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灵筠和闻同第一次见面,听闻同把那首《南屏晚钟》演绎得婉转空灵,还以为他因为失恋,在怀念失去的恋人。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闻同从五岁起就自觉承载起不该那么早承载的责任。她很感性地想,那是怎样的煎熬?又需要怎样的毅力?
闻同从未对任何人完整地吐露过这些,季灵筠给了他极大的心灵慰籍。他很想去拥抱面前的璧人,又犹豫害怕,担心遭到拒绝,被她看轻了。
季灵筠觉得话题太沉重了,有些喘不过气来,就变着法子问道:“你和厉坚、吕大可不是同班同学,怎么臭味相投的?”
闻同笑了几声,说道:“真有点臭味相投,厉坚吹嘘成‘实业兴邦’,其实主要就是想发财,不过不仅仅是为了发财而已。原本约好了一起创业的,后来我改入仕途,被他们骂得狗血淋头。为了弥补过错,就把他们从国际电气拐到镇上来了。”
闻同把大学时的那些生意一一道来,又把使计套住定府军工张副总的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把季灵筠逗得格格笑个不停。
在季灵筠的引导下,闻同很快从沉重的心理状态中摆脱出来,讲了许多自己的事,说话也风趣诙谐起来。季灵筠也把自己许多事讲给他听。她父亲是云缈大学经济学教授,母亲是云缈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还有两个哥哥。两人都觉得对方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地有趣,什么样的话题都是那么地有意思,有着说不完的话。
一阵山风吹来,闻同禁不住打了个颤,看身边兴奋得满脸通红的季灵筠还敞开着羊绒衫,关心地道:“有些冷了,快扣上衣服,别着凉了!”
季灵筠美眸似是要滴出水来,腻声道:“你帮我扣好不好?”
眼前的璧人脖颈修长,大翻领衬衣领口敞开着,里面穿着一件低领的蕾丝花边底衫,露出一片白腻的肌肤,欺霜胜雪。一阵阵青春女孩子特有的馨香钻入鼻中,闻同气血一阵上涌,只觉得头脑晕乎乎地。他伸出僵硬的双手,努力地想为她扣上羊绒衫的扣子,可费了半天劲一颗也没扣上,急得额头冒出一层细汗。
季灵筠大睁着美丽的双眼看着闻同,满眼都是笑意,忽然伸出双手抓住闻同的手腕,轻轻地拉着。闻同再也忍耐不住,冲动地一把抱住她,勒得季灵筠几乎喘不气来,却异样地刺激。
被闻同紧紧地抱在怀里,季灵筠昂着头,眼波如水。闻同贪婪地审视着她,弯弯的眉毛,小巧的鼻子,吹弹可破的肌肤……只觉得看不够。
季灵筠被看得受不住了,脸色绯红,“嘤咛”一声头埋进闻同胸膛里。片刻后她又昂起头,缓缓地闭上双眼,长长的睫毛颤动着,充满着无言的鼓励和期待。
闻同会意,心头滚过一阵激动,一低头凑了过去……
山高水长,清风拂面,两颗年轻火热的心紧紧地贴近,一起跳动着。这一刻,他们的心中只有对彼此的爱慕。
下了虚湖山,闻同、季灵筠开着车沿湖寻找饭店。转了一会儿,二人进了一家中等规模的饭店,选了个临窗的情侣座。这个位置视线极佳,大幅落地玻璃橱窗外就是碧波浩淼的虚湖,不远处的虚湖山叠翠流金,层林尽染。很显然,他们是因为来得早才能坐上。
季灵筠半倚在闻同身上,慢慢地喝着茶水,惬意地欣赏着玻璃窗外的风景。
闻同心情大好,抬头看见玻璃窗外有一块中国银行的广告牌,就一本正经地道:“读研一时,有个刚来中国的美国大胡子留学生缠着我学中文,说是怕买东西时被小贩坑。出于国际人道主义考虑,我同意了。他跟着我学了三个月,进步不小,就很得意地四处吹嘘说会中文了,已经是中国通。有一天,他找到我很不屑地说,你们中国发展很快,不假,不过也不用这么吹牛吧?我纳闷了,咱们中国人什么时候吹牛吹得让美国佬都看不下去了?他就拉着我到了大街上,指着街头‘中国银行’的大招牌对我说,你看,到处写‘中国很行’。”
这是闻同看来的一个段子,为了哄季灵筠高兴,改编了一下,把自己代入为角色之一。
季灵筠强忍着低下头去,“噗”地一声把嘴里的茶水喷在了地上,笑得花枝乱颤。闻同伸出右手搂住她,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胳臂。季灵筠顺势贴到他胸前,双手犹自捂着肚子“哎哟、哎哟”地直叫唤。
闻同忽然觉得窗外有人看着他们,忙抬头看出去,却眼前一花,一道人影一闪而没。他觉得那道背影似乎眼熟,想了想不知道象谁,就没再在意。
第85章 不识窗外失意人
姜琳上周日加班,今天申请调休,和两个小姐妹结伴来虚湖山玩。刚刚到了一家饭店门前,正要进去吃饭,她透过玻璃窗一眼发现那个不解风情的“负心人”就坐在窗前,心脏顿时急跳起来。
待看清还有一个美丽的女孩正笑脸如花地伏在闻同胸前时,姜琳心一下子从惶恐热切中掉进冰窖里,一时只知道呆呆地看着他们。
等闻同感受到窗外的视线时,姜琳已经伤心地跑开了。尽管被闻同婉拒,她并没有完全失望和放弃,心里还是很喜欢闻同,不然也犯不着对闻同心怀怨恨。
因为王家垄煤矿项目,以及省道经杳踪镇街道到王家垄村的三级公路项目,闻同前一段时间频频跑边湖,没少到市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因此杳踪镇近段时间来的几件大事市府办的人都了解,人人都知道他在望水县干得很顺,和县委关系融洽,更是深得陈照东期许。
机关是最不保密,消息传递最快的地方,也是是非最多的地方。闻同在省委政研室机关刊物《云缈决策参要》上发表的文章《警惕粮价大涨,放慢改革步伐,做好过三年冬的准备》,掀起强烈反响,受到省委钟书记赞赏的情况,边湖市府办的人也早就知道了,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说,省委有领导相中了闻同,要调他到省委办公厅当秘书。还有人说,这个相中闻同的省委领导就是钟书记。
姜琳表面上对闻同漠不关心,实际上比谁都关心。一个外表出众,有炫目学历,才华横溢,人格健康,事业顺利,又深得大领导器重的年轻人,必然对女孩子有巨大的吸引力。姜琳一颗芳心系在闻同身上,无法割舍。后来又有人为她介绍男朋友,也有男孩子追她,她总是下意识地拿闻同作比较,一比较就挑人家这毛病那毛病,结果一个也没成。
姜琳两个小姐妹买好水果刚过来,看到她突然莫名其妙地跑走了,都不明所以。待看到玻璃窗内闻同和季灵筠亲昵的样子,她们才隐约猜到是怎么回事。姜琳曾把和闻同之间的事,向她们说过一些。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均想,那个男孩子的确出众,特有气质,感觉就很出色,女孩子也美艳如花,难怪她伤心得跑开了。
姜琳没控制住感情,站在一处墙角后伤心地落泪。一个生性泼辣的小姐妹怂恿她道:“你就是胆小,怕什么?要是真心喜欢他,就主动和他说,抢过来就是了!”
姜琳不愿意这件事别人参与过多,擦干了眼泪,脸色木然地道:“你们不知道的,算了,回去吧,我累了!”
可怜的姜琳,她并不了解闻同,没有主动去尝试。闻同从来不是一个善于主动的人,潜意识里有些畏惧城里女孩子的娇气,而姜琳身上骄矜气的确颇重。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有人向闻同介绍姜琳时,他婉拒了,并不是看不上姜琳,更不是对姜琳有什么恶感。相反,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对这位大美女同事其实心里是颇为倾慕的。
季灵筠显然不是姜琳,一旦看准了,就不顾一切地追求,并不在意女孩子的虚荣心。第一次见面,她就对闻同产生了好感。两人第二次在机场巧遇时,她察觉到这份好感已经很强烈,就开始很认真地通过韦伏深入地了解闻同。她甚至不惜主动追来望水,借着采访的名义,提前到边湖和望水,打探出不少和闻同有关的信息。
到这时候,她虽然对闻同还欠缺些感性的认识,但已被闻同的才华、抱负和成熟稳重的性格彻底打动了。二人同游虚湖山,通过崖顶上的一番长谈,她走进了闻同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真实得让她心疼又迷醉的大男孩。此时的她已经彻底被闻同吸引,毫不犹豫地敞开自己感情的大门,热烈地拥抱住这份预谋已久的爱情。
对于闻同来说,季灵筠真正理解他,给他带来了快乐和极大的心灵慰藉,迅速地让他堕入爱河。
吃过早饭略作休憩,汪副厅长象往常一样,坐着专车从厅家属院的家中到了办公室。离八点半还有十五分钟,秘书已经将当天的中央党报和云缈日报摆放在办公桌上固定的位置。茶也已经泡好,淡淡的水汽缭绕升起,清香满室,沁人心肺。
汪副厅长端起来杯子,接连喝了三口热茶,从喉咙口到腹部顿时舒坦无比。他又随手点燃一支烟,深吸了一口,方才信手拿起报纸。他的这一套习惯养成了许多年。
他先快速浏览了一遍中央党报的新闻标题,主要内容已经从昨晚的电视新闻中看过。放下中央党报,他又拿起云缈日报。对省党报他尤其关注,从中往往可以窥探出省内官场高层动态,判断领会省委、省政府的最新精神。
报纸头版套红大标题十分醒目,一下子吸引了他:《新形势下的粮食市场与改革对策》。他一目十行地浏览了前面的几段,就没再往下看。文章全文转自闻同在《云缈决策参要》上发表的《警惕粮价大涨,放慢改革步伐,做好过三年冬的准备》,不过是把骇人听闻的标题作了修改,正文部分一字未易。
他到标题下寻找文章署名,却只有“本报特约通讯员”几个字,连个化名也没署。在文章的右上部,以红色粗体字插了一百多字的特约评论,大意是提醒市民不要盲目慌乱,省委、省政府早已有充分准备,完全有信心抑制粮价,保障市场供给。
特约评论同样只署名“特约评论员”。对普通民众来说,“特约评论员”是那么地神秘,但对于高级干部来说,后面隐藏的身份并不难揣知。他仔细地揣摩特约评论遣词用句的风格,很快就知道出自谁手。民以食为天,粮价事关社会安危大局,在这个时候,除了省委一把手钟书记还能是谁?
第86章 非是巧合
文章很长,几乎占满整个头版和二版。在第三版省政府宣布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临时性行政措施干预粮食市场,集中发布一系列紧急公告。
第一号公告是实行临时性市场限价,要求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全力以赴,带头平抑粮食价格,必须做好粮食加工和调运工作,及时降价抛售,禁止炒作价格。
第二号公告是政府将严密监控粮食交易市场,严禁囤积居奇,要敞开供应,不得惜售,不得出现脱销断档现象。
第三号公告是严厉打击投机倒把,严禁无证商贩私购、私售粮食,禁止外省粮商进入本省购粮,即日起全面禁止粮食流出本省。
第四号公告是省市政府将联合向市场投放议价粮和地方储备粮,以平抑粮价,必须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合理水平。
第五号公告是建立省内粮食协调机制,全省一盘棋,调丰补歉。
第六号公告是要求全省各地、市、县给城镇居民发放粮油配给证,实行城市居民粮食配给制,发放粮价补贴。
干扰政策如此密集地推出,实属罕见,但汪副厅长并不关心。从工作方面讲,这不是他的职责,从家庭生活方面讲,粮价的急剧上扬无论如何也不会影响到他这个层次的官员。
汪副厅长刚要放下报纸,无意中瞥见“乡镇纵深”栏目一条刺眼的报道《一而再再而三,李畈乡财政管理混乱之探源》。对于“乡镇纵深”栏目,离他这个层次的官员太遥远,他极少关注。但这条报道不一样,有可能涉及到建设厅。
报道提到,边湖日报去年曝光过该乡擅自挪用市里下拨的专项扶贫款买小车一事,为此云缈日报记者专程探访该乡,居然又发现多起侵占挪用的情况。
年初,该乡擅自倒卖国家下拨的平价支农化肥指标,用于发放干部奖金。
三月份,该乡截留省民政厅下拨的“五保户”困难补贴,用于乡办公楼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