、李建芬养的,每年出售羊的钱可以贴补学生用度,也可以贴补学校花销。他们不出去告状首先没有时间,这里的孩子大部份是留守儿童,两个人既当老师又当父母,一年贴补孩子们身上的钱足有几千块。”

几千块!几千块还不够邓某人请一次客的,问题是这里民办教师的工资只有一百多,大部份还是年底跟学生家长收钱。像这种贫困山区,想要跟农民收财政摊派的民办教师工资,还不如回家洗洗睡吧!

二十几个陌生人下山,顿时引来村民的关注,只是大人孩子都远远观望,却不肯走过来。当苏堂带着众人穿过人群的时候,一位老太太轻声唤道:“苏干部,这么多人上哪儿吃饭哪?”

“咳咳!婆婆这是市委领导来视察村办小学的,回头就在学校吃了,没见我们都带着方便面呢!”

j(); 不只是方便面,邓某人下乡一向自带口粮,这一次到刘家坳冲来,还带着几箱挂面和火腿肠,还有一些食盐、腊肉。如果不是路途遥远,这帮干部体力太差劲,邓某人就要把巴车上的食物都带着。

这一路他一个人背负八十斤东西,还始终走在前面,让那些乡干部一个个自惭形秽。韩素欣诧异道:“婆婆害怕我们去吃饭?吃饭也给钱的,不会白吃您的!”

急匆匆赶来的大学生村官訾燕华叹口气:“韩副县长您误会了,刘家坳冲老百姓不怕干部来吃饭,也只有干部下来吃饭才有会分摊一点肉食。”

什么意思?联合调查组几位没听懂,苏堂轻声道:“来干部考察一向是村里出钱安排伙食,多余的肉食都会送给村里的孤寡老人,这是刘家坳冲的规矩。只是这几年下来的干部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是多少?”

訾燕华瞄一眼乡干部却毅然道:“过去年区里干部没有来过,前乡民政助理现任党政办主任苏堂同志平均每个月来一次,”

西河口乡辖1个村(居)委会29个自然村屯,刘家坳冲绝对不是苏堂唯一的工作对象,邓华真的被感动了。难怪苏堂的鞋子一个月一双,整天在下面山路跋涉,一个月一双鞋子真的不够穿。

刘家坳冲的学校是村里最好的建筑物,就是有点黯淡,因为墙壁都是用石板砌成的,房顶是用竹竿搭成脚架,上面铺上竹片后再压上茅草,窗户有点暗,因为茅草垂下来很多,应该是为了遮风挡雨,却影响了光线摄取。

大家来到的时候,两位老师和一位妇人正在忙着给孩子们分食物,一个油菜炒冬笋,一个鸡蛋炒泡菜?孩子们就在外面席地而坐,都捧着一个大碗,里面是白米饭,饭上面是两道菜,旁边还有一大锅珍珠菜甩袖汤。

四五个娃娃围成一堆,间还有一个搪瓷盘里面放着四样泡菜,倒是很有特色。孩子们间十几只小鸡在刨食,很显然这些鸡经常怎么干,居然一点都不怕生,估计甩袖汤的鸡蛋就是这些家鸡贡献的。

正在分发食物的男老师见到众人前来赶紧招呼:“各位领导请这边来,訾燕华主任说各位要来,只是没想到来这么多,饭有点少我再下点面。”

朱书记似乎终于找到了表现的会:“怎么可以弄虚作假呢?市委领导下来是要看真实情况滴,怎么可以搞出这么丰盛?这需要孩子们多长时间的生活费?”

乡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乡长钟东峰赶紧溜缝:“难道说刘家坳冲小学平常也是这么丰盛吗?胡搞!弄虚作假!”

首节上一节927/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