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80节

黄保安书记不愧是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同志,察言观色是他多年来在官场上打混练就的特有本事。但由于他是第一次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开会,中心的一些特殊情况不是很了解,除开始鼓励大家发言时,按惯例讲了几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原则性的话外,他没有说过多的话。

后来因龚仲发言引起了会场气氛微妙的变化,让洪继宗副局长很不高兴,董昕主任还临时打断大家的发言。黄保安立即凭自己多年的经验敏感捕捉到了这些,他立即改变会议流程,适时提出请洪继宗副局长讲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对于黄保安的这个建议,洪继宗副局长感到比较满意。本来因他开始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鼓动性讲话有些不快,现在见他意识到这点了,也就不为已甚了。洪继宗副局长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黄保安,投去了一个会意的眼神。

黄保安的话一落,会场上立即安静得掉下一根针就都能听到。类似的民主生活会,本来每年都要开,大家也都习惯了。但今年的这个会开得有些不正常,触动最大的就是龚仲的发言,董昕主任的限制性指示,还有洪副局长那木然的脸色。

洪继宗副局长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一脸木然地扫了在座的中心干部职工一眼,不慌不忙地说道:“同志们,我今天不是以局领导的身份,而是以一位普通党员的身份,来参加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的。”

龚仲从洪继宗副局长那木然的眼神中,读懂了他内心对自己的不满。但龚仲对这种异样的眼神早就麻木了。自从发生树大明“黑山事件”案子,自己被莫明其妙地绞进去后,类似这样的眼神他几乎每天随处可见。

龚仲轻轻地无奈地叹了口气,内心对自己说道:“不论是在江南正气管理局面前,还是在江南正气管理局干部职工面前,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洪继宗副局长说到这里,与董昕主任交换了一下眼色,继续说道:“我今天本来是不准备说话的,只想静静地听听中心干部职工的说话。但听了大家的发言,特别是个别同志的发言后,我就觉得我不说几句不行了,不认真地说几句不行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组织生活(4)

说到这里,洪继宗副局长话锋一转,语气慢慢严厉起来:“同志们,民主生活会每年一次,但每年的内容都不一样。我们今年的主题是为干部职工办一二件实事,这个议题是根据局党组书记赵一局长指示,由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支部拟定,报机关党委批准后进行的。”

“刚刚中心二位主任,着力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进行了自我剖析。准备充分,态度诚恳,针对性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局党组对中心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中心的班子是满意的。”毫无疑问,洪继宗副局长对以董昕主任为首的中心班子的评价非常高。

听到洪继宗副局长这样评价,龚仲心里感叹不已。别人不知道,但他却知道,这种评价是建立在董昕主任不惜一切代价,为局领导提供“全方位服务”、“精细化服务”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这二个服务,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包括正气物业公司,每年要多支出多少万元经费;董昕主任、马志兵副总经理他们,每年要从中捞取多少好处。

龚仲正在感叹之时,耳朵里又传来了洪继宗副局长的声音:“同志们,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有基本的觉悟,要多站在局里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只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很容易带来消极的东西,如刚刚个别同志提出的绩效奖金问题。”

龚仲收回思绪,认真地听起洪继宗副局长的讲话来:“同志们,同是事业单位,局领导为什么要奖励其他二个事业单位?为什么不奖励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我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局党组这样做,是为了激励他们创收。”

“大家都知道,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用钱单位,没有任何创收行为。而其他二个事业单位是创收单位,都较好地完成了局党组下达的创收任务。同志们,你们扪心自问,局党组不鼓励他们创收的,难道还鼓励你们花钱的?”洪继宗副局长盯着大家反问道。

在座的干部当然不会回答洪继宗副局长的这个问题,洪继宗副局长也没有指望哪个会回答这个问题。他以沉重的心情继续说道:“同志们,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我要提醒大家,这种情绪不能在此发酵,一定要立即制止,不能任意漫延下去。”

洪继宗副局长在上面认真地说,大家在下面认真地听。只是洪继宗副局长说得头头是道,但大家内心却并不认可。其他事业单位是创收单位,应该鼓励;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用钱单位,不应该奖励。

大家在内心质问洪继宗副局长道:“洪大局长,你想过没有,我们大家都是江南局的职工。在哪个部门工作,创收不创收,这是江南局统一安排的。我们大家都是为了江南局工作,只是岗位不一样。”

在座地干部职工,继续在心里气愤地质问洪继宗副局长道:“江南局的工作都要人来做,每个岗位都要人来做。如果都象你洪大局长说的那样,那后勤工作哪个愿意做?如果都象你洪大局长说的那样,那不是鼓励大家搞小集团利益,搞本位主义吗?”

洪继宗副局长并没有意识到大家内心都在质问他,喝了一口茶又说道:“同志们,我们在座的都是党员干部,要有奉献精神。有些困难,该说则说,不该说就不要说。大家要理解,这是政策,是局里的政策,有差别也是正常的。支持他们创收,也是为了大家更好的福利!”

洪继宗副局长这样说,在座的干部职工心里更加不同意了:“作为局领导,应该考虑综合平衡。不能因为所在的部门不一样,收入上就出现这样大的差别。我们是机关,不是企业。局里这样的激励政策,又怎么能让人心服?怎么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此时此刻,洪继宗副局长完全忘记了他开始申明的,是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会,语气慢慢严厉起来:“可是,我们有个别的同志,却往往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干部,眼里处处盯着自己,心里只有个人没有单位。”

此话一出,在座的干部职工立即敏感地知道,洪继宗副局长这话是有的放矢,是对龚仲开始的发言有所不满。

果然不出所料,洪继宗副局长扫了龚仲一眼,更加直白地说道:“单位是这样,个人更应该是这样。刚刚个别同志提到个人待遇问题时,你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你给局里做了什么贡献?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局里提高你的待遇?”

会场一片寂静,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洪继宗副局长的声音,再次清晰地传入大家的耳朵里:“同样的部门,同样的职务,同样的工龄,但收入却不等。我认为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如果说洪继宗副局长开始所说,大家只是猜测暗指龚仲。那么现在听到这里,大家不用想也知道这是明白地针对龚仲了。

洪继宗副局长进一步说道:“就如我与赵局长,他是正局长,我是副局长。赵一局长年龄比我大,职务比我高,工龄比我长,但我的收入却比赵局长的高得多。”

洪继宗副局长是从总局交流过来的一位年轻干部,他在江南局工作,但工资及津补贴在总局拿。因为地区差别,北京地区的工资津补贴当然比江南地区高得多了,这确实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只是洪继宗副局长却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总局这样对待交流干部,正好体现了其人性化管理的一面,将政策偏向了弱势群体。在把干部交流到下面去时,不减少他们个人的收入。因除了个别地区外,没有哪个地区的政策外津补贴会高于京津地区。

试想一想,如果洪继宗交流到江南局工作,不能享受总局较高的津补贴,反过来享受较低的江南局的津补贴,他洪继宗副局长保证在内心诅咒总局领导:“你们把我交流到下面工作,让我远离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核减我的收入,这怎么叫人心服?”

其实,洪继宗副局长的这种心理状况,古人称之为“站在岸上看戏不腰痛”。只是洪继宗副局长,作为一个副厅局级领导干部,在对待干部职工的利益时,却不应该也如平常百姓一样,有隔岸观火的心理,马列别人头头是道。

不说洪继宗副局长不顾职工感受,在上面继续口水乱喷,龚仲心里却思绪万千。在行政机关里,个人工薪收入的高低难道真的如洪继宗副局长所说的那样,由个人对单位贡献来决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大家都知道,在行政机关里,个人的工薪收入与个人的职务、职称、文凭、工龄等密切相关,而与个人对单位的贡献没有多少关系,也与个人工作量的大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目前我们行政机关的特色,是多年来习惯性的做法。

再说,在行政机关里,一个人对单位的贡献是多少,也不是象现在洪继宗副局长所说的那样,用创收来衡量,毕竟行政机关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创收。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你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你就是对单位作出了你最大的贡献。

而且对待个人待遇问题,执行政策的人应该一视同仁,对事不对人,政策偏向弱势群体。也就是说单位应该照顾个人,在有二种以上方案选择时,应就高不就低,选择有利于职工个人的方案。只有这样,执政者才会深得人心,干部群众才会衷心拥护。

洪继宗副局长最后说道:“同志们,我相信我们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是一个工作的团队,不是一个应拿多少钱的福利院。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局里的政策,让心情变得更愉快些!快乐工作,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

在座的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他们心里不停地“问候”着什么,但脸面上流露出来的却是一幅恭敬、认真的样子。

一个多小时后,洪继宗副局长的“不得不说几句”长篇大论终于结束了。在最后结束之时,他又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龚仲,然后端起茶杯喝了起来。紧接着,机关党委书记黄保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会议总结。

在一番例行公事的说辞后,黄保安总结道:“同志们,今天的民主生活会,已按要求完成了既定的程序。在会上,中心的干部职工,能畅所欲言,面对面地把心里所想的话都说出来了。这很好,这也是我们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要目的之一。”

黄保安调整了下语气,向中心在座的干部职工保证道:“大家提的意见与建议,除涉及个人待遇问题外,其他意见与建议,我们会敦促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支部进行整改。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进行说明,并将整改情况以文字形式报送机关党委。请大家放心!”

黄保安沉吟了一下,有些同情地说道:“同志们,我知道,大家有自己的委屈,我理解。但大家应多想想国家的政策,想想局里的规定。干部职工之间存在收入差别,这是政策造成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政策规定不能违背。”

黄保安看了一眼洪继宗副局长,声音慢慢大了起来:“同志们,我相信,不管是局领导,还是中心领导,他们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家的困难。如果解决不了,这绝对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政策不允许他们解决。”

“同志们,大家如果还有什么要说的,可以事后向机关党委反映,也可以与中心领导当面沟通。”

最后,黄保安充满激情地说道:“同志们,我代表在座的中心干部职工,对洪局于百忙之中光临我们支部大会,并作重要指示,表示衷心的感激。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干部职工,都会认真落实洪局的指示,把工作做得更好,让局领导满意,让局党组满意!”

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就这样结束了。会议的结果,早就在大家的想象中。反正每年都是这样,只是表现形式不一而已。人在做,天在看,机关里的这些玩意儿大家早就习惯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同事朋友

当天下午快下班时,机关党委书记黄保安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龚仲的办公室。见办公室只有龚仲一人在,他有些气愤地对龚仲说道:“上午开民主生活会时,我知道你受了委屈,特意来看看你。”

黄保安,男性,五十多岁,不胖不瘦。他平时很注意锻炼身体,早睡早起,生活习惯不错。他身兼数职,不但是江南局机关党委书记,还是政工处长,并兼任局工会主席、正气园业主委员会主任。

黄保安书记能说会道,善于总结,是凭笔杆子吃饭的人。他长期工作在领导身边,局党组很多材料都是他起草的。他在江南局人缘也不错,整天笑呵呵的,属于江南局“知名度”比较高的处级领导干部之一。

黄保安书记与龚仲关系不错,平时也很关心龚仲。特别是龚仲被“黑山事件”案件连累后,他不时开导龚仲想开点,也倾听一下龚仲的感受。今天他一进来,龚仲就知道他是来安慰自己的。

“是有点气人,太不公平了。每月少一仟多元,没有任何理由。”龚仲非常气愤,继续说道:“洪副局长说的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完全是以权压人!”在黄保安书记面前,龚仲从没有隐瞒过他的观点。

黄保安连忙打断龚仲的话说道:“你提出个人收入问题时,我看到董主任一下子脸就黑了下来。你是办公室主任,第一个发言是对的。但你的发言具有引导性,应该知道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在当时的场合下,我觉得你不应该提出个人待遇问题。”

黄保安书记虽说与龚仲关系不错,平时很关心龚仲,同情龚仲,但却不想如龚仲这样直接议论局领导的是非。他直接进入主题,明确指出龚仲今天哪里做得不稳妥。

首节上一节80/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