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725节

学院、研究院高定位,严格控制教师和生源素质,不盲目求大。截止目前,加上今年的新生全部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总共也不过区区四百多人。

但学校的学风浓郁,不比任何一所国内顶级大学差。

看到一个个学生夹着厚厚的书本,或挎着书包匆匆行走在校内,完全没有其他大学的喧嚣浮躁,中央领导非常满意。

他健步行走在校园宽阔平坦的水泥道路上,对身边的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熊定耀道:“我来得突然,事先没有列入日程表。但是看到的情况很不错,气氛很好,很有美国顶尖理工大学的气质。希望各位继续沉下心来,潜心求索,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他讲出这番话,绝不是一时兴起,随心所欲,而是事先对学校的教师素质和生源情况做过了解的。

能进学院任教或进研究院工作的学者,全部是国内各自领域的拔尖人物,或者是象丰小元那样的明日之星,一个个经过沈钊华、施成均精挑细选才引进的。

同样,招录的学生也是宁缺勿滥,今年入学的本科生中各省市排名前20的少年英才比比皆是。

吸引杰出人才加盟学院和研究院的,除了事业平台和西方式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外,高额薪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师薪酬待遇上,闻同非常大方,全力支持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绝对数额向欧美国际一流大学看齐,甚至还超出不少。

在食堂和学生以及单身教师一起吃过晚饭,中央领导又在众人的陪同下来到归山湖边。

归山、归山湖相互依偎,山色如黛,水光粼粼,令人心醉神驰。

站在湖边山脚下,望着浩淼的湖面,中央领导问沈钊华道:“地方选得好,有山有水,和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是块风水宝地,湖有几万亩吧?”

沈钊华答道:“五万多亩,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支持我们,为我们预留好了发展用地,把这附近规划为教育用地。”

中央领导点点头,对陈照东道:“还可以考虑就近建造教职工住宅,用地价格可以适当照顾。具体政策方面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参考边湖科学城的方式。生活配套设施怎么样?主要是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

沈钊华道:“城市化进程很快,离这儿几公里远的地方已经建起了大型社区,正在盖医院,普通需求能够满足。市里非常关照,为教师子弟安排了定点学校,条件很不错。学院有免费班车,每天一早一晚接送,很方便。”

中央领导嗯了一声,稍停又问道:“经费呢,有没有问题?”

沈钊华道:“没有问题,非常充裕!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无私捐赠的不少,有一些甚至不肯留名。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学院和研究院的收支全部永久性公布在官网上,接受公众监督。对于每一笔捐赠,我们向捐赠人寄送详尽的用途明细。”

炎黄科技教育基金由东洲理工学院、东洲高等研究院全资持有,收入主要来源于闻同控制的m私人基金每年的无偿捐赠。

因为m私人基金近两三年收益异常地丰厚,炎黄科技教育基金跟着水涨船高,规模已经超过十五个亿,仅纯现金就有四个多亿。

中央领导知道孙以身、沈钊华、施成均等人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资金扶助,担心学院和研究院的管理受到影响,所以也就不提这个事。反正闻同有的是钱,养活一所大学不成问题。

次日傍晚,一行人乘坐中央领导的专机从东洲飞抵南方省g市。

十月,北国已经是秋意浓浓,而南国依然酷热难当。

南方省昔日一片繁荣的经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困,恰如这躁热的天气,颇有点难熬的味道。

地方党委政府非常坦诚,没有试图遮掩问题的存在,行程中安排了大大小小六七座工业区,深入多家轻工企业调研。

在厂房林立的工业区,往昔的忙忙碌碌消失不见,冷清了不少。

第1032章 寒流阵阵

和冷清的工业区相反,各大火车站和汽车站却是熙熙攘攘,人流不绝,多数是肩扛手提带着大大小小廉价行李包的返乡务工人员,情形就象是春运提前到来。

“针对出现的问题,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措施主要有,一是缓解融资难的现状,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扶持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鼓励发展商业性担保和互助担保机构、扩大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规模、鼓励市场化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等方式;二是直接给予财政补助;三是推动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逐步变代工为自有品牌;四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五是全面清理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六是……”

“痛定思痛,这次的困难把我们逼上梁山,必须下定决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南方省委留书记最后说道。

南方省这座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对于全国的意义十分重大,容不得有任何闪失。

不夸张地说,南方省打一个喷嚏,全国许多省份都要跟着发生反应。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仅南方省一个省份为全国解决了多少就业?

若果它的经济出现滑坡乃至衰落,数千万务工大军回流至内地,那如何得了?怎么收拾局面?

要命的是,南方省大量的轻工产品依赖于国外市场,许多企业甚至专为国外品牌做代工,每当国际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这些企业马上就停产歇业,给员工放假。员工一旦放假,马上就会被停发工资,失去生活来源。

如此战略要地,中央领导焉能不重视?他一改在东洲时听得多讲得少的姿态,面色凝重地道:“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民营经济,要坚定不移地鼓励发展,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政府要站出来,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种种具体的困难。要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费用,向管理要效益。……”

这些话,他本来准备在此次调研的最后才讲的,现在不得不提前说出来。

在南方省停留了两天时间,中央领导的专机飞到调研的第三站中江省。

中江是闻同的家乡,在这儿他有不少相识的人,从云缈省长任上调来的省委马书记,从边湖市长任上调来的省财政厅莫厅长,从云缈省计委调来的省农业厅长单荣国,还有省计委主任赵光乃。

马书记和莫厅长已经退居二线,前者调往天都,后者到省人大任财经委主任。

单荣国在云缈省计委时是党组成员、“三建办”主任,调来中江后先担任省计委副主任,后又被马书记提拔为农业厅长。

不可避免地,中江省也有大量中小企业因经营难以为继而停产、倒闭。但是中江地处内陆,对境外经济体的依存度没有南方省那么高,停产、倒闭的中小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没有那么引人注目。

在中江省,停产、歇业、倒闭的主要是“不被政府放在眼里”的边缘性行业,比如餐饮旅店业、小百货业、美容美发洗浴业、娱乐业、房产经纪业、家装业、建材批零业,等等。

对于中江省来说,除了面临消费萎缩、内需不足、企业效益严重滑坡、中小企业经营不善停产倒闭的大问题外,还有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严峻考验。

南方省企业裁员、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倒闭,直接导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这其中仅中江省就高达一百四五十万人。

在这一百多万返乡人员中,农民工约占七成,城市务工者约占三成。

农民工“好说”,他们“最听话”,从哪儿来再回哪儿去就是了,他们还有田地可以依赖。

城市务工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他们不象农民工那样有所依凭,如果长时间没有就业机会,势必连吃饭都成问题。

中江省本就经济欠发达,省内本身又有严重的企业裁员和停产倒闭问题,突然一下子回流巨量的劳动力,这如何承受得了?

全省回流的城市务工者,可远远不止南方一省的一百四五十万,还有来自其他省市区的。

省委英书记忧心忡忡地汇报道:“根据省劳动部门监测,自年初始,截止上个月回流的外出城市务工人员超过一百五十万,在向二百万靠近。从调查的情况看,90%暂时没能实现再就业。”

他说的数据,并不包含农村回流的务工人员。这方面的数据,向来一般不进行统计公布。

闻同想,一个中江省如此,全国如何可想而知。谈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化发展,实际落实岂是那么容易的。

在当前的现状下,解决民众的就业和生计问题,让民众增收,以保证社会局面安全团结是迫切的,压倒一切,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科学发展显得那么地虚弱和遥远。

在此情况下,可用的对策十分有限,最简单易行、效果最显著的就是扩大国家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进而增加民众的收入。

至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谋求自主创新的科学化发展,远水解不了近渴,在迫切而严峻的现实面前令人感觉有些遥远而虚幻。

首节上一节725/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