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手续办好了吧?”闻同随口问道。
小周是周广仁的亲侄子,云缈大学成教学院中专毕业。周广仁调到县交通局,他也跟着调过去。
“谢谢闻书记关心,正在办,快好了。”小周不比前任小马灵泛,但性格朴实,不招人厌。
闻同和马凤玲是来接省建工集团工程技术部的高级工程师去镇里。白工是省内颇有名望的石材专家,地质专业老牌大学生,佟副总介绍给闻同的。
以前都是小周送马凤玲来,闻同是第一次登门。开门的是白工的老伴祝姨,闻同主动道:“祝姨,打扰您了,我是杳踪镇的闻同。”
“祝姨,这是我们闻书记。”马凤玲连忙介绍。
“闻书记,你好,坐、坐,你们这些孩子太见外,回回来都大包小包的。”祝姨热情地招呼道,“老白,闻书记、马镇长他们到了。”
白工穿戴整齐地出来了。闻同和他见过几面,已经很熟了,伸出手道:“白老师,又要辛苦您跑一趟了!”
“闻书记客气,那里空气好,我倒喜欢乡下。”白工是个本分性格的人,不然也不会干了大半辈子还不是领导。
祝姨给闻同等人倒了茶水,又削了一盘子水果,还拿出不少糖果、瓜籽等物。马凤玲要去帮忙,被她给拦住了。
大家坐了一会儿,祝姨把白工的行李取出来,小周接了过去。祝姨送白工出门,不停地唠叨要他少喝酒,注意身体,晚上睡觉别蹬被子。白工被她说得不耐烦,逃跑似地出了门。
车没有上出城公路,而是去了市中心,停在了市政府前,胡林、孙贤寿在那等着。由于人数众多,小车坐不下,他们俩将坐长途客车先回望水县城,再转车回镇里。
市府大厦高大雄伟,方方正正,金黄色的外饰华贵大气,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之一。
闻同领着大家登上大厦门前高高的台阶,转身指着眼前杂乱无序的大片平房、旧楼房道:“市府大厦是上一届市委、市政府建起来的,遗憾的是这块大疮疤大煞风景,严重影响了大厦的形象。你们看,这片区域东西两面是城市主干道,东北角有省博物馆、省剧院,南面是省金融大厦、省大会堂,从东到西有八百米左右,南北长六七百米。前几天江映日报说,市政协委员有提案,建议把这片区域改造为市府广场,或者叫市民广场更亲民些——我的看法。”
马胡白三人不明所以,闻同把他们领来这里谈什么市府广场,这离他们也太遥远了点吧?孙贤寿却似乎想到点什么,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闻同问道:“老孙,说说你的想法。”
孙贤寿稍微侧过脸,避开刺眼的阳光,斟酌着道:“东西八百米,南北得有七百米,即使考虑交通扩展预留地,广场建成也得在五十万平米以上,超过天都城市广场了,堪称世界第一。”
“是啊,就是这样,才让政府有启动这项工程的欲望,‘世界性的’,‘国际性的’嘛!”
闻同的话听起来未免有些刺耳,马凤玲、胡林、孙贤寿都只笑笑,没有接话。白工是比较纯粹的技术人,没有太多城府,笑着附和了几句,问道:“闻书记对广场也感兴趣?”
孙贤寿笑道:“白老师,闻书记对广场不一定感兴趣,但对建广场的材料感兴趣。”
白工反应了过来,说道:“啊,原来是这样,你倒想得远。这么大面积,耗费石料至少三千万元。目前省内高档石材大多从省外采购,你们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希望不小。”
闻同回头看了一眼大厦正门前身姿笔挺的门岗战士,放低声音说道:“江映的书记、市长都是年初上任的,正是雄心勃勃干事业的当口。大多数时候表象下面是我们看不见的,谁知道政协委员们怎么想的呢?也许,春节后再来这里,看到的会是一片废墟,谁知道呢?”
闻同的话听着有点莫名其妙,白工品味了一下,摇头叹道:“是有可能的,先放风,再由一些人出头,最后正式提出来。我们建工集团,就是小社会,不也这样?唉,我只知道搞技术,这些东西弄不懂。”
闻同咧嘴笑了笑,对马凤玲道:“经贸办以后要多注意商业相关信息,搜集整理,想方设法为企业做好软性服务。这些信息包括宏观层面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包括国际国内的,也包括省市县和乡镇的,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法律政策方面的。”
“广场的事,我们也可以做一点推动工作,就当前期推广投入好了。今天晚上开会讨论,方镇长、钱书记、李镇长和子坤也要参加。孙总,不介意的话,我想邀请你也参加。还有,小任总后天到镇里,胡书记配合马镇长做好接待工作,尽到心意就可以了,他不会计较的。”没等马凤玲回答,他又接着道,“白老师,镇里条件目前还很艰苦,真是怠慢您!”
白工一听又突然说到自己,马上道:“我没关系,平时风里雨里没少跑,不算什么。”他倒不是客气话,建工行业就是居无定所、随遇而安的行当。他虽然是高级工程师,也一样有不少户外工作。
回到镇里,闻同没有立即到县城找赵达成、王金生汇报,喝庆功酒。需要他处理的重要工作不少,他暂时还没有时间去享受胜利的喜悦。
第103章 比胜利更重要的,是保护胜利果实
当天晚上,陪白工吃过饭,闻同在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会议。
会上大家纷纷要求举行一场庆功宴,闻同欣然同意,交给了胡林操办。他提醒胡林,一定要邀请周广仁参加,他会亲自给周广仁打电话。
这还是闻同担任书记后第一次召开会议,参加的人不多,除了方正庭之外还有钱广财、马凤玲、胡林、杜子坤、李远红。孙贤寿也获邀参加会议,让几个不知情的人觉得奇怪。
头一回以一把手的身份主持会议,闻同稍稍有些不适应。但看着众人分列左右,一齐偏头望向自己,目光驯服友善,他又感觉良好,不适感轻了许多。
“这次大家齐心协力,成功中标,可喜可贺。但是有一些事情,要尽早做,要提前考虑。”见众人满脸错愕茫然,闻同又补充说,“对于镇开投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有望借势发展壮大。大家有什么想法,请畅所欲言。”
巨大的利益就在面前,唾手可得,作为一个正常人,说不动心那是虚伪。但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伸手的,有的事一碰就会陷进去,无法再回头。闻同需要摸清班子核心成员的真实想法,统一思想。他不想说得过于直白,只开了个头,提示一二,就不再言语。
这个话题有点大,指向性不很明确,提出来也有点突然,一时无人敢接话。闻同是有意的,没有再进一步补充,端起茶杯不紧不慢地喝着水。
冷场了几分钟,方正庭作为二把手坐不住了,左右看了看开口说道:“我从百山刚过来,情况还不熟悉。镇里班子成员的思想很先进,作风很务实,我还需要尽快适应。闻书记提的问题,我是这样子想的,镇开投面对这么好的一个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严格履行合同,搞好服务,打响牌子,不能抱着一锤子买卖的心思。我先说这么多,抛砖引玉。”
方正庭的话并不是闻同真正的意思,但大方向和闻同的意思是相符的。闻同不知道他是因为到任时间短,真的不够了解自己,没有反应过来,还是有所保留,在装糊涂。不过对这话他能接受,为下一步其他人的发言开了个正确的头,定下了正向的基调。他心想,看来选择老方搭班子是正确的。
钱广财作为三把手能力一般,对闻同的意图似明非明,也不想过于附合闻同,接着方正庭的话说道:“闻书记的问题高屋建瓴,我基本同意方镇长的看法。”
这是典型的“太极”功夫,同意时又留了余地。马凤玲就挺烦他这点,认为他一点魄力也没有,拖泥带水。她是闻同一手提拔的,工作上实际直接向闻同汇报,对闻同的意图领会得八九不离十,十分自信地道:“闻书记说的历史性机遇,方镇长的意见我赞同,我还有一些想法要说一说。我认为要把镇开投作为一家企业来经营,要象自己的孩子一样把他养大成人,而不是看成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先取蛋,再分肉喝汤。”
马凤玲的话听起来有点过激,但这恰恰是闻同最担心或者说最害怕的。招标会一结束,他就开始担忧。这么大一单业务,眼红的人不知凡几,很快就会有各种来路的人找他、求他,甚或压他,想方设法地要从中拔根毛、割块肉,或者干脆连鸡也掳走。许多人和关系远不是他所能抵御的。但是正如马凤玲所说,他的确把镇开投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想保护好她,不愿让她受到伤害,希望把她养大成人。
既要保护杳踪镇开发投资公司,不让她成为被瓜分的鸡,又要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种欲望,实现自我保护,顺利把业绩化为功绩,极大地考验着闻同的智慧。否则,他不是被迫放弃孩子,就是被干掉且连孩子也保不住。
攘外必先安内,所以闻同回镇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班子核心成员的思想,在内部构筑起坚固的堡垒。
“马镇长的担心很有道理,首先我们班子内部要紧密团结在闻书记身边,及早确定对策。”方正庭是明白闻同的真意的,但不愿第一个挑明了说。在百山乡临别前,老婆含泪的提醒让他记忆犹新,他不能不有所考虑。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正直的人,见马凤玲一语道破,顿感颇不好意思,跟着就旗帜鲜明地表态。
谁都没有去看方正庭,但个个心里暗自嘀咕,谁说老方迂腐?很聪明啊,这么会表态。
胡林以前和周广仁走得极近,和闻同就显得略为疏远些,因此急于表明心迹,直截了当地道:“我负责纪检监察,兼管办公室,一句话,党委指到哪,我打到哪。”
李远红不象钱广财,没过硬关系的,见几个人都鲜明地表态了,他不敢再落后,马上也顺着说道:“我坚决支持闻书记、方镇长的决策,不折不扣地贯彻镇党委、政府的意图。”
杜子坤性格和闻同有相似之处,为人比较低调,但胸中自有丘壑。他没抢着说话,不过一说出来就和别人不一样:“我和工矿这一块不太沾边,也懂得有限。我是个喜欢梦想的人,一个梦想就是尽自己力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镇开投就是这样的梦想,既是闻书记的梦想,也会是我们班子成员的梦想,还是全镇人民的梦想。”
杜子坤和闻同有过多次交心,了解闻同,知道他的内心,明白他真心想做一番事业。两个人在这方面完全契合,都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
孙贤寿既不是杳踪镇开发投资公司的职员,更不是镇政府的干部,不便发言。闻同似乎也无意请他发言,连看都很少看他。象钱广财、李远红就不明白了,让他一个局外人参加会议是什么目的?
闻同不是圣人,对钱财一样喜爱。当初杳踪镇开发投资公司注册成立,因为草创,几乎是零业务,他没有任何染指的念头。但这次在省城中标江边高速公路工程石料的巨量大单后,他心态变了,起了别样心思。他心里反复思量,要不要间接参股杳踪镇开发投资公司?要不要在公司采购等方面谋取个人利益?考虑了许久,他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欲望。
第104章 理想需要物质作基础
闻同说服自己的理由是,究竟是要钱财,还是要事业。
他如果选择前者,镇开投就难以做大,而且他会背负上永远也无法抹除的黑斑。
反之,如果他选择后者,则镇开投发展为优秀大公司的可能性将大增,他的施政成绩单上就会记上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