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 第72节

那位袁姓劳资科长解释说:“他是工勤人员,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待遇没有错。你是公务员,只能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当时你调到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时,是你自己选择保守公务员身份,拿行政单位工资的。”

龚仲说道:“当时你们赵处长征求我的意见时,我确实是选择保留公务员身份,拿行政单位的工资。但当时并没有涉及到政策外津贴补贴问题,也没有涉及福利问题。当时钟副处长也在场,你可以问问他具体。”

那位袁姓劳资科长说道:“你说的情况我知道。但按局里的有关规定,所有的福利与津补贴,都与工资走。也就是说,拿行政单位工资,就不能享受事业单位所有福利与津贴补贴;拿事业单位工资,就不能享受行政单位所有津贴补贴。不管是政策内,还是政策外。”

龚仲说道:“袁科长,按人事处制订的交流干部管理规定,交流干部工资和国家规定的津补贴一律由调出单位发放;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公务员年终一次性奖金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凭人事部门考核结果通知,由调出单位发放。”龚仲边说边把那个文件拿着,将相关条款指给那位男同志看。

那位袁姓劳资科长面对他们出台的文件,不得不点头说是。龚仲接着说道:“领导,这个文件明确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只规定了政策内津贴补贴由派出单位发放,二是明确规定交流干部可以享受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我为什么不能按这个文件规定,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绩效工资?”

那位袁姓劳资科长没有回答龚仲提出的质疑,而是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应对龚仲。龚仲并没有得理不饶人,他知道现在不是口头上争输赢的时候,如果对他发火也只能是图个嘴巴上的快乐。

接着,龚仲又拿着那个交流干部管理补贴规定,指着其中的一条说道:“政策性外和福利性补贴,由接收单位按本单位标准发放。这也就是明确地规定,交流干部是可能享受接受单位政策性外和福利性补贴的。我为什么不能按这个文件规定,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性外和福利性补贴?”

龚仲又指那个补充规定中的一条,说道:“袁科长,你再看这条规定:交流锻炼干部,行政与事业间的岗位发生变化的,由人事处工资套改后通知派出单位按新工资标准执行。你知道,我们局科级以下干部,事业单位工资要比行政单位工资高些,我们中心的小黄就是执行的这条规定。”

最后,龚仲叹了一口气说道:“袁科长,至于这个工资问题就算了,毕竟我当时答应了赵处。只是这个文件并没有规定,拿事业单位的工资,就一定要改变公务员身份。我们中心的小黄,到中心工作时,就是拿的事业工资,但他至今还是公务员身份。”

龚仲虽说很气愤,但他并没有过分责怪那个袁姓劳资科长,毕竟他也只是一位办事员,是看领导的眼色办事的。龚仲有时还可怜他们这些人,在工作生活中常常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很多“双面人生”的事情。

那位科长思考了一下说道:“龚主任,你说的情况确实是事实,但我没有办法帮你解决。唉,现在有不少事业编制人员,就是少给点钱也愿意由事业编制改为公务员编制。局领导的压力大啊!”

龚仲当然明白袁科长的意思,他是在侧面提醒自己,他的工资津贴补贴福利问题,是领导定的,不要怪他。另外,龚仲就是提出来,局领导也不一定会解决。

毕竟江南局事业编制人员多,政治待遇上与公务员系列有较大的差距,赵一局长为了平衡矛盾,公务员有时难免受些委屈。

看着龚仲离去的背影,袁科长轻轻地摇了摇头,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过了一会儿,就又开始做起自己的事来。

龚仲从劳资科袁科长办公室出来后,没有立即去找人事处长史权。史权处长,毫无疑问是赵一局长圈子里的人。他平时为人说话官腔十足,很讲究派头,也是江南局班子第二阶梯里最重要人员之一。没有特殊情况,江南局的干部职工是不会轻易去打扰他的。

龚仲虽说与史权处长比较熟悉,但没有特殊关系,平时仅仅只是工作上的接触。在找他之前,龚仲意识到自己一定要梳理好思路,不能象找财务处长马建设、劳资科袁科长那样随意。

龚仲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开始冷静的思考起来。他知道,史权处长位置重要,平时找他的人很多,工作很忙,肯定没有时间听自己多言。因此,龚仲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意图表达清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怎么表达,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什么语气怎么说。龚仲当然清楚,史权处长是江南局班子第二阶梯最重要的人选之一,平时非常讲究规矩,注意上位的气势,与他讲话必须注意分寸。既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要十分尊重他。这就如与赵一局长打交道一样,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的。

把这些关键问题想明白之后,龚仲就拿着自己准备好的那些资料,来到了史权处长办公室。龚仲先是轻轻地有节奏地敲了几下门,听到里面传来了“请进”的声音后,才轻轻地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史处长,您好!”龚仲一进门,就非常敬重,脸上只露出些许笑意,声音不大不小地问了声好。房间里的气氛有些沉重,龚仲有一种如进赵一局长办公室的感觉。

“请坐!”史处长坐在那张老板真皮沙发椅子上,抬起手指了一下办公桌面前那张仿皮短沙发椅子,礼节性地对龚仲说道。他身上有一股长期上位的气势,自然地流露出来。

“谢谢领导!”龚仲尊敬地道了谢后,就轻轻地坐在那张仿皮短沙发椅子上。但他只用半边屁股坐着,身子挺得比起,脑袋端正,脸上露着些许笑意,眼睛平视着史处长。虽说没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但也与平时坐在自己办公椅子上有差天地之差。

机关里就是这样,一切凭职务说话做事得利。而职务高低,却全凭那张任命文件。因此,那张任命文件虽说只是一张纸,但却有着无穷的魔力,它能满足人们所有的欲望。所以机关里的人,无不千方百计地想要争取到那张纸。

董昕主任为了这张纸,不惜做牛做马,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用公家的钱财为局领导提供“精细化”服务。

张晗瑛为了这张纸,不惜抹着自己的良心,隐瞒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黑白颠倒睁眼说瞎话。

赵一局长为了这张纸,不惜牺牲龚仲的政治生命,也要给龚仲戴上莫明其妙的帽子。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上下之梁(8)

龚仲简单地说明来意后,就将手上的资料递给史权处长,最后总结性地说道:“史处,造成我现在收入比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绝大多数干部职工都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没有执行这二个内部文件,使我没有享受到政策外津贴补贴这块收入。”

史权处长接过龚仲递过的那些资料,没有说什么,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史权处长五十来岁年纪,身体有些偏伴,国字型脸,不苟言笑,平时路上遇上有人恭敬的招呼时,他只是轻轻的点一下头。当然,龚仲遇上招呼时,他有时也还是微笑着点下头。

看着史权处长深沉的表情,龚仲心里明白,史权处长这是在边看边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没有把问题考虑成熟时,是不会轻易对自己的问题表任何态的。

这是机关里最习惯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官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求上进的人,越难得开口。所谓言多必失,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那些政治上不成熟的人,才会夸夸其谈,才会随意说话。因此,在机关里,你随时随地都会遇上一些故作深沉老练的人。其根本原因,也就在此。

史权处长边看,双眼上的眉毛边不时地扯动着。龚仲知道,这是史权处长遇上了为难的问题,没有适当的解决方案时自然流露出来的表情。龚仲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史权处长。

过了一会儿,史权处长终于将龚仲收集的那些材料看完了。他沉了一下脸,皱了一下眉头,叹了一口气,思考了一下,才对龚仲说道:“龚主任,你反映的情况属实,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我们人事财务执行政策没有没有什么错误。”

对于史权处长的这个结论,龚仲当然不能接受。但龚仲没有立即申诉,他知道史权处长下这样的结论,肯定还有具体解释。因史权处长不是一般的人,他不会轻易下结论。如果他下结论,一定有他成熟的考虑,有非常具体的理由。

果然不出所料,史权处长站了起来,为龚仲倒了一杯茶,缓和了一下语气,接着说道:“虽说这二个内部文件规定,如果行政事业岗位发生变化,人事处要重新调整工资,按新岗位标准发放工资。但你拿公务员工资,是你自己选择的。”

史权处长说完后,就询问式地看着龚仲。龚仲回答道:“是的,当时我调入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工作时,当时的人事处赵处长与钟副处长找我谈话时,确实是这样约定的。”

龚仲回忆了一下,直接肯定了史权处长的询问。他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道:“史处,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别的人岗位发生变化时,根据这二个文件规定,按新岗位调整发放工资,而我却一定要改变身份后,才能按新岗位调整发放工资?”

史权处长思考了一下说道:“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清楚,也可能有特殊情况,我没有办法解释你这个问题。不过,既然你们约定好了,说话就要算数,不能现在反悔。你说呢?”

史权处长说完后,就微笑地看着龚仲。待龚仲轻轻点了点头后,他接着说道:“再说政策外津补贴这个问题。龚主任,你知道的,公务员系列实施了津补贴改革后,早是没有政策外津补贴之说了。”

史权处长说的这情况,龚仲当然清楚。江南正气管理局局机关公务员系列,早在几年前就按规定实施了津补贴改革,每月除固定的工资外什么也没有了,但事业单位则暂时没有改革。

史权处长没有询问龚仲的意思,继续说道:“至于各行政处室的内部提成收入,你现在是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的工作人员,当然不可能享受哪个行政处室的内部提成收入。你想想,你是享受正气一处的提成好,还是享受正气二处的提成好?”

听到史权处长这样问自己,龚仲想了一下,有些苦笑地回答道:“是的,史处,局里不象以前那样,有统筹的那块提成收入。现在,我在机关后勤保障中心工作,确实不好享受哪个处室的内部提成收入。”

“是的,这样想就能理解了。”史权处长接着说道:“龚主任,你没有享受机关后勤保障中心的政策外津补贴,也就是绩效奖金与福利费,主要是因为你的工资在局机关发,而所有津补贴及福利与工资走。”

史权处长说着,用手指了指龚仲收集来的那些材料,继续说道:“我们这样做,并没有违反我们发布的这二个内部管理文件,因为这二个内部管理文件中,没有哪条不允许这样做。”

史权处长说完后,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不过,你说的情况也可理解,毕竟同一个部门工作,但级别工龄文凭低于你,收入却比你高,不管是哪个都是很难接受的。”

史权处长不愧是长期在上位工作的人,对于龚仲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一瞬间,龚仲仿佛有一种自己理亏的感觉。但他很快就清醒过来,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在同一部门工作,文凭职务工龄低于自己,但收入却高于自己,这都是一种不应该发生的反常现象。

话说到这个份上,龚仲想道,如果只是几个月就算了,毕竟他是一个非常顾全大局的人。但现在这种反常现象已有几年了,每年一万多元,几年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

龚仲思考了一下,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史处,你说的确实在理。但我感觉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组织上都不应该这样长时间把我作为一个另类对待,执行不一样的政策,使我个人的收入发生这种明显的反常现象。”

龚仲没有待史权处长解释,立即接着说道:“史处,我感觉在制度面前,应该人人平等。这二个交流干部管理办法,并没有规定公务员必须改变身份后,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待遇吧?”

龚仲虽然说的话是质问,但他的语气却是申诉。他知道并没有怪罪史权处长的意思,他知道他的这种不公正现象,不是史权处长造成的,而是以前的人事处长,现在的监察室主任赵焱决定的。

“再说,江南局有这么多交流干部,又有哪个没有享受接受单位的政策外津补贴?据我所知,不管是交流到江南市外的,还是在江南市内部交流的,他们都享受了接受单位的绩效奖金、内部提成,还有过年过节福利费等。”

“史处,其他的情况我就不说了,但我们中心的小黄,他与我一样都是公务员身份,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为什么他却能享受不一样的待遇?这一点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不管怎么解释,不管什么情况,龚仲个人收入上的不公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现在是白纸黑字的摆在这里。不管以什么理由,什么有什么说法,都是无法解释的,都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现在如果史权处长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就必须正确面对龚仲个人收入上的不公正,将以前的错误做法改正,不能以不了解情况而推脱。

首节上一节72/1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