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长歌 第27节

四人走了一程,远远看见丰村长正在指挥一群村民填埋一处冲毁的路段。闻同隔老远就下了车,推着自行车走过去。村民们正有说有笑,积极性很高,看闻同这么早就下来了,外向点的老远就高喊着“闻镇长早上好”,内向些的只知道冲着他笑。闻同知道大家感激自己帮他们卖出了西瓜,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难题,也笑着向他们道辛苦。

闻同仔细地查看着填埋的路段,用脚试踩路肩的强度,甚至用铁锨刨开路面查看。路面投下去的石块大小均匀,每铺好一层石块,再筑上粘土。路基铺得很宽,足够保证大货车通行。尽管他是外行,也知道这样施工是合理的。丰村长介绍说,村民中有几个曾经在省建工集团干过农民工,懂技术。

闻同正担心大家都是外行,没想到村民中有现成的专业工人。他马上安排丰村长挑选了五个精干的专业工人,分成五个小组,划定路段,责任到组,又把于巧英留在了八里源村协调指挥。

多少让闻同意外的是,红岗村也早早地在抢修道路,李大光、何中两人积极地跑前跑后。两人已经意识到徐达、汤和是当不成了,还是老老实实地干好工作为妙,不然“官位”肯定难保。

闻同如法炮制,也让李大光从红岗村挑选了几个专业工人,安排李良春在红岗村协调指挥。修路的村民出的是义工,全村各户交替出工,大体上是各自然村负责各自境内的路段。所以专业工人还是要在本村挑选,否则指挥不动别村的人。

四海有芳派来了四十人的团队,由一位副总统率,开着几十辆大货车浩浩荡荡地进村。短短一个下午就组织起这么强大的阵容,公司的实力可见一斑。村民们平时哪里见过这阵势,男女老少纷纷围到路边看热闹,指指点点,兴奋不已,比过年还高兴。

由于事前安排周密,镇政府各小组工作效率很高。镇村干部们受到热闹场面的感染,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周广仁还安排人在省道进乡道的路口拉了一条巨大的欢迎横幅,让远道来的客人倍感亲切。

老周也骑着自行车沿途巡视,由镇派出所所长郑小辉领着两个民警跟在后面助威。为了保障大货车的通行,镇政府的小车停在了镇上,村道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其它机动车辆一律不准上路。四海有芳的副总对镇政府的配合工作十分满意,连连向周闻二人表示感谢。

上午的时候,村道还能维持,到下午就有许多地方被压出深深的辙印,路面大面积沉陷,有几处路段出现严重蹋方。幸好镇里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路面辙印和沉陷随时有人填平。一旦出现蹋方迹象,责任小组马上拓宽路面,甚至临时改道,让车辆从新修的临时路面上通行,然后再想办法加固修复蹋方的路段。

村道所过之处地势还算平坦,所以临时拓宽路面、改道并不太困难。虽然不能完全保障车辆畅通无阻,偶尔会有短暂的堵塞等待,但顶多一二十分钟就能解决。在这样的交通条件和高密度车流量下,已经非常不错了。

晚上的时候,道路沿途灯火通明,时不时有车辆通过。由于电线杆基本沿着村道走,照明保障完全没有问题。

发运工作得延迟到晚上十点钟左右才能完成今天的计划任务,镇村干部们倒班休息。在高温酷暑下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人会很累。闻同体谅老周,傍晚时逼着他回镇休息,自己留了下来。现场需要留一个抓总的人,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

闻同早上六点起就开始工作,整个白天就在日头地里跑来跑去,没一刻停歇,吃饭也是端着饭盆边走边吃。他年轻身体好,能扛,老周没法比的。秦小丽一直跟在他身后,传个令、取取东西什么的。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还有一会儿就该结束了,路上的车和人已经逐渐稀少,空气不再那么燥热了。闻同在村口找了块干净点的石头坐下来,拎起铝皮大茶壶直接对着壶嘴“咕嘟、咕嘟”一通狂灌,直到腰带把肚子勒得涨痛才停下。

放下茶壶,他伸手抹了抹嘴,然后掏出烟惬意地深吸了一口。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小时候上学放假时在田里干活,累极了后也是这样坐下来拎起茶壶喝水,然后歇一歇。

看秦小丽在旁边看着他,他才意识到不对,自己对着壶嘴吹,一会儿人家要喝水怎么办?以前在乡下老家习惯了,一家人不分彼此,没人在意,现在可不一样。他脸上有点发烧,喑骂一句自己老土。

“小秦,你一天都没休息?这怎么行!要不你明天不要来了,我放你假,免得晒黑了骂我。”闻同记得以前班上女生夏天时成天念叨怕晒黑,就想用这个话题幽默一下,调节一下气氛。

秦小丽一听心里气得不行,我从早上六点起就一直跟在你后面跑,什么时候休息过了?这时候快下班了才假惺惺地关心人家,真是气人!不过她可不想明天休息,说道:“没事的,平时没机会,这次正好煅炼一下。”

没想到秦小丽没笑,闻同觉得颇为无趣,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轻风习习,远近传来阵阵虫鸣,树影下三五只莹火虫飞起又落下。这样的气氛温馨宁静,也很特别。两人一时都找不到话题,静静地坐着。

一会儿秦小丽拎起茶壶,略找了找没发现水杯,犹豫了一下也学闻同对着壶嘴喝起了水。想到刚才闻同含过壶嘴,她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别样的感觉,自己现在岂不是亲上了他的唾沫?这好像和亲吻差不多,没啥区别。心里这么想着,她脸上不自觉地浮起一层红晕。

闻同看秦小丽连擦也不擦一下就直接喝,暗骂了自己一句该死,连忙别过脸装作没看见。秦小丽也是羞涩不安,偷偷拿眼看他,见他表情异样,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阵旖旎。气氛顿时变得暖昧起来。

“闻镇长,只剩几辆车了,差不多可以下班了。”李良春也是盯了一天,早就累得一摊泥,就盼着回家好好地睡一觉,感觉连澡都不想洗。

秦小丽正沉浸在无边浮想中,一丝情愫突然被人掐断,不由恨死了这个没眼色的李良春。

闻同暗自松了口气,立即说:“好,交待几句我们就回去吧,明天还得赶早起来。”

接下来几天顺顺利利,老天爷很帮忙,一直是睛天。闻同就上白班,周广仁傍晚来换班,两人倒班。

到第四天的时候,天气预报第二天有雨。闻同很着急,村道多处路面是一层浮土,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大货车是不能通行的。而且土层浸过雨水后会变得疏松,在货车的重压下更容易出现沉陷塌方。可时间不等人,如果多拖上三两天时间,市场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势必影响包销方的收益。虽说双方签订的正式包销协议里没有约定抢修道路的条款,镇里真甩手不管并不算违约,不过那样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四海有芳的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带队的副总得知天气预报后,就跑来找闻同。看到闻同已经在召开紧急现场会,他才稍稍松口气。

第38章 抢险惊魂一刻

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一年四季都和这条道打交道,自然很容易就想出各种办法。这些办法都是些土方子,却管用。对坚实些的路面,就铺上茅草、稻草、瓜藤等物,以防车轮打滑。对泥泞的路面,地势平坦的地方直接垫上石块,地势高的路段就随时铲除浮泥,露出下面的硬底子。茅草、稻草、瓜藤、石块等物在农村里不值钱,遍地都是。按着这些办法,得需要大量的人手,村干部们马上分头去做动员工作。村民们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把需要的物料堆放到路边。就是妇女们也少有人抱怨,大家都明白,干部们这是在为他们办事。

第二天果真下起了雨。一开始是牛毛小雨,地面只打湿了灰尘,一点不碍事。下下停停的,雨渐渐地就大了起来,路面已经看不到干土块,车轮开始沾上泥巴,行驶速度大受影响。

于巧英跟在闻同身后,嘟嘟囔囔地说:“县气象局的预报平时都不能信的,偏偏今天就灵了!”她和李良春倒班,两人每天在半下午的时候交接班。碰到这样的雨天,走在泥地里手里撑着一把伞,脚下一步一滑,哪里有坐在办公室舒服自在,也难怪她抱怨。

闻同穿着雨衣,脚上套着长筒雨靴,行动就快捷得多。见于巧英抱怨,他回头笑着说:“我说让你穿雨衣你不肯,还非得穿凉鞋,现在知道苦处了吧?要不你歇歇吧,这会儿也没什么大事。”

“穿雨衣长筒靴不是热嘛,捂一身的汗更难受,歇就不用了。”她自然不好意思自己歇着,人家镇长叫你歇不管是不是真心,当助手的都不能当真话听。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已经有村民开始在路面铺垫茅草、瓜藤、稻草等物,浮土层厚、地势低洼的地方,也垫上了石块。车辆全部拉起了防雨篷布,行驶得很谨慎,速度就慢多了。

两人和文书秦小丽一起赶到王家垄村,一路上没接到事故报告。王家垄村主任王大槐家是镇村干部临时指挥部之一,也是镇卫生院的临时医疗点。

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突然电闪雷鸣,天空就象被撕开了一条大口子,暴雨瞬间倾盆而下。闻同正在王大槐家商议事情,看到突降暴雨,马上冲到大门边。狂风挟着雨雾扑入屋内,瞬间他全身上下都被打湿了。

门前的土场上已经漫上了一层浊水,直直的雨线落在水面上,高高地砸起一朵朵水花。土场边的枣树被狂风吹得枝叶翻飞,一颗颗半大的果实格外醒目。几个挂果丰茂的树枝承受不住压力,被狂风吹折后送出老远。

四海有芳的副总急得直跺脚,在堂屋地里直打转,不停地道:“真是急死人,千万别出事,千万别出事!”也难怪他急成这样,这样恶劣的天气,只要一出事往往就是车损人亡,那他们就要少赚一大笔了。

“常总,不用急,雨这么大司机是不会贪赶路的,应该知道先停一停。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停的。”闻同只能这样安慰他。

原本三三两两守在路边维护路面的村民们,抗不住狂风暴雨,纷纷没命地跑开,努力寻找着最近的遮雨处避避雨。

众人正在焦虑时,雨雾里突然冲来一个村民,跑得跌跌撞撞的,还没进门就喘着大气高喊道:“闻……闻镇长,出事了,要……出事了……”

闻同心揪了起来,赶紧把他扶住。常总脸上变色,在一旁急道:“说请楚点,什么事?伤着人没有?”

报信的村民大喘了几口气,才缓过劲来,说道:“栗子堰那边桥倒了,七八台车过不了桥,被堵在山道上。那个地方一下雨经常山体滑坡,搞不好就连车带人给砸到高崖下。”

闻同吓了一跳,人命关天,真要是出了这样的事,那就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情急之下他一把拉过王大槐,说道:“老王,这时候你有经验,你看要准备哪些东西,我们得赶紧去抢险。”

众人顾不上穿雨衣,扛着些简陋的器材,急急地赶往出事地点。路上有人高喊了几声,许多避雨的村民不断地跟上来。

到栗子堰一看,两米多长的混泥土桥面已经向外侧严重倾斜。桥面是两块厚实的混凝土现浇板,两端架在砌筑的石墩上,湍急的山洪冲毁了桥墩上部分条石块,导致靠近上游的那块现浇板的外侧因半悬空而向下严重倾斜。

桥对过修在半山腰的路上停着一长溜满载西瓜的大货车,司机和副驾看到有人来抢险了,不顾车窗外暴雨如注,纷纷摇下车窗露出脑袋,向着人群使劲地喊叫。由于狂风暴雨和山洪的轰鸣声,众人根本听不清。

这段山道极为狭窄,内侧车门几乎贴着山体,车里的人根本无法开启逃生。外侧车轮几乎紧靠着路沿,路沿下就是陡峭的高崖,崖脚谷底是滚滚洪流。司机开门下车是找不到落腿实地的,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高崖下,被洪流不知道冲到哪里去。好在这段路面是炸开硬石筑建的,很结实,倒不用担心会塌方。如此狭窄的路段,司机是不敢倒车返回的。在狂风暴雨肆虐下,他们更不敢冒险爬上滑不留足的车顶逃生。这段路只是村道,只考虑中小型车辆通行,平常少有大货车行驶。

山道上方的斜坡上不时滑下小块的泥土和石块,掉落在车上地面上,看情形随时有可能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造成车毁人亡的惨祸。人和车被困在那里,十几条人命,进退不得,又无法自行逃生。情况十分危急,救人如救火。

王大槐仔细查看了被冲毁的桥墩,发现只是桥墩上部被冲坏,大条石砌筑的基础部分毁坏并不严重,就提议紧急抢修。闻同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马上决定全力抢修桥墩,恢复桥梁交通。

闻同在腰上系好麻绳,率先下了水,一个没站稳差点被水冲倒。随即十几个身材高大的青壮男人也跟着下了水,大家在湍急的洪流中相互扶持着。站稳之后,众人在地上王大槐的指点下各自选好着力位置,一齐屈起双手奋力架起倾斜的现浇板。地面上的人则从两端扶稳现浇桥,控制住沉重的水泥板以免滑落水中。另有几个人迅速地架起几根粗大的木方,下端落在水底实地上,上端顶住现浇板底面。现浇板被木方撑稳后,水中的人开始合力接住地面上的人用粗绳吊下的条石块,再抬放到冲毁的桥墩上。

正在众人紧张施工时,由于水流湍急,水底实地上又多碎石,撑着现浇板的木方突然被冲走一根,桥面瞬间又倾斜下来。好在大家时刻警惕,才没有人受伤。

地面上,周广仁不知什么时候赶来了,他身边站着一位年龄更大的男人。两人静静地看着忙碌有序的抢险人员,穿着的雨衣早已经不顶事,身上也是淋得湿透了。

很快,冲毁的桥墩修复完毕。待众人爬上地面,第一辆货车小心翼翼地开了过来。大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桥墩被压坏。在无数道目光注视下,货车缓缓地驶过桥梁,平稳无事。人群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首节上一节27/846下一节尾节目录