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53节

周广仁再一次祭出花招,凡是筹备小组费用方面的工作全部推给陈主任,由县里统一垫付。他打定主意抵赖,事后一分钱也不掏。这是为县里长脸的事,他知道赵达成不会斤斤计较这点儿小钱。

闻同坐着镇里的小车赶往王家垄煤矿和栗子堰石场,李远红、马凤玲已经在那边等着他。

王家垄煤矿的全部手续已经办妥。富铜集团和杳踪镇开发投资公司共出资一千二百五十万元成立王家垄煤业公司,前者出资七百五十万元,后者出资五百万元,各持股50%。至此筹备小组自然地终止,煤业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开始进入经营期工作状态。

之所以如此顺利,有四大因素不可忽视。首先是富铜集团强大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其次是杳踪镇不遗余力地支持,第三是首任矿长孙贤寿出色的综合管理能力,最后一点就是马凤玲全力地协调配合。正是由于两大股东合作无间,才使得煤矿比预定时间提前近半个月具备了开挖矿井的条件。

矿区离王家垄自然村不到一里地,座落在村后的山脚下。马凤玲、李远红和矿长孙贤寿、红岗村村支书何嫂子、村长王大槐一直接到村口,闻同只得提前下车。

从矿区到村道原来是一条小路,绕村而过,现在已经拓宽到十米左右。李远红近段时间一直在组织村民们突击平整路基,一俟市县的资金批下来,将由专业施工队伍按三级公路标准修筑成柏油路。

走了七八分钟,闻同在众人的簇拥下到了矿区。矿工们被组织起来迎接,穿着新崭崭的工作服列队鼓掌欢迎。这不全是孙贤寿、马凤玲搞形式,也是一次彩排。

村里老人妇女们三三两两地聚过来看热闹,小孩子们兴奋地跑来跑来,追逐打闹着。这里原来是王家垄村自办的小学,由于学生们都转移到红岗小学去了,这所小学就停办了,留下的两排平房整修后变成了煤矿办公室、宿舍和库房。

现场已经大变样,房屋粉刷一新,屋前的小操场清扫得干干净净。新拓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勘定的井口位置,井口周围的杂草、灌木已经清理干净,崭新的机械设施披红挂彩,停放在井口处。离井口几十米外,是一大片平坦的旱地和荒滩,规划中的露天煤场就在这里。

办公室和宿舍里干净整洁,墙上悬挂的玻璃框里镶嵌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床上被褥显然刚清洗过,折叠得整整齐齐。

拓宽路面、修建露天煤场占用大量耕地,煤矿用房占用小学空置校舍,都牵涉到王家垄村的直接利益。占用空置校舍还好说,因为是集体财产,直接和村主任谈就可以了。占用耕地就复杂得多,牵涉到许多家农户,得一一地去做工作。

对这些事情,根据协议富铜方面既不出力也不出资,全部由镇政府一方负责,产生的费用也由镇政府自行解决。目前的现状是镇政府财政窘迫,没有能力立即支付耕地占用补偿。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马凤玲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方案,就是以招工形式替代耕地占用补偿,既迅速地征得耕地,又没给镇财政增加负担,还有效地化解了村民失地矛盾,可谓一举三得。

测量出耕地占用总面积,以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为单位计算失地人口,由镇开发投资公司给予合同工聘用名额,到栗子堰石场工作。镇政府保证用工时间达到五年,不足五年将根据短缺年份给予经济补偿。五年后符合用工条件的,将继续聘用。

方案不考虑每家农户占用面积的多少,这些问题甩给村里自行解决。大家都沾亲带故的,内部自行协调既方便又有效。有人相互置换耕地,面积小的有人直接放弃权利,还有合用一个招工名额、轮换上班的,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作为行政村村支书、村长的何嫂子和王大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消除失地村民的顾虑,他们规定因村民出嫁外村、死亡或农转非而空出来的耕地份额,优先安排给失地户。在拓宽道路时,他们积极地组织村民出义务工,帮了李远红天大的忙。拓宽的路不单是为了煤矿,也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如果说原来还有人对马凤玲的崛起颇有微辞的话,经过这次出色地解决了耕地占用问题,再也无人说三道四了。

马凤玲和何嫂子坐上小车,陪着闻同一起到栗子堰石场,李远红和王大槐留了下来,继续督促村民平整路面。

车快要到红岗小学时,马凤玲对闻同说道:“闻镇长,何支书和王村长把村委会从学校教室里搬了出来,学生不用再到室外上课了,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闻同第一次到红岗村委会时,村支书、村长还是李大光、何中,村委会占用了小学两间教室,学校每天都得有两个班的学生到操场露天上课。何嫂子、王大槐接任后,立即把村委会搬了出来,租用两间民房作办公室,把教室还给了学校。

第79章 放长线

闻同坐在副驾驶座上,转头向后高兴地道:“好哇,小周,到小学时停一下,我们下去看看。”

三人离着学校老远就下了车,闻同不想惊动学校。进了校门他直接走向危房教室,看到开裂的外墙做了不少加固措施,才放下心来。

“闻镇长,你好!”何校长从厕所出来,刚好看到闻同一行三人,连忙过来打招呼,比上次热情多了。

对这位梗直的老头,闻同印象深刻,笑着道:“何校长,我们路过这里,顺便下来看看,没特别目的。”

“进去喝口水吧?”何校长邀请道。

闻同说:“不打扰了,我们还有事。下回到镇里,抽空去镇政府坐坐,我们喝几杯。”

栗子堰石场已经开工了,四台碎石机正在全力运转,几辆农用车排着队在等着装货。石场目前的产量并不高,主要供应周边村民自建房用。现场主事的小伙子叫王忠柏,高中毕业没几年,马凤玲看中了他细致周密的性格。

石场开工前,闻同就请来孙贤寿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制订详尽的作业规程,把科学管理、安全生产视为天条。从现场看,这些东西落实得还不错,说明了现场主事的王忠柏是合格的。

根据闻同的意见,石场从一开始就实行计件工资制,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成本控制方面,采用目标成本管理法。事先制定出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实际成本超过定额成本的,由责任人承担超出部分,低于定额成本的,酌情给予奖励。在费用控制方面,对现场主事的王忠柏实行绩效考核,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控制费用、降低成本。

由于目前规模偏小,处于发展初期,石场的经理由马凤玲兼着,一俟时机成熟,闻同将聘请职业经理人替代她。

栗子堰山并不高,是铁锅山延伸出来的一座山坡,联结在她身后的铁锅山山体庞大雄浑,宛如一口倒扣在大地上的圆底大铁锅。闻同站在山脚下,指着铁锅山问道:“铁锅山怎么样?石头也多吧?”

何嫂子说道:“年轻时常上去砍柴,山上石头长得很密,看着和栗子堰山差不多。我不懂的,也能看出来,石头是真好,盖房子,修路,架桥,都可以用。就是山太高,路也差,再好也没用。”

闻同说:“满山都是宝呀!马镇长,你回头组织人实地勘察一下,情况属实的话,就到县国土局把铁锅山的石材采矿权全部办下来,至少三十年年限。费用和他们狠命砍一砍,原则上不能超过十万,还要分期付款。周书记那里我来解释,对了,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全部办下来?有点多吧?光栗子堰山就够我们开采十年八年的。”马凤玲十分不解。在她眼里满大山都是石头,要开采随时到县国土局办个手续就行。县国土局从没有过实地勘察一下的念头,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收钱。她觉得就是不办手续也没多大事,对一些私采行为,国土局从没想过还要去管一管,更没想过还要向他们收采矿权费。当然,私采规模太大了国土局肯定会找上门来。

闻同解释道:“我们国家的矿权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含糊不明,后来矿产资源法开始明确提出采矿权。据我所知,明年三月份中央政府会颁布矿产资源法的实施细则,会对采矿权作出明确界定。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采矿权的财产属性会越来越明确。我们应该趁着国家法律规定笼统,地方政府管理混乱的时机,拿下这个大家都看不起的采矿权。一方面是期望能升值,另一方面也是给镇开发投资公司置一笔长期财产,把家底打厚实点。”

闻同分析说:“从远期来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可预见的体量庞大的房地产市场,都是潜在的巨量需求。从眼前来看,镇里正在申报的三级公路,年底就要开工的江映——边湖高速公路,都需要大量石材。你也调查过,方圆几百公里内,甚至是周边几省,象这样高质量的石材十分罕见,不愁没有市场。镇里三级公路修好后,交通得到改善,对石场的业务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何嫂子插话道:“是这么回事,放长线,趁现在手续好办赶紧盘下来,等两年石场名头打响了,国土局就会坐地起价。路修好后,我估计想来这里开石场的人会很多,到时倒倒手就是一大笔赚头。”

闻同没想到何嫂子还有这样不凡的见识,一点就透,对自己的话领悟得这么透彻,难怪她敢大量地人工种植中药材三七,真是个地道的农村女能人。

“直接倒手不行,法律禁止这样,不过变通的方法多的是。”马凤玲近来恶补了不少新知识,包括矿产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

闻同从栗子堰石场回来,刚踏上二楼,秦小丽就喊住了他。党政办的门正对着二楼楼梯口,秦小丽正侧着身体弯腰立在办公桌前泼墨挥毫,大红的条幅纸上写满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听到楼梯传来的脚步声,她就知道是闻同,无比熟悉。

“闻镇长,胡书记找你,他现在去了钱书记那里,好象有重要事情,我去叫。”秦小丽放下手中的毛笔,出门而去。

闻同张了一眼她窈窕的背影,对她注意细节的态度颇为满意。

镇政府的不少干部尤其是女干部,找同事时一拉开门就高声呼唤,声音响彻整幢办公楼。要是碰到被找的同事不在办公楼里,得喊上半天才罢休。闻同经常被打断思路,门关得再严也无法阻断声音。秦小丽从不这样,无论找谁总是去人家的办公室,或者轻声地四处打听。

红条幅上的字珠圆玉润,闻同看得赏心悦目,没想到这女孩子有这样一手好书法。条幅是为明天迎接上级领导准备的,过早张贴出去怕被损坏,到明早才会张贴。

第80章 东风劲吹

胡林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原来是熊宝金打来电话,汇报说已经摸到了足够的情报,等待着这边的指示。闻同一直在室外活动,胡林无法联系上他,很是着急。

听了胡林的转述,闻同按照事先商定的计划,让他派小周连夜赶往省城,明早送云缈日报社记者韦伏和熊宝金汇合。

十一月一日,是杳踪镇方志上应该大书特书的日子。

通往镇上的乡道和省道交汇处,几辆锃亮的小车一溜地停在路边,一辆鲜亮的中巴车停在小车前头。一群衣冠鲜楚的人站在路边,说说笑笑地等待着。

少顷,一辆中巴车打头、几辆小车紧紧尾随的小型车队在省道上不紧不慢地驶近。等待的人群马上安静下来,自动排成一列站在路边迎接车队。

车队拐上乡道,停靠在迎接队伍边。头一辆小车车窗落下后,坐在车内的一位五十来岁的男人向队伍挥手致意。此时中巴车上下来一位男人,和迎接的人说了几句话后,大家就纷纷登上各自的车,前后有序地开往镇上。

三家公司集中举行开工投产仪式,包青林的坐驾是一辆奥迪,万有芳的是皇冠,厉坚、吕大可、管立昇只能灰溜溜地和镇干部们挤坐在中巴车里,倍觉脸上无光。

厉坚转头看了看尾随在后的小车队,小声地对身边的吕大可、管立昇道:“看看人家,坐着奥迪、皇冠,我们连辆小桑也买不起,真是没面子呀!”

首节上一节53/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