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822节

“暂时说不准!”邓华摇摇头,“上次去市里组织部找我谈过话,似乎有这方面的想法,谁知道呢?”

要走?凌华愣住了,事先没有听到一点风声:“万盛县的工作刚刚展开,邓华同志这个时候离开,会影响大局的!”

“是呀!”唐德海对邓华感情最深,“王市长不是让您给川渝树立起一个榜样吗?现在的万盛还不足以成为榜样吧?只要再给万盛五年时间,不也许只要年时间,万盛肯定会大变样!”

从凌华到焦燕再到唐德海,都是万盛县的老人,他们很清楚邓华来到之前的万盛什么样。短短半年时间,万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面上还是旧时巷陌,可是有振兴能源项目的存在,有交通大开发的存在,万盛县早已经变得不同。

一个嗷嗷待哺的贫困县,一个每年需要国家巨额扶贫补助的地方,已经变成一片热土。原先村屯那些摆龙门阵玩儿麻将的村民不见了,凡是身体健康的都到工地上抓钱去。

就连村里面的老弱病残都不再呆着,那些老人会到山里采摘山野菜和菌类,学生娃都被学校组织起来,一起到山里抓钱去。如今万盛县已经没有吃不上午饭的学生娃,也没有开不出薪水的学校,而这一切都是邓华带来的!

凌副县长扳着指道:“据审计部门预计,仅仅是药材收购和乡村网店的帮助,农民人均增收超过千元,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工业大开发带来的就业会,让每一个参与的农民工获得超高的收入,此项让农民人均增收过两千。不算其他,这两项增收,已经让农民收入翻一番!”

增收四千元已经翻一番,足见万盛县的老百姓有多穷,邓华叹口气:“还不够远远不够!我希望,年内老百姓人均收入翻两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不想失信于民,更不希望政府失信于民!”

“你已经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呀!”焦燕认真道,“别忘了只是半年时间!你只用半年时间让老百姓收入翻一番,假如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您任职县长满一年的时候,老百姓的收入一定能够翻两番!而且万盛县的经济增长速度还在加快,振兴能源和大交通投资刚刚铺开,两项重点工程用工量剧增,还有乡村网店也在发力……”

谈起邓华给万盛县带来的变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如数家珍,一直没出声的唐德海突然道:“要说邓华县长给万盛县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在干部使用上,曾经默默无闻的干部,经过邓华同志的点睛之,都爆发出最强大的动力,莫非上面要调您去组织部?”

不愧是自己选拔的干部,看问题一针见血,提拔这样的干部让小邓县长很有成就感,这也是他服从组织分配的原因。一个人浑身是铁能碾几根钉?

只有为川渝市发掘人才,才能让这个封闭落后的城市,迅速摆脱贫困帽子,迅速走上富裕路!邓华点点头:“上面有这方面的想法,征求我的意见,我服从组织分配。”

如今的万盛县处在经济发展的爆发期,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竹笋,gdp数据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此时被调走换人,绝对有摘桃子嫌疑,可是如果是去组织部,还真不好说。

很显然上面肯定了邓华的贡献,才会调任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可不是那么好进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县委书记才有资格进入组织部任职处长,而且市委组织部的任职经历,对处级干部来说尤为重要。

县长不过是政府领导,在华夏现行的政治体系,政府一把远不如党委一把有权有势。不是每一个县长都像小邓同志那么强势,看看先前被刘丽军挤走的孟强就知道,没有人事权和财权的县长,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牌位。

第1580章 科级门卫!

焦燕有点泄气:“换做其他县区的书记我都不同意你走,可是去市委组织部显然有深层次的考虑,川渝市穷不是因为资源也不是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经济发展滞后恰恰是因为思想观念闭塞,这一点在全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都是一个道理,领导干部因循守旧才是经济迟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不错!我也支持市里边的决定!”凌华叹口气,“和邓华同志同事半年,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观念的变化,从等靠要到积极进取,同样是那一群人却已经创造出全新的局面。”

其实邓华自己不想走,万盛县刚刚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没有一个信得过的掌舵人,很可能会在发展跑偏,把万盛县交给康伟楠?虽然两个人同事只有个多月,可是小邓同志已经看出来,这位除了钻营取巧,根本不是干实事的材料。

看看他来到万盛县之后都干了什么?想要人事权没问题,那本来就是县委书记的职权范围,可是掌控人事权后任命了什么人?肖代航最终还是升迁了,从副科到正科虽然不算什么,可是在邓华的心里留下一个疙瘩。

今天是县委党校上课的日子,自从邓华启动党校育人计划,原本名存实亡的县委党校上课形成制度化。每个周和周五的下午,都是党校授课时间,初期来上课的更多是问题干部。

那个时候邓华每节课必到,讲课的另有其人,但是邓华会端端正正坐在后面听课。有这样一尊大神存在,党校的课堂风气堪比小学一年级,不过自从康伟楠上任之后,党校变了。

偶尔康书记会到党校逛一圈,也仅仅是逛一圈而已,在教室里逗留不会超过分钟,他甚至不会和学员们讲话。更多时候县委党校校长乔艳华充当任课教师,偶尔会请来专业人士讲解专业课程,丰富干部们的知识开拓干部们的视野。

乔艳华足够敬业,可惜十出头的女干部,还是拥有五六分姿色的女干部,课堂纪律很难保证。今天乔艳华在上面讲《基层党校教材》,下面吸烟的闲聊的,还有打电话的,课堂上一团糟。

没有人注意到,在教室外面站着邓华、焦燕和陈辉,邓某人的脸阴的能下雨,这是要爆发的前奏!陈部长一脸尴尬:“对不起,是我对党校管理不够……”

“是乔艳华同志权利不够!”邓华冷哼一声,“回头提议艳华同志担任纪委副书记兼组织部副部长,我倒要看看还有谁敢往钉子上撞!”

说着话邓华敲敲门,乔艳华还以为是哪一个晚到的学员,很无奈的看向门口。讲课到途有人打扰很烦人的,可是谁让自己压不住茬呢?

她是正科级,下面听课的也是正科和副科,谁也不可能对她有真正的尊重:“请进!”

说话的却不是乔艳华而是肖代航,小肖同志刚刚提拔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在党校他是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乔艳华狠狠瞪一眼肖代航:“请进!”

哗啦!咕咚!咣当!刚刚脸朝后说话的干部赶紧调过身子,邓华指着他:“不用转身,就那样很好!还有肖代航,看来肖科长很享受党校的生活,陈部长给你一个建议,县委党校缺个门卫吧?肖代航同志就不错么,上传下达本事一流,开拓进取严重不足!”

门卫?肖科长的脸色惨白,没想到会落在邓华的里,早就听说邓华县长不待见自己,几次提拔任命都被他否决。说实话小肖同志还是很有怨念的,而乔艳华是他之前白鹿镇的同事,于是他也就放肆很多。

现在悲催了,肖代航很清楚,邓华县长决定的事情,康伟楠也不好驳面子。小肖同志已经后悔了,要知道他的正科级可是花了不菲的代价换来的,还没有享受几天领导干部的待遇,就要当门卫!还是科级门卫!

好像川渝市委看大门的也不是正科级干部吧?区区万盛县党校不过是科级单位,却要用一个科级门卫!有几个学员强忍住笑,一向铁面的邓华县长还有这么搞笑的一面,说出这么风的话。不过这话还真是切关键,肖代航的确没有开拓进取的能力,但是充当上传下达的干部还是可以的。

“对不起县长,是我没有管好课堂纪律,您处分我吧!”

脸色涨红的乔艳华很难堪,邓县长如此信任自己,结果党校被弄得一团糟,着实辜负了邓华同志的信任。邓华笑着摆摆:“别人的错误为什么要惩罚你?”

扫视整个课堂,只有稀稀拉拉十一二人在场,如果不进门还以为里面有几十人在闹事。陈辉发现,自己在邓县长身边纯属陪衬,原本权威十足的组织部长,此时更像是一个小跟班。

而焦燕则已经习惯了被邓某人夺取光环的日子,有些人注定是生活的主角,无论是常委会还是在党校。据说当年小邓同志在燕京党校的时候,也曾经是风云人物呢。

邓华漫步走到讲台央站定:“有些人以为自己年长了官升了学习也就不用心了,可是我要说,从刚刚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看出一个干部工作的习惯,看出一个党员有没有腐败的可能。”

教室里鸦雀无声,刘丽军时代的党校完全只剩下一个牌子一个名称,也许还要加上校长的编制。而邓华来到之后,真正把党校当成培训干部的基地,把这里当成党纪党风建设的摇篮。

可是眼前这帮干部,显然把这里当成镀金的所在,别看党校凭属于地方粮票,只在这些领导干部所在的单位认可,远不如成人教育有用,但是党校培训却是每一个干部提拔前后必须的经历。

第1581章 王市长来了!

学员们脸色都变了,邓华县长扣下的帽子足够大足够吓人,如果任凭县长大人推理下去,十几个干部再也不要想什么升迁,搞不好连现在的职务都保不住,大家已经开始后悔!

“有人把闯红灯当成英雄行为!”邓华不温不火说道,“当兵之前的我也那么想,可是当兵之后我才知道,纪律!严明的纪律是一个队伍拥有战斗力的保障!各位在课堂上不能遵守纪律,在外面也就不会遵守交通规则,在岗位上也就不会遵纪守法,我说的对不对?”

台下没有人回答,们突然被推开,两个女干部嘻嘻哈哈走进来,猛抬头看见讲台上的邓华:“啊!邓县长?怎么是你?”

“为什么不能是我?”看着两个女学员邓华眯起眼,“按照小学老师的办法,你们站到后排去,罚站一节课!”

“是!”

两个人灰溜溜走到后面,乖乖的站在墙边,两张脸涨得通红。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看向她们两个,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邓华身上,谁也不知道小邓县长是心血来潮还是刻意为之。

轻轻叹口气邓华继续道:“本来以为万盛县开始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可是看见你们这些人,还有那些无缘无故旷课的干部,万盛县想要大发展任重而道远啊!工作是由人来做的,想要搞活经济、发展经济,靠你们这样的干部能行吗?我看够呛!”

完了!被邓县长送上这样的评语,在场的干部都知道,自己这辈子搞不好就要原地踏步,甚至有丢掉位子的危险。陈部长暗暗苦笑,邓县长这是给干部们狠狠一棒子呀,难道他不怕招人恨?

反而是焦燕一脸兴奋,上任纪委书记以来,焦书记似乎养成职业病,看见谁都有问题。如果说她自己不敢保证这种怀疑,那么小邓同志的话应该有借鉴作用,眼前的学员似乎很有被请去喝茶的潜力呀!

从这一天起,县委党校每一次开课,邓华都会出现在课堂上,不管在什么地方调研,都要赶回来讲课。先前那一批学员被他全都赶回去,取而代之的是在万盛县大建设工作战斗在一线的党员干部。

这些干部非常珍惜听课的会,每一次听讲似乎都有收获,到后来连焦燕都来旁听。看着台上那个年轻人,焦书记很难想像他不过是初毕业生,还有一个函授大专的凭,似乎还在读党校本科函授。

今天是12月1日星期,外面不见太阳,党校课堂里阴冷却无法阻挡大家的热情,邓华讲课妙语连珠,很少会照本宣科。听课的干部也都喜欢听小邓同志侃侃而谈,今年万盛县的经济数据独占鳌头,每一个人心都满怀希望。

多少年万盛县一直到倒数第一,从巴蜀省时代到川渝市时代,gdp数据成了干部们压在心口的大石。今天乃至年内,万盛县的干部都将扬眉吐气,而这一切都是讲台上那个年轻人创造的奇迹。

首节上一节822/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