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464节

不要说李局长,恐怕最乐观的领导干部,都无法想象,几年后华夏的汽车保有量会呈爆炸性增长。邓公子毕竟是重生人士,对未来发展有着清醒的认知,到时候不要说江滨市,就连很多四类城市,闹市区停车位都成了抢货。

“那些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邓组长摆摆,“地下冷藏一部份改成冷鲜交易区,一部份继续出租,当然租金要借鉴市场价格。”

二轻局的领导发现,二轻工业园也好,二轻大市场也罢,就连生产资料公司都已经不具备领导权。似乎规划小组成了未来工业园和大市场的掌控者,李成伟忽然有点担心,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

毕竟李局长刚刚从二轻局地震受益,从边缘副局长荣升局长,没想到立马就要进行什么改制。不管改制是不是进行下去,李成伟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了,想起自己为了此次调任付出的代价,李局长脸色有点发白。

张桥主任皱皱眉:“邓组长,生产资料公司已经没有阻碍,附近的皮麻厂、铁粉厂也都好说,江滨市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二轻经理部、美术社、服装厂、鞋帽厂还有印刷厂,面临诸多问题,恐怕会成为拆迁困难户!”

“怎么个情况?说来听听!”

邓某人不是那种不听辩解的干部,说实话他也没有那个资本和底气。在他看来,企业应该一纸件全都解决问题,怎么会出现钉子户?难道说企业领导不在乎自己的官帽子?居然胆敢敢和市委市政府的件做对!

生产协调处处长何成接过话头:“二轻经理部、美术社、服装厂、鞋帽厂还有印刷厂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它们门市部都在闹市区,从前不起眼的门市部,现在成了各企业单位救命稻草,收入占企业的一半还多。”

“门市部么?不是问题!”邓华笑道,“未来的大市场可以给门市部留门市房,当然,也可以用地皮交换,差价还是要补偿的!”

二轻局几位领导一愣,这是什么逻辑?门市部地皮房产全都是二轻经理部、美术社、服装厂、鞋帽厂还有印刷厂自己的,怎么重新改造后,还要花钱?

第844章 质问

“大市场建设全盘采取商业运作模式,”邓组长笃定道,“大市场需要的土地,全部按照市场价给付地价,企业想要在大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自然也要花钱。相信此次迁移二轻企业注定获得巨大收获,仅仅是土地差价,就可以给企业技术进步带来大资金。”

副局长付刚问:“经过前一阶段摸底,成员工明确表示,不愿意去江北,希望改制小组有一个交待。邓组长,不知道规划小组有没有更好的处置方案?那些员工都是企业骨干,他们的离开,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之前说过,不愿意去江北的,可以实行买断,或者优先拥有在大市场购买商号的权利。”邓华皱皱眉,早就研究过的事情一再提出来,让他对二轻局领导的能力很怀疑,“既然是骨干,一定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他们完全可以用买断的钱,开维修部、制衣店、鞋帽订做或者其他什么。”

小邓组长是不是听力有问题,付刚苦笑:“我的意思是说,那些老员工不想离开企业,又不想跟着去江北,他们是此次企业搬迁最大的障碍!”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邓华脸上冷下来,“实际上迁移后的企业有着灿烂的发展前景,企业和二轻局的领导要耐心细致做说服工作。同时也要提醒那些技术大拿,不要把过去的辉煌当成资本,新企业将会采用最先进技术,生产最流行的产品,很多技术都需要重新学习。”

其实现场邓某人级别不高,不要说二轻局局长副局长,就连几位处长都是自身科级。可是邓某人人不大占的位子好,好家伙一直拿市委的大帽子压人,几位领导只能是乖乖听着。

一直沉默的工会主席刘卫华眯眼看向邓某人,老刘性子一向耿直,从来不在乎什么官阶,据说前任局长魏明英的倒台,就和他有着直接关系。

此刻听了邓组长的话,刘主席不以为然:“邓组长,企业迁移是不是要尊重员工的意愿?一味行政段是不是有点专制?”

“哦?刘主席有什么建议?不妨说出来探讨一下。”邓华很尊重敢于为员工争利益的领导,如果没有他们,身为弱势群体的员工,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帮助伸张权益,“说白了,企业迁移也好,改制也罢,目的无非是改善员工的待遇,让员工的生活水平提高,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刘主席皱皱眉:“那些为企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的老员工,如果就此买断工龄,是不是不公平?以后的养老怎么解决?以后的医疗保障怎么解决?还有住房补贴,还有孩子上学问题,以及老人的未来,是不是一定要他们承担改革的阵痛?”

“我们没有说过一定要他们承担改革的阵痛!”老刘还真是愈老弥坚,几位二轻局干部都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邓华耐心解释,“我说过,企业迁移后有着灿烂的前景,员工待遇也将有大幅度提高。如果员工看不清形势,依旧要死守濒临破产的企业不放,不想迁移不想迎接全新的挑战,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自己放弃了会。我想,有些事也许是双方沟通不畅造成的,那么就需要工会出面,向大家解释清楚。”

刘卫华没想到邓某人会将自己一军:“工会有义务帮助员工争取利益,保护员工最起码的权益,二轻工业园规划小组能不能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让那些员工获得更好的待遇?当然,工会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不会推搪,最起码要有拿得出的东西,否则很难向员工解释!”

“刘主席可以直接和工人们说,或者举办座谈会,召集员工代表,我愿意和工人们直接交流!”邓华喝口水,今天和二轻局干部说话太费劲,“新园区将会开通通勤车,由企业补偿工人,工作餐也将有适当补偿。各种政策执行后,工友们不但不会失去,反而会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工资待遇。未来,二轻工业园将会建设江滨市配套设施最完备的小区,那里的楼房售价比市区低很多,学校医院等设施,肯定会是最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家不认为邓某人的话能实现,对于二轻局的干部来说,说起忽悠,他们任何一个都比邓某人在行。在几位领导看来,邓公子就是在忽悠,把江北几近不毛之地说的天花乱坠,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反而是刘卫华,对邓组长说的话有些相信,看上去小邓组长不是那种花说柳说的干部:“如果邓组长所说的都能实现,我相信工人们愿意重新创业,不为别的,为了自己和子女的未来。只是……”

刘主席没有说下去,邓华很清楚:“眼下省规划局所做二轻工业园规划已经有了眉目,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马上展开,我想届时企业的搬迁还没有进行。那时候刘主席不妨带着工人代表,一起去园区参观,有了配套的基础设施,最起码要比当年援疆建设强太多吧!”

援疆建设四个字终于打动刘卫华,实际上在座的有几位,都是当年援疆建设的时候,从关里各地调动到兴安省。当年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什么时候又考虑过什么待遇问题?

当年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关里年轻人精英一群,那一批批援疆建设的年轻人,都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虽然垂垂老矣,提起当年依旧豪气冲天!

“好!我就信你一回!”刘卫华终于下定决心,老刘忽然有一种回到那个激情飞扬年代的感觉,“只要二轻工业园有了进展,工会保证完成工人的解释说明,务必让工人们跟随企业去江北,为江滨市经济腾飞尽一份心力!”

第845章 不炒作

女人的消息够灵通的,其实邓某人不知道,不只是二轻局的领导关注江湾镇,很多消息灵通人士,都已经开始前往江湾镇考察。有些快的,已经开始大肆收购镇上居民的住宅,林公子的东北亚地产开发公司不过是实力更强。

“征地问题由江北区区委区政府解决,”邓某人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规划小组也不是万能的,不过如果征地价格太高,的确会让企业迁移的效应锐减。有一点要告诉大家,不管什么人什么组织,都无法阻碍二轻系统企业改制的实施,无非是成本高低的问题!”

回到督察一科,石秋科苦笑:“科长,您今天的表态似乎有点轻率呀!”

“为什么?”

邓某人笑道,修建成咧咧嘴:“如果二轻局那帮人都去江湾镇炒地皮怎么办?那样的话科长罪过可就大了!”

金逸感觉邓某人的笑容有点神秘:“科长不会是刻意为之吧?”

“刻意也好不刻意也罢,我希望督察一科的同志不要跟风,不要妄图占国家便宜,那种钱不好花!”邓华正色道,“如果各位真的感觉头紧张,不妨在大市场预售摊位的时候做点投资,相信足以让各位后半生有所依靠!”

石副科长哈哈一笑:“还是算了,老石可不是经商的材料,端着铁饭碗,吃着皇粮,今生足矣!”

“我信你科长!”孙丽芸眼神闪过一丝贪婪,“我马上筹钱,等到摊位预售的时候,我要投资十几个展位,让我儿子将来当地主!”

够狠心的,邓科长摇摇头:“小孙,大市场不会成为有钱人炒作的工具,一定要做一些销售限制,否则大市场将会成为南方某些财团的目标,那样可就得不偿失了。嗯,也许本地户口优先,二轻系统员工优先,还要有其他条款。总之一定要让江滨市的二轻大市场,为江滨市老百姓造福,而不是成为外地人敛财的工具!”

前世某地先富起来的那群人,到处爆炒房地产的恶行,让邓某人深恶痛绝。那些人凭借自己先期积累的资金,肆无忌惮到其它地区爆炒各种商品,包括房地产。

很显然,和发达地区的有钱人比起来,关东人连小康生活都算不上,如果那帮人过来,完全可以把二轻大市场打包。如果出现打包现象,肯定会导致市场摊位无序上涨,把摊位未来的升值空间全部压榨!

那样一来,对二轻大市场的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最起码会让绝大数人望而却步,会让大市场的摊位很难成为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的工具!

邓华前世今生都不是屌丝,但是那些无钱买房,住在棚户区的老百姓一直让他揪心。一边是无钱买房身无立足之地,一边是政府把房地产当成支柱产业,一边是有钱人把房地产当成投资牟取暴利的工具!

如果没有无良的有钱人囤积房产,华夏的房价不可能一日千里,那些房叔房姐们,眼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实际上房价无序上涨,恰恰是所谓的地方父母官乐见的结果,只有高企的房价,才能堆积出虚高的gdp,才能让地方官积累足够的政绩往上爬!

小邓组长清楚记得,古城县大市场成立的时候,某州的炒房团找上古城县政府,想要包销大市场所有的摊位。如果不是洪全福给钱更痛快,估计王尚春肯定会和炒房团达成协议,那时候古城县老百姓付出的将会更多!

“啧啧,如果没有外地人参与,未来的二轻大市场摊位寻租,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呢!”石秋科一皱眉,“江滨市最近开发的几处商业地产项目,都是由南方人运作,法相当高明,底价相当高!”

老石没说错,相对来说江滨市的观念有点落后,不只是官员,就连商人的观念也无法和南方那些人相媲美。凭南方人绝顶聪明的大脑,灵活百变的运作法,每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几乎都很成功。

石副科长的话也不算过份,邓某人摇摇头:“我不是不喜欢炒作,有些炒作是必须的商业段,有些甚至是政治腕。但是即便以没有节操的我,也不会以伤害大众利益为炒作目的,那样的炒作不是不会而是不能,那样做会损阴公的!”

石副科长脸一红,金逸微微一愣,颇有些意外。以他对邓公子的了解,小邓组长绝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贵公子,居然可以设身处地为平民老百姓设想,相当不容易!

另外几位同志也被邓某人的话打动,陷入深思。督察一科几位,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关干部,和后世那些实权敛财器无法相提并论。因此很多时候想问题,他们会以普通人的角度,想法也更接地气。

孙丽芸有点赧然:“科长没说错,如果不考虑二轻系统员工的承受能力,不考虑下岗职工的承受底限,肆意炒作项目,估计普普通通的江滨市人很难买得起商铺、展位,新成立的二轻大市场充其量变成外地人敛财工具!”

“科长英明!”修建成诚恳道,“就凭您的想法,我也要在二轻大市场购置一个铺面,不为别的,身为江滨市人,就要捧场!将来大市场火起来,我再把展位卖掉,偏不卖给外地人!”

首节上一节464/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