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46节

闻同搭眼一看认出是省委政研室机关刊物《云缈决策参要》,那篇《警惕粮价大涨,放慢改革步伐,做好过三年冬的准备》的粗体标题下署着“省委政研室特聘学者闻同”字样。

他不慌不忙地道:“我象学者吗?”

“也是,省委政研室的特聘学者,应该是花白胡子老头才对。——文章写得有深度!”季灵筠边说边把内刊丢到一边,不再追问,完全没有注意到闻同的回答模棱两可,既没否认也没承认。

这本机关刊物是季灵筠前两天偶然从爸爸书桌上发现的,文章被她爸爸标注了好几处横线。当时看到文章署名“闻同”,她才顺手拿了过来,想打听一下作者的身份。

厉坚、吕大可深知闻同的底细,知道他是在打马虎眼,相视会心一笑,也不点破。

在回杳踪镇的车里,三个人才有机会畅叙别后离情。厉坚、吕大可联手痛责闻同“背信弃义,抛弃兄弟”,闻同则一如既往地指责他们“卖身投靠洋鬼子”。

三人在大学时,一起度过几年美好时光。那时候他们常常谈论未来,谈论人生,约定毕业后共同创业,继承先辈们“实业救国”的远大理想。厉坚本科毕业后应聘进入国际电气,一年后吕大可硕士毕业,步其后尘也进入国际电气。闻同却在恩师孙以身的影响下,选择了步入仕途。这让厉坚、吕大可愤愤不平,他们多次非公开谴责孙老拐骗良家少年,痛心疾首地指责闻同立场不坚定,朝三暮四。

闻同大一时就开始“创业”,第一桶金来自摆地摊卖盗版书。后来他结识了厉坚、吕大可,三人臭味相投,经常捣腾些小生意,倒卖反季节服装,低价长租铺面再转租吃差价,庙会上租摊位做买卖,承租报刊亭,买卖国债,等等,前前后后一二十种。

他们做得比较大的买卖是承租两间铺面,聘请专人早上卖早点,中午和晚上卖火锅。火锅店为他们带来滚滚财源,三人一度准备毕业后就创办火锅连锁店,后来总觉得技术含量低了点,与“实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有点不相称,方才作罢。

第65章 风云际会

几年下来,他们积累了过百万元的惊人财富,约好了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存入银行。

厉坚、吕大可才华横溢,都是自视极高的人,却服闻同。在他们看来,这小子年龄虽然最小,却成熟稳重得很,眼光独到,有主见、有魄力,敢作敢为,是个天生当领袖的料。他们做的那些买卖,多数就出自于他的策划和决断。

闻同的弟弟闻声也考入中央大学,曾经嘲讽他们的生意是“投机倒把的勾当”。厉坚一本正经地说,除了你哥摆地摊卖盗版书见不得光,其它都是正当营生,我和你吕哥是正经生意人。闻声一下子就被噎住了。他打小就畏惧哥哥,从此再也不敢开这样的玩笑。

闻声虽然长得象哥哥,性格却大不相同,和厉坚倒挺象。由于自小家境贫寒,闻同比同龄人早熟得多,学习异常地刻苦。闻声学习成绩也很好,却吃不了苦,比较懒惰,基本上靠吃天资聪颖的老本。闻同很看不惯他这毛病,时常训斥他。

由于过早承受困苦生活磨砺的缘故,闻同在弟弟面前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其实他内心很宠爱弟弟,农家的那些脏活、重活总是尽量自己干。有一回闻声在外面被人欺辱,被打得鼻血长流。闻同知道后,不顾打人的孩子比他大好几岁,找上门去趁其不备,把他放倒在地一阵痛殴。结果那家伙的父亲居然不顾身份地对闻同大打出手,差点把他打残,导致他在床上足足躺了十多天。

对哥哥闻声很敬重,颇为畏惧。闻同小小年纪就以地区状元、全省探花的成绩考入国立大学,在家乡轰动一时,地区报社的记者还专程来采访。闻声受到强烈刺激,终于幡然醒悟,开始静下心来苦学,也在十五岁那年一举考入中央大学。两兄弟先后考入国内两所最顶级的大学,在家乡传为佳话,声名远播。

他们到达镇上,周广仁在等着,连晚上的接风宴都安排好了,让闻同大为感动。

厉坚是个人精,来之前就备下了一些礼品,是公司送给客户的精致小礼物,价值不菲,此时给到场的镇领导们一一派发。他的口才和交际能力与万有芳有得一比,才气更胜于他,没多久就和镇干部们谈笑风生,称兄道弟。

周广仁原本要在望水宾馆安排二人的住宿,闻同考虑到镇里县里来回跑费劲,就没有同意。他宿舍的富余空间足够大,胡林安排人买了两套床上用品,临时加搭了一张床,三个人凑合着住。国庆假期很短,他们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商议、决断,哪能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路上。

管立昇心情大好,老婆沈燕昨天回家兴奋地告诉他,县教育局已经通知她办理调入手续。两口子心里明白,这是闻同帮的大忙。

不仅如此,镇里拖欠的六个月工资这个月也发下了一半,往年都要拖到春节前才给发的。此前两口子都是好几个月没领工资,要不是以前还有一笔积蓄,这日子真过不下去了。

沈燕在定府时是厂子弟学校的老师,属国家干部身份,为了追随丈夫才来到杳踪镇,却只能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到镇中学临时代课。县里公办教师编制僧多粥少,教育局拒绝为她办理调入手续,她的工作关系就一直留在子弟学校。偏生子弟学校从厂里脱钩划归地方,她的工作关系被强行转到杳踪机械厂电缆分厂,处境就变得和丈夫管立昇一样了。

管立昇应闻同之约来访,敲开闻同宿舍门时已是晚上十点。

“来,管厂长,坐、坐。有些事现在还不方便大张旗鼓,能不让人知道就不让人知道,所以才这么晚约你见面,请你谅解。”闻同把椅子让给了管立昇,自己坐到床沿上,又递给昇一支烟。

待管立昇点上火,闻同把厉坚、吕大可介绍给他。管立昇一听两人都是国际电气的高级职员,当即心下了然,暗想看来自己猜得不错,是为了分厂的生产设备。

“管厂长,我这两位朋友对你很钦佩,今天有缘认识,你们多亲近。”闻同这是给厉坚、吕大可创造了解管立昇的机会,或者说是考较管立昇的机会。

上次他和管立昇接触时,有意识地和管立昇探讨了许多问题,对管立昇的能力和人品非常认可。但他毕竟不是专业人员,有些问题难免考虑不够,厉坚、吕大可是这个行业中的专家,由他们对管立昇再次考较是十分必要的。

三人事前已经商量好,此时自然配合无间。厉坚舌灿莲花,先巧妙地给管立昇送上一顶又一顶高帽,把老管哄得眉开眼笑,心怀大畅,再慢慢地引到自己关心的问题上。

吕大可是技术天才,不时地抛出一些专业问题。谈专业话题就是搔管立昇的痒处。生平第一次碰到专业水平胜过自己的人,年龄却要比自己小一截,管立昇颇不服气,自然使出浑身解数来应对。

厉坚不时地穿针引线,巧妙弥合,不至于让管立昇感觉到是在接受考较。到后来吕大可和他越说越投机,颇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意思,竟是收不住嘴。

闻同只好在一旁提醒他们时间不早了,看向厉吕二人时,两人齐齐回以认可的目光。

“管厂长,凭你的才能,不自已创业真是太可惜了!”闻同眼神灼灼,一副惋惜的表情,声音充满了诱惑力。

管立昇一愣,这时才感觉到不一样的意味。他知道电缆分厂产品不合格的真正原因,也知道生产设备的底细。只要投入适量的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试生产,他有信心拿出合格产品。

他不是没动过贷款创业的念头,接手电缆分厂是多好的一个机会。但他知道自己擅长的是生产管理,是技术,这和统率一家要到市场上求生存的独立企业完全不同。

第66章 偷偷查看

正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管立昇没有轻率地去尝试贷款创业。

和厉坚、吕大可一番长谈,管立昇深深折服于两人的学识与能力。厉坚短短几年时间就升任国际电气定府分公司总经理,主管一省业务,综合管理能力得到跨国巨头的认可,无疑是优秀的。

同样,吕大可也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获任国际电气亚太研究院特级工程师、高级经理,说他是技术天才也不为过。

管立昇刚才心里还隐隐有些遗憾,自己要是能和这样的人合伙创业,何愁不能成功。此时听闻同这句话,竟然真有这样的机会。他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当下接闻同的话道:“我也有过这类想法,但是谈何容易!”他没觉得自己这话露怯,丢面子。

“不瞒管厂长,我这两位朋友有意邀请你合作,接手电缆分厂,如何?”闻同觉得没必要再试探了,直截了当地道明意图。

“那自然好,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管立昇脱口而出,脸上已是笑了。

厉坚、吕大可相视一笑,心说还真是个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人。为自己干事业,就要寻找诚实可信的人合作,这是他们的共识。试想一个民营公司,人际关系搞得那么复杂,官僚主义盛行,还能活得下去?当然,有特殊背景和资源的除外。

管立昇告辞回去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沈燕睡了一觉醒过来,见丈夫还没回来,正在担心着。见他进门,关心地问他缘由。

管立昇毫无睡意,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觉得这应该是自己倒霉人生的转折点到了。他倒了两杯水,拉沈燕起来,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和她细细地商量。

次日一早,机械厂留守的王副主任被四海有芳的常总邀请去省城江映欢度国庆佳节。他动身后不久,闻同领着厉坚、吕大可悄悄地到了机械厂电缆分厂,管立昇已经等在那里。四人进入车间,管立昇回身把门反锁上。

管立昇在前边领着闻同、厉坚、吕大可,从头道工序开始,详详细细地介绍着设备情况和生产工艺。机器设备包裹着厚厚的油布,三人不时帮着他打开油布,以便查看。

闻同只能听懂个大概,厉坚、吕大可却极为投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吕大可更是细致入微,表现出来的专业能力再次让管立昇吃惊。

四个人从头看到尾,边看边商议,足足耗去一个上午的时间。沈燕很细心,在家里做好了午饭,用几个大饭盒盛着送到车间来,让他们免了饿着肚子工作。厉坚、吕大可对产品不合格的情况分外关心,嘴里吃着饭还不停地询问着管立昇。

草草地吃过饭,管立昇接通电源,把整条生产线空转起来。他没有吹牛,设备果然完好无损,随时可以投料生产。车间小库房里还有些原料铜线、塑料粒,吕大可帮着管立昇上料,要看看设备实际运转情况。

一直忙到傍晚时分,四个人才重新把油布裹回去。让闻同惊喜的是,机械厂居然还有一条生产线。第二条生产线的设备购进稍晚些,由于产品质量始终不过关,一直没有安装,在库房里躺着。

管立昇打开旁边的库房,设备堆得象座小山一样。惊喜之余,闻同、厉坚、吕大可不得不佩服国有企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第一条生产线还没成功投产,第二条生产线就买回来了。

因为设备没有安装,吕大可、厉坚只能对照清单查验。设备当初采购、验收时,机械厂绕开了管立昇,所以他不是十分了解详情。但吕大可访问过这家国外设备厂商,对其产品有深入的了解。查验时他发现了问题,在产品护套工序的一组设备中,有一个核心部件被偷梁换柱,居然是国产水货。

采购合同不在管立昇手里,众人无法了解更多的细节,但可以想象的是,其中必有见不得人的黑幕。这家国外厂商是国际知名的设备制造商,想来合同上不会有漏洞,给自己留下法律上的大坑。这很有可能是机械厂自己以次充好,国外厂商事不关已,自然视而不见。

四个人回到闻同的宿舍,时间已经很晚了。闻同让鄢老三送来酒菜,和管立昇、厉坚、吕大可坐下边吃边聊。通过实地考察,闻同和厉坚、吕大可已经达成共识,决定绝不能放过这次千载难缝的机会。厉坚、吕大可将辞去在国际电气的现有职位,开始踏上实现梦想的伟大征途。

首节上一节46/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