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223节

乔县长的眼,闪过一丝明悟,古城县的情况,不是单纯从资料上就可以了解的。别看东方怡看了一个月的资料,恐怕对县里面的财政状况还是拎不清。也难怪,毕竟是来自燕京城,没有经历过苦日子,哪里会清楚古城县的艰难!

不说别的,眼下青黄不接时节,贫困乡村急需的粮油,就是一不小的开支。王尚春上年度临危受命,躲过最艰难的那段时光,却不等于他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古城县地少人多,每家耕地出产的那点粮食,根本不足以提供全年的口粮。至于说买,对于那些买火柴都要用鸡蛋去换的家庭来说,买米买面买油,太过奢侈!

正像王书记所想的那样,此刻东方怡正在为下面反馈上来的资料头疼,政府工作扩大会议已经开了一上午,没有人可以为她解决问题。乔斌副县长仿佛一尊坐佛,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全然没有在意县里面面临的窘境。

民政局邰智海一脸晦气,作为贫困县的民政局长最窝心,一年65天,倒有64天伸要钱。问题是古城县就像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从上面要来再多的钱,也不够填补这个黑窟窿的。

最揪心的就是春夏两季的救济粮油发放,每年春节过后,上面就已经把救济粮油运送到古城县。今年却是一袋米一斤油也没见到,一切源自上年度漂亮的gdp数据!

只是那数据不能当饭吃,邰局长心急如焚:“老百姓家里存粮已经没有了,据下面民政助理汇报,有些老百姓已经开始进山挖野菜度日。如果不能及时发放救济款或者救济粮油,将会出现乞讨现象。”

几位副县长再也没有了滔滔不绝的口才,任谁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都要头疼不已。那可是几十万人的救济粮油,需要的钱款对于古城人来说,堪称天数字!

不要说几个副县长,就是清远市的领导,面对青黄不接的古城县,也要头疼不已。几个大老爷们儿没有办法可想,一个个倒是成了污染源,像是一个个大烟囱,不断释放烟雾。

东方怡一脑门子黑线:“请吸烟的同志到外面去!让别人享用二烟,是不道德的!”

会议室里面几位领导表情一僵,出去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忍着。何惠走过去,打开会议室的窗户和门,让空气流动更快一点。

吴莎莎终于长出一口气,吴主任忍受很久了,只是这里当家作主的不是她,这里也只有东方县长才有资格这么说。初来乍到的吴莎莎,看向财政局长:“县里资金够不够用?”

“不够!”财政局局长仲恒苦着脸,“每年上面都会调拨扶贫款,上年度县财政收入超标,一跃步入淮阳省财税收入大县行列,上缴财政有点有点过高。年前的扶贫款已经是最后一次调拨,眼下,已经没有扶贫款可以救急,县财政负担不起如此巨额的开销!”

东方怡咬着牙,没想到古城县是这样的烂摊子,那些资料做的花团锦簇,看不用。最要命的,是上年度上缴比例超高,的确为王尚春换来眩目政绩,最终倒霉的却是她!

作为继任者,东方怡似乎只有咽下这枚苦果,乔副县长隐晦的看一眼东方县长,不禁为女人面临的局面暗自庆幸。幸好不是自己需要面对,任谁都会被如此巨大的窟窿陷进去。

乔斌始终不发一言,作为古城县老人,很清楚现在说什么都是没用的,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不如钞票来得实惠。尽管东方县长一再瞩目他这个政府班子副,老乔依旧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东方怡有点气闷:“你们先回去,救济粮款事关老百姓生死,要上常委会认真讨论,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一定要让老百姓度过眼下的难关,绝对不能让任何人饿着!”

只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问题拿到常委会上,似乎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常委会气氛很压抑,王尚春有点尴尬,超比例上缴是他在任上做出的决定,没想到给县里面留下这么大的漏洞。

古城县毕竟不是印钞票的,好容易邓公子折腾出来的大市场项目,卖给了洪氏集团。如果没有这买卖,尽管古城县会过上几年苦日子,但是几年后就会迎来灿烂的时光。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买卖促成了,那钱还作为炫耀的政绩,上缴市财政,倒是让王尚春的班子大出风头。眼下留下一个大窟窿,老王想要片叶不沾身,似乎很难!

王书记不愧是久经锻炼的老干部,在上面夸夸其谈:“……全县各单位开源节流,紧缩开支,要充分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老百姓筹措每一分钱。另外,向上级申请动用国储粮,及时为老百姓解决燃眉之急。”

老王足足演讲十几分钟,只有最后这一句才有点实际意义,其他的全部是套话废话空话!东方怡有点气闷,难道说刚上任没多久,向上级递交的第一份答卷,就是乞讨吗!

东方县长万分不甘心,可是她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别看财政一支是在王尚春的里攥着,一旦出现救济粮油发放不及时,导致村民跑出去乞讨,相关的政治责任,八成要算在政府班子头上。

可不想刚一上任就挨板子,尤其是这个板子挨得不值,明明是别人种下的恶果,却要自己承受,怎么想怎么觉得郁闷。东方怡看向王尚春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和无奈,官场无非如此,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有几回?

她再不甘心又如何?原本把古城县当成崛起的宝地,没想到会是眼下的局面,这一切怨得谁来?当初也是抱着白纸好描画的期待,才来到这边,如此不堪的情况,实在是措不及!

第402章 一群吃货

王尚春微微皱眉,仗恃自己是古城县老人,加之几次调整没有得到一个理想的位子,张震北成为班子的另类。每每遇到问题,他总是阴阳怪气,提出来的建议,常常让大家很难堪。

就像申请救灾款,到现在为止,古城县没有遭遇到任何自然灾害,凭什么申请救灾款?至于说上年度上缴比例超高,更是王书记的禁忌,老张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这不是当面打脸么!

张震北的做法,让班子成员很看不起,哪一次政策不是班子集体讨论的结果?如果说上缴比例超高和黄玉英无关还说的过去,美女书记上年度最后时光,已经彻底放权,根本没有参与到其来。

而他张震北不一样,这家伙当初上窜下跳,一副对书记宝座,或者县长位子志在必得的模样。在班子更是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诸如上缴比例的事情,他也有份参与。

上缴比例超高,对古城县班子来说,除已经确定要走的黄玉英,对每一个人都是一项政绩。因此王尚春暗示相关部门做出来的数据,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包括张震北。

眼下,这个老东西居然一推二六五,似乎完全忘记自己当初从这上面捞到的好处,让王尚春恨不得踹他一脚。最厌烦这种人,吃果子有他,干活躲得远远的,出了毛病更是撇清!

蒋傲一皱眉:“无论如何不能出现外出乞讨现象,当今盛世华夏,如果出现大面积外出乞讨,不只是丢古城县的脸,更是丢清远市的脸,丢淮阳省的脸,丢改革开放的脸!希望政法部门一定要严防死守,务必做到防微杜渐,坚决杜绝外出乞讨现象的发生!”

无耻之尤!东方怡脸色一变,没错,出现乞讨现象那是政治责任,可是她东方县长还从来没有想过,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致老百姓的生命于不顾!

郑汉放下茶杯,冷冷地看向蒋傲,一脸鄙夷地说:“杜绝外出乞讨现象的发生很简单,只要老百姓吃饱饭,想必不会有老百姓外出乞讨。”

“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蒋傲重重一敲桌子,“杜绝外出乞讨现象的发生,事关政治,这是政治任务!”

郑书记冷冷一笑:“政法委的政治任务只有一个,保障社会安定祥和!想要杜绝外出乞讨现象发生没有邪路,政法委不会为了虚名,强行阻止老百姓寻找生存的道路。”

郑汉的话掷地有声,把蒋部长噎得满脸通红,老蒋瞄一眼王书记,后者似乎没有听见两个人的龌龊。蒋傲有点尴尬,他如此出头,还是为了讨好古城县一把。

没错,万一出现乞讨现象,会让宣传部门很被动,不过却也没有太多的责任。毕竟经济建设和他无关,他一个抓宣传的,即便是挨板子,也不过代人受过。

但是在王书记这边不一样,只要出现乞讨现象,古城县的两位当家人都要承担责任。老蒋看出来,东方怡县长后台很硬,到时候会有无数的段,让下来的板子走偏,狠狠砸在王书记屁股上。

正是因为如此,蒋部长才会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这种无耻的办法,以前也不是没用过。只是王尚春撩一下眼皮,似乎没把蒋部长的好意当回事。

老王很清醒,郑书记的后台来自燕京城,很可能不次于廖书记。王书记没有和他较真的想法,没有意义,何况,蒋傲的说法,本身漏洞百出。

王尚春热衷于权利不假,出身草根的他,同样不赞成老蒋的提议。如果按照蒋傲的说法去做,那不是要让老百姓走投无路么?搞不好要出大问题!

东方怡诧异地看向郑汉,敢于在常委会上直斥宣传部长,郑书记骂的可不只是蒋傲。看来古城县的班子,藏龙卧虎哇!最起码,敢和王书记叫板的,有张震北,有郑汉,还有,自己!

乔副县长又拿出在政府工作会议上那一出,干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东方怡有点气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助!难道说曾经的政府办公室主任位子,让老乔变成了应声虫,而不是一个有主见的领导干部?

来到古城县这么久,乔副县长还没有一个建设性意见,看来这个人充其量也就是管家的材料,充任县委领导不配!冯立志拿出一支烟,忽然看向东方县长,想了想,把香烟递到鼻端嗅嗅,再度塞进烟盒。

冯书记的做法,使得其他人也绝了吸烟的念头,烟瘾可以忍,面子没了,可是很难堪的呀!政府办公会上那一幕,想必各位常委都得到消息,谁也不想让人家指着鼻子说项。

冯立志轻咳一声:“一味捂盖子实不足取,事关老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宣传口径,罔顾老百姓性命。还是要从根本上想办法,为了老百姓能够活的好一点,申请救济款不丢人!”

还是老调重弹!东方县长很无奈,没想到常委会开来开去是这样的结果,王尚春的嘴巴像是上了锁,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发表鸿篇大论,却是于事无补。

不甘心呢!东方怡难以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这无疑是下下策,不到最后关头绝对不能采用!如果向上级申请救济款,她这个新任的县长,岂不是被人看扁?

一群吃货!东方县长的心里有点堵,她不是那种为了面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人。可是眼下的难题如何解决?不错,古城县有个下金蛋的鸡,就是那个采石场,只是每个月那点收益,还不够政府正常开支的呢!

大市场项目运转良好,只可惜大市场已经卖给了洪家,大头都给洪家赚取。古城县收获的一点税收和管理费,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据说邓华当初有一个租赁计划,如果那样的话,财政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

第403章 小聪明还是大智慧

按照家族的想法,一个刚刚脱贫的县城,会有诸多的会,东方怡来这里,就是打算借助家族势力,借助自己在燕京城学习到的那些知识,给古城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首节上一节223/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