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376节

他一停,闻同也就跟着停了下来。一直等在隔壁的盖亮见按摩师出来了,立即吩咐服务员进去重新沏上茶水。

闻同敬上一根烟,问道:“温书记,刚才光顾着喝酒,要不让餐厅准备点主食过来?”

温健祺略考虑了一下,道:“那就来点白米粥吧,清淡可口。”

随意说了会话后,温健祺语调轻松地问道:“对未来怎么考虑?你在基层时间不短了,已经干出了耀眼的成绩。”

闻同并不十分了解他,摸不清他的意思,不敢随便交心,就装作认真思考的样子,半晌方道:“长远来说,还没认真考虑,近期的打算,我觉得自己思想还远远不够成熟,资历还很浅,还需要在一线扎扎实实地苦干,多干。”

温健祺来自省委组织部,信息渠道极为畅通,在被确定来边湖之前,他就对全市重量级的领导干部做过深入研究。

闻同更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对其了解颇深,基本摸清了其背景,是以一开始他就没有过于摆领导的架子。

见他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温健祺微微一笑,道:“你虽说是谦虚,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不过,要依我看,你应该认真考虑一下长远的未来了。你在基层的时间不短了,一步一个脚印,很坚实,也成绩斐然,积攒的资历已经差不多了。再干个半年多一年的样子,就应该筹划上去,去天都,在那里起点会高得多,很容易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就是不能到天都,至少也要到省里。适当的时候,我可以向上推荐。”

不能不承认,他的分析很有道理,描绘的“路线”确实很符合闻同。但闻同有他自己的考虑,并不急于运作“攀高”之事。

不过,领导主动要当推荐人,这是极重的人情,拒绝肯定是不行的,哪怕是婉拒也不妥。他急速斟酌了下措辞,感激地道:“万分感谢您的栽培!要是就我个人的意愿,还是希望继续留在基层,毕竟在这块土地上呆了几年,感情很深,习惯了。不过,如果组织上有需要,我无条件服从。”

温健祺以为他变相地接受了,很满意地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感情再深,也终有离开的一天,去更需要你的地方。”

次日下午,市府办转发省政府通知,“退耕还林”工程督查组第二天将来望水县。接到这个通知,单荣国立即意识到了危险。

闻同早在几天前就得知了消息,他还懵然无知,这一下子就被弄了个措手不及。

草草向县府办主任和分管副县长杜子坤交待了几句后,单荣国立即驱车赶往边湖,都没想到还应该把这事向闻同也说一声。

事关自身去留问题,单荣国不敢有丝毫隐讳,简洁明了地向莫市长汇报道:“‘退耕还林’工程督查组明天要去县里,我有点担心,会不会触及款项去向问题。去年的七百余万造林补助款,五百万事实上被用于弥补各乡镇实行村镇规范化规划与建设而减少的收入,另外二百余万,主要用于补充行局经费的不足,其中包括县府办的四十万。今年拨下来的补助款,其中五百万用途与去年相同,已经划到了各乡镇,节余的二百余万还在专户上没动。”

莫市长单刀直入地问道:“县府办还有四十万?”

单荣国不慌不忙地答道:“县府办的四十万,支出都有明确的去向,其中最大的一笔,是添置了台桑塔纳小车,这也是确实需要。”

对于单荣国在支出上的精打细算以及职业操守,莫市长还是信任的。如果仅仅是他所反映的这些,莫市长并不以为然,这种现象在省内较为普遍,望水县已经算是不错的。

他点点头道:“你们的造林工程抓得很扎实,很不错,这就是成绩。至于充作行政经费的部分,只要去向明确,用途合理,我想是可以交待得过去的。”

第523章 单荣国惊慌失措

关于把造林补助款,挪用于弥补各乡镇实行村镇规范化规划与建设而减少的收入,单荣国当初专门向莫市长汇报过,对此他是知情的,但没有明确表态。

现在单荣国有可能因此而“出事”,找上门来求助于他,他没有回避。

其实也容不得他回避,毕竟,他手下可以倚重的人并不多。单荣国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如果少了一个单荣国,于他而言几乎有如折去两指。

见他似乎不当回事,单荣国有些急,冲口道:“现在是非——飞速发展时期,很关键,件件都是大事、要事,他们纯粹是来添乱!”

他本想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不比平时,有些平时可以谅解的问题,这时候完全有可能会被人紧紧抓住不放。

但话刚出口,他立即意识到不妥,赶紧变了。这话会被莫市长理解为单荣国在怀疑他的实力,说不定他一生气,来个置之不理,那可就糟了。

莫市长见他牢骚满腹,又道:“不过,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闻同是什么态度?”

单荣国迟疑了一下,道:“我判断,落井下石应该不至于。”

莫市长点点头,良久方道:“其实这个年轻人还算不错。”

督查组由一位王姓副主任带队,省林业厅钱副厅长及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花金琅陪同。

上午十点到达望水后,督查组没有休息,马上就投入工作状态。

在望水宾馆小会议厅,督查组一行认真听取了县政府的工作汇报。闻同、单荣国双双到场,全程出席汇报会。

汇报由分管副县长杜子坤完成,材料是林业局连夜加班整理出来的。上午上班后,单荣国推开其他一切事务,闷头精心修改汇报材料,把仅有的几处涉及补助款的内容给删了个干干净净。

长达近两个小时的汇报,主要展示工作成果,对于补助款哪怕是一个字也没提及。督查组似乎也忘了这事,充分发扬客随主便的精神,既不质疑,也不着恼,气氛很是和谐。

不过,到中午时,情况起了变化,督查组无比坚决地拒绝了宴请,只肯接受普通工作餐。上级下来检查工作,下面招待一顿实在无可厚非,他们这个态度,明显“反常”了。

到下午时,这种“反常”进一步加剧。督查组兵分四路,随机选取了四个乡镇进行实地检查,而不是采纳县里安排的行程。

更令人意外的是,督查组在现场的工作态度极其认真,这让单荣国一颗心渐渐地坠落。

督查组分为四组,每组下去后,又再分为两组,一组去林地现场查看,一组留在乡政府调查。调查内容直指核心,即县政府下拨的造林补助款的具体去向。

调查过程中,督查人员既查账目,也向相关人员询问了解,甚至不辞辛劳地深入农户家中取证。

督查组态度之严肃,超出了县里的思想准备,不但单荣国乱了方寸,连闻同也警惕起来。至于下面的乡镇,尤其是被抽查到的乡镇,更是慌了手脚,惶惶然如同无头的苍蝇。

通过花金琅,闻同获知督查组的原则,即工作时间服从工作质量。至此他不敢再轻信自己的判断,当晚即赶到边湖紧急求见倪正林,探询他的底线。

在边湖宾馆专用休息室,听完闻同的汇报后,倪正林沉思了片刻方才道:“对于望水县造林工程的实际成效,我是了解的。你频繁地亲自下到一线,督促乡镇干部真抓实干,下了大工夫,也下了真工夫。你要相信,市委的眼睛是雪亮的,上级部门的眼睛同样也是雪亮的。对于你担心会否影响面过大,造成乡镇干部队伍不稳,人心浮动,我理解。不过,我也和你交个底,过程中一旦督查组发现贪没行为,不管是谁,市委决不护犊子!”

有他这席话,闻同放心了,至少,他传达了两点信息,第一,没闻同的事;第二,只要不是贪到个人腰包,就不予追究。不过,第二点可不见得包括单荣国,对此闻同非常清楚。

在连续满负荷工作三天,实地抽查八个乡镇,调阅所有涉及到的乡镇行局的相关资料后,督查组拿出了调查报告。

报告主要包括两点结论,三条意见。两点结论是,第一,望水县造林的成绩值得肯定,富有成效;第二,望水县连续两年擅自挪用下拨的造林补助款,总金额高达一千余万。三条意见是,第一,请望水县立即整改,纠正擅自挪用行为;第二,将据实核减望水县以后年度的造林补助款;第三,提请市委市政府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督查组毕竟不是国家审计机关,也不是纪委部门,更不是司法机关,很好地守住了本身职责,在证实补助款被挪用后,调查工作即嘎然而止。

这让闻同大大地松了口气,至少,这不会造成他所担心的打击面过大的问题,否则真是不好收场,谁又能保证那些钱真地全都用在公务上呢?

全部调查工作结束后,督查组召开了结果通报会。会议仍旧在望水宾馆小会议厅举行,参加人员包括督查组主要人员、省林业厅钱副厅长、分管副市长花金琅、闻同、单荣国、杜子坤等。

单荣国面沉如水,看着面前桌上的调查报告一言不发。督查组的工作做得十分扎实,取证完整,事实确凿,结论准确,根本不容否认。

报告所提三条意见,更是触目惊心,其中“提请市委市政府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就象一把利剑,直刺入他的心脏。

王副主任发言道:“在县政府划拨到各乡镇的一千万补助款项中,只有不足二百万是用于造林及后续维护和补种,其余全部充作行政经费。县政府去年截留的二百余万,其中一百六十余万,被充作县行局行政经费,四十万充作县府办行政经费。令人不解的是,县府办从中支出十几万用于购置小车!”

第524章 闻同的态度

王副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按国家政策规定,造林费补助、生活费补助及粮食实物直补,均应直接用于造林,发放到承担造林任务的农户手中。但我们却没有执行国家政策,大面积地截留挪用。其中的粮食实物直补,也没有执行政策规定,直接以款项形式下拨,这是不对的,这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在目前,虽然我们的造林有成效,但是,以后呢?没能获得应得利益的农户,还会持续地做好维护和补种工作吗?谁能保证这一点?谁也不能保证,唯有合理的利益才是最好、最有力的保证!”

他接着说道:“同志们,退耕还林工程,事关国家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大政策,是一项德政工程,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是百年大计。这项百年大计,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如果不能很好地兑现广大农户的直接经济利益,又如何激发他们做到‘持续不断地努力’?中央领导在部署‘三讲’教育时特别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权力’。我们的同志,在作出截留挪用决定时,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了吗?是在正确行使权力吗?同志们,对这个结果,我们非常痛心,非常不满意!”

首节上一节376/8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