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之风云再起 第1982节

事实上华夏有几个干部,可以跟君大公子比家世的?偏偏姓邓的已经上位副厅级还是常委,按照这样的升迁速度,到了君程的年纪上位市长,似乎也不是很意外的事情吧。

以美女记者的敏锐嗅觉,自然感觉到现场的*味,很显然小邓同志的出现,给曾经低迷的市政府注入一针强心剂!特别是身为政府一把手的君大公子,在邓某人出现后彻底被激活,没错真的是被激活。

此前的君程市长被文和书记死死压制,真的像是断了电的机器人,在班子内或者在外人眼中,君市长都像是被人施了魔法一样,有种被人掌控的傀儡一样的感觉,而掌控他的却是文和书记!

现在的君市长不一样了,就像是春天雨后萌发的竹笋强势崛起:“上午拍卖会结束后,邓华同志带着我去了散热器小区,去那里解决居民取暖的问题。注意是初来乍到的邓华同志带着我,而不是我带着邓华同志,这一点足以说明问题!”

哎呦!为了吹捧姓邓的,君程市长都开始自黑了!上午拍卖会结束,秋文和本来是想要直接召开常委扩大会,严厉批评君程同志和邓华同志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他毕竟还是市委第一书记的么!

身为群英市的一把手,文和同志还是有权利对这些人进行批评的,甚至给某人一个警告处分。只是中午的时候两个人消失了,幸好一年时间秋文和掌控了群英市,才第一时间知道两个人的去向,所以文和书记才知道君程同志在自黑!

第3571章 讨好?

自黑只是为了推崇姓邓的?中午不到时候,秋文和简单了解了一下邓华同志,了解之后文和书记真的开始头疼了,他发现有人给自己空投了一枚超级*啊!没错就是一枚重磅面积杀伤的温压弹!

之前这位的确政绩显赫,但是最让邓某人名声大噪的还是惹是生非的能力,比方说在江滨市灭掉吕家五虎!比方说在合驰市掀起一波政坛风暴!比方说刚刚在祁连省的种种做派!

万万没想到,这位会被空投到群英市跟自己唱对台戏!不查不知道,查过之后真的吓一跳,这家伙简直是领导的克星,当他领导没出事的,似乎都是女领导,女领导非但不出事还会荣升!

君市长丝毫不管文和书记想什么:“也许有些同志会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不同的价值观和为政之道,这一点是我的父辈一直教育我的,那就是执政为民!各位了解过邓华同志的执政履历后,会发现他把执政为民四个字贯穿始终,所以被他带着去为老百姓解决取暖问题,我丝毫不意外!”

有意思了!连政坛老将沈明都笑了,原本对秋文和、君程和邓华搭班子,他还是有点抵触的。在沈明多年的组织工作生涯看来,一个班子想要完美运转,不应该出现互相掣肘的现象。

但是现在他有点改主意了,沈部长对群英市班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很难想像这里的未来是什么样。究竟是高高在上的文和书记畅领风骚,还是君大公子和邓华的组合,把秋文和的秋氏模式斩落马下?

连陈怡妃都没想到,君程市长会甘当铺路石,为邓某人扬名立万铺路。作为一市之长,在散热器小区取暖缺失这件事上是有责任的,正常情况下领导干部会回避此类问题,避免让自己在公众面前失分。

但是今天君市长却反其道而行之,难道仅仅是为了推举小邓同志上位?还是为了单纯跟秋文和唱对台戏?的确是对台戏呀,身为一把手的文和书记,强势推行自己的拆光卖光招商政策,几乎完全不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当回事,而君大公子和邓某人却上演不同的戏码,不是对台戏是什么?

台下很多干部都感觉到了不一样,文和书记保持自己一而惯之的执政理念,要追求高大上的城市建设。至于说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那似乎不是文和同志需要考虑的事情,他只关注鱼缸是不是华丽高大上,至于说浴缸内的鱼儿是不是活的很好,和鱼缸主人无关啊!

其实君程把散热器小区事件说出来,连邓华都有点意外,如果是刚刚重生后的邓华,真的会有点被赏识的感觉。也许还会感谢君大公子的知遇之恩,但是重生十一年后不一样了,他并没有一点幸福感,相反觉得被人当枪使了。

大概君大公子想不到,小邓同志会如此想,他还是不遗余力把邓某人推向前:“我们的干部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我代表群英市政府班子热烈欢迎邓华同志的加盟!”

啪啪啪!全场再一次响起掌声,只是这一次的掌声跟热烈无关,更像是给市长大人捧臭脚的。也难怪大家不认同君大公子的话,不只是因为不喜欢邓某人作秀式的表演,更是大家对君市长言不由衷的反感。

在场的都不是傻瓜都是官场老手,都是久经考验的干部,一个刚刚到达群英市就纠正基层错误的领导,不是作秀是什么?而君大公子所谓的执政为民更是笑话,空降群英市一年之久,谁见过他执政为民的表演?哪怕仅仅是表演!

正所谓群众的眼光是亮的,君程同志在群英市的表现并不能让大家满意,不只是不能让中层干部满意,同样不能让基层群众满意,因为这一年内君大公子的表现真的是乏善可陈。

甚至还不如文和书记的表现呢,毕竟秋文和书记还有自己鲜明的执政理念,还有打造国际范儿城市的噱头。而君程同志在这一年内,仿佛消失了一样,真的仿佛消失了一样。

除了在各种作秀的场合看到他,在执政理念上的匮乏,在基层工作中的消失,在民生工作中消失!最少在陈怡妃一年的政治记者采访过程中,今天是第一次看到君市长深入基层,第一次到老百姓的家中感受普通民众的生活。

现在他居然以此为噱头,难不成从此改变自己的执政风格?改变自己为官态度?可能吗?只是因为身边多了一个人,只是因为邓某人的出现,就改变一个从政多年领导的人生观?

最少陈怡妃不相信君大公子的表态!轮到小邓同志表态了:“首先感谢领导的信任!我来自四季如春的淮阳省,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重工业基地任职,两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样面对暴风雪,一样面对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不知道这是不是大东北给我特殊的欢迎仪式?”

哈哈哈!全场干部大笑,大家没想到上午那个声色俱厉的邓华,现在居然变的如此风趣,不管是刻意的也好还是性格使然,最少这位没有文和书记和君程市长那么拿腔拿调,很接地气的感觉啊!

对陈怡妃来说女人喜欢这样的干部,因为他具有新闻性,只有具有新闻性的采访对象才有价值。那是对记者很重要的一种特性,很多干部总是死板板的,说出来的都是官话套话车轱辘话,那样的干部没有新闻性,甚至会让采访他的记者很头疼。

而新来的邓某人似乎不是这样的,邓华微微一笑道:“很荣幸到群英市任职,这里有英雄城的历史荣誉,有最肥沃的黑土地,有最美味的大米和小米。根据我在东北的经历,不吹不夸也不拍马屁,东北的产业工人是华夏最优秀的一批没有之一!”

哗哗哗!全场再度响起一片掌声,虽然没有文和书记和君程市长讲话时候的热烈,但是跟之前相比多了一点真诚。作为初来乍到的市委常委获得如此真诚的掌声不容易,何况上午他刚刚上演砸场子的戏码,很是得罪了一批人的情况下获得掌声。

第3572章 捧臭脚?

小邓同志的确没有吹捧的意思,他也没有必要吹捧,毕竟作为华夏的老工业基地,这里有着全国最完备的重工业基础,东北有近百年的大机器工业历史,有着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一点连四大一线城市都比不了。

20世纪30年代初,出于战争的需要,日伪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一定发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工作母机达1312台,各种产业工人总数约为127万,这些遗留的工业,很早就奠定了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中心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末和建国初期,东北依托毗邻苏联的地缘条件,最早引入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当时新中国建立后,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心地区。一五计划时期,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

对于东北邓华还是做过功课的:“我不想说这片土地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我不想说东北为新华夏工业崛起曾孵化出无数神奇。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大洋探秘,第一个软件园……”

说实话连君程都没想到,邓某人对东北了解的如此深入,忽然想起他当年在清远市被人排挤,随后调任的正是江滨市。也正是那一次的调任,为空降兴安省的黄强积累了丰厚的履历,让老黄一飞冲天步入更高的领导岗位。

很难想像没有当年兴安省的任职经历,没有掀翻吕家五虎和打造两个开发区的政绩,黄强会在新世纪逆势上升,居然步入副国级领导的位子,而这一切小邓同志的功绩不容抹杀。

不是说君大公子想要为邓某人歌功颂德,而是通过黄强的经历,似乎看到了他自己的未来。此时君大公子真的是心中火热,虽然群英市没有江滨市的政治地位,但是群英市的问题更加突出,面临的困境也更具普遍性。

只要把群英市的问题解决了,君程市长已经可以预期自己的未来了,当前君大公子上位的绊脚石,无疑就是市委第一书记秋文和!君程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纹,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邓华,这位领导杀手的恶名可不是随便来的。

小邓同志不知道君程正盘算把他当枪使呢,他的声音诚恳而沉重:“华夏无数个第一就从这里冉冉升起,1956年7月第一辆汽车下线,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巨头出现之前,春城汽车厂曾是当时亚洲汽车业名副其实的老大。”

大家没想到,邓华同志对东北的历史如此了解,甚至超过很多土著的地方干部。说实话在很多人心目中,日本的汽车产业一向是亚洲乃至世界称雄,没想到跟群英市近在咫尺的春城汽车厂,曾经有过亚洲第一的辉煌历史。

要知道群英汽车改装厂,曾经也是春城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只是后来春城汽车城项目做大做强之后,反倒是冷落了周边兄弟城市的零配件企业。如果不是后来松港市靖江区华夏汽车集团成立,让群英汽车改装厂起死回生,恐怕十年前汽车改装厂已经破产了。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艳琴眼神迷离,对于邓华同志说的这些辉煌历史,大概韩部长是最了解的。女人曾经负责做过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宣传片,自然了解当年的光辉岁月,但是邓某人说的如此清晰还真的要对他刮目相看。

这些年为了拯救东北老工业基地,没少从上面空降干部,也没少从经济发达地区交流干部。那些人对东北一向是以有色眼镜看的,言谈之间对东北的鄙夷让人浑身冰冷,仿佛东北扯了国家的后腿,仿佛东北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背景板。

但是他们似乎选择性忘记了,1952年东北三省gdp总值为84.6亿元,占全国12.46%。如果看工业的话,东北三省工业产值都在全国前十,三省工业总值占到了全国的22.8%,接近四分之一,而当时东北三省人口只占全国7.3%。

也就是说当时东北人均gdp是全国其他地方的1.87倍,人均工业产值是全国其他地区的3.73倍。东北gdp总额占全国比例,到1970年的时候是13.45%左右,1980年为13.2%之多,足见东北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

当年的辉煌很多人都忘记了,演讲的邓华同志却没有忘记:“我不想说东北石油血库支撑华夏半世纪,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制造各种大型工业设备的骨干工厂,石油、煤以及钢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这些都是当年华夏工业的血脉,是东北人民对华夏工业从无到有的巨大奉献。”

哗哗哗!全场再度爆发掌声,这一次掌声不是是送给邓华,而是送给历史上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实际上在场的很多干部,也是在邓某人口中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原来曾经如此的辉煌,居然曾经有过亚洲老大的历史!

很多人眼中含泪,那是释放的泪水,那也是愧疚的泪水。毕竟曾经的辉煌岁月,都是他们的父辈乃至祖辈创下的,现在的东北居然成了老大难地区,居然开始在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排序中落后了。

简直是丢人现眼么!按照东北话讲,那就是黄皮子下豆杵子一辈不如一辈!真真是给祖上抹黑呀,曾经的老大哥居然被一帮小弟嘲笑,偏偏现在的东北连反驳的底气都没有,因为事实摆在眼前。

今天来自南方的邓华,重新提起当年的辉煌岁月,怎么不让地方干部感慨万千?只是邓某人如此的吹捧东北历史,让秋文和很不舒坦,文和书记几乎忍不住要打断邓某人的上任演讲。

自己要拆光卖光招商,姓邓的却跟自己唱反调,讲述东北地区几十年前辉煌的历史,有意义么?如果说起历史,谁能比邓某人之前任职的祁连省更辉煌?毕竟那里曾经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呀!

第3573章 第一次亮相

对邓某人演讲最感兴趣的还是陈怡妃,女人很难想像一个南方人,会对东北这块土地如此了解。甚至还不断为东北工业鼓吹,鼓吹一个濒临困境的重工业基地,对他能有什么样的好处?

按照女人手头获得的资料显示,邓某人从军队复员回到古城县之后,一向是以改革派的面目出现。在古城县、清远市和江滨市,都主持过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只是他的国有企业改制跟拆光卖光招商的秋氏模式完全不同。

首节上一节1982/20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